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张预制对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桥联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继 王春梅 +3 位作者 归来 刘育凤 李慧超 戚可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扩张预制对跨区血管构筑以及跨区供血轴型皮瓣成活率的影响,为提高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成活率,以及开发新的跨区供血轴型皮瓣供区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取12只成年健康五指山猪,体重20~30kg。实验分为A、B两部分,每部分6只,均采用... 目的探讨扩张预制对跨区血管构筑以及跨区供血轴型皮瓣成活率的影响,为提高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成活率,以及开发新的跨区供血轴型皮瓣供区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取12只成年健康五指山猪,体重20~30kg。实验分为A、B两部分,每部分6只,均采用双侧自身对照设计。实验A:每只动物随机取一侧为对照组,另一侧为扩张组,两侧以腹中线为界;对照组为侧腹壁形成的方形皮瓣,扩张组为扩张预制皮瓣。实验B:每只动物随机取一侧为扩张组,另一侧为延迟组;扩张组为扩张预制皮瓣,延迟组为单纯扩张器植入不扩张的延迟皮瓣。皮瓣制备后及时行皮瓣动脉造影,术后2周行皮瓣成活率测定。结果实验A扩张组皮瓣动脉造影显示,扩张皮瓣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之间吻合支数量多,管径粗,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系统能清楚显影;对照组造影剂通过3~4条较细的吻合支到达腹壁上动脉终末支及终末穿支,腹壁上动脉系统大部分不能显影。实验B扩张组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间完全沟通,吻合支丰富,动脉口径较粗;延迟组造影剂通过少量不规则吻合支由旋髂深动脉达腹壁上动脉,但充盈不顺畅,充盈灌注范围较扩张组小,且动脉口径也小于扩张组。实验A扩张组及对照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0.16%±3.61%及72.67%±5.35%;实验B扩张组及延迟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2.08%±3.30%及80.79%±4.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扩张预制能有效提高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成活率,桥联效应为其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预制 轴型皮瓣 跨区供血 延迟 桥联效应
下载PDF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对成纤维细胞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吕洛 陈玉林 章庆国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3(recombine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rhTGFβ3)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skinfibroblast,NSFb)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hyper... 目的 观察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3(recombine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rhTGFβ3)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skinfibroblast,NSFb)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HSFb) ,经不同浓度的rhTGFβ3处理 ;另设不含rhTGFβ3的DMEM培养液相应细胞组作为对照。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blot杂交法 ,观察NSFb和HSFb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NSFb和HSFb中Ⅰ、Ⅲ型前胶原的表达有明显不同 ;(2 )与对照组相比 ,经rhTGFβ3处理的各实验组Ⅰ、Ⅲ型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 (P <0 .0 0 1) ,Ⅰ Ⅲ型前胶原的比例变小 ;(3)rhTGFβ3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相同剂量作用下 ,HSFb的PCⅠ、PCⅢ含量高于NSFb。 结论 rhTGFβ3能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 成纤维细胞 增生性瘢痕 胶原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中面部年轻化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勤 +12 位作者 石冰 赵启明 陈平 郭宗科 金云波 卢忠 佘雨虹 宋为民 孙中生 王晓阳 吴燕虹 谢宏彬 曾东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面部深层脂肪逐渐萎缩,浅层脂肪逐渐移位,眶区、上颌骨逐渐老化,中面部是面部老化最早出现的部位之一,也是实现年轻化外观的重要部位。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面部年轻化分会、抗衰老分会、医美线技术分会组织部分专家对...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面部深层脂肪逐渐萎缩,浅层脂肪逐渐移位,眶区、上颌骨逐渐老化,中面部是面部老化最早出现的部位之一,也是实现年轻化外观的重要部位。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面部年轻化分会、抗衰老分会、医美线技术分会组织部分专家对中国人群中面部年轻化治疗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形成共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人群中面部定义、中面部老化特征及评估方法、常见治疗方式(微创注射技术、光电技术、美塑疗法、埋线技术、脂肪填充、手术治疗)等,并针对中面部不同老化特点采用的联合治疗方案进行了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面部 年轻化 治疗 专家共识 中国
原文传递
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与中国部分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万伟东 王丽君 +4 位作者 周小平 周德兰 章庆国 黄金龙 王小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检测,并进行遗传... 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检测,并进行遗传统计分析。结果对于MTHFR基因C677T,48个杂合子父母及患儿的核心家庭TDT检验(χ2=0.02,P>0.05);76例NSCL/P患儿和60例正常儿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病例对照研究(χ2=9.91,P<0.05)。而MTH-FR基因A1298C,27个杂合子父母及患儿的核心家庭TDT检验(χ2=4.00,P<0.05);76例NSCL/P患儿和60例正常儿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病例对照研究(χ2=4.42,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与NSCL/P的发生相关,MTHFR基因A1298C位点多态可能是NSCL/P的遗传易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基因多态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原文传递
