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除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预防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超 彭伟强 +6 位作者 吴海涛 程水颖 陈姣姣 赵庆波 钟海彬 马健 赵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根除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Hp)预防胃内Hp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研究,选取口腔Hp阳性但胃内Hp阴性的幼儿园儿童共计427例,随机分为使用“无幽梅”牙膏组与普通牙膏组,分别接受“无幽梅”牙膏和普通牙膏。疗程结... 目的:探讨根除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Hp)预防胃内Hp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研究,选取口腔Hp阳性但胃内Hp阴性的幼儿园儿童共计427例,随机分为使用“无幽梅”牙膏组与普通牙膏组,分别接受“无幽梅”牙膏和普通牙膏。疗程结束后,再次检测口腔Hp,将口腔Hp阳性及阴性患者各分为一组,1年后行C^(13)呼气试验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胃内Hp感染情况。口腔Hp检测方法采用特异度及敏感度双高的套式PCR方法。结果:随访1年,口腔Hp阴性组胃内Hp感染率为0.51%,口腔Hp阳性组胃内Hp感染率为6.51%,两组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根除口腔Hp可以降低胃内Hp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儿童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根除口腔幽门螺杆菌天然药物配方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木也赛尔·麦麦提依明 彭伟强 +7 位作者 吴海涛 程水颖 陈牡丹 邢晨 陈姣姣 赵庆波 袁东辉 赵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5期595-597,602,共4页
目的口腔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内H.pylori密切相关,且口腔H.pylori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关,拟研制根除H.pylori天然药物配方加入牙膏或含片或口香糖等,以期达到既能防治口腔H.pylori引发的口腔疾病,又能预防胃内H.pylori感染和复... 目的口腔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内H.pylori密切相关,且口腔H.pylori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关,拟研制根除H.pylori天然药物配方加入牙膏或含片或口香糖等,以期达到既能防治口腔H.pylori引发的口腔疾病,又能预防胃内H.pylori感染和复发的双重作用。方法筛选出三种抗H.pylori的天然药物,确定三种天然药物对H.pylori耐药分离株的MIC50、MIC75和MIC90,以三种天然药物作为三个因素,MIC50、MIC75和MIC90为三个水平,采用正交设计,进行9轮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天然药物配方的抑菌率。结果黄芩、金银花、乌梅三种天然药物具有强体外抗H.pylori活性,三种天然药物混合最优浓度分别为黄芩(MIC90,0.08 g/mL),金银花(MIC90,0.12 g/mL),乌梅(MIC75,0.17 g/mL),可以达到97.22%的H.pylori根除率。结论黄芩、金银花、乌梅三种天然药物组成的配方中药学上性味功用符合配伍方略,西医学上三者浓度优化后可以根除H.pylori,标本兼顾,为下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口腔 天然药物 黄芩 金银花 乌梅 根除
下载PDF
“无幽梅”抗幽门螺杆菌牙膏根除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安田 彭伟强 +6 位作者 吴海涛 程水颖 陈牡丹 邢晨 陈姣姣 赵庆波 赵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无幽梅”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牙膏对儿童口腔H.pylori的根除率及口腔卫生状况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口腔H.pylori阳性儿童988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使用“无幽梅”牙膏组(658例)与普通牙膏组(330例)。两组分别接受“无幽梅”... 目的探讨“无幽梅”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牙膏对儿童口腔H.pylori的根除率及口腔卫生状况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口腔H.pylori阳性儿童988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使用“无幽梅”牙膏组(658例)与普通牙膏组(330例)。两组分别接受“无幽梅”牙膏和普通牙膏,治疗时间为3个月。结果“无幽梅”牙膏组口腔H.pylori的根除率为90.73%,显著高于普通牙膏组的13.03%(P<0.05);“无幽梅”牙膏组口腔牙菌斑消除率显著高于普通牙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幽梅”牙膏可用于口腔H.pylori的根除,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幽梅”抗幽门螺杆菌牙膏 口腔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下载PDF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种植修复案例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超 吴海涛 +3 位作者 金熙凡 万一冰 张伟峰 李忠玮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又称为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以纤维-骨性间质组织取代骨内部正常组织为特征的骨良性病变,本病临床并非罕见,约占全部骨新生物的25%,占全部良性骨肿瘤的7%[1]。现如今,种植治疗已成为缺牙修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又称为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以纤维-骨性间质组织取代骨内部正常组织为特征的骨良性病变,本病临床并非罕见,约占全部骨新生物的25%,占全部良性骨肿瘤的7%[1]。现如今,种植治疗已成为缺牙修复的首选,而在骨纤维结构不良中能否种植尚没有统一标准。我科收治一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并种植了2枚种植体完成修复,术后半年随访,种植体稳定,无临床可探查动度,无异常临床症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种植体 下颌骨 骨结合
