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内侧颞叶癫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白卓杰 张志强 +4 位作者 王正阁 谭启富 陈至立 朱建国 卢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中特定的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在mTLE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单侧mTLE患者(左侧13例,右侧12例)及21名健康自愿者(对照...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中特定的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在mTLE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单侧mTLE患者(左侧13例,右侧12例)及21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在1.5 T MR扫描仪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数据采集。采用Trackvis软件对受检者颞叶相关的5对白质纤维束进行追踪显示,测量其整体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将两组mTLE患者的左、右侧纤维束FA值分别与对照组相应侧纤维束FA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最后将病例组纤维束FA值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左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扣带束(t=2.458,P<0.05)、上纵束(t=2.112,P<0.05)、下纵束(t=2.093,P<0.05)的FA值减低;右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下纵束FA值减低(t=2.384,P<0.05)。左侧mTLE组左侧钩束FA值与始发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764,P<0.01),与发病时长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678,P<0.05)。结论 DTT可用于颞叶癫痫相关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检测,并有助于mTLE定侧研究,加深对mTLE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 纤维束 癫痫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与数字化摄影在脊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祝霞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与数字化摄影(DR)在脊柱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脊椎骨折42例,所有病例均经DR检查和MSCT检查。MSCT扫描后,将所得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MPR重建。将同一部位的DR图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与数字化摄影(DR)在脊柱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脊椎骨折42例,所有病例均经DR检查和MSCT检查。MSCT扫描后,将所得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MPR重建。将同一部位的DR图像、MSCT图像及MPR重建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显示骨折数量方面的优势及不足。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生64处骨折。经DR平片确诊骨折25处(39.1%),经MSCT常规扫描确诊骨折63处(98.4%),MPR确诊骨折64处(100.0%)。结论 MSCT的轴位、MPR图像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明显优于DR,两者结合应用是诊断复杂脊柱创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脊椎骨折
原文传递
细菌性肝脓肿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本善 白卓杰 +3 位作者 王小进 卜顺林 孙晓东 吴联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2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提高细菌性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例细菌性肝脓肿的CT和MRI表现。24例中18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3例同时经MRI检查,6例仅经MRI平扫和增...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提高细菌性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例细菌性肝脓肿的CT和MRI表现。24例中18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3例同时经MRI检查,6例仅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24例共26个病灶(右叶16个,左叶8个,尾叶2个),CT和MRI表现为类圆形15例,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8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17个病灶均表现为病灶边缘极轻或轻度环状强化,其中有8个出现灶周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肝脓肿MRI多表现为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速升-缓升"样变化;脓肿壁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CT、MRI能较好地显示肝脓肿的特征,在脓肿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螺旋CT
原文传递
MSCT脑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进 白卓杰 +4 位作者 仲阳 郑祝霞 蒋晓燕 张本善 吴联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2期1216-1217,共2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及各种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等重组技术。其中27例...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及各种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等重组技术。其中2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1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48例患者经MSCTA共检出50处瘤灶,瘤体直径最大3.5cm,最小0.5cm;其中8例瘤腔内有血栓形成,4例出现瘤壁钙化。2例MRA检出颅内动脉瘤17例,27例行DSA检出27例29处瘤灶(其中1例3处瘤灶),其与MSCTA表现一致。结论 MSCTA是一种准确、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及邻近颅骨的三维空间关系,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后处理
原文传递
急诊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邵泽锋 张本善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2期1128-112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产后大出血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12例急性产后出血病例,用5Fcobra导管行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出血部位,然后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 目的探讨急性产后大出血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12例急性产后出血病例,用5Fcobra导管行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出血部位,然后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术。术中观察出血、血压等情况。结果全组均经股动脉插管进行DSA并应用明胶海绵栓塞,栓塞治疗后迅速止血,栓塞术后病人仅表现轻微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具有创伤小及止血迅速、彻底和可保留子宫等优点,是急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止血手段,并可保留子宫的完整和正常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 介入栓塞治疗 明胶海绵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进 白卓杰 +4 位作者 仲阳 石晓红 蒋晓燕 张本善 吴联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0期1658-1659,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动脉狭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验证该诊断的正确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为对比依据,分析经16层螺...