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燕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年第7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结果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41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血液透析量达标;19例出现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结果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41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血液透析量达标;19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有效手段,如出现并发症,适当处理可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动静脉瘘
下载PDF
抬高穿刺部位对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疼痛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于珍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86-987,共2页
目的探讨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所致局部疼痛的更好方法。方法将62例静脉滴注氯化钾疼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输液53例次,对照组31例,输液49例次。实验组采用抬高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记录病人主诉对局部疼痛的... 目的探讨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所致局部疼痛的更好方法。方法将62例静脉滴注氯化钾疼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输液53例次,对照组31例,输液49例次。实验组采用抬高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记录病人主诉对局部疼痛的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抬高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对缓解静脉补钾时的疼痛显著优于传统输液组。结论抬高穿刺部位的静脉滴注氯化钾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补钾 疼痛 抬高穿刺部位
下载PDF
德莫林喷雾剂治疗难愈性皮肤创面11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6
3
作者 于珍 龚飞飞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0年第6期81-82,共2页
2008年2月~2010年1月,我们应用德莫林喷雾剂(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难愈性皮肤创面11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皮肤创面 精心护理 难愈性 喷雾剂 德莫林 临床观察 治疗 诱导活性
下载PDF
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少辉 王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3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妊娠 恶性滋养细胞 肿瘤 影像诊断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刀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龚飞飞 庄劭玉 唐丽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2012-06—2014-06在东南大学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超声刀行腮腺肿瘤手术的3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2012-06—2014-06在东南大学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超声刀行腮腺肿瘤手术的3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发生率、涎瘘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涎瘘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超声刀以其快速切割、止血、热损伤小的优点,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渗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在腮腺肿瘤手术中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腮腺肿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医院-社区-患者”三级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剑剑 章焱周 +8 位作者 葛孝忠 陈业庭 章萍 王岳松 伏斌 冯家斌 高发海 孟中发 周汝元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患者"三级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下属4个社区的所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7例患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管...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患者"三级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下属4个社区的所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7例患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其中2个社区为管理组,对其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同时对其所在社区冠心病术后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另2个社区不进行医师培训和患者管理,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结果管理组患者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规范化管理后,心率、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相关指标控制均比对照组好(均为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患者在低盐低脂饮食、合理休息、适当运动、戒烟戒酒等生活行为方面有所改善(均为P<0.05);两者在用药依从性方面,管理组(90.2%)明显优于对照组(55.8%,P=0.007);管理组患者的心原性死亡率(4.5%)较对照组低(8.4%,P=0.029)。结论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规范化管理冠心病术后患者,建立冠心病三级规范化管理体系,集"医院-社区-患者"于一体,能够提高冠心病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规范化管理 术后 预后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0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葛孝忠 章焱周 +6 位作者 吕剑剑 陈业庭 叶文辉 朱青松 陆小河 庞勃 陈广靖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3038-3039,3040,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全胸腔镜(c-VATS)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总结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全胸腔镜(c-VATS)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总结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无一例死亡。两组患者在平均术中出血量[(208.43±59.65)m L vs(271.62±87.30)m L]、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294.77±31.46)m L vs(351.39±29.71)m 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3.27±1.46)d vs(6.44±1.59)d]、术后住院时间[(7.53±2.35)d vs(12.41±2.46)d]、术后疼痛评分[(3.4±1.1)分vs(7.2±0.9)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2/30)vs 28.5%(9/32)]等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159.62±43.10)min vs(147.54±50.7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全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下载PDF
