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分析 被引量:133
1
作者 施锦杰 孙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53-1764,共12页
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问题已成为腐蚀领域和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引起混凝土中钢筋钝化膜破坏进而诱发锈蚀的机理尚未明确,且影响钢筋锈蚀发展的因素复杂多变,最终导致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早失效,严重影... 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问题已成为腐蚀领域和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引起混凝土中钢筋钝化膜破坏进而诱发锈蚀的机理尚未明确,且影响钢筋锈蚀发展的因素复杂多变,最终导致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早失效,严重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首先,评述了导致钢筋锈蚀的3大原因(氯离子侵蚀、碳化作用与杂散电流);其次,阐述了影响钢筋锈蚀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氧气扩散与温度等);最后,依据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钢筋锈蚀研究中出现的氯离子临界值,钢筋–混凝土界面区,开裂–锈蚀交互作用等热点问题。对今后钢筋锈蚀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钢筋锈蚀 氯离子临界值 钢筋–混凝土界面区 开裂–锈蚀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硅灰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2
作者 何小芳 卢军太 +2 位作者 李小楠 卿培良 曹新鑫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3-428,共6页
混凝土的性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具有活性的硅灰的加入,能很好的改进其性能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工程质量。本文综述了硅灰及含有硅灰的混合掺料对混凝土耐久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硅灰对改进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硅灰 混凝土 耐久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低水胶比混凝土干缩和自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80
3
作者 刘建忠 孙伟 +1 位作者 缪昌文 刘加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0-585,共6页
研究了粉煤灰(0%、10%、30%、50%)、矿粉(0%、10%、30%、50%)以及硅灰(0%、10%、20%)对水胶比为0.24的低水胶比混凝土干缩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双曲线函数的收缩表达式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定量化地揭示了矿物掺合料对收缩随时... 研究了粉煤灰(0%、10%、30%、50%)、矿粉(0%、10%、30%、50%)以及硅灰(0%、10%、20%)对水胶比为0.24的低水胶比混凝土干缩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双曲线函数的收缩表达式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定量化地揭示了矿物掺合料对收缩随时间发展趋势的影响,分析了干缩与自收缩的关系.结果表明:粉煤灰有利于减少低水胶比混凝土的干缩,矿粉次之,硅灰略增大混凝土的干缩;粉煤灰有利于减少低水胶比混凝土的自收缩值,矿粉增大了自收缩,硅灰非常明显地增大混凝土自收缩;低水胶比混凝土的自收缩在所测试的干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随着粉煤灰、矿粉和硅灰掺量的增加所占的比重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缩 自收缩 矿物掺合料 超高强混凝土 低水胶比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孔结构的表征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5
4
作者 庞超明 王少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压汞法(MIP)、计算机断层成像(X-CT)技术及真空饱水吸水率法测试了泡沫混凝土的孔结构.对由X-CT技术获得的二维切片图,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实现了对泡沫混凝土宏观孔隙率、孔径分布及孔形状因子等的表征.研究了密... 采用压汞法(MIP)、计算机断层成像(X-CT)技术及真空饱水吸水率法测试了泡沫混凝土的孔结构.对由X-CT技术获得的二维切片图,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实现了对泡沫混凝土宏观孔隙率、孔径分布及孔形状因子等的表征.研究了密度等级和粉煤灰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孔结构、抗压强度及吸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的平均孔径和孔形状因子随其密度等级的降低而增加,掺入适量粉煤灰能够改善泡沫混凝土孔结构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孔结构 计算机断层成像(X-CT) 图像分析
下载PDF
水泥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C-S-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5
作者 刘新 冯攀 +5 位作者 沈叙言 王浩川 赵立晓 穆松 冉千平 缪昌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57-9167,共11页