肌腱与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伸肌腱损伤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育凤 黄金龙 +1 位作者 章庆国 王克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肌腱与末节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8例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患者 ,于手指末节指骨基底穿过 6 0尼龙线 ,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将伸肌腱近端或以“U”形的缝合方法将撕脱骨片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 ... 目的 探讨应用肌腱与末节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8例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患者 ,于手指末节指骨基底穿过 6 0尼龙线 ,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将伸肌腱近端或以“U”形的缝合方法将撕脱骨片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 ,肌腱止点有残留则先连续缝合肌腱 ,再以适当的张力将肌腱近端固定于指骨基底。术后用小管形石膏外固定 ,患指伸直位固定 4~ 6周。结果 术后 3个月随访 ,患指功能良好 ,远侧指间关节 (DIP)活动度均数 -10°~ 51°,肌腱未出现再次断裂。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固定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末节指骨固定 I区指伸肌腱损伤
原文传递
Y—V成形术与不等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明 熊猛 +2 位作者 王磊 郭宗科 林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对比Y—V成形术与不等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对88例行Y—V成形术或不等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集患者手术前、后正面照片,应用东软Neusoft软件,以虹膜为比例尺测量... 目的对比Y—V成形术与不等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对88例行Y—V成形术或不等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集患者手术前、后正面照片,应用东软Neusoft软件,以虹膜为比例尺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内眦部各美学参数,引入温哥华瘢痕量表对其术后瘢痕进行评估,以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差异及优缺点。结果行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术后患者内眦间距缩短5.88%,眼裂宽度增加4.71%,同时眼裂角缩小13.06°,眼裂倾斜度减小1.06°,术后长期无明显回缩。行不等z成形术的患者,术后内眦间距缩短8.36%,眼裂宽度增加6.39%,眼裂角缩小13.35。,眼裂倾斜度减小1.29°,术后长期睑裂宽度回缩约1.10%,内眦间距回缩约1.70%。2种手术方法术后瘢痕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不等z成形术及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均能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在眼裂角、眼裂倾斜度的改变及术后瘢痕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不等z成形术对内眦间距缩短、眼裂增宽的矫正幅度更大,但其术后存在一定的回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不等Z成形术 Y-V成形术
原文传递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修复创面损伤 被引量:21
7
作者 严婷婷 熊猛 +1 位作者 周勇 姚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367-5370,共4页
背景: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对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在新西兰白兔背部制造3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以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贝复剂(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生理盐水修复... 背景: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对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在新西兰白兔背部制造3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以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贝复剂(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生理盐水修复。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检测创面修复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与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贝复剂、生理盐水比较,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P<0.05),增加创面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子因子β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P<0.05),提高创面愈合率(P<0.05),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5)。证实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能够促进创面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增加成纤维细胞等创面修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 创面愈合 血红素氧化酶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巨大体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 被引量:15
8