下载PDF
陶瓷增材制造技术在齿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盛贵 李开武 +2 位作者 王立超 叶泽荣 盛燕林 《机电工程技术》 2021年第8期11-15,100,共6页
陶瓷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美学特性而广泛用于牙科领域,以修复、替换受损或缺失的牙齿。但是,陶瓷产品在加工生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才能获得具有足够机械性能的牙齿件。增材制... 陶瓷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美学特性而广泛用于牙科领域,以修复、替换受损或缺失的牙齿。但是,陶瓷产品在加工生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才能获得具有足够机械性能的牙齿件。增材制造是一项新兴技术,该技术能够以可持续、更经济的方式生产定制复杂的齿科产品。尽管增材制造前景非常光明,但目前陶瓷增材制造齿科材料的研究仍不足,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才能使其广泛应用于齿科领域,因此综述了陶瓷材料增材制造在牙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介绍了主要的可打印材料、最常用的技术以及应用案例,并总结了齿科陶瓷增材制造发展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D打印 陶瓷 齿科 齿科修复体
下载PDF
帐篷螺丝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缺失种植修复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呙誉东 周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评价帐篷螺丝植骨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多牙缺失水平向骨增量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帐篷螺丝技术(screw-tent technique)对9例上前牙连续缺失(21个位点),骨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行水平向骨增量,6~9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术后... 目的:评价帐篷螺丝植骨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多牙缺失水平向骨增量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帐篷螺丝技术(screw-tent technique)对9例上前牙连续缺失(21个位点),骨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行水平向骨增量,6~9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术后6个月行种植修复,并追踪观察修复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结果:9例患者共植入21枚种植体,无一松动或者脱落,并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术前牙槽嵴宽度为(2.41±0.49)mm,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为(8.27±0.79)mm,对比植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完成后12个月牙槽嵴宽度为(7.74±0.52),对比种植术后和修复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丝技术在上前牙连续缺失的水平向骨增量中,可获得较理想的水平向骨增量效果及修复效果。但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螺丝技术 骨增量 前牙区 引导骨再生
下载PDF
上前牙区改良数字化印模复制穿龈轮廓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梁亮 鄢雷 施斌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数字化印模与传统个性化印模在上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中复制穿龈轮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在东莞健力口腔医院已行美学区种植,需要继续行美学修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经种植临时冠获得理想的软组织...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数字化印模与传统个性化印模在上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中复制穿龈轮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在东莞健力口腔医院已行美学区种植,需要继续行美学修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经种植临时冠获得理想的软组织塑形后,采取随机数抽签确定印模方法。改良数字化印模为试验组(数字化组),传统聚醚橡胶个性化印模为对照组(聚醚橡胶组)。主要评价指标为穿龈轮廓复制精确度,次要评价指标为印模时间、咬合及邻接精确度、患者VAS印模舒适度。采用两样本的t检验分析穿龈轮廓精确度(软件分析)、印模时间及舒适度的组间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咬合、邻接及穿龈轮廓精确度(主观评价)的组间差异。结果每组纳入病例20例,共40例。数字化组穿龈形态误差为(0.39±0.09)mm,明显小于聚醚橡胶组(0.60±0.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5,P<0.001);数字化组平均印模时间(19.5±3.1)min,明显少于聚醚橡胶组(39.3±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7,P<0.001)。数字化组的咬合精确度(Z=-1.025,P=0.305)及邻接精确度(Z=-1.233,P=0.218)与聚醚橡胶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穿龈轮廓复制精确度方面明显优于聚醚橡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84,P<0.001);VAS得分数字化组(2.45±1.10)显著低于聚醚橡胶组(7.00±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9,P<0.001)。结论前牙美学区改良数字化印模技术与传统个性化印模技术两种方法的临床结果均较好,数字化印模技术在临床效率、精确性及舒适性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学 牙种植体 数字化印模 穿龈轮廓