水化硅酸钙(C-S-H)作为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决定着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发展、收缩、徐变和结构的服役寿命,被称为水泥基材料的"基因"。对C-S-H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充分认识有助于理解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而对其... 水化硅酸钙(C-S-H)作为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决定着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发展、收缩、徐变和结构的服役寿命,被称为水泥基材料的"基因"。对C-S-H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充分认识有助于理解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而对其性能进行自下而上的设计和调控。近年来先进测试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为C-S-H基本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C-S-H的成核生长理论、力学性能提升以及形貌调控等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已取得重要进展。学者们大多采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体系纯净且具有一定结晶度的C-S-H,并以此研究水泥体系中无定形C-S-H凝胶的基本性能。研究发现,双分解合成C-S-H的成核生长过程中存在球形中间体,其最终转化为箔片状形貌的产物,遵循非经典的成核生长方式。在亚粒子尺度,越来越多的结构信息表明,与尖乃石相比,C-S-H的结构与托贝莫来石更为接近;在粒子尺度上,CM凝胶系列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释C-S-H比表面积等物理参数以及水泥基材料收缩徐变的机理。C-S-H的Ca/Si、含水量、硅链聚合程度以及形貌等微纳结构的广泛研究为建立C-S-H微纳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对C-S-H进行本征结构调控有望从根本上改善水泥基材料韧性差的力学特征,许多学者试图从孔结构调控、有机和无机复合材料构建以及纳米材料改性等方面提升C-S-H的力学性能,取得了一定突破。本文系统总结了C-S-H的合成方法、成核生长理论、结构模型;主要从Ca/Si、含水量、硅链聚合程度以及形貌四个方面综述了C-S-H的微纳结构;围绕形貌和力学性能介绍了C-S-H的调控和设计方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研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全面认识C-S-H以及水泥基材料的性能调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成核生长 模型 微纳结构 力学性能提升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改善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65
6
作者 李华 孙伟 左晓宝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9-1126,共8页
采用CT、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通过对不掺矿物掺合料以及掺30%粉煤灰或50%矿渣的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在室温下5%Na2SO4溶液中浸泡2a后的宏观破坏形态和浆体组分及浆体形貌的分析,从微观层次上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 采用CT、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通过对不掺矿物掺合料以及掺30%粉煤灰或50%矿渣的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在室温下5%Na2SO4溶液中浸泡2a后的宏观破坏形态和浆体组分及浆体形貌的分析,从微观层次上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后不掺矿物掺合料的试件由表及里呈现三层不同侵蚀状态,即表层石膏区、中层钙矾石区以及内层未侵蚀区。矿物掺合料的C3A含量稀释效应、火山灰反应以及微集料填充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使得试件的抗硫酸钠溶液侵蚀破坏性能显著提高。但矿渣中活性Al3+含量较高,能与SO42–反应生成大量钙矾石晶体,掺量不当会对试件的抗硫酸钠侵蚀性能不利。砂集料有阻碍微裂纹发展及增大试样内部不均匀性的相反作用,集料的含量、颗粒尺寸及分布对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钠侵蚀破坏性能的影响是以后研究中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合料 水泥基材料 硫酸钠侵蚀 微结构 微观测试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陈燕娟 高建明 陈华鑫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3-187,共5页
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采用接触角法测定2种沥青与4种集料的表面自由能参数,分别计算出各种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功和剥落功,以表征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优劣;并采用冻融劈裂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石灰岩集料与SK70改性沥青的粘附功最大... 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采用接触角法测定2种沥青与4种集料的表面自由能参数,分别计算出各种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功和剥落功,以表征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优劣;并采用冻融劈裂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石灰岩集料与SK70改性沥青的粘附功最大,剥落功最小;花岗岩集料与SK基质沥青的粘附功最小,剥落功最大.此外,剥落功表征的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能与冻融劈裂试验表征的粘附性能基本一致;且沥青-集料体系的剥落功更能直观地定量评价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表面自由能 接触角法 黏附功 剥落功
下载PDF