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动脉狭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验证该诊断的正确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为对比依据,分析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的诊断的正确性,以判断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经对比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中的结果显示:颈动脉的轻度狭窄正确率为为91.94%,中度狭窄为84.85%,重度狭窄为100%,血管闭塞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在对该病的诊断中能为临床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狭窄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小进 白卓杰 +1 位作者 张本善 吴联生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3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30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诊断,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采用X线片进行...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30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诊断,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确诊率为80%,漏诊率为20%;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并联合多平面重组检查确诊率为100%,与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胫骨平台骨折并伴有胫骨骨干骨折和干骺端骨折11例,内侧平台凹陷骨折4例,单纯外髁劈裂骨折2例,单纯中央凹陷骨折3例,倒Y形骨折或单纯双髁骨折5例,劈裂加凹陷骨折5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诊断,可为术前分类、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供参考的客观依据,利于解剖关系的理解,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合理性,更好的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组 诊断 胫骨平台骨折 价值分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周围性肺癌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卜顺林 吴联生 《中国厂矿医学》 2009年第6期713-71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直径≤3cm的周围性肺癌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MPR,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8例中具有深分叶征15例,短毛刺征13例,空泡征5例,支气管截断5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直径≤3cm的周围性肺癌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MPR,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8例中具有深分叶征15例,短毛刺征13例,空泡征5例,支气管截断5例,局部狭窄或增厚4例,胸膜局限性增厚、胸膜凹陷征8例,血管受侵犯4例,血管束征6例,细支气管气相8例。结论16层螺旋CT的MPR技术对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肺癌 周围性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可透过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仲阳 张本善 +3 位作者 白卓杰 孙晓东 王小进 陈会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167-168,170,共3页
目的探索开发一种可透过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为进一步开发靶向脑内的特异性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用聚山梨酯80包被Fe3O4纳米颗粒制成注射液,注入20只新西兰兔耳背静脉内。结果注入造影剂后第5、10、30分钟行MR扫描,20只实验兔T2WI脑... 目的探索开发一种可透过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为进一步开发靶向脑内的特异性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用聚山梨酯80包被Fe3O4纳米颗粒制成注射液,注入20只新西兰兔耳背静脉内。结果注入造影剂后第5、10、30分钟行MR扫描,20只实验兔T2WI脑实质信号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12 h后行MR扫描,信号显著降低。结论聚山梨酯80包被的Fe3O4纳米颗粒,是一种理想的穿透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可用于靶向脑内的分子探针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探针 聚山梨酯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下载PDF
CT诊断胸部大片状阴影临床分析
10
作者 王小进 白卓杰 +2 位作者 闵钢 张本善 吴联生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6期5732-5732,共1页
目的:研究CT扫描诊断胸部大片阴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就诊的58例CT扫描诊断示胸部大片状阴影患者临床资料。结果:CT诊断胸部大片状阴影58例,经血常规、血清抗结核抗体、血沉和痰或诱导痰厚涂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痰脱落... 目的:研究CT扫描诊断胸部大片阴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就诊的58例CT扫描诊断示胸部大片状阴影患者临床资料。结果:CT诊断胸部大片状阴影58例,经血常规、血清抗结核抗体、血沉和痰或诱导痰厚涂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痰脱落细胞检查以及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等临床检查,最后确诊肺炎48例,CT诊断准确率为93.8%(45/48);肺结核7例,准确率为71.4%(5/7);肺癌3例,准确率66.7%(2/3)。经相关治疗后患者均好转。结论:CT对胸部大片状阴影鉴别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肺癌、肺结核、肺炎是CT诊断示胸部大片状阴影的主要疾病。首次就诊示胸部CT大片状阴影病例在临床较常见,明确诊断很重要。采用多渠道、鉴别诊断的方法可收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大片状阴影 CT诊断 16层螺旋CT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11
作者 卜顺林 吴联生 《中国厂矿医学》 2009年第5期601-601,共1页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影像表现。结果14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2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呈类球形,T2WI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3.2~35.0mm,平均16.5mm,结合...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影像表现。结果14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2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呈类球形,T2WI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3.2~35.0mm,平均16.5mm,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其中1例患者T1WI与T2WI均可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灶。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结论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诊断有重要价值,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核磁共振 低场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