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5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解释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3
1
作者 张进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8-587,共10页
本文以我国塔里木油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实例为基础,概述了石油勘探过程中地震解释技术类型、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在地震勘探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地球物理学家及地质学家希望获得的地震信息,应当是能够直接反应地下岩石物理... 本文以我国塔里木油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实例为基础,概述了石油勘探过程中地震解释技术类型、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在地震勘探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地球物理学家及地质学家希望获得的地震信息,应当是能够直接反应地下岩石物理特性或油气水的分布,而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是很难做到这些;随着石油勘探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的地震解释技术涌现出来,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未来的石油勘探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新情况、新问题将层出不穷,地震解释技术也同样面临着考验,因此,只有立足在现有的成熟解释技术之上,并不断探索新的技术与思路,才能与未来的石油勘探步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震相干技术 地震相分析技术 波阻抗反演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2
作者 赵俊峰 刘池洋 +1 位作者 喻林 王晓梅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0-552,共13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原盆面貌、岩性岩相组合、物源分析和厚度分布特征等的综合研究表明,从中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南向北、再向西南发生逆时针迁移;在盆地西部,早白垩世沉积前没有统一或规模较大的堆积...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原盆面貌、岩性岩相组合、物源分析和厚度分布特征等的综合研究表明,从中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南向北、再向西南发生逆时针迁移;在盆地西部,早白垩世沉积前没有统一或规模较大的堆积中心,仅存在孤零分布或彼此分割、规模不大的局部堆积中心。盆地西部多个时期出现的地层较厚分布区带,是该区距盆地西界较近,物源供给充足、水动力作用强所致,故代表局部堆积中心。早白垩世,沉积、堆积和沉降中心才在盆地西南部"三位一体"叠合分布。直到中侏罗世末,在黄河之西的今盆地残留区,总体仍呈西高东低的古地理—构造格局。盆地中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各期的沉积中心在位置上大体一致,上下大部重叠;该沉积中心及近邻,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热演化程度为盆地最高,显示该区深部作用较为活跃。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各期沉积中心的叠置及其与高热演化地区的重合,反映为总体受沉降中心控制所致,可作为盆地沉降中心的代表。大型鄂尔多斯克拉通内盆地中生代各期沉积(沉降)中心在位置上偏于盆地南部,与秦岭造山带同期强烈的会聚造山活动产生的前陆挠曲沉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中心 堆积中心 沉降中心 中生代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6
3
作者 曹孟起 刘占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89,共4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目前普遍应用的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主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目前普遍应用的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波动方程积分解的Kirchhoff积分法和基于波动方程差分解的有限差分法。Kirchhoff积分法虽然计算精度较低,但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并可充分利用CRP道集进行AVO反演、叠前波阻抗反演及地震属性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叠后时间偏移 速度模型 复杂构造 均匀介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原始边界恢复 被引量:38
4
作者 赵俊峰 刘池洋 +4 位作者 梁积伟 王晓梅 喻林 黄雷 刘永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3-569,共17页
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 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现今构造格局两方面出发,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钻井与测井资料分析及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物源综合分析和对周邻构造单元形成演化史的分析,认为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盆地的原始沉积边界大致为:东在今太行山脉以西;北在今河套盆地一带;西北部边界在狼山—巴彦浩特盆地—科学山一带;西南部边界在今六盘山西缘;南部边界在今渭河盆地一带。自盆地周缘向湖盆中心有大致7个方向的物源供给,沉积中心位于原始盆地中心偏南。该期盆地的演化记录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由印支期的南北分异向燕山期东西分异的转变过程与时限。该研究对于构建完整的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时空坐标和铀矿、石油等能源矿产勘探评价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安定组 原始沉积边界
