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跟驰模型综述 被引量:59
1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NI Dai-heng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从系统控制原理、车车通信技术与车间时距方面阐述了ACC与CACC车辆的异同点;将目前主流A... 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从系统控制原理、车车通信技术与车间时距方面阐述了ACC与CACC车辆的异同点;将目前主流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分为3类:基于智能驾驶的车辆跟驰模型、加州伯克利大学PATH实验室车辆跟驰模型与基于控制论的车辆跟驰模型,总结3类车辆跟驰模型的建模思路与主要优缺点;从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稳定性3方面,分析了ACC/CACC车辆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ACC/CACC车辆有利于提升交通安全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性评价指标,难以量化ACC/CACC车辆对交通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小规模实车试验验证了ACC车辆具有不稳定的交通流特性,否定了ACC车辆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而数值仿真试验和小规模实车试验均表明CACC车辆可较好提升交通流稳定性,因此,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仿真试验无法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实车试验是ACC/CACC研究的必要途径;为了完善ACC/CACC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应构建不同ACC/CACC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智能网联环境下的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建模方法与ACC/CACC混合交通流稳定性解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跟驰模型 自适应巡航控制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 交通流稳定性
原文传递
考虑车与车互联通讯技术的交通流跟驰模型 被引量:24
2
作者 华雪东 王炜 王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5,共12页
基于Newell跟驰模型,建立考虑车与车互联(vehicle-to-vehicle,V2V)通讯技术的单车道跟驰模型.根据V2V技术的特征,引入参数α以表征驾驶员在收到V2V技术所提供的实时交通信息后的提前反应程度.根据线性稳定分析方法,得到V2V跟驰模型的中... 基于Newell跟驰模型,建立考虑车与车互联(vehicle-to-vehicle,V2V)通讯技术的单车道跟驰模型.根据V2V技术的特征,引入参数α以表征驾驶员在收到V2V技术所提供的实时交通信息后的提前反应程度.根据线性稳定分析方法,得到V2V跟驰模型的中性稳定条件.通过计算机的模拟,研究V2V技术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分析小扰动下V2V跟驰模型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研究不同α取值下交通流密度波及迟滞回环的变化.研究发现:1)与全速度差跟驰模型相比,在引入V2V后,交通流在加速起步、减速刹车及遇到突发事件时,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2)V2V跟驰模型对参数α及T的变化较为敏感,且在交通流较为拥堵时,V2V技术的引入可以提升交通流的平均速度;3)参数α的增大、T的减小可以有效提升V2V跟驰模型在不同交通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由于可以实时地获取交通流运行的状态并针对性地改变车辆自身的运行,V2V交通流跟驰模型提升了交通流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驰模型 车与车互联技术 线性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ARIMA-SVM模型的快速公交停站时间组合预测方法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敏 丁剑 王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1-656,共6页
为了研究快速公交(BRT)系统公交站台停靠时间的可靠预测技术,对BRT车辆在站台停靠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该过程既具有纵向时间相关性,又受到其他交通子系统的非线性作用,因此将BRT车辆停站时间拆解成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分别采用差分自... 为了研究快速公交(BRT)系统公交站台停靠时间的可靠预测技术,对BRT车辆在站台停靠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该过程既具有纵向时间相关性,又受到其他交通子系统的非线性作用,因此将BRT车辆停站时间拆解成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分别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 A)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两部分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叠加,构成一种快速公交停站时间的组合预测方法.以常州BRT 2号线2个快速公交站的停站时间数据及其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建模,建模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方法行之有效.相较于单一的ARIMA模型和SVM模型,组合模型停站时间预测值的平均相对百分误差、均方误差均明显降低,误差1 s内命中百分率提高,且在训练数据足够时,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百分误差、均方误差分别为0.62%和4.05s2,误差1 s内命中百分率达到9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自回归 支持向量机 组合预测方法 快速公交 停站时间
下载PDF
基于态度—行为模型的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 被引量:19
4
作者 程龙 陈学武 杨硕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6-181,201,共7页
