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秀明 戴峰 +4 位作者 乔伟 冯勇 刘念龙 周世波 郭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胶质瘤复发和13例脑胶质瘤放射性损伤患者的PWI、DWI和1H-MRS影像资料...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胶质瘤复发和13例脑胶质瘤放射性损伤患者的PWI、DWI和1H-MRS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脑胶质瘤复发区平均标准化脑血容量(CBVnorm)(3.34±0.54)与放射性损伤区(1.18±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胶质瘤复发区最大CBVnorm(4.00±0.61)与放射性损伤区(1.35±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区标准化ADC值分别为1.49±0.28和1.62±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区Cho/Cr和Cho/NAA值分别为2.72±1.18和2.32±0.83,放射性损伤区Cho/Cr和Cho/NAA值分别为2.09±1.41和1.68±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在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DWI和1H-MRS仅能起到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肿瘤复发 局部 辐射损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TAE前后血清HIF-1α、VEGF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戴峰 张秀明 +2 位作者 陈骏 朱西琪 胡亮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诊HCC并行TAE36例,分别在TAE前1 d、TAE后3 d和1个月采集血清并行...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诊HCC并行TAE36例,分别在TAE前1 d、TAE后3 d和1个月采集血清并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HIF-1α和VEGF。根据TAE治疗后1个月复查疗效结果,将HCC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进展组。结果:TAE前1 d血清HIF-1α和VEGF值分别为(136.56±69.36)和(287.83±125.74)ρg·ml^(-1),TAE后3 d分别为(325.15±36.21)和(395.17±98.36)ρg·ml^(-1),均显著高于TAE治疗前(P<0.05)。TAE后1个月,完全缓解组血清HIF-1α和VEGF值均低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进展组(P<0.05)。血清HIF-1α、VEGF表达与疗效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HCC患者TAE后短期内血清HIF-1α与VEGF均呈高表达,TAE后1个月血清HIF-1α及VEGF表达与疗效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经肝动脉栓塞术 乏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肝动脉解剖变异 被引量:5
3
作者 秦智 吴旻 +2 位作者 唐晓军 陈刚 戴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肝动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评估作用。方法上腹部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患者500例,将动脉期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肝动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评估作用。方法上腹部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患者500例,将动脉期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对肝动脉解剖变异进行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300例(60.0%)[肝动脉变异者为200例(40.0%)],Ⅱ型40例(8.0%),Ⅲ型42例(8.4%),Ⅳ型10例(2.0%),Ⅴ型28例(5.6%),Ⅵ型30例(6.0%),Ⅶ型18例(3.6%),Ⅷ型6例(1.2%),Ⅸ型8例(1.6%),Ⅹ型6例(1.2%);另外12例肝动脉变异不在Michel′s分型中(2.4%)。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作为非损伤性检查方法对肝动脉解剖变异分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肝动脉
原文传递
28例梅毒患者的颅脑MRI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志芳 陈亚玲 +3 位作者 吴园琴 韩亚萍 许传军 张慧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28例梅毒患者颅脑MRI改变,以提高对梅毒MRI表现的认识能力。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南京第二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28例。应用全身MR扫描仪(Siemens Sonata 1.5T)扫描参数,采用3D 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 目的:探讨28例梅毒患者颅脑MRI改变,以提高对梅毒MRI表现的认识能力。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南京第二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28例。应用全身MR扫描仪(Siemens Sonata 1.5T)扫描参数,采用3D 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0.1mmol/kg。且28例患者均检测脑脊液RPR和TPPA。结果:梅毒患者脑脊液RPR和TPPA阳性率均为100.00%。28例梅毒患者MRI检查脑萎缩15例、脑梗死6例、脑炎4例、正常3例。其中,脑萎缩多为显著脑萎缩;脑梗死6例中,额叶皮层下多发腔隙病灶4例,脑干梗死1例;脑炎4例中,病变仅累及双侧海马内颞叶1例,病变累及多个脑叶3例。结论:颅脑MRI检查梅毒患者可以反映颅脑表现,且可以反映病变范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颅脑 磁共振成象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穿刺活检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秀明 戴峰 +3 位作者 冯勇 顾晓荣 李康 沈文荣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确诊为NSCLC的患者,于肺穿刺活检前行CTP或常规CT扫描,其中CTP指导穿刺34例,常规CT成像指导穿刺50例。分别比较两组不同成像方法指导穿刺中央型...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确诊为NSCLC的患者,于肺穿刺活检前行CTP或常规CT扫描,其中CTP指导穿刺34例,常规CT成像指导穿刺50例。