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导管腺癌放射学报告模板:腹部放射协会和美国胰腺协会的共识声明 被引量:57
1
作者 Mahmoud M.Al-Hawary Isaac R.Francis +10 位作者 Suresh T.Chari Elliot K.Fishman David M.Hough David S.Lu Michael Macari Alec J.Megibow Frank H.Miller Dushyant V.Sahani Diane M.Simeone 黄翔 孙灿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4期350-357,共8页
胰腺导管腺癌(PDA)是一种具有侵袭性、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在肿瘤分期时,通过影像学分析,合理判定肿瘤的范围,是患者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考虑到不同医生在专业知识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判定有所差异,以及在放射学检查时经常... 胰腺导管腺癌(PDA)是一种具有侵袭性、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在肿瘤分期时,通过影像学分析,合理判定肿瘤的范围,是患者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考虑到不同医生在专业知识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判定有所差异,以及在放射学检查时经常缺乏相关影像学表现的完整报道,有必要采用标准化的影像学报告模板以及大家一致接受和认可的胰腺实性肿瘤术语。在腹部放射协会和美国胰腺协会的共同资助下,胰腺导管腺癌(PDA)多机构专家组(包括放射学专家、胃肠病学和肝胆胰外科学专家)共同发起了一份描述标准化报告模板的共识声明。采用这种标准化的影像学报告模板将能改进PDA患者的治疗决策过程,并可通过提供一份完整、相关、精准的疾病分期报告以优化治疗方案。通过对可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恰当、一致的分期,标准化报告模板有助于促进临床和科研实验设计,从而实现在不同机构之间的实验结果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放射学检查 报告模板 协会 美国 腹部 影像学分析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正常臂丛节后神经MR神经成像术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新春 陈健宇 +2 位作者 刘庆余 沈君 梁碧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臂丛节后神经MR神经成像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节后神经MR冠状位扫描 ,扫描序列包括 :常规自旋回波序列 (SE)T1加权 (T1WI)、T2加权 (T2WI,TSE)、MR神经成像术 (MRN) ,观察 3种序列对臂... 目的 探讨正常人臂丛节后神经MR神经成像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节后神经MR冠状位扫描 ,扫描序列包括 :常规自旋回波序列 (SE)T1加权 (T1WI)、T2加权 (T2WI,TSE)、MR神经成像术 (MRN) ,观察 3种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的同层显示情况 ,并计算各序列图像对比噪声比。结果 T1WI、T2WI、MRN对臂丛节后神经同层显示率分别为 5 6 .7%、5 3.3%、83.3% ;对臂丛节后神经根与锁骨下束同层显示率分别为 5 0 %、4 6 .7%、70 %。MRN对臂丛节后神经的同层显示率 ,臂丛节后神经根与锁骨下束同层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 (P <0 .0 1,P <0 .0 5 ) ,T1WI与T2WI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各序列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 :2 .0 4± 0 .97、2 .11± 1.0 1、2 3.6 8± 5 .93,MRN图像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 .0 0 0 )。结论 MR神经成像术对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率及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成像序列 ,使臂丛节后神经显示成为高信号 ,可作为显示臂丛病变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节后神经 磁共振成像 MR神经成像术
下载PDF
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曌 郑晓林 +1 位作者 郭友 刘碧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45-47,53,共4页
目的探讨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将38例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38例患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结核2例,脓肿2例,输卵管积液4例,黄体囊肿伴出血4例,... 目的探讨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将38例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38例患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结核2例,脓肿2例,输卵管积液4例,黄体囊肿伴出血4例,畸胎瘤2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1例,淋巴管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各囊的囊内CT密度或MRI信号不一,各囊的囊壁厚薄不一;粘液性囊腺瘤呈主囊内见子囊,囊内容物为粘液密度或信号;浆液性囊腺瘤可见乳头状突起或颗粒状钙化;结核性盆腔炎脓腔内见短T2信号提示干酪样坏死和见淋巴结环形强化;盆腔脓肿脓腔内可见气泡影或气液平面;输卵管积液呈扭曲的腊肠样含液体的管状附件结构;黄体囊肿密度及信号随血肿不同时期而改变,伴出血追踪复查可萎缩;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可见孕囊;畸胎瘤可见脂肪和骨组织;淋巴管瘤呈"爬行性生长"。结论通过一些特异性CT、MRI征象分析病变的组织学组成有助于更准确地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良性 多囊性病变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镇滔 郑晓林 +1 位作者 张旭升 袁灼彬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点,着重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强化形式等。结果:24例均为中老年男性...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点,着重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强化形式等。结果:24例均为中老年男性,20例有嗜烟史。24例CT和MRI共发现56个病灶,其中单发9例,多发15例。49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7个病灶跨叶,32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病灶长径0.3~4.6cm,平均长径约2.9cm。53个病灶包膜完整,边缘清楚。30个病灶呈实性,26个呈囊实性,囊变区呈裂隙状或分隔状。实性部分CT表现为密度均匀肿块,增强多呈中度至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多呈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减低。部分病灶可见血管包绕或小血管穿行,邻近下颌后静脉受压推移。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甲状腺常见病变CT诊断及与ECT对照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镇滔 郑晓林 +2 位作者 张旭升 何锡华 莫少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常见病变(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及ECT表现的分析,探讨甲状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42例甲状腺病变的CT及其中1 9例E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甲状腺腺瘤15例,CT主要...