为了分析城市低收入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揭示个体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属性和潜在态度变量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抚顺市居民一日出行调查数据,采用态度—行为模型探究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机理.首先基于多指标多原因模... 为了分析城市低收入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揭示个体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属性和潜在态度变量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抚顺市居民一日出行调查数据,采用态度—行为模型探究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机理.首先基于多指标多原因模型分析影响态度变量的外在因素,结果表明性别、驾照拥有情况和年龄对态度变量的构成影响较大.然后,分别建立含潜变量和不含潜变量的多项Logit模型,发现含潜变量的选择模型更能解释出行行为,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属性和态度变量对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方式选择 态度—行为 低收入通勤者 多指标多原因模型 多项Logit模型
下载PDF
基于NARNN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科君 高瑾瑶 +1 位作者 宋建华 任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时间序列非线性、动态性的特点,构建了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nonlinear auto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NARNN),进行地铁进站客流短时预测.采用地铁AFC刷卡系统的实际数据构造训练及测试样本,分别以5,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时间序列非线性、动态性的特点,构建了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nonlinear auto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NARNN),进行地铁进站客流短时预测.采用地铁AFC刷卡系统的实际数据构造训练及测试样本,分别以5,15 min的时间测度对工作日及节假日的进站客流进行短时预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测度下,该模型对两组实验数据均能较好地拟合,表明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相比,该模型预测结果具有更小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表明其预测精度优于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短时客流预测 NARNN
下载PDF
时空因素影响下在线短时交通量预测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林超 何赏璐 张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5-171,共7页
考虑交通流的时空因素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能够提高预测的精度.为此,引入径向基核函数,将复杂的预测问题转化为高维空间的回归问题;然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并考虑时空因素影响作用建立在线的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通过网格搜索的方法对... 考虑交通流的时空因素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能够提高预测的精度.为此,引入径向基核函数,将复杂的预测问题转化为高维空间的回归问题;然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并考虑时空因素影响作用建立在线的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通过网格搜索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最后,构造时间—空间状态向量,通过不同的状态向量对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高速公路检测器数据,对比不同模型的精度,对在线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线模型精度优于传统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考虑时空因素影响后交通量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短时交通量预测 支持向量回归 时空因素 状态向量
下载PDF
考虑自适应巡航车辆影响的上匝道系统混合交通流模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华雪东 王炜 王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9-231,共13页
在考虑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车辆的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ACC车辆影响的上匝道系统混合交通流模型,研究ACC车辆引入对上匝道交通系统交通流的影响.为了描述ACC车辆和手动驾驶车辆在交通流运行中的差异,分别... 在考虑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车辆的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ACC车辆影响的上匝道系统混合交通流模型,研究ACC车辆引入对上匝道交通系统交通流的影响.为了描述ACC车辆和手动驾驶车辆在交通流运行中的差异,分别构建了基于常车头时距原则的ACC车辆跟驰子模型和手动驾驶车辆MCD元胞自动机子模型;基于上匝道车辆合流驶入主线的需求,建立了换道子模型,引入了表征驾驶员换道心理的参数λ.通过对混合交通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ACC车辆的混入可以有效改善上匝道系统交通流的运行,降低合流等事件对于交通流运行的影响,抑制交通拥堵的时空范围及拥堵强度,提高交通流的平均速度和流量.此外在混合交通流模型中,ACC车辆期望车头时距Hd的减小与换道心理参数λ的增大均可以提高混合交通流运行的速度和流量,而合流区长度lw对混合交通流影响则因上匝道车辆驶入概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车辆 混合交通流模型 跟驰模型 元胞自动机模型
下载PDF
综合交通系统“多网合一”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炜 华雪东 郑永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为解决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研究了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缺乏一体化交通分析技术的瓶颈,提出了以交通枢纽为关键,覆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多网合一"的物理网络与... 