1
|
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载体 协同社区治理实践研究——以东莞市N社区为例 |
叶耀华
吴庆妍
|
《社会与公益》
|
2024 |
0 |
|
2
|
人性化社区矫正下的“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发展案例 |
李玉珍
叶耀华
|
《社会与公益》
|
2024 |
0 |
|
3
|
工会内置东莞未来企业社工发展新模式 |
杨佳萍
雷建华
|
《社会与公益》
|
2014 |
3
|
|
4
|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与实现路径 |
吴柔青
朱红颖
朱祥磊
|
《教育进展》
|
2023 |
0 |
|
5
|
多方支持助“坠落”家庭渡难关 |
黎小玲
|
《中国社会工作》
|
2023 |
0 |
|
6
|
以“社工进村”模式为农村基层“内卷化”破局--以G县“乡村善治”首届公益创投为例 |
朱红颖
|
《乡村科技》
|
2021 |
0 |
|
7
|
第一支虎门工伤康复志愿者队伍成长记.——“爱心接力”工伤康复大使小组活动 |
杨佳萍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2 |
0 |
|
8
|
正阳社工品牌建设及传播探索 |
刘华城
|
《大社会》
|
2018 |
0 |
|
9
|
正阳潜心打造社工成长的“黄埔军校” |
蒋德辉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2 |
0 |
|
10
|
寻解治疗模式在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以一个婚姻危机个案为例 |
陈淑芬
卢毅享
|
《爱情婚姻家庭(中旬)》
|
2020 |
0 |
|
11
|
求助家庭内部诉求有冲突,社工怎么办 |
张帆
|
《中国社会工作》
|
2021 |
0 |
|
12
|
职业社工人的责任感 |
郝雪云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2 |
0 |
|
13
|
参与式培训在新社工入职培训中的运用 |
刘百秀
|
《社会工作》
|
2011 |
2
|
|
14
|
感悟司法社会工作 |
王爽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1 |
0 |
|
15
|
当“专业”遇上“现实” |
郝雪云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3 |
0 |
|
16
|
工伤探视:东莞工伤职工社会工作服务探路 |
杨佳萍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4 |
0 |
|
17
|
养老服务机构中老人能力评估的实践研究 |
朱祥磊
朱红颖
池文华
|
《社会科学前沿》
|
2022 |
0 |
|
18
|
“老漂族”社会融入的社工探索 |
吴庆妍
|
《中国社会工作》
|
2022 |
0 |
|
19
|
社工要保持敏感 |
郝雪云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2 |
0 |
|
20
|
细品社工专业魅力 |
陈淑芬
|
《中国社会工作》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