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常见病变(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及ECT表现的分析,探讨甲状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42例甲状腺病变的CT及其中1 9例E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甲状腺腺瘤15例,CT主要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整的结节,呈岛状强化。ECT多为"凉"或"温"结节。甲状腺癌13例,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可见细沙粒状钙化,呈不均匀强化,ECT多为"冷"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CT表现为多发结节,边缘不清,密度均匀,增强呈中等度强化,ECT为"温"结节。结论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结合ECT对核素的摄取能力能更好地提高甲状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CT 核素显像
下载PDF
ADC、FA值诊断急性期、慢性早期脑梗死 被引量:21
6
作者 胡涛 黄穗乔 +5 位作者 郑晓林 方学文 钟镜联 刘琼 肖芳 黄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ADC、FA值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ADC、FA值的变化同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6例并分为康复较好组和康复较差组,分别测定梗死区及对照区(对侧位置对称、面积相同的部位)的ADC、FA值,分析比较ADC、FA值在... 目的探讨ADC、FA值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ADC、FA值的变化同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6例并分为康复较好组和康复较差组,分别测定梗死区及对照区(对侧位置对称、面积相同的部位)的ADC、FA值,分析比较ADC、FA值在脑梗死急性期及慢性早期的差异。结果①梗死区急性期ADC值较对照区低(P<0.05),慢性早期ADC值同对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梗死区慢性早期ADC值较急性期升高(P<0.05)。②急性期、慢性早期梗死区FA值均较对照区低(P<0.05),且梗死区慢性早期FA值较急性期降低(P<0.05)。③康复较好组、康复较差组的ADC及FA值在急性期、慢性早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急性期、慢性早期ADC及FA值的变化有一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个性化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CTA与DSA对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刚 张镇滔 +7 位作者 郑晓林 张玉兰 蔡庆文 梁满球 袁焕初 李德维 陈炤庭 邓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DSA冠脉造影对比,探讨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A组78例为前瞻性门控扫描,心率<80次/min,其中36例行冠脉DSA造影检查;B组78例为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60例...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DSA冠脉造影对比,探讨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A组78例为前瞻性门控扫描,心率<80次/min,其中36例行冠脉DSA造影检查;B组78例为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60例行DSA检查,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再分为3组,B1组(BMI< 18 kg/m2) 25例、B2组(BMI 18~25 kg/m2)25例、B3组(BMI>25 kg/m2)28例.应用Philips 256 i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A组992 mA,B1组500 mA、B2组580 mA、B3组660 mA.扫描完毕后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主观评分(4分法)和客观噪声测量2种方法评价图像质量.比较组间心率、ED、噪声及图像评分的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与B组间心率、E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ED平均值相差7.45 mSv,相比较B组,A组ED平均降低50.41%.A、B两组间BMI、图像噪声和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3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B1组与B2组、B1与B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与B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TA诊断冠心病(与DSA比较),A组的敏感性91.19%,特异性95.64%,准确性94.23%,Kappa值0.87;B组敏感性96.11%,特异性98.06%,准确性97.65%,Kappa值0.93.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通过心率、BMI、管电流等因素对检查者进行分类,在保证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达到个性化基础上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晏 郑晓林 +1 位作者 刘碧华 邹玉坚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行DCE-MRI扫描的84例N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增强后表现均为乳腺非肿块样强...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行DCE-MRI扫描的84例N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增强后表现均为乳腺非肿块样强化并经病理学诊断明确其病变性质。根据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30例和恶性病变组54例,良性病变组又分为乳腺增生组16例和乳腺炎症组14例,恶性病变组又分为导管原位癌组(DCIS,23例)和浸润性导管癌组(IDC,31例)。