分别比较两组不同成像方法指导穿刺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中央型肺癌CTP引导穿刺阳性率高于常规CT引导穿刺(P<0.05),周围型肺癌两者穿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对位置较为特殊的肺癌病灶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T灌注成像 穿刺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刚 邱少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0例肝癌病人,于介入前后测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0例肝癌病人,于介入前后测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对患者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须加强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晓东 丁怀银 +2 位作者 白卓杰 卜顺林 王小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进行CT平扫及MRI平扫和增强。结果 5例肿瘤均位于幕上,3例位于右侧颞叶,1例位于左侧颞叶,1例同时位...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进行CT平扫及MRI平扫和增强。结果 5例肿瘤均位于幕上,3例位于右侧颞叶,1例位于左侧颞叶,1例同时位于右侧额颞叶;5例中3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4例见到钙化;5例肿瘤中仅1例于肿瘤周围可见轻度水肿。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BOLD T2~成像评估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肝脏血氧含量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峰 张秀明 +2 位作者 吴旻 秦智 张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BOLD-fMRI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后的血氧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HCC患者(HCC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BOLD-fMRI扫描,对HCC组患者于TA-CE术后2~3周内再次行BOLD-fMRI扫描。结果 ... 目的探讨BOLD-fMRI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后的血氧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HCC患者(HCC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BOLD-fMRI扫描,对HCC组患者于TA-CE术后2~3周内再次行BOLD-fMRI扫描。结果 HCC组和对照组肝实质T2*值分别为(13.90±2.94)ms和(17.94±5.93)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TACE治疗前、后富血供HCC组织T2*值分别为(31.91±2.07)ms和(7.69±0.7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治疗前、后肿瘤周围肝脏组织T2*值分别为(19.94±3.05)ms和(24.21±1.9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OLD-fMRI能有效评测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非瘤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内血氧含量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分析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损害 被引量:9
9
作者 戴峰 张秀明 +1 位作者 卢万俊 高歌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应用5%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分析基础态和激发态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对34例患者行基础态CTP和CTA联合检查,对其中10例CTA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 目的应用5%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分析基础态和激发态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对34例患者行基础态CTP和CTA联合检查,对其中10例CTA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5%CO2混合气体吸入激发态CTP检查。结果 1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CO2激发后,患侧和健侧CVR受损,激发前、后脑血流量(CBF)增幅百分比为-20.25%~26.19%和-13.00%~38.00%,激发前、后脑血容量(CBV)无明显差异(P〉0.05),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迟(P〈0.05)。结论 5%CO2可作为良好的血管扩张介质用于临床CVR功能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激发后CVR功能受损,反应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脑缺血 脑血管储备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志亮 池云 +5 位作者 魏洪霞 杨永峰 成骢 程健 王华利 许传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37-240,共4页
国内非艾滋病人群肺隐球菌病已有较好描述[1-2],然而艾滋病人群中肺隐球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的相关描述却较为欠缺.国外早期研究认为艾滋病人群合并肺隐球菌病时预后极差,呼吸道症状较重,常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 国内非艾滋病人群肺隐球菌病已有较好描述[1-2],然而艾滋病人群中肺隐球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的相关描述却较为欠缺.国外早期研究认为艾滋病人群合并肺隐球菌病时预后极差,呼吸道症状较重,常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而空洞性结节、局部肺炎等并不常见[3-4].此后,国外仅有个案对艾滋病相关肺隐球菌病进行描述.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且胸部影像证实存在肺部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隐球菌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肺外病变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血管表面通透性评价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6
11