下载PDF
川东高陡构造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宏 蔡正旗 +5 位作者 谭秀成 何秀琼 吕滨 杜伟峰 牟春 陈东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1-436,共6页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此基础上,将4种数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曲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方法的相对曲率值并取其最大值(即综合曲率)进行裂缝分布预测,即综合曲率法,以克服单一曲率计算方法预测的不足。通过与油气显示、气井产能测试等资料对比分析,认为用综合曲率法预测裂缝效果优于单一曲率方法,综合曲率值与区内气井产能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综合曲率法提高了曲率法预测裂缝的准确程度,能更好地预测地下构造裂缝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大池干井构造带 高陡构造 碳酸盐岩 薄层 综合曲率法 裂缝预测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新生代大规模走滑起始时间的厘定 被引量:29
6
作者 吴磊 巩庆霖 覃素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7-2850,共14页
至今仍在活动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构成了青藏高原地质意义上的北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巨型断裂之一,其新生代的快速走滑是吸收印藏碰撞变形的重要途径。对其新生代大规模走滑的起始时间目前尚无一个统一认识,主要受其本... 至今仍在活动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构成了青藏高原地质意义上的北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巨型断裂之一,其新生代的快速走滑是吸收印藏碰撞变形的重要途径。对其新生代大规模走滑的起始时间目前尚无一个统一认识,主要受其本身复杂性的限制,也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直接证据来限定其走滑时间。本文从阿尔金断裂走滑作用相关的一系列地质现象入手,从多个角度综合阐述这一科学问题,包括柴达木盆地西缘的物源变化、塔里木盆地东南缘走滑挤压挠曲盆地的形成、青藏高原北缘上地壳强烈的NE-SW向缩短变形、走滑相关盆地的形成以及与走滑断裂相伴生的线性隆起形成等等。结果表明与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相关的地质现象大量出现在中中新世以后,约束得出阿尔金断裂新生代大规模的走滑始于约15±2Ma。此外还分析了本文结果所得出的阿尔金断裂新生代长期滑移速率与实测第四纪滑移速率相互矛盾的原因,并讨论了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与阿尔金山的隆升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在中中新世的构造应力转换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新生代 左旋走滑 起始时间 中中新世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活动方式及其与柴达木盆地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肖安成 吴磊 +1 位作者 李洪革 汪立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26-2836,共11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线性构造之一,其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方式是限定高原生长机制的重要边界条件。本文在对阿尔金山中不同方向隆起构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资料论证了阿尔金断裂在晚...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线性构造之一,其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方式是限定高原生长机制的重要边界条件。本文在对阿尔金山中不同方向隆起构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资料论证了阿尔金断裂在晚始新世-中中新世时以基底剪切为主,大规模地表走滑则发生在中中新世以后。对柴达木盆地内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系统的分布、形态、活动时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它们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控制条件下形成的两套断裂系统,与阿尔金断裂的两阶段活动方式存在很好的耦合关系。柴达木盆地西北侧的沉积和构造特征表明阿尔金山的隆升幅度和范围在中中新世达到最大,随后则逐渐减小,这种变化也与阿尔金断裂从基底剪切到地表走滑的转换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基底剪切 中中新世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下载PDF
基于谱分解技术的小断层识别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波 魏小东 +3 位作者 任敦占 张亚中 王亚楠 李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0-894,共5页
本文针对A油田复杂断层分布特征,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谱分解技术,深入讨论了谱分解技术中调谐体和共频体解释技术对小断层精细描述的能力。实际应用表明:由谱分解技术获得的地震数据调谐体可用于分析目的层段的断层平面特征;... 本文针对A油田复杂断层分布特征,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谱分解技术,深入讨论了谱分解技术中调谐体和共频体解释技术对小断层精细描述的能力。实际应用表明:由谱分解技术获得的地震数据调谐体可用于分析目的层段的断层平面特征;获得的地震数据共频体可用于研究断层的剖面组合特征;联合应用调谐体和共频体可提高地震资料识别小断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分解 调谐体 共频体 断层
下载PDF