作者 程宏宇 王一兵 +4 位作者 王光军 杨卫玺 张大维 熊猛 王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193,26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巨大体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至2010年11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巨大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9例,其中6例为头部及四肢烧伤瘢痕引起的鳞状细胞癌,3例腹部复发巨大隆...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巨大体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至2010年11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巨大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9例,其中6例为头部及四肢烧伤瘢痕引起的鳞状细胞癌,3例腹部复发巨大隆突性皮纤维肉瘤。肿瘤切除后缺损面积19cm×15cm~24cm×21cm,切取皮瓣面积20cm×16cm~25cm×22cm。术后3例进行放疗。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例皮瓣出现远端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愈合。受区未发生腹壁疝等手术并发症。供区植皮一期愈合,无运动受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缺损修复部位形态和功能良好.肿瘤切除后无1例复发。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巨大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巨大体表恶性肿瘤 移植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娇 沈孝兵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03—2004年对南京地区121例原发性胃癌病例进行环境危险因素调查,并对CYP2E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筛选胃癌发生的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03—2004年对南京地区121例原发性胃癌病例进行环境危险因素调查,并对CYP2E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筛选胃癌发生的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根据交互作用系数(γ,γ=βeg/βe)判断交互作用存在与否以及不同的基因-环境作用类型。结果CYP2E1RsaⅠ基因多态性与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吸烟、食用腌制食品、三餐不定时等4项环境危险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分别为1.855、2.626、1.736、1.714;CYP2E1RsaⅠ基因多态性与食用腌制食品及三餐不定时间的交互作用分别呈现低暴露-基因效应(lowexposure-geneeffect熏LEG效应)、高暴露-基因效应(highexposure-geneeffect熏HEG效应)。结论胃癌的发生是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在胃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多态性 环境危险因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电烧伤后头部巨大缺损六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宏宇 王光军 +6 位作者 王晶 於国军 张大维 杨卫玺 徐振雷 熊猛 郭芳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4-506,共3页
头部高压电烧伤往往伴有大面积头皮全层坏死和颅骨外露,甚至伴有颅骨部分坏死,给修复带来困难。传统的颅骨钻孔肉芽创面植皮术及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欠佳。2010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6例高压电烧伤... 头部高压电烧伤往往伴有大面积头皮全层坏死和颅骨外露,甚至伴有颅骨部分坏死,给修复带来困难。传统的颅骨钻孔肉芽创面植皮术及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欠佳。2010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6例高压电烧伤患者头部巨大缺损创面,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修复 游离背阔肌 巨大缺损 头部 肉芽创面植皮术 烧伤后 高压电烧伤 皮瓣转移修复
原文传递
羟基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章庆国 王磊 +2 位作者 万伟东 林鹤 吕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研究羟基积雪草甙 (madecassoside ,Md)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humanskinfibrob last,HSFb)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XTT法研究Md对HSFb增殖的影响 ;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 目的 研究羟基积雪草甙 (madecassoside ,Md)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humanskinfibrob last,HSFb)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XTT法研究Md对HSFb增殖的影响 ;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 (procollagenⅠandⅢofaminoterminalpropeptide ,PINP ,PⅢNP)的含量。 结果  (1 )Md在浓度高达 2 0 0 μg/ml时仍未见任何细胞毒性。 (2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Md对HSFb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 (P <0 0 5) ,有效刺激HSFbPINP和PⅢNP的分泌。 (3)Md刺激靶细胞PINP和PⅢNP分泌的生物学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Md在刺激体外培养HSFb增殖及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积雪草甙 体外培养 成纤维细胞增殖 胶原蛋白合成 积雪草
下载PDF
外伤性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育凤 黄金龙 +1 位作者 章庆国 闻可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 对 67例手指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病例 ,分别选择 8种不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61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坏死 ,缩短指骨后伤口愈合 ;4例皮瓣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术后 6个月随访 ... 目的 探讨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 对 67例手指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病例 ,分别选择 8种不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61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坏死 ,缩短指骨后伤口愈合 ;4例皮瓣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术后 6个月随访 ,61例患指外形满意 ,皮瓣无臃肿 ,质地柔软 ,无冻伤 ,两点分辨觉达 4~ 7mm ,手指活动基本正常。 6例皮瓣质地较硬 ,手指末端皮肤有瘢痕挛缩 ,甲根向患侧偏斜。结论 伤指皮瓣的选用、手术操作及皮瓣一期愈合 ,对手指外形的重建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手指 软组织缺损 美学修复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人α1(I)胶原基因的启动激活 被引量:7
13