作者 戴峰 高歌军 卢万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中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比较患侧与健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PS]的差异...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中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比较患侧与健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PS]的差异,分析梗死侧血管通透性增高表现。结果急性脑梗死灶核心区与健侧正常脑组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周围脑组织与健侧脑组织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TP和PS呈延迟和增高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治疗后在行常规CTP后延迟30 min平扫,可见梗死区域内高密度对比剂外渗改变,其PS值高达(9.20±1.43)ml/100(ml.min)。结论CT血管PS血流动力学指标可用于脑梗死继发出血或脑出血转化的监测,指导临床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表面通透性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多层CT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怀银 朱西琪 +2 位作者 杜超 戴峰 袁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增强扫描不同期相(动脉期和门脉期)中病变肠管的强化方式及其意义。结果:45例中病变多发38例,单发7例;所有病例均出现肠壁增厚,表... 目的:探讨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增强扫描不同期相(动脉期和门脉期)中病变肠管的强化方式及其意义。结果:45例中病变多发38例,单发7例;所有病例均出现肠壁增厚,表现为环形或偏心性增厚。增强扫描示病变段肠壁有较明显强化,呈多层状或均一强化,各种增厚及强化方式多混合存在于同一病例中;门脉期病变强化更加充分。36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3例患者出现肠系膜改变,主要表现为系膜密度升高、模糊(10例),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7例);21例合并肠外器官改变,包括肛周脓肿2例、腰大肌脓肿1例、骶髂关节炎1例、肾结石6例、胆囊结石及胆囊炎13例;并发瘘管穿孔1例,不全梗阻5例。结论: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在小肠Crohn病的早期诊断及疾病发展阶段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晓东 白卓杰 +2 位作者 丁怀银 卜顺林 汤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膀胱平滑肌瘤5例,4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发生于膀胱后壁,副神经瘤2例,1例发生于膀胱三角... 目的: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膀胱平滑肌瘤5例,4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发生于膀胱后壁,副神经瘤2例,1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发生于膀胱后壁,血管瘤1例发生于膀胱侧壁。8例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均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及信号均匀,表面光滑。平滑肌瘤T2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副神经节瘤及血管瘤T2WI序列呈高信号,且增强后明显强化。邻近膀胱壁及周围组织结构均无受侵。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及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红参 丁怀银 +1 位作者 沈娟 刘杜先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CT、超声造影特点及其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ICC患者的CT、超声造影及病理资料。结果 CT表现为低密度病灶6例,高低混杂密度病灶2例,稍高密度病灶1例。二维超声表... 目的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CT、超声造影特点及其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ICC患者的CT、超声造影及病理资料。结果 CT表现为低密度病灶6例,高低混杂密度病灶2例,稍高密度病灶1例。二维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病灶7例,混杂回声病灶2例。CT增强及超声造影均示病灶无强化1例。病理提示为低分化腺癌,肿瘤明显囊性扩张,显著出血、坏死,肿瘤与正常肝组织间见成活肿瘤细胞。8例在CT增强及超声造影均呈环形强化,其中CT增强上有7例可见延时强化,在超声造影中延时期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PICC的常规超声及增强CT扫描均有一定特征性图像表现,两者相结合,对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CT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无胆管扩张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及病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红参 丁怀银 +1 位作者 沈娟 刘杜先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882-2883,共2页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肝内无胆管扩张的胆管细胞癌(PICC)的超声造影特征,提高该病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例PICC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常规超声表现及肿块造影各时相灌注特点,与其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常规超声示病...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肝内无胆管扩张的胆管细胞癌(PICC)的超声造影特征,提高该病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例PICC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常规超声表现及肿块造影各时相灌注特点,与其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常规超声示病灶呈低回声8例,混杂回声4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少血供型10例,富血供型2例。超声造影显示:动脉相表现为病灶呈不均匀增强,呈现周边厚环状、薄环状、内部稀拉羽毛状高增强为特征;门脉相为造影剂快速退出;延迟相为病灶呈低增强的灌注特点,但强弱分布不均匀,部分不增强。结论 PICC超声造影的灌注模式有一定的特征性,都基于该病的病理基础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类似结核的HIV相关隐球菌肺病三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志亮 许传军 +3 位作者 杨永峰 池云 成骢 魏洪霞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5-37,共3页