砂泥岩薄互层分辨率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蔡希玲 闫忠 +1 位作者 崔全章 吴清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由于原始地震数据频带的限制,难以直接从地震剖面上分辨10 m以下的薄层。在薄互层发育的地区,地震分辨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从理论模型出发,分析了子波的类型、频带宽度以及视频率对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并根据东部YTD地区测井数据,... 由于原始地震数据频带的限制,难以直接从地震剖面上分辨10 m以下的薄层。在薄互层发育的地区,地震分辨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从理论模型出发,分析了子波的类型、频带宽度以及视频率对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并根据东部YTD地区测井数据,计算地震视频率与可分辨厚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叠前和叠后井旁地震道的分析,说明了实际数据频带分布限制了薄互层分辨率,给出了在资料处理中针对提高分辨率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本研究的目的是使处理人员认识薄互层的地震响应及变化规律,以便采用适当的手段最佳地体现薄互层的反射特征,为薄互层的资料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子波 频带分布 地震响应 地震勘探 地震波 地震数据 地震解释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在国内外油气勘探中的最新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进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56-1861,共6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油气勘探中的一项辅助解释技术,它提供正演与反演两种模拟过程.正演模拟过程可以迅速、有效地检验某种地质假设,为解释人员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同时,正演过程可以动态显示构造变形历史,为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提供依据... 平衡剖面技术是油气勘探中的一项辅助解释技术,它提供正演与反演两种模拟过程.正演模拟过程可以迅速、有效地检验某种地质假设,为解释人员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同时,正演过程可以动态显示构造变形历史,为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提供依据;而反演模拟过程则可以迅速地对剖面解释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避免解释中的随意性,提高剖面解释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平衡剖面有关的概念、原理、应用条件及变形机制等进行了系统归纳与总结,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平衡剖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最新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变形机制 正演过程 反演过程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样式
下载PDF
时间剖面上的假构造及其解决方法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海清 戴晓云 +6 位作者 潘良云 赵叶平 何丽红 陈元忠 贺保卫 王云波 覃素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6,602,共8页
时间剖面上的假构造(或构造高点偏移)现象一直是困扰解释人员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时间剖面上假构造(或构造高点偏移)现象的普遍性,指出在盐丘、局部火成岩体、逆掩断层下盘、上覆地层倾角较陡或上覆地层厚度剧变等情况下,... 时间剖面上的假构造(或构造高点偏移)现象一直是困扰解释人员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时间剖面上假构造(或构造高点偏移)现象的普遍性,指出在盐丘、局部火成岩体、逆掩断层下盘、上覆地层倾角较陡或上覆地层厚度剧变等情况下,都会在时间剖面上引起下伏地层出现构造变形或构造假象。针对时间剖面上构造假象的普遍性及其在时域数据处理中的不可避免性,笔者认为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时间剖面上构造假象的最佳途径;在不具备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在建立正确速度场的基础上通过变速时深转换实现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剖面 假构造 地震资料解释 速度横向变化 叠前深度偏移 变速时深转换
下载PDF
地震相分析技术在伊通地堑储层沉积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晓平 陈波 +2 位作者 臧殿光 李全 宁清香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伊通地堑L3井区主要产油层双阳组一段,砂体的厚度和分布横向变化快,具有典型的"源近流短"沉积特征,相邻井的砂体特征及其含油性各异,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精细刻画。分别利用传统的地... 伊通地堑L3井区主要产油层双阳组一段,砂体的厚度和分布横向变化快,具有典型的"源近流短"沉积特征,相邻井的砂体特征及其含油性各异,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精细刻画。分别利用传统的地震相参数分析技术和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双阳组一段的地震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互相补充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双阳组一段的地震相特征进行了划分。采用最能反映扇三角洲相和湖相的相标志(如泥岩颜色、岩性组合、沉积层理、沉积韵律和地层的测井曲线特征等)对主要地震相单元中的钻井资料进行了单井微相分析,并依此建立了双阳组一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将地震相转化沉积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地堑 双阳组一段 地震相分析技术 地震相 沉积相 单井相
下载PDF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宋常洲 张旭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44-48,共5页