为解决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研究了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缺乏一体化交通分析技术的瓶颈,提出了以交通枢纽为关键,覆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多网合一"的物理网络与虚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构建了服务各交通运输方式、结果量化可比的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与优势运输距离模型;研发了异质交通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模型与算法,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组合出行与货运多式联运的交通量分析方法,形成了服务于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交通分析模型与技术体系;通过完全自主的"交运之星——TranStar"综合交通版交通仿真分析软件,搭建了综合交通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对大规模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快速响应,并验证了分析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可满足"多网合一"条件下综合交通系统的各类分析需求;利用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对综合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相对误差不超过3%,平均误差不超过2%,分析结果精度高,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系统 交通网络 交通方式 多网合一 交通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可拓物元法的地铁车站运营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任刚 陈佳洁 +3 位作者 高瑾瑶 王义 袁春强 姜秋耘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我国大中城市的地铁建设和运营已进入规模化、网络化阶段。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是整个地铁系统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梳理与凝练,科学合理地选取出风险评价指标,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将德尔... 我国大中城市的地铁建设和运营已进入规模化、网络化阶段。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是整个地铁系统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梳理与凝练,科学合理地选取出风险评价指标,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将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与可拓物元法相结合,提出了改进可拓物元法,提高了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结合南京地铁大行宫站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实例验证,以说明实施步骤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运营安全风险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改进可拓物元法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交叉口双环自适应控制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健 吴坤润 +1 位作者 杨敏 冉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1-548,共8页
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交叉口,提出一种双环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并标定智能网联车辆与常规车辆跟驰模型;然后以延误和停车次数为优化目标,考虑绿灯最小时长约束,使用NEMA双环相位结构中相位组时长为变量建模计算最优相位组时长;最... 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交叉口,提出一种双环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并标定智能网联车辆与常规车辆跟驰模型;然后以延误和停车次数为优化目标,考虑绿灯最小时长约束,使用NEMA双环相位结构中相位组时长为变量建模计算最优相位组时长;最后,基于微观仿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饱和度下,相比定时式控制,双环信号控制方法延误减少7.9%~17.7%,停车次数减少7.3%~17.0%。网联环境下双环自适应控制模型优化效果随饱和度、网联车辆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 交叉口 信号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强化学习的交叉口智能网联车多目标通行控制方法
11
作者 姜涵 张健 +2 位作者 张海燕 郝威 马昌喜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3,共10页
针对传统控制方法下的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CAV)在动态交通环境中通行能耗较高且效率较低等问题,研究了基于强化学习的CAV通行控制方法,旨在降低车辆能源消耗,提升车辆通行效率以及行驶舒适度。通过考虑CAV... 针对传统控制方法下的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CAV)在动态交通环境中通行能耗较高且效率较低等问题,研究了基于强化学习的CAV通行控制方法,旨在降低车辆能源消耗,提升车辆通行效率以及行驶舒适度。通过考虑CAV与交叉口信控系统的信息交互和物理环境,收集信号相位和信号配时(SPaT)以及前车速度和位置等信息,构建强化学习框架的状态空间。以电池能量回收的上限作为边界条件,建立CAV的行驶能耗模型,并基于车辆行驶的关键特征指标,如单位时间电能能耗、通行距离以及加速度变化率,设计多目标加权奖励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而采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并通过梯度下降方法对算法参数进行调整和更新。采用SUMO平台开展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的算法控制下的CAV各方面行驶性能最为均衡,相较于DQN算法电能消耗和加速度变化率均值分别降低了9.22%和18.77%;相较于Krauss跟驰模型行程时间缩短了8.39%。本研究提出的CAV通行控制方法在降低车辆能耗、提高行驶效率和舒适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智能网联车辆 车辆控制 强化学习 信号交叉口
下载PDF
公交出行信息条件下出行者通勤出发时间选择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侯现耀 陈学武 曾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3-898,共6页
为提高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研究了公交出行信息条件下出行者通勤出发时间选择影响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湖北省襄阳市开展了意向调查.考虑到出行者出行到达时间对出发时间选择有影响,引入了早到延误和晚到延误因素,... 为提高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研究了公交出行信息条件下出行者通勤出发时间选择影响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湖北省襄阳市开展了意向调查.考虑到出行者出行到达时间对出发时间选择有影响,引入了早到延误和晚到延误因素,建立混合Logit模型,对出行者出发时间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早到延误对出行者在公交出行信息条件下的出发时间选择有显著影响,且与晚到延误的影响作用不同;出行距离、道路拥堵信息和公交换乘信息会显著影响出行者的出发时间选择,公交车辆位置信息不会对出行者的出发时间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出行者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日常乘坐公交情况等也是影响其出发时间选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出行信息 出发时间选择 意向调查 均匀设计 混合Logit模型