SAP内养护剂改善膨胀混凝土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秦鸿根 高美蓉 +1 位作者 庞超明 孙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研究了SAP(超强吸水树脂)内养护剂对膨胀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形开裂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MIP,SEM,XRD等手段对其养护机理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掺加SAP可显著提高膨胀混凝土的早期膨胀值和限制膨胀率,降低膨胀与收缩变形的差... 研究了SAP(超强吸水树脂)内养护剂对膨胀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形开裂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MIP,SEM,XRD等手段对其养护机理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掺加SAP可显著提高膨胀混凝土的早期膨胀值和限制膨胀率,降低膨胀与收缩变形的差值,且对强度、渗透性无不利影响.由于SAP具有吸水-释水功能,因此掺加SAP将有利于钙矾石的生成和水泥水化程度的提高,并能有效改善膨胀混凝土的孔结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混凝土 内养护剂 超强吸水树脂 变形性能 微观分析
下载PDF
原料粒度对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9
作者 杨建明 钱春香 +2 位作者 张青行 焦宝祥 阎晓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3-379,共7页
研究了原料粒度对新型磷酸镁水泥(MPC)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规律.首先,以一定量不同粒度的烧结氧化镁粉(MgO)和磷酸二氢钾(KH2PO4)搭配并掺入不同量的缓凝剂硼砂(Na2B4O7.10H2O)配制MPC.然后,测试MPC浆体3h内半绝热温升曲线、凝结时间和MP... 研究了原料粒度对新型磷酸镁水泥(MPC)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规律.首先,以一定量不同粒度的烧结氧化镁粉(MgO)和磷酸二氢钾(KH2PO4)搭配并掺入不同量的缓凝剂硼砂(Na2B4O7.10H2O)配制MPC.然后,测试MPC浆体3h内半绝热温升曲线、凝结时间和MPC硬化体的强度,并分析硬化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形貌.结果表明:MgO粉和KH2PO4的粒度对MPC水化硬化特性有显著影响,随着MgO粉和KH2PO4的颗粒粒径减小,早期水化反应速率加快,凝结时间缩短;但对于抗压强度并非颗粒越小其值越大,在最佳MgO粉和KH2PO4粒度范围内,MPC硬化体抗压强度最高.同样,对一定粒度MgO粉和KH2PO搭配的MPC浆体,在硼砂适量时,MPC硬化体才能具有适宜的凝结时间、水化反应速度和较高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MPC) 粒度 凝结时间 强度
下载PDF
微生物矿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被引量:50
10
作者 许燕波 钱春香 陆兆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763-2768,共6页
以选矿厂附近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含量,As、Pb、Cd、Zn和Cu的交换态浓度为14.01、4.95、0.64、33.46和12.95 mg/kg。基于生物矿化原理,利用碳酸盐矿化菌生长代谢过程产生的脲酶来分解底物尿素,产生碳酸根离子,固结... 以选矿厂附近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含量,As、Pb、Cd、Zn和Cu的交换态浓度为14.01、4.95、0.64、33.46和12.95 mg/kg。基于生物矿化原理,利用碳酸盐矿化菌生长代谢过程产生的脲酶来分解底物尿素,产生碳酸根离子,固结重金属离子,使得土壤中活泼的重金属离子转变为碳酸盐矿物态,降低其危险。研究了温度、pH和重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发现环境30℃温度有利于促进酶活性;在弱酸性条件下,底物分解量减少15%;重金属离子在低浓度时对脲酶活性影响不大,浓度提高后对酶活性抑制作用没有加剧。将制备好的微生物矿化修复制剂喷洒于1 000 m2的污染土壤中,实验结果发现,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离子含量在0~20 cm范围内明显减少,As、Pb、Cd、Zn和Cu的交换态浓度分别减少至2.37、1.25、0.31、16.67和3.4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碳酸盐矿化菌 酶活性 生物矿化
原文传递
废橡胶颗粒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塑性开裂和抗冲击性能 被引量:42
11
作者 赵志远 毕乾 +1 位作者 王立燕 张亚梅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平板试验(包括分形维数分析)研究了橡胶砂浆的塑性收缩开裂性能,同时,采用ACI-544推荐的落锤法,研究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用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25%的砂,能有效抑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显著提高砂浆抵抗塑性收缩开裂的... 采用平板试验(包括分形维数分析)研究了橡胶砂浆的塑性收缩开裂性能,同时,采用ACI-544推荐的落锤法,研究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用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25%的砂,能有效抑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显著提高砂浆抵抗塑性收缩开裂的能力。此外,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25%的砂后,虽然混凝土抗压强度较素混凝土下降了34%,但其抗冲击次数却提高了6.2倍。复合掺加橡胶颗粒和1kg/m3的高弹性模量PVA纤维后,混凝土抗冲击次数是素混凝土的8.3倍,为单掺橡胶混凝土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 砂浆 平板试验 分形维数 混凝土 落锤法 冲击韧性
下载PDF
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服役寿命 被引量:41
12
作者 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7-14,共8页