为了适应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的基础上,做好高分辨率处理,主要技术包括:高精度静校正、高保真去噪、保幅处理、子波一致性、高精度速度分析和成像等技术。实践表明,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 为了适应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的基础上,做好高分辨率处理,主要技术包括:高精度静校正、高保真去噪、保幅处理、子波一致性、高精度速度分析和成像等技术。实践表明,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地震资料的保真度、信噪比和分辨率,基本满足精细储层预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高保真去噪 静校正 保幅处理 高精度速度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统内部的角度不整合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亮 肖安成 +6 位作者 巩庆霖 刘东 沈中延 周苏平 吴磊 楼谦谦 孙晓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82-1590,共9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地质、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并厘定了位于中新统内部上、下油砂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在对该不整合面的分布、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古构造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柴达木盆地西部靠近...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地质、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并厘定了位于中新统内部上、下油砂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在对该不整合面的分布、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古构造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柴达木盆地西部靠近阿尔金山南麓这一角度不整合的发育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认为正是在这一时段内阿尔金断裂带开始了区域性的隆升向着快速的走滑运动的转换,从而导致阿尔金山地区区域性古隆起带隆升作用的停止和中新统上油砂山组在柴西地区大范围超覆在早期不同时代的层序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断裂 中新统 角度不整合 走滑运动
原文传递
页岩储集层微观渗流的微尺度效应 被引量:22
15
作者 宁正福 王波 +3 位作者 杨峰 曾彦 陈进娥 张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52,共8页
页岩有机质中存在大量纳米孔隙,气体在纳米孔隙中的流动存在微尺度效应,宏观流体流动规律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行为。考虑气体分子在有机质孔隙中的滑脱效应、扩散和吸附解吸作用,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气体在有机质纳米孔道中的流动。... 页岩有机质中存在大量纳米孔隙,气体在纳米孔隙中的流动存在微尺度效应,宏观流体流动规律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行为。考虑气体分子在有机质孔隙中的滑脱效应、扩散和吸附解吸作用,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气体在有机质纳米孔道中的流动。结果表明:气体在有机质纳米孔道中存在压缩效应,压缩效应导致压力沿纳米孔道呈非线性分布,且孔道两端的压差越大,非线性程度越大。随着Knudsen数增大,稀薄效应增强,减弱了由压缩效应引起的非线性程度。气体在纳米孔道中的边界滑移速度随着进出口压力比和Knudsen数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垂直于孔道方向上的速度不为零,加剧了孔道中气体分子与边界分子的动能交换。滑移效应和吸附解吸效应均对气体在页岩有机质孔道中的质量流量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纳米孔隙 格子BOLTZMANN方法 微尺度效应 边界滑移速度
下载PDF
多属性断层解释技术在煤层气储层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霍丽娜 张建军 +3 位作者 郑良合 丁清香 邵林海 吴新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21-227,10,共7页
断层的精细解释对煤层气开发井位部署至关重要。在韩城三维煤层气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应用构造导向滤波技术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提取多种属性,增强了断层的识别能力。在该区综合应用GeoEast解释软件中的相干、方差、分频相... 断层的精细解释对煤层气开发井位部署至关重要。在韩城三维煤层气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应用构造导向滤波技术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提取多种属性,增强了断层的识别能力。在该区综合应用GeoEast解释软件中的相干、方差、分频相位以及蚂蚁体等多种属性进行断裂解释,充分发挥不同属性的优势,解决了不同区域断裂解释和组合问题。多种属性的综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断层的解释精度,为煤层气勘探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据此调整了40余口井位坐标,后续钻井证实调整后的井位部署方案合理规避了断层的影响,提高了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构造导向滤波 相干 方差 分频相位 蚂蚁体
下载PDF