作者 万伟东 杨松林 +2 位作者 高春芳 章庆国 林子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人α1 ( )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以及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防治增生性瘢痕提供依据。 方法 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传代培养。采用 Fu GENE...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人α1 ( )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以及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防治增生性瘢痕提供依据。 方法 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传代培养。采用 Fu GENE转染试剂 ,分别瞬间转染含人α1 ( )胶原基因 5'端序列 - 2 .5 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 ph COL2 .5至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 ELISA法测定 b FGF及 TGF- β1 作用 2 4小时后 ,转染ph COL2 .5的两种成纤维细胞的报告基因 CAT表达量。 结果 b FGF能抑制转染 ph COL2 .5重组体的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 CAT表达量 ,且能拮抗 TGF-β1 对转染 ph COL2 .5重组体的两种成纤维细胞 CAT表达的上调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中 ,b FGF均能抑制人 α1 ( )胶原基因的启动转录 ,且能拮抗 TGF-β1 对人α1 ( )胶原基因启动活性的上调作用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基因 启动子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不同浓度血清对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福临 张娇 章庆国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所需最低浓度血清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在不同浓度血清(体积分数为2%、5%、10%)的培养基中进行条件培养。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以及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MTT法...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所需最低浓度血清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在不同浓度血清(体积分数为2%、5%、10%)的培养基中进行条件培养。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以及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MTT法进行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生长周期进行检测。结果在3种条件培养基中,分离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有所不同,其含5%、10%血清培养液相对于含2%血清培养液的条件下,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迅速,细胞活力强,MTT值明显增高(P<0.05),细胞周期G1/S期降低(P<0.01);5%血清与10%血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5%自体血清的条件下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活力强、增殖迅速,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血清浓度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干扰素调节因子6和转化生长因子α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亚 程璐 +4 位作者 万伟东 陆祖宏 廖联明 崔毓桂 刘嘉茵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探讨核心家庭中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A)基因的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突变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华东地区83例患者及其父亲和(或)母亲的 IRF6基因、TGFA 基因... 目的探讨核心家庭中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A)基因的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突变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华东地区83例患者及其父亲和(或)母亲的 IRF6基因、TGFA 基因的部分 SNP 位点,随机选各位点部分产物测序,以验证基因芯片测定结果,比较患者组与父母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核心家庭的数据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对含杂合子父母的核心家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各位点随机测序的产物基因型与相应芯片检出的基因型完全相同,患者与其父母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F6的1个位点 V274I 可能与(NSCL/P)相关(HRR:x^2=4.5816,P<0.05,TDT:x^2=4.787,P<0.05),另一个位点 rs2235375 2种检验均为阴性,TGFA 2个位点 HRR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而 TDT 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RF6可能是中国华东人群(NSCL/P)的易感基因之一,TGFA 与此病关系需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干扰素类 转化生长因子Α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成骨细胞与诱导剂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开 章庆国 蔡国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stemcells,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体外诱导培养体系。方法乳大鼠颅骨来源的第3代成骨细胞与诱导剂(1n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甘油磷酸钠、50μg/ml抗坏血酸)对大鼠股骨、胫骨来源的MSC...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stemcells,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体外诱导培养体系。方法乳大鼠颅骨来源的第3代成骨细胞与诱导剂(1n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甘油磷酸钠、50μg/ml抗坏血酸)对大鼠股骨、胫骨来源的MSCs生长的影响。于8块24孔板上培养MSCs,每孔接种5×104个第3代MSCs。按培养成分不同分为4组,每组2块。DMEM培养为对照组;诱导剂培养为诱导剂组;成骨细胞培养为成骨细胞组;联合使用成骨细胞与诱导剂培养为联合诱导组。计数诱导1~8d各组MSCs的数量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诱导10d的MSC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RT-PCR检测诱导2周时MSCs骨钙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原代及传代MSCs形态正常。细胞生长曲线示MSCs数量均随时间延长增加。成骨细胞组增殖最快,诱导剂组增殖最慢,5~8d成骨细胞组及诱导剂组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2.01±0.56U与对照组0.68±0.14U、诱导剂组1.27±0.43U及成骨细胞组0.77±0.19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表达骨钙素mRNA,诱导剂组为0.783±0.094、联合诱导组为0.814±0.071与成骨细胞组0.302±0.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成骨细胞和诱导剂诱导MSCs,不影响MSCs的正常增殖而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诱导效果较好,可望成为一种新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诱导剂培养