对比分析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以及两组中各亚组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等定量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定量参数在诊断NM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K^trans、Kep、Ve均值分别为(0.070±0.014)/min、(0.490±0.079)/min、0.173±0.034,恶性病变组患者分别为(0.111±0.025)/min、(0.767±0.106)/min、0.168±0.029,两组间K^trans、K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S组及IDC组患者的K^trans、Kep、Ve均值分别为(0.087±0.026)/min、(0.665±0.187)/min、0.142±0.035和(0.147±0.041)/min,(0.838±0.214)/min、(0.152±0.041),两亚组间K^trans、K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组、乳腺炎症组患者的K^trans、Kep、Ve均值分别为(0.055±0.012)/min、(0.475±0.089)/min、0.179±0.046和(0.107±0.023)/min、(0.503±0.095)/min、0.166±0.038,两亚组间的K^tra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ep、V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入点,K^trans、Kep、Ve在诊断非肿块强化恶性病变上的AUC分别为0.741、0.767和0.434,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81.48%、79.63%、53.70%,特异性分别为76.67%、83.33%、5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乳腺 非肿块强化病变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纯生 洪国斌 +3 位作者 郑晓琳 谭志斌 邓福友 黄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6-758,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平板DSA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将70例似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模式,其余扫描参数完全相同,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平板DSA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将70例似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模式,其余扫描参数完全相同,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累积剂量(CD)值分别是(210.26±58.58)和(388.74±141.30)mGy,剂量面积乘积(DAP)分别为(1929.82±585.29)和(2950.57±1058.12)cGy.cm2,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0.65±0.64)分和(20.83±0.57)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技术可应用于冠状动脉平板DSA,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下载PDF
256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组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肖利华 郑晓林 +3 位作者 张玉兰 蔡庆文 李建鹏 袁灼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 k V)联合迭代重组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5例临床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编入A、B、C三组,每组25例。A组为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 V、300 m As,经滤波反...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 k V)联合迭代重组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5例临床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编入A、B、C三组,每组25例。A组为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 V、300 m As,经滤波反投影(FBP)重组;B、C组为低剂量扫描,管电流和管电压分别为120k V、180 m As,80 k V、180 m As,采用i Dose4迭代重组。对比分析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强化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两两比较,图像质量评分采用非参数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3分1例,4分24例;B组3分2例,4分23例;C组3分5例,4分20例;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2)A、B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动脉强化CT值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CT动脉强化值高于A组(P<0.05)。(3)C组的背景噪声[(12.5±1.9)HU]高于A组[(9.0±1.6)HU](P<0.05);两组的CNR分别为(49.2±9.4)、(43.0±12.6),无统计学差异(P﹥0.05)。(4)A、B、C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925.1±48.5)、(571.4±24.2)、(164.1±7.0)m Gy·cm;辐射有效剂量(ED)分别为(2.87±0.15)、(1.77±0.08)、(0.51±0.02)m Sv,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约82.3%。结论 256 CT头颈部CTA采用低管电压(80 k V)联合迭代重组技术能提供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头颈动脉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乳腺癌的钼靶X线误诊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碧华 陈瞾 郑晓林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37-39,51,共4页
目的通过总结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300例以乳腺肿块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从中选出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28例,误诊病例6例。误诊病例中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而X线诊断为恶性肿瘤,包... 目的通过总结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300例以乳腺肿块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从中选出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28例,误诊病例6例。误诊病例中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而X线诊断为恶性肿瘤,包括纤维瘤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特发性肉芽肿性炎1例;2例病理报告为乳腺癌而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分析乳腺癌及误诊病例的X线表现,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乳腺癌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多位于外上象限,大多数可见肿块影,边界模糊,有沿导管分布的泥沙样、断针样钙化,病侧血管增粗;4例误诊的良性病例因具有部分恶性病变特征而误诊,回顾分析时可见它们与恶性肿瘤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明显肿块影,钙化点较粗大且分布不规则;2例因肿块边界清晰而误诊为良性病变,回顾分析时见其部分边界不清,且伴病侧血管增粗,Cooper韧带增粗等恶性征象。结论仔细分析钼靶X线病变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摄影术 误诊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曌 郭友 +2 位作者 郑晓林 唐承富 何惜金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PW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局部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6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微波消融术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比残留肿瘤与良性强化组织的量化结果,并评价灌注成像诊断准确性。