颅骨钻孔尿激酶引流术治疗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3
8
作者 舒志强 姜新建 +3 位作者 任祖东 李明 戴荣权 吕文革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收治的23例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23例患者颅骨钻孔后尿激酶血肿腔注入,引流术后引流彻底,住院时间短,均痊愈出院。结...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收治的23例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23例患者颅骨钻孔后尿激酶血肿腔注入,引流术后引流彻底,住院时间短,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钻孔尿激酶引流术治疗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患者恢复快,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 钻孔 尿激酶
下载PDF
颏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庄劭玉 龚飞飞 +1 位作者 唐丽宇 朱晓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5-316,共2页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临床诊断困难,易复发,儿童病例更为罕见,该文报告了1例儿童颏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探讨了其疾病特性。
关键词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颏下区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舒志强 任祖东 +5 位作者 李明 戴荣权 吕文革 朱庆宝 周夏 黎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8例术前检查完善、手术指征明确、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择期行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评估其疗效及切除率。结果: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8例术前检查完善、手术指征明确、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择期行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评估其疗效及切除率。结果: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切除充分,垂体激素水平下降满意,内分泌系统症状以及压迫症状均明显改善,并发症较少且多为一过性,恢复满意。结论: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术式成熟,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较少,疗效显著,值得在具备相应显微手术条件的医院推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蝶窦入路 显微手术 垂体瘤
下载PDF
心脏瓣膜替换术65例
11
作者 葛孝忠 吕剑剑 +1 位作者 陈业庭 郑和平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总结65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在21~70岁,平均50.6±4.2岁;手... 目的:总结65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在21~70岁,平均50.6±4.2岁;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其中二尖瓣替换术(MVR)3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BVR)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5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6例、左房折叠术4例,冠脉搭桥术(CABG)4例。结果:术后死亡率4.62%(3/65),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主动脉根部出血1例、左室破裂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率10.8%(7/65)。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手术技术操作,重视合并病变的矫治,强调术后处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替换术 治疗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美英 凤兆海 +2 位作者 夏峰 苏建华 徐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3例术中出现心...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3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8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无脑栓塞及脑出血事件发生,1例支架内出现明显斑块。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旭东 陈小强 +1 位作者 陈伟 朱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22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后,采用经皮打入导针小切口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结果 3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目的观察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后,采用经皮打入导针小切口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结果 3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内翻3例,螺钉切出1例。功能评定优18例,良9例,优良率87.1%。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微创手术 内固定
下载PDF
缺氧肾小管上皮细胞Rab7/Caveolin-1/MMP-2轴失调促进肾纤维化
14
作者 程正源 张晓娟 +3 位作者 方桂琳 许卿 杨一琼 陈平圣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研究肾纤维化晚期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Ras-related GTP binding protein 7,Rab7)可否通过小窝蛋白-1(Caveolin-1)的介导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的活性,从而对肾纤维化产生影响。方法:通过单侧... 目的:研究肾纤维化晚期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Ras-related GTP binding protein 7,Rab7)可否通过小窝蛋白-1(Caveolin-1)的介导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的活性,从而对肾纤维化产生影响。方法: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法构建C57BL/6小鼠肾纤维化模型,检测肾纤维化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Rab7和Caveolin-1的表达以及MMP-2的活性。利用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进行体外实验,构建HK-2 Rab7-shRNA细胞,将HK-2和HK-2 Rab7-shRNA细胞分别进行常氧和缺氧培养,并检测各组中HIF-1α、Rab7、Caveolin-1的表达和MMP-2的活性,以及纤维化相关指标I型胶原(Collagen-1)、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达。结果:利用小鼠UUO模型发现,相较正常肾脏组织,肾纤维化组织中Rab7和Caveolin-1的表达均上调,而MMP-2的活性反而下降。进一步体外实验显示,在HK-2细胞中Rab7下调后可通过抑制Caveolin-1的表达进而提高MMP-2的活性,并会使Collagen-1、Vimentin和α-SMA等反映纤维化的指标表达下调。