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位商法的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的测度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玉芳 江雪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8-503,共6页
采用区位商法,从中观层面测度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首先运用产值区位商和就业区位商法,测度黑龙江全省的林业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林业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群态势,但是整体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效应不太明显... 采用区位商法,从中观层面测度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首先运用产值区位商和就业区位商法,测度黑龙江全省的林业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林业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群态势,但是整体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效应不太明显。其次,运用产值区位商法,对黑龙江省各地市(区)的林业产业集群程度进行测度,发现在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伊春、鹤岗、牡丹江等地,林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成效明显。最后,提出了未来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路,应该以大兴安岭和伊春等地区作为龙头区域,以木制品的精深加工业和森林食品产业等作为龙头产业,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各地市(区)的优势,进行合理的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布局,建设生态林业产业园区,构建林业各产业之间的生态循环型共生产业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产业集群 区位商
下载PDF
吉林省林业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於倩 李志丹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240-244,共5页
从区域分工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吉林省情、林情,通过计算2008—2013年吉林省林业产业的区位商和集中系数,结合各产业产值及比重,选出7个具有较大比较优势和较高集中度、且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陆生野生动物... 从区域分工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吉林省情、林情,通过计算2008—2013年吉林省林业产业的区位商和集中系数,结合各产业产值及比重,选出7个具有较大比较优势和较高集中度、且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养殖业,木制品制造业,第三产业,锯材、木片加工业,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业,人造板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林业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特色产业 区位商 集中系数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企业视角论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井月 朱洪革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268,共6页
运用随机分析方法测算了伊春林管局16个森工企业从2005年到2007年的技术效率值,结果表明:在林改之前的2005年,试点森工企业的技术效率值低于非试点森工企业,2006年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之后,试点森工企业的技术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在200... 运用随机分析方法测算了伊春林管局16个森工企业从2005年到2007年的技术效率值,结果表明:在林改之前的2005年,试点森工企业的技术效率值低于非试点森工企业,2006年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之后,试点森工企业的技术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在2007年试点森工企业的技术效率值已超过非试点森工企业。采用DID模型对影响森工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对森工企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的结论是:仅就企业效率而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 林权制度改革 企业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苇河林业局木耳产业发展的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於倩 李志丹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87,共3页
通过对苇河林业局的调研,以及对抽样调查的60户职工进行访谈,结合苇河林业局木耳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地木耳产业发展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木耳产业 商业性采伐 受访职工 对策
下载PDF
食用菌开发利用对林区职工收入的影响
5
作者 张於倩 张松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采用调查问卷与入户访谈的方法对松花江林区经营食用菌的职工住户的基本特征,收入与来源,土地经营状况,食用菌相关情况等进行调查;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从多角度分析相关变量对林区职工住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菌产量、经营面积对收... 采用调查问卷与入户访谈的方法对松花江林区经营食用菌的职工住户的基本特征,收入与来源,土地经营状况,食用菌相关情况等进行调查;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从多角度分析相关变量对林区职工住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菌产量、经营面积对收入产生正向的极显著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87和0.73;家庭劳动力数量、有无参加技术培训对收入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17、0.19;投入的劳动时间对收入产生正向的一般影响,回归系数为0.11;其它变量对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并提出促进林区职工住户增收的食用菌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开发利用 林区职工 收入 松花江林区
下载PDF
全面停伐背景下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及发展路径分析——以绥阳林业局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朱震锋 曹玉昆 陈丽荣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基于2014年黑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政策背景,以绥阳林业局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实地走访调研,围绕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后重点国有林区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深入展开影响分析,并结合绥阳林业... 基于2014年黑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政策背景,以绥阳林业局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实地走访调研,围绕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后重点国有林区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深入展开影响分析,并结合绥阳林业局客观实际,明确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后林区改革发展思路,从深化重点国有林区体制改革、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完善和充实重点国有林区社会保障机制等层面具体阐述重点国有林区应对全面停伐政策实施的关键路径,一定程度上促进重点国有林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尽快地实现其经济转型、社会稳定及生态文明和谐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停伐 重点国有林区 改革 路径
下载PDF