国内关于非HIV感染隐球菌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已有较多描述,该类人群隐球菌感染常累及肺下叶,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结节或团块状阴影,然而全身播散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并不常见[1-3].相比之下,HIV相关隐球菌肺病容易播散,导致隐球菌性... 国内关于非HIV感染隐球菌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已有较多描述,该类人群隐球菌感染常累及肺下叶,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结节或团块状阴影,然而全身播散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并不常见[1-3].相比之下,HIV相关隐球菌肺病容易播散,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浸润影,严重时可致急性呼吸衰竭[4-6].肺部影像学表现类似结核的HIV相关播散性隐球菌病在国内鲜见报道.本文报道3例类似播散性结核的HIV隐球菌肺病,重点关注肺部影像学特征,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脑膜炎 隐球菌性 隐球菌肺病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激发试验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峰 张秀明 +2 位作者 杨涛 王静雅 高歌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应用5%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I)及CT血管成像(CTA)分析基础状态和激发状态下正常受试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0名排除肺部和心脏疾病的正常受试者行基础态CTPI和CTA检查,吸入... 目的:应用5%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I)及CT血管成像(CTA)分析基础状态和激发状态下正常受试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0名排除肺部和心脏疾病的正常受试者行基础态CTPI和CTA检查,吸入5%CO2和95%O2混合气体2min后行CTPI检查。结果:CO2激发试验后呼气末CO2分压、平均动脉压和脉搏的平均值分别为(42.33±5.06)mmHg、(100.96±18.27)mmHg和(78.37±14.68)次/分。脑皮层兴趣区激发前后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前后达峰时间(TTP)无显著性差异。结论:5%CO2可作为良好的血管扩张介质用于临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陈刚 朱西琪 +1 位作者 李宏波 邱少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每次复查AFP、血常规、肝功能与CT,1个疗程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4个月,分析两组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个疗程后复查结果A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8例、进展(PD)14例,B组CR 0例、PR 7例、SD 5例、PD 17例;至随访结束A组失访8例,B组失访5例,共失访13例;术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A组依次为80.09%、58.06%、32.25%、22.27%,B组则分别为78.87%、52.39%、44.65%、37.0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和晚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经皮无水乙醇注射 肝细胞性肝癌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刚 唐晓军 +2 位作者 李宏波 邱少敏 戴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0-713,共4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联合组37例先行TACE,再行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31例仅应用TACE治疗,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后行超声及动态增...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联合组37例先行TACE,再行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31例仅应用TACE治疗,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后行超声及动态增强CT或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肿瘤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流信号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并随访患者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18例,进展(PD)9例,对照组PR 5例,SD 14例,PD 12例;联合治疗组在肿瘤血流信号消失、生存期及甲胎蛋白水平变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4.6%、7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74.2%、5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明显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治疗 肝癌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刚 李宏波 +1 位作者 唐晓军 戴峰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病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为认识和诊断AIDS合并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21例确诊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 21例AID... 目的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病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为认识和诊断AIDS合并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21例确诊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 21例AIDS合并肺结核中17例累及2个或以上肺段,14例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7例伴弥漫粟粒性病灶,8伴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伴有肺外结核;而30例单纯肺结核中,20例仅累及1个肺段,21例影像表现为实变影或斑片影,20例伴有纤维增殖灶,16例有1个或多个空洞;以上影像学特征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明显差别,且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多种性质的病灶共存、多形态、多叶、段分布,了解其相关临床影像表现特征有利于AIDS并发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