主要介绍了我国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分析了国内外重大工程过早失效的典型事例及其对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证明了提高重大基础工程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是建设中重中之重的重大举措.其中结构混凝土材料自身的耐久性... 主要介绍了我国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分析了国内外重大工程过早失效的典型事例及其对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证明了提高重大基础工程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是建设中重中之重的重大举措.其中结构混凝土材料自身的耐久性是关键、是要害、也是核心.还论述了最大限度高效利用工业废渣来取代更多的水泥熟料是节能、节资、保护生态环境和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重点讨论了如何预测结构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剖析了重大工程所处环境的多重性、复杂性及诸多损伤因素耦合的正负效应叠加及其交互作用,揭示了不同地区的工程均应综合考虑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及材料因素间的耦合作用及其加速工程损伤劣化的规律.为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和寿命预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合当今科研工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 工业废渣 基础工程 耐久性评估 服役寿命预测 耦合作用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42
13
作者 雷东移 郭丽萍 +2 位作者 刘加平 缪昌文 孙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37-11042,11053,共7页
介绍了泡沫混凝土的主要特性、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影响泡沫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泡沫混凝土中泡沫的破坏机理、国内外发泡剂的应用现状、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概括了国内外泡混凝土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其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介绍了泡沫混凝土的主要特性、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影响泡沫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泡沫混凝土中泡沫的破坏机理、国内外发泡剂的应用现状、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概括了国内外泡混凝土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其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并展望了发泡剂及泡沫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发泡剂 泡沫
下载PDF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应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40
14
作者 施韬 孙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31-1036,共6页
在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研究意义、主要应用方向、复合工艺等进行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在混凝土、石膏建材和其他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情况。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 在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研究意义、主要应用方向、复合工艺等进行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在混凝土、石膏建材和其他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情况。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变储能建筑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建筑材料 建筑节能 混凝土 石膏
下载PDF
疲劳载荷与碳化耦合作用下结构混凝土寿命预测 被引量:39
15
作者 蒋金洋 孙伟 +1 位作者 金祖权 王彩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从材料层次分析了疲劳载荷与碳化作用对混凝土的耦合效应.疲劳载荷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可归结为它对混凝土CO2扩散系数的影响,疲劳动载荷会导致混凝土裂纹间隙因子减小,从而使混凝土CO2气扩散系数随其疲劳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大.根据混凝土... 从材料层次分析了疲劳载荷与碳化作用对混凝土的耦合效应.疲劳载荷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可归结为它对混凝土CO2扩散系数的影响,疲劳动载荷会导致混凝土裂纹间隙因子减小,从而使混凝土CO2气扩散系数随其疲劳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大.根据混凝土承受的疲劳载荷和大气环境,建立了疲劳载荷与大气环境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碳化寿命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疲劳载荷对混凝土损伤程度越大,其服役寿命降低就越显著;混凝土抗疲劳载荷能力越强,且运营过程中承受的疲劳载荷应力水平越小,其服役寿命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混凝土 疲劳载荷 碳化 服役寿命
下载PDF
外加剂与水胶比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郭伟 秦鸿根 +1 位作者 孙伟 杨毅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78-1483,共6页
氯离子渗透性能是评价混凝土尤其是水灰比较低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反映混凝土抵抗周围环境中的氯离子侵入和腐蚀的能力。CCES01-004标准和GB/T50476-2008标准中将氯离子侵入性指标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种控制方法。本文研... 氯离子渗透性能是评价混凝土尤其是水灰比较低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反映混凝土抵抗周围环境中的氯离子侵入和腐蚀的能力。CCES01-004标准和GB/T50476-2008标准中将氯离子侵入性指标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种控制方法。本文研究了外加剂与水胶比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基于Luciano和Miltenberger的数学模型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了预测,并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渗透 电通量 扩散系数 外加剂 水胶比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磷酸镁水泥复合材料的耐久性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杨建明 钱春香 +2 位作者 荀勇 仲跃 阎晓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4,共5页