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洪革 李海玲 +1 位作者 毕爽 陈丹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治本之策是政企分开,当前进行的改革包括4种模式,即吉林森工集团和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改革模式,清河林业局和十八站林业局改革模式,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模式。改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改革是自...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治本之策是政企分开,当前进行的改革包括4种模式,即吉林森工集团和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改革模式,清河林业局和十八站林业局改革模式,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模式。改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改革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内部政企分开"的渐进型改革已经在实践上有了尝试,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将森工企业承担的政府职能和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职能移交给由原森工企业人员组成的新的政府职能部门,学界目前对此认为并无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国有林区 管理体制 改革 综述
下载PDF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微 万志芳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本文从产业间和产业内结构两方面,阐述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演进历程;并运用区位商法理论对林区林业主导产业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应选择木制品制造业和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 本文从产业间和产业内结构两方面,阐述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演进历程;并运用区位商法理论对林区林业主导产业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应选择木制品制造业和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并对木材采运业、锯材木片加工业衰退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从培育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科技投入和推进科技创新,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方面,提出了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国有林区 林业产业 结构优化 科技投入 产权制度
原文传递
天保工程碳汇效果评价——以黑龙江森工林区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震锋 曹玉昆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2,282,共4页
首先在充分肯定天保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分析了该生态工程的碳汇功能和价值;其次运用森林碳密度法对2007年工程范围内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为2 253Tg,... 首先在充分肯定天保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分析了该生态工程的碳汇功能和价值;其次运用森林碳密度法对2007年工程范围内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为2 253Tg,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大约为11.142 Gt,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占到全球总碳储量的0.45%,天保工程的碳储量巨大,碳汇潜力十分明显;最后,对天保工程未来在国内外林业碳汇贸易、增强国家气候谈判话语权、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探,提出了二期天保工程在公益林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森林碳汇 碳密度 测算 评价
下载PDF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变化研究——2000~2009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期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玉芳 朱震锋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选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40个林业局作为决策单元,收集2000~2009年各林业局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进行测算,从技术、规模、效率等层面对10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价,分析林业生产率在此期间的变化趋... 选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40个林业局作为决策单元,收集2000~2009年各林业局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进行测算,从技术、规模、效率等层面对10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价,分析林业生产率在此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一期天保工程的实施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林区在未来应以提高林业生产率为本质目标,要敢于跳出"资源优势陷阱",在二期天保工程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良好机遇下,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积极进行林业产业转型,构建各林业产业自身的生态化,以及林业各产业之间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国有林区 林业生产率 DEA 林业产业转型
下载PDF
基于生态区位测度的伊春林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英 齐丹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0-147,共8页
在构建伊春林区森林生态区位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度不同等级森林的生态区位系数,按照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等不同林分,对伊春林区森林的涵养水源、固定CO2和释放O2、保育土壤、营养物质循环和储藏、净... 在构建伊春林区森林生态区位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度不同等级森林的生态区位系数,按照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等不同林分,对伊春林区森林的涵养水源、固定CO2和释放O2、保育土壤、营养物质循环和储藏、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种生态服务功能形式的价值进行评估,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合理。本文可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位 伊春林区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下载PDF
关于林业产业演进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微 万志芳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2,共6页
在阐述产业及产业演进涵义的基础上,界定林业产业及林业产业演进的涵义,分析林业产业概念的演化过程,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林业产业演进的评价标准和测度方法,并提出从要素、技术、需求、制度... 在阐述产业及产业演进涵义的基础上,界定林业产业及林业产业演进的涵义,分析林业产业概念的演化过程,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林业产业演进的评价标准和测度方法,并提出从要素、技术、需求、制度、政策5方面构建林业产业演进的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产业演进 产业生命周期
原文传递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丽荣 曹玉昆 +1 位作者 朱震锋 苏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6期622-629,共8页