下载PDF
考虑易用性和可解释性的自组织映射-即时学习风险预测框架
13
作者 马潇驰 陆建 +1 位作者 霍宗鑫 夏萧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20,共9页
为提高风险预测系统的易用性和可解释性,提出基于自组织映射网络(SOM)改进的即时学习(JITL)风险预测框架。首先,应用SOM对数据样本进行聚类,并对聚类特征进行解释。进而,通过基于聚类结果的样本选择算法构建待测数据的相似样本集,在线... 为提高风险预测系统的易用性和可解释性,提出基于自组织映射网络(SOM)改进的即时学习(JITL)风险预测框架。首先,应用SOM对数据样本进行聚类,并对聚类特征进行解释。进而,通过基于聚类结果的样本选择算法构建待测数据的相似样本集,在线上调用作为基学习器的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建模并输出风险预测结果。最后,采用一个交通事故数据集对风险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检验其精度、易用性和可解释性。结果表明:采用SOM-JITL策略的SVM模型,受试者工作状况曲线面积指标达到0.720,相比不使用该策略的传统SVM模型提高17.5%,精度较高;SOM-JITL模型构建所需参数调节工作少,具有较好的易用性;此外,SOM聚类结果准确识别出处于交通拥堵等高风险场景,与现实场景一致,具有可解释性。综上,SOM-JITL策略能有效提高基学习器的性能,达到精度、可解释性和易用性的平衡,有助于以低成本大规模推广风险预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风险预测 易用性 可解释性 即时学习 自组织映射
下载PDF
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高架道路事故实时预测
14
作者 马潇驰 陆建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26,共8页
为在城市高架道路场景下有效预测交通事故,基于上海市延安高架道路交通流和事故数据,利用附加精英基因库和灭绝机制的改进型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提出了高架道路事故预测经验公式。通过与传统建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经验公式的预... 为在城市高架道路场景下有效预测交通事故,基于上海市延安高架道路交通流和事故数据,利用附加精英基因库和灭绝机制的改进型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提出了高架道路事故预测经验公式。通过与传统建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经验公式的预测精度和可理解性;在不进行重新训练和标定的前提下直接应用经验公式对其他高架道路的事故数据集进行预测,验证了其可移植性。结果表明:在延安高架道路数据集上,经验公式的预测性能较传统Logistics回归有较大提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指标和F1-score指标达到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一致的水平,能正确识别74%的事故。经验公式在杭州市上塘高架道路数据集上的良好性能表明其具有基本的可移植性。综上,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针对事故风险预测问题兼顾了高精度和可理解性,并表现出可移植性,有助于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事故预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事故预测 基因表达式编程 高架道路
原文传递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结伴过街行人流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刚 丁晨滋 +2 位作者 陆丽丽 于晨 姚梦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0,共6页
为实现在行人过街流仿真模型中更全面地考虑行人行走特性,并研究结伴行为对整体过街行人流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元胞自动机建立了考虑结伴行为的行人过街模型.设计阻力参数、方向参数、空格参数、从众参数和结伴参数,来反映行人在过街中... 为实现在行人过街流仿真模型中更全面地考虑行人行走特性,并研究结伴行为对整体过街行人流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元胞自动机建立了考虑结伴行为的行人过街模型.设计阻力参数、方向参数、空格参数、从众参数和结伴参数,来反映行人在过街中心理安全空间、前进、避让换道、从众心理和结伴行为等行走特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得出行人平均速度与时间步的关系数据,并控制过街行人总数及过街行人组成情况得出整体过街时间与过街行人总数的关系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结伴行人平均过街速度一般要低于个体行人,结伴行为会降低行人流整体过街效率,结伴行人比例及结伴群结构都是影响整体过街效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过街行人流 元胞自动机 结伴行为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基于离线强化学习的交叉口生态驾驶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健 姜夏 +2 位作者 史晓宇 程健 郑岳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2-769,共8页
针对传统强化学习算法在现实场景下训练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线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车辆交叉口生态驾驶控制策略.首先,将车辆油耗与行驶距离作为复合奖励函数的一部分,构造了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下的车辆交叉口马尔可... 针对传统强化学习算法在现实场景下训练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线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车辆交叉口生态驾驶控制策略.首先,将车辆油耗与行驶距离作为复合奖励函数的一部分,构造了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下的车辆交叉口马尔可夫决策过程.通过在SUMO仿真软件中利用GLOSA系统收集少量训练数据,基于BCQ(batch-constrained deep Q-learning)算法进行离线训练,解决了离线数据与真实场景下分布偏移的问题.将模型部署在仿真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交叉口与多交叉口情景,几乎不牺牲车辆机动性的前提下,能耗经济性可以分别提升25.14%和11.49%.此外,对不同V2I通信距离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算法控制效果与稳定性均有所提升,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信号交叉口 生态驾驶 离线强化学习