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织物对磷酸镁水泥(MPC)砂浆试件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加速老化条件下其抗弯强度的变化;测试了玻璃纤维原丝老化前后的拉伸断裂荷载和不同老化龄期MPC硬化体的pH值;观察分析了玻璃纤维原丝老化前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 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织物对磷酸镁水泥(MPC)砂浆试件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加速老化条件下其抗弯强度的变化;测试了玻璃纤维原丝老化前后的拉伸断裂荷载和不同老化龄期MPC硬化体的pH值;观察分析了玻璃纤维原丝老化前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砂浆基体与涂胶玻璃纤维织物有较好的黏接力,两者复合可大幅度提高试件的抗弯强度;MPC基体对玻璃纤维无明显的腐蚀作用,可有效改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 玻璃纤维织物 耐久性 加速老化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混凝土湿度与变形的测量 被引量:36
18
作者 高原 张君 孙伟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为考察干湿循环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湿度和变形的关系,该文采用自然干燥和液态水湿润的方法,模拟了混凝土的干湿循环环境,试验测定了3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在干湿循环下自由变形和内部相对湿度随干湿龄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在... 为考察干湿循环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湿度和变形的关系,该文采用自然干燥和液态水湿润的方法,模拟了混凝土的干湿循环环境,试验测定了3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在干湿循环下自由变形和内部相对湿度随干湿龄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下表现出干缩湿胀的特性;混凝土水灰比越小,干湿循环下其自由变形和内部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越小;混凝土干燥阶段内部湿度和变形的变化速率明显低于湿润阶段;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自干燥作用越明显,相应的变形越大;随着龄期的增长,密封条件下混凝土的变形逐渐超越干湿循环下混凝土变形,并且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该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干湿循环 相对湿度 变形 干缩湿胀
原文传递
微生物水泥胶结机理 被引量:35
19
作者 荣辉 钱春香 李龙志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19,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微生物水泥的胶结机理。SEM分析表明:微生物法诱导形成的方解石形貌呈球形或球状聚集体;化学法形成的方解石形貌呈斜方六面体;微生物法浇注的砂柱和化学法浇注的砂柱内...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微生物水泥的胶结机理。SEM分析表明:微生物法诱导形成的方解石形貌呈球形或球状聚集体;化学法形成的方解石形貌呈斜方六面体;微生物法浇注的砂柱和化学法浇注的砂柱内部微观结构相近。TEM分析表明:微生物诱导形成的方解石晶体颗粒尺寸小,能把松散颗粒胶结在一起;化学法形成的方解石颗粒尺寸大,不能把松散颗粒连接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水泥 胶结机理 方解石 化学法 微生物法
原文传递
荷载-干湿交替-硫酸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损伤过程 被引量:35
20
作者 余振新 高建明 +3 位作者 宋鲁光 汪廷秀 薛宝法 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7-491,共5页
研究了弯曲荷载-干湿交替-硫酸盐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损伤劣化过程,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了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微观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与单一硫酸盐侵蚀相比,弯曲荷载和干湿循环都加剧了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的损伤程度... 研究了弯曲荷载-干湿交替-硫酸盐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损伤劣化过程,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了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微观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与单一硫酸盐侵蚀相比,弯曲荷载和干湿循环都加剧了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的损伤程度,但干湿循环的加速损伤作用更加明显.三因素耦合作用时,当荷载率低于40%时,干湿循环是加速混凝土损伤劣化的主要因素;而当荷载率达到60%时,荷载引起的力学损伤是导致混凝土劣化的主要因素.试验还表明,在荷载-干湿交替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越强,硫酸盐浓度越大混凝土损伤越明显,粉煤灰和矿粉等矿物掺合料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荷载 干湿交替 硫酸盐 耦合作用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