结论:Rab7与MMP-2的活性密切相关;Rab7对MMP-2活性的调节通过Caveolin-1介导;当Rab7表达受抑后,可促进肾纤维化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 小窝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肾纤维化 小鼠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美英 夏峰 +1 位作者 苏建华 丁绍青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及普通流汁鼻饲。住院第1d、10d和21d分别检测两组...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及普通流汁鼻饲。住院第1d、10d和21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感染发生率;入院30d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和分级。结果住院第10d、21d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对照组第10d、21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营养支持组第10d、21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21d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第30d时临床痊愈率(ADLⅠ,23%)及与日常生活自理率(ADLⅠ-Ⅲ,86%)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舒志强 任祖东 +3 位作者 李明 戴荣权 吕文革 朱庆宝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610-612,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去骨瓣减压组26例和标准外伤大骨瓣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去骨瓣减压组26例和标准外伤大骨瓣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结果。结果:改良去骨瓣减压组术后1周、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标准外伤大骨瓣组高(P<0.05或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改良去骨瓣减压组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比传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更能充分减压,能有效保护脑功能,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板减压术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双倾斜角度CT扫描在肺部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潘少辉 舒荣宝 +2 位作者 王粮钢 陶自坚 钟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肺末梢结节不同角度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12例原发性肺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横轴位CT扫描及双倾斜角度CT扫描。从毛刺征、切迹征、棘状突起征、胸膜凹陷征、血管关联征、空气支气管征像等方面... 目的 探讨肺末梢结节不同角度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12例原发性肺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横轴位CT扫描及双倾斜角度CT扫描。从毛刺征、切迹征、棘状突起征、胸膜凹陷征、血管关联征、空气支气管征像等方面,观测肺末梢型结节在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上的显示率,并与常规横轴位CT扫描作比较。 结果 毛刺征、切迹征、棘状突起征、血管关联征在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上的显示率达100%,空气支气管征66.66%,胸膜凹陷征83.33%:而常规横轴位CT扫描空气支气管征显示仅1例,显示率为8.34%;胸膜凹陷征显示率亦低,显示不清楚达5/12(41.66%)。 结论 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与常规横轴位CT扫描比较,影像学特征表现显示更明显,特别是胸膜凹陷、空气支气管征的显示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空气支气管征 显示率 轴位 胸膜凹陷征 结节性病变 肺部 诊断价值 血管 常规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美英 夏峰 +7 位作者 丁绍青 苏建华 汤华萍 陈炼 凤兆海 毕茂芳 郑颖伟 陶开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4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CI)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3例]进行DSA检查,对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血管狭窄程...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4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CI)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3例]进行DSA检查,对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4例ICVD患者中,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82.1%(69例);检出颅内外病变血管166条,以前循环(59.6%)以及颅内动脉(66.9%)受累为主,单条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高(21.7%);狭窄程度1~4级的血管分别占27.1%、40.4%、6.6%及25.9%;58.0%的CI患者、33.3%的VBI患者和23.1%的TIA患者出现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结论DSA可准确评价ICVD患者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狭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24例报告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剑剑 葛孝忠 +5 位作者 陈业庭 杨林 朱青松 陆小河 章焱周 王恩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采用胸部正中...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开胸,浅低温全身麻醉。其中1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移植血管61支,人均2.5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5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CABG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慎重选择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决定手术方式、恰当选择移植血管及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丽宇 张敏 +3 位作者 齐李平 朱晓东 庄劭玉 龚飞飞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髁状突骨折PDA分类Ⅰ、Ⅲ型患者8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腮腺,寻及面神经颧颞支,在两神经支之间通过破损的关节囊进行髁状突骨折复...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髁状突骨折PDA分类Ⅰ、Ⅲ型患者8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腮腺,寻及面神经颧颞支,在两神经支之间通过破损的关节囊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分析疗效。结果:本组8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面部对称,局部瘢痕不明显。随访时间1~6个月,1例术后轻度面瘫,3个月后恢复正常。1个月内都有张口疼痛,但3个月内疼痛均逐渐缓解。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均在2.5~3.0 cm。术后1、3、6个月复查全景片或CT见骨折生长良好。结论: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可以良好地暴露术野,对于适合的病例进行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面神经 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