原文传递
一体式和分体式氧化锆基台长期存留率及机械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亮 伍昕宇 +1 位作者 晏奇 施斌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评价一体式和分体式氧化锆基台种植修复5年以后在基台存留率、螺丝松动发生率和上部修复体崩瓷率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JFD)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已发表的中... 目的评价一体式和分体式氧化锆基台种植修复5年以后在基台存留率、螺丝松动发生率和上部修复体崩瓷率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JFD)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收集关于氧化锆基台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建立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如随访时间至少为5年、需评价氧化锆基台存留率、螺丝松动发生率和上部修复体崩瓷率。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地对文献进行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9篇,无符合要求的中文文献,所有文献均经过非随机干预性试验的偏倚风险评估(ROBINS⁃I)量表评价。内连接一体式氧化锆基台5年存留率95.9%[95%可信区间(CI):94.1%,97.6%],机械并发症发生率7.6%(95%CI:5.3%,10.0%);内连接分体式氧化锆基台5年存留率99.8%(95%CI:99.4%,100%),机械并发症发生率4.6%(95%CI:2.7%,6.4%)。Meta分析结果显示,分体式氧化锆基台长期存留率更高,机械并发症更少,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锆全瓷基台长期存留率高,临床效果好,但仍存在一些机械并发症如基台折断和螺丝松动。在机械力学性能上,分体式氧化锆基台优于一体式氧化锆基台。但结合具体临床情况,建议临床医师谨慎选择合适的全瓷基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牙基台 循证口腔医学 META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机械并发症
原文传递
数字化技术辅助全口义齿修复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合理 闫明 +1 位作者 郝跃涛 王家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牙列缺失的患者数量正在逐步增加,传统全口义齿仍然是无牙颌患者的主要修复方式。但传统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繁琐,患者就诊次数多,对临床医师和技师的经验依赖程度高。数字化技术辅助制作的全口义齿在减少就诊次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牙列缺失的患者数量正在逐步增加,传统全口义齿仍然是无牙颌患者的主要修复方式。但传统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繁琐,患者就诊次数多,对临床医师和技师的经验依赖程度高。数字化技术辅助制作的全口义齿在减少就诊次数、临床操作标准化、便捷化、义齿数据存储和复制上具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1例数字化技术辅助制作的全口义齿修复,阐述其临床操作流程,为医生在临床决策中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全口义齿制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简易哥特式弓 诊断义齿 全口义齿
下载PDF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后牙区严重萎缩牙槽嵴病例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呙誉东 鄢雷 +1 位作者 张树新 闫明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6期348-354,共7页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后牙区严重牙槽嵴萎缩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上颌后牙缺失拟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剩余骨高度为2~3 mm)的患者50例。将纳入的5...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后牙区严重牙槽嵴萎缩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上颌后牙缺失拟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剩余骨高度为2~3 mm)的患者50例。将纳入的50例患者进行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5例为实验组,其余2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对照组使用上颌窦侧壁开窗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9~12个月进行二期手术及种植修复,戴牙12个月后随访,采集手术过程中及永久修复12个月后的锥形束CT(CBCT)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对种植体存留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和穿孔率等计量资料来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50例患者随访率100%,65枚种植体均无松动或者脱落,留存率100%。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剩余骨高度分别为(2.94±0.31)和(3.06±0.3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5,P=0.168)。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提升高度分别为(10.90±1.78)和(12.01±1.8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8,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9个月提升高度分别为(10.14±1.33)和(11.40±1.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6,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完成后12个月提升高度分别为(10.01±1.22)和(11.18±1.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01)。术后实验组采用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31枚,涉及上颌窦25个,术中未发现上颌窦黏膜穿孔,但有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了术侧鼻腔出血的情况,7 d拆线时出血情况停止,3个月复查时拍CBCT,未见上颌窦内异常液平面。对照组采用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34枚,涉及上颌窦25个,其中3例术中开窗时发生窦黏膜穿孔,通过使用胶原膜进行修补,术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术后统计实验组黏膜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 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骨高度