下载PDF
考虑空间效应的公交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伊凡 陈学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4,共12页
探究公交客流量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公交规划管理,本文基于南京市多源数据,从站点层面分析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因素,考虑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 探究公交客流量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公交规划管理,本文基于南京市多源数据,从站点层面分析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因素,考虑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站点属性及社会经济因素在工作日早晚高峰两个时段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角度来看,公交站点客流量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具有聚集特征,空间杜宾模型优于多元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及空间滞后模型;各变量在早晚高峰时段对客流量的直接效应符合通勤规律;公共服务用地强度和公交站数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且呈现出虹吸现象。从局部角度来看,各影响因素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土地利用变量的空间差异性最大;车头时距与站点客流量负相关,影响程度以南京市玄武湖区域为中心向外递减;线路条数与站点客流量正相关,影响程度由老城区向外围区域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公交客流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基于Leiden算法的共享单车活动社区识别方法——南京案例分析
18
作者 成骋 陈文栋 +2 位作者 马洪生 刘锡泽 陈学武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1,156,共10页
目前共享单车分区运营管理中多以行政区为基础划分运营分区,未充分考虑共享单车出行需求的空间分布特征,导致较多跨区调度工作,严重影响运营效率。结合南京共享单车出行订单数据,研究了基于Leiden算法的共享单车活动社区识别方法,构建... 目前共享单车分区运营管理中多以行政区为基础划分运营分区,未充分考虑共享单车出行需求的空间分布特征,导致较多跨区调度工作,严重影响运营效率。结合南京共享单车出行订单数据,研究了基于Leiden算法的共享单车活动社区识别方法,构建“出行起讫点-交通小区-空间交互网络”的3层数据结构;采用Leiden社区识别算法,识别共享单车活动社区,以活动社区作为共享单车的运营子区,进行运营区域划分;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共享单车活动社区识别结果,揭示共享单车出行空间分布的时变特征;选取网络模块度与计算效率2项指标,比较多种社区识别算法的性能,以验证Leiden算法在该研究问题中的有效性与优越性。结果表明:①针对2019年的单车出行数据,算法共识别出23个活动社区,共享单车区内出行的比例达到82.9%,相比传统分区方法增加了11%,表明本算法能够使得共享单车出行更多被划分于社区内部,可以提高区域内部的共享单车自循环率,改善分区运营效率;②相比于2019年,2022年社区尺度规模有所减小,社区数量有所增加,反映共享单车用户出行距离缩短,跨区出行比例降低。③Leiden算法的社区识别结果中,网络模块度达到0.55,相比传统的CNM算法(0.2)、Walktrap算法(0.31)和Louvain算法(0.42)有较大提高;运算时间为1.1 s,其他3种算法分别为6.4,1.6,1.4 s,在计算速度上也有明显提升。上述指标表明Leiden算法在分区质量和计算效率上优于同类其他算法。该方法揭示了共享单车出行的空间特征,可以获得更优的活动分区管理方案,为共享单车分区运营方案的合理确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与管理 共享单车 活动社区识别 Leiden算法 空间交互网络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车辆专用道汇入引导
19
作者 张健 李青扬 +3 位作者 李丹 姜夏 雷艳红 季亚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08-2518,共11页
为满足自动驾驶车辆(CAV)与人工驾驶车辆混行过程中安全和效率的需求,自动驾驶车辆专用道应运而生。当高速公路内侧车道设为自动驾驶车辆专用道时,引导自动驾驶车辆从普通车道汇入至专用道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首先... 为满足自动驾驶车辆(CAV)与人工驾驶车辆混行过程中安全和效率的需求,自动驾驶车辆专用道应运而生。当高速公路内侧车道设为自动驾驶车辆专用道时,引导自动驾驶车辆从普通车道汇入至专用道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首先,设计专用道入口并提出车辆控制规则;其次,以使更多自动驾驶车辆换道至专用道为目标,基于深度强化学习,选择换道信号动作引导车辆换道;最后,通过Python语言编译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到达专用道自动驾驶车辆比例等不同因素构建的9种场景下,本文算法能够快速收敛;能够有效引导自动驾驶车辆汇入专用道,保证通行效率;相较无信号控制情况,渗透率为20%~40%时,第2车道交通拥堵显著减少;在两段式专用道入口场景下,CAV换道至专用道的比例比单入口场景明显提高。所提出的策略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汇入引导策略 深度强化学习 高速公路专用道 信号控制 自动驾驶汽车
原文传递
基于视频的电动自行车分心事故原因研究
20
作者 冯战雨 张健 姜涵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3年第5期43-48,共6页
近年来,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电动自行车分心事故呈现多发态势。基于2017~2022年的电动自行车事故视频,从事故时间特性、空间特性、交通参与者特性、分心行为、风险行为及事故严重程度六个方面对468起事故进行信息提取。采用随机森林... 近年来,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电动自行车分心事故呈现多发态势。基于2017~2022年的电动自行车事故视频,从事故时间特性、空间特性、交通参与者特性、分心行为、风险行为及事故严重程度六个方面对468起事故进行信息提取。采用随机森林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度分析,各模型分析精准度分别为88.0%,77.8%,82.1%和73.5%,表明随机森林模型拟合度效果最优。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量化分析事故中各类潜在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影响的显著性,并进行排序,结合事故频率次数的二维热力图分析了事故因素之间的潜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电动自行车 事故视频 骑行分心 事故严重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