结果:介入治疗术后残留肿瘤及良性强... 目的:探讨PW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局部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6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微波消融术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比残留肿瘤与良性强化组织的量化结果,并评价灌注成像诊断准确性。结果:介入治疗术后残留肿瘤及良性强化区的最大增强斜率(MS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残留或复发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型;良性强化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缓慢上升型;PWI对肝脏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检测的敏感度为0.89,特异度为0.73。结论:PWI对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后的组织类型区别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病变的早期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 肝肿瘤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DWI定量分析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袁灼彬 郑晓林 +2 位作者 王惠媚 杨沛钦 叶瑞婷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2例正常人和101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常规MRI及DWI检查,b0,b1000的ADC图上测量ADC值,各数据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病变的ADC值为:肝细胞癌(1.0±0.13)&#...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2例正常人和101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常规MRI及DWI检查,b0,b1000的ADC图上测量ADC值,各数据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病变的ADC值为:肝细胞癌(1.0±0.13)×10^(-3)mm^2/s,胆管细胞癌(1.02±0.11)×10^(-3)mm^2/s,转移瘤(0.97±0.24)×10^(-3)mm^2/s;肝血管瘤(1.83±0.35)×10^(-3)mm^2/s;肝单纯囊肿(3.1±0.21)×10^(-3)mm^2/s;局灶性结节增生(1.14±0.14)×10^(-3)mm^2/s。12例正常肝组织(1.16±0.09)×10^(-3)mm^2/s。肝脏良性病变(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性结节增生、正常肝组织与恶性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3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有价值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良恶性病变
下载PDF
腮腺恶性肿瘤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涛 刘琼 +4 位作者 郑晓林 方学文 张安 胡炎兴 黎见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有影像资料的18例患者(3例超声,3例CT,3例MRI,6例行CT及超声,2例行MRI及超声,1例行CT和MRI)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边界、...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有影像资料的18例患者(3例超声,3例CT,3例MRI,6例行CT及超声,2例行MRI及超声,1例行CT和MRI)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结构、强化或血流情况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8例腮腺恶性肿瘤表现为腮腺区结节或肿块,无痛性肿块16例,疼痛2例。肿块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肿块为实性16例,囊实性2例。部分不规则,边界清楚10例、不清晰8例。肿块可跨深浅叶(8例),可位于浅叶(10例)。单发17例,1例淋巴瘤多发。肿块多强化明显或血流丰富(15例)。肿块大小范围较大。肿块多有分叶征(15例)。转移瘤多发、常囊变坏死、边界不清。恶性淋巴瘤常多发、均质、边界清。结论腮腺恶性肿瘤有一定影像特征,但同良性肿瘤特征有重叠;合并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叶且边界不清或侵犯周围结构、明显强化且不均匀或伴明显坏死等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超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袁景桃 李俊杰 +2 位作者 袁润兴 王鲁梅 曾碧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0,共2页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6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例。A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2粒,3次/d,依巴斯汀片10mg,1次/d;B组单纯口服依巴斯汀,C组单纯口服白芍总苷胶囊,用法均同治疗组...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6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例。A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2粒,3次/d,依巴斯汀片10mg,1次/d;B组单纯口服依巴斯汀,C组单纯口服白芍总苷胶囊,用法均同治疗组。三组患者均外用曲安奈德乳膏,2次/d,连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结果 A组有效率为88.10%,B组为64.29%,C组为57.14%。A组与B组和C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B组与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慢性 白芍总苷胶囊 依巴斯汀片 曲安奈德乳膏
下载PDF
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床边胸部X线平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淮 邹玉坚 +6 位作者 蓝博文 吴政光 倪志文 黄绥丹 刘晓青 宋玉全 曾庆思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床边胸部X线平片(简称胸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广东省4家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2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床边胸片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床边胸部X线平片(简称胸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广东省4家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2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床边胸片影像学资料。重型12例,危重型17例。29例患者中27例进行了床边胸片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1~8 d,复查次数范围为1~15次。分析所有患者床边胸片的影像学表现及随访中的影像学改变。结果29例COVID-19患者床边照片显示病灶分布范围均在3个肺野以上。胸片示实变影19例,多发斑片影23例,网格状影12例,条索状影14例,病情严重形成“白肺”者4例,伴有水平裂增厚18例。复查胸片显示病灶增多15例,表现为原病灶范围较前增大,新增病灶5例,密度增高6例,两者均有4例;病灶减少9例,表现为病灶范围缩小,密度减低,8例由斑片、实变影为条索影或细网格状影;无明显变化3例,均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并发症有胸腔积液4例,气胸2例,纵隔及皮下气肿1例。结论床边胸片在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诊断及随访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师的病情评估提供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髂内动脉栓塞和子宫动脉栓塞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谭志斌 郭友 +3 位作者 张斌 朱纯生 唐承富 肖亦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8-910,共3页