下载PDF
TGF-β_3基因SfaNⅠ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宁 刘嘉茵 +2 位作者 崔毓桂 周小平 万伟东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TGF-β3基因SfaNⅠ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发生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选取48个核心家庭的48例NSCL/P患儿为实验组;选取4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TGFF-β3基因SfaN... 目的探讨TGF-β3基因SfaNⅠ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发生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选取48个核心家庭的48例NSCL/P患儿为实验组;选取4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TGFF-β3基因SfaNⅠ多态性检测,对48例患儿行以其父母及4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的研究方法。计算48例患儿与其父母的传递失衡指数(TDT)和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危险度(HHRR),计算48例患儿与48例正常儿童的基因型及基因频数。结果48个核心家庭中,有30对杂合子父母,其TDT(χ2)=0.024,P>0.05;HHRR(χ2)=0.035,P=0.852>0.05;OR=0.933,95%CI=0.448-1.940。48例患儿和48例正常儿童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χ2=3.43,P>0.05。结论TGF-β3基因SfaN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发生NSCL/P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基因 TGF-Β3 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静脉移植5-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晓菁 张娇 章庆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入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参与皮肤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动物模型;经尾静脉注入经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不同时间点(3、7... 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入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参与皮肤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动物模型;经尾静脉注入经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不同时间点(3、7、14、21、28天)观察移植细胞参与创面愈合的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达CD29、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呈阴性;经体外标记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率>90%;标记后的干细胞进行移植4周后,实验组大鼠创面局部及边缘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聚集,对照组中未发现明显的聚集现象。结论:5-BrdU完全能够满足移植细胞的标记需要。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入体内的BMSCs可能参与皮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BrdU 细胞移植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江苏地区貌美人群面部比例与古典美学标准之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闻可 黄金龙 《现代医学》 200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验证8项古典美学标准(垂直向3个,水平向5个)在我国江苏地区貌美人群面部形态分析中的有效性,以及该参考价值对江苏地区貌美人群的影响是否与北美人相同,并建立一套新的美学标准比例。方法从136名候选者中选出23名有代表性的作为貌... 目的验证8项古典美学标准(垂直向3个,水平向5个)在我国江苏地区貌美人群面部形态分析中的有效性,以及该参考价值对江苏地区貌美人群的影响是否与北美人相同,并建立一套新的美学标准比例。方法从136名候选者中选出23名有代表性的作为貌美人群,进行三维CT成像及面部10项指数的计算,并与8项古典美学标准进行比对。结果无一项指数与古典美学标准是完全相同的,相符率最高的是鼻—面宽指数,其次是眶—面宽指数和眶宽指数,相符率最差的是面高指数。结论古典美学标准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外貌,而找出并制定现代貌美人群的美学标准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与北美人相比较发现,貌美人群面部器官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各民族由于种族、地域、气候、生活习性的长期影响,面部特征又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比例 古典美学 标准 指数 江苏
下载PDF
MTHFR基因A1298C多态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丽君 黄金龙 +1 位作者 万伟东 周德兰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检测,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个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核心家庭中,有27个杂... 目的探讨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检测,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个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核心家庭中,有27个杂合子父母,对其进行以父母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TDT,χ2=4.00,P<0.05,并对76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儿和60例正常儿童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进行对照研究,χ2=4.42,P<0.05。结论MTHFR基因A1298C位点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NSCL/P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碍裂 基因 MTHFR 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