原文传递
帐篷技术与GBR技术应用的CBCT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呙誉东 周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8期128-131,共4页
目的评估帐篷螺丝技术与常规GBR技术在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来自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种植科的骨增量后延期种植患者43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帐篷螺丝技术,B组采用常规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采用锥形束CT对... 目的评估帐篷螺丝技术与常规GBR技术在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来自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种植科的骨增量后延期种植患者43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帐篷螺丝技术,B组采用常规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采用锥形束CT对术区牙槽骨进行扫描测量与分析,评估植骨术前牙槽嵴顶骨宽度(T1)植骨术后即刻牙槽嵴骨宽度(T2)、种植一期手术前牙槽嵴骨宽度(T3)和种植术后1年的牙槽嵴骨宽度(T4)。结果CBCT评估显示植骨术前骨宽度T1:A组低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术后即刻牙槽嵴骨宽度(T2):A组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一期手术前牙槽嵴骨宽度(T3):A组数值大于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种植术后1年的牙槽嵴骨宽度(T4):A组数值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骨术前后平均水平向骨增量L1:A组低于B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骨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植入术时水平骨吸收量L2:A组的骨吸收量少于B两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种植术后1年骨吸收量为L3:A组的骨吸收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内骨吸收(L2/L1)的百分比显示,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帐篷螺丝技术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水平骨增量效果。相比于常规GBR可以增加更多的骨量,且骨质在抵抗吸收方面优于传统的G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钉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骨增量 帐篷螺丝技术 帐篷效应
下载PDF
下颌后牙区不同时机游离龈移植的效果对比
12
作者 呙誉东 周炼 闫明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3期168-173,共6页
目的对不同时机的游离龈移植术(FGG)增加下颌后牙区种植体周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修复种植科下颌后牙区单牙缺失角化牙龈不足的患者(宽度为2~4 mm)共40例,将纳入的40例... 目的对不同时机的游离龈移植术(FGG)增加下颌后牙区种植体周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修复种植科下颌后牙区单牙缺失角化牙龈不足的患者(宽度为2~4 mm)共40例,将纳入的40例患者进行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例为实验组,其余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种植Ⅰ期手术时放置愈合基台同期行FGG。对照组种植Ⅰ期手术潜入式愈合,3个月Ⅱ期手术时放置愈合基台同期行FGG。术后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测量术前牙槽嵴顶剩余角化龈宽度,测量颊侧FGG后即刻、移植术后2个月、戴牙后即刻和戴牙后6个月的颊侧角化龈宽度,使用SPSS 20.0软件对移植物存活率、颊侧不同时间点角化龈宽度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伤口正常愈合,组织瓣均存活。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嵴顶余留角化龈宽度分别为(2.9±0.3)和(3.0±0.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种植体颊侧龈缘中点角化龈宽度分别为(4.9±0.5)和(4.9±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P=0.8)。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2个月颊侧龈缘中点角化龈宽度分别为(4.2±0.4)和(4.5±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戴牙当天种植体颊侧龈缘中点角化龈宽度为(3.2±0.4)和(3.7±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戴牙后6个月种植体颊侧龈缘中点角化龈宽度为(3.1±0.4)和(3.5±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P<0.05)。结论当下颌后牙区剩余角化龈为2~4 mm时,FGG在种植Ⅰ期手术同期及Ⅱ期手术同期均能获得较好的增加角化龈的效果。相比于种植Ⅰ期手术同期进行FGG,Ⅱ期手术同期FGG能获得更好的颊侧角化龈的宽度,但会增加手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龈移植术 角化龈 口腔种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