目的:比较髂内动脉栓塞和子宫动脉栓塞对产后出血和子宫全切术后残端出血的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12例,产后出血16例,进行双侧髂内动脉主干栓塞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1... 目的:比较髂内动脉栓塞和子宫动脉栓塞对产后出血和子宫全切术后残端出血的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12例,产后出血16例,进行双侧髂内动脉主干栓塞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14例行髂内动脉栓塞,14例行子宫动脉栓塞,两组的止血有效率均为100%。髂内动脉栓塞组术后下腹及臀部疼痛12例(需镇痛治疗的6例),发热9例,恶心、呕吐2例。子宫动脉栓塞组,术后下腹疼痛9例(3例需镇痛治疗),发热8例,恶心、呕吐3例。所有不良反应均在术后1周缓解。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意义无统计学。结论: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和子宫动脉栓塞都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手段,且无严重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术 术后出血 髂内动脉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
下载PDF
IVIM-DWI参数分析宫颈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叶瑞婷 邹玉坚 +3 位作者 郑晓林 李建鹏 袁灼彬 张坤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上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未经放化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行9个b值(0~1000 s/mm^2)IVIM-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宫颈癌组织和自体子宫肌层的单指数成像ADC值,IVIM-...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上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未经放化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行9个b值(0~1000 s/mm^2)IVIM-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宫颈癌组织和自体子宫肌层的单指数成像ADC值,IVIM-DWI定量参数值,包括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按子宫颈癌组织学及临床分期进行分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子宫颈癌和正常子宫肌层的上述参数。结果: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3)×10^-3mm^2/s、(10.78±4.42)%、(0.88±0.35)×10^-3mm^2/s、(16.31±15.39)×10^-3mm^2/s,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宫颈低分化鳞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4±0.14)×10^-3mm^2/s、(10.85±6.02)%、(0.93±0.39)×10^-3mm^2/s、(22.12±20.69)×10^-3mm^2/s;宫颈中分化鳞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8±0.11)×10^-3mm^2/s、(12.37±5.01)%、(0.86±0.25)×10^-3mm^2/s、(13.71±9.12)×10^-3mm^2/s;宫颈腺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6)×10^-3mm^2/s、(7.68±3.76)%、(0.80±0.41)×10^-3mm^2/s、(8.82±3.88)×10^-3mm^2/s;各组数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3)×10^-3mm^2/s、(7.82±4.73)%、(0.87±0.25)×10^-3mm^2/s、(17.39±20.88)×10^-3mm^2/s;晚期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5±0.14)×10^-3mm^2/s、(12.21±5.22)%、(0.87±0.39)×10^-3mm^2/s、(15.78±12.39)×10^-3mm^2/s。早期宫颈癌组f值明显低于晚期宫颈癌组(P=0.014),有统计学意义;ADC、D、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IN-DWI定量参数分析中,宫颈癌组ADC、f、D、D*值与正常子宫肌层具有不同,宫颈低分化鳞癌组、宫颈中分化鳞癌组及宫颈腺癌无差别。早期宫颈癌f值明显低于晚期宫颈癌组。研究结果显示IVIM参数能定量反映宫颈癌组织特性,在宫颈癌MR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平面回波成像(EPI)在腹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友 胡道予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平面回波成像 腹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的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文 郑晓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92-95,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脑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均进行脑动脉DSA,对两种方法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对CTA漏诊脑动脉瘤的...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脑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均进行脑动脉DSA,对两种方法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对CTA漏诊脑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DSA诊断为脑动脉瘤190例,共228个病灶;行CT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172例,共210个病灶,CTA与DSA比较,检出率为92%;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漏诊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是去骨同时去掉近颅底的动脉瘤、主观上重建和观察欠缺、动脉瘤本身因素。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脑动脉瘤有价值的方法。了解CTA脑动脉漏诊原因,加以改进,能提高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DSA CTA 脑动脉瘤 诊断与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