多信息融合的近地表速度建模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玲芝 谷跃民 张建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了提高复杂区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精度,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构建技术。采用协同克里金的插值方法,根据初至反演的近地表速度与近地表调查速度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确定对应的变差函数和用于插值的权系数,对速... 为了提高复杂区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精度,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构建技术。采用协同克里金的插值方法,根据初至反演的近地表速度与近地表调查速度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确定对应的变差函数和用于插值的权系数,对速度变量进行协方差的空间估计,使横向的速度变化趋势既与大炮初至层析反演的结果较吻合,数值上又与近地表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提高复杂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在中国西部复杂区地震资料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炮初至 近地表调查 近地表模型 协同克里金插值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岩石物理模拟的储层识别法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元君 冉建斌 肖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4-650,共7页
文中基于测井资料岩石物理模拟方法的理论分析,根据中国东部油田两口井的井资料及岩性和试油等资料,利用测井曲线环境校正→选择岩石物理模型→计算弹性参数这一流程,选择了微分等效介质和自适应岩石物理模型对两口井的纵、横波速度进... 文中基于测井资料岩石物理模拟方法的理论分析,根据中国东部油田两口井的井资料及岩性和试油等资料,利用测井曲线环境校正→选择岩石物理模型→计算弹性参数这一流程,选择了微分等效介质和自适应岩石物理模型对两口井的纵、横波速度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利用纵、横波速度、密度参数与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导出纵、横波速度比、剪切模量、拉梅常数和泊松比参数,再根据不同参数的交会图和相关性分析了解岩性、孔隙和流体变化对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总结出研究区储层的识别依据:①含油层段在纵、横波波阻抗上和密度上表现为低值(纵、横波波阻抗值分别小于8×106(kg·m-2·s-1)和4.15×106(kg·m-2·s-1),密度小于2.28g/cm3);②含油层段泊松比一般小于0.29,当泊松比大于0.29后,含油储层与非储层发生重叠,可通过拉梅常数小于1.25×106(kg·m-1·s-2)作为控制,区分含油储层和非储层;③含油层段纵、横波速度比一般小于1.85,当纵、横波速度比大于1.85、小于2.0时,储层和非储层发生重叠,可用8×106(kg·m-2·s-1)纵波阻抗作为上限约束,识别含油储层;④纵波阻抗与自然伽马曲线交会分析表明,含油砂岩分布在55API以下、纵波阻抗小于8×106(kg·m-2·s-1)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 泥岩地层 岩石物理模拟方法 弹性参数 预测分析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识别与体积估算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裕辉 胡建中 +2 位作者 鲁新便 宋阳 李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0-724,共5页
本文根据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结合地质、钻井、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运用纹理分析、曼哈顿距离计算和监督波形分析法对碳酸盐岩储层和隔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反映了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三维空间分... 本文根据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结合地质、钻井、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运用纹理分析、曼哈顿距离计算和监督波形分析法对碳酸盐岩储层和隔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反映了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并与钻、测井资料解释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储层预测数据进行雕刻和多角度展示,清晰地显示出储层的分布特征,同时利用拓扑算法快速估算出储集体体积,为钻井部署及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储集体 监督波形分析 可视化技术 定量评价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构造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明杰 谢结来 潘良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8-444,共7页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是中国较早发现油田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该区油气勘探又获得进一步突破。文中根据近几年得到的地震、钻井、地面露头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的构造特征。祁连山北缘冲断带具有中国西部山前...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是中国较早发现油田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该区油气勘探又获得进一步突破。文中根据近几年得到的地震、钻井、地面露头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的构造特征。祁连山北缘冲断带具有中国西部山前冲断带的共同特征:构造主要定型于喜山期;断层相关褶皱、冲断构造体系发育;冲断带分段分带明显;构造复杂。除此之外,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也有独特的构造特征。由于不同性质盆地的叠合,冲断带走向方向地层组成变化大;冲断带的分段性受控于古构造格局;主要发育横向叠置的多重冲断构造体系。这些特征造成了北缘冲断带油气勘探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冲断带 构造特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