科学整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是开展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量化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已有研究文献,克服以往文献定性分析过于依赖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的弊端,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中1997—2015年的3081篇天然林保护工程文... 科学整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是开展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量化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已有研究文献,克服以往文献定性分析过于依赖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的弊端,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中1997—2015年的3081篇天然林保护工程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直观展示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领域的时间分布、核心学术机构、主要研究学者和研究热点演进,揭示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的整体脉络。结果表明,高校是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其次为国家林业局及其相关政府部门、林业调查规划院和林业研究所,其中东北林业大学发文数量最多,接着是北京林业大学,但是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研究团队,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只有6个由于师生关系或者同事关系形成的小团队。国家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的论文与高校研究学者的论文相比受到较高关注。研究热点的演进可以根据时间脉络分为三个阶段,近期的研究热点为生态文明、经济转型和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知识图谱 文献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生态产业链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冬燕 李晓 李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262-265,共4页
生态产业链对于协调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产业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必要对国内外生态产业链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该研究以生态产业链为主线,探讨了生态产业链的内涵,从不同视角对生态产业链... 生态产业链对于协调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产业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必要对国内外生态产业链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该研究以生态产业链为主线,探讨了生态产业链的内涵,从不同视角对生态产业链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了基于理论及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当前生态产业链的研究;最后,对生态产业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链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公众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与支付意愿的调查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玉芳 曹娟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54,68,共5页
公众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与支付意愿是了解森林碳汇需求的基础。在对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区为范围,随机抽取320位公众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319份,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森林生态功能有一定认知水... 公众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与支付意愿是了解森林碳汇需求的基础。在对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区为范围,随机抽取320位公众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319份,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森林生态功能有一定认知水平,但不够深入和成熟。公众对购买森林碳汇服务的意识基础较好,但缺乏有效引导。主观因素、外界条件与购买渠道三方面都使公众在支付行动上面临障碍。同时,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公众购买森林碳汇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森林固碳是否应得到补偿"、"个人是否有必要减排"和"年龄"等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公民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和支付意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认知程度 支付意愿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产工业发展现状及生态产业链之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英 王兴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林产工业是以木材资源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在木材产量锐减、全面停止主伐的情况下,林产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林产工业是以木材资源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在木材产量锐减、全面停止主伐的情况下,林产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本文在分析林产工业经济指标完成和产销存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林产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和存在企业规模小、品牌少、个体实力较弱、企业所有制结构制约企业发展等问题,运用产业生态学理论,结合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工业发展现状,构建该地区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并提出加大资产重组力度、高起点建设龙头企业、加强对林产工业企业的规划和政策指导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工业 生态产业链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GEP核算能否成为林业践行生态文明的新途径?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向越 朱震锋 曹玉昆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2,共5页
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以及探索林业发展新路等,都是当下林业经济亟需回答的时代议题。文章以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切入点,通过其对生态投资效益产生的不同的评价... 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以及探索林业发展新路等,都是当下林业经济亟需回答的时代议题。文章以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切入点,通过其对生态投资效益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分析GEP产生的背景功能与作用,并以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为例核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供给价值、生态调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生态支持价值,提出建立生态系统GEP核算体系的政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生态文明 国有林区
下载PDF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结构协调作用机理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玉昆 杨蕾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166,共4页
生态城市建设,是围绕以人为主体的、开放的、复杂的城市系统展开的经济社会活动,具有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演进方式和发展要求。该系统由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和社会子系统构成,其社会经济形态与自然和物质空间形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生态城市建设,是围绕以人为主体的、开放的、复杂的城市系统展开的经济社会活动,具有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演进方式和发展要求。该系统由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和社会子系统构成,其社会经济形态与自然和物质空间形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均衡互补、共生共荣。生态城市建设应以追求系统结构协调为出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状态有序调整各个子系统构成要素,以使其由复杂多变、无序起落转向相对有序演进、协调共进的发展。实践中,应以结构协调为主线,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立足资源的承载力,符合环境的约束力和保障力,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支撑力;凭借优良的资源环境发展经济,加强社会建设,依靠日趋增强的经济实力和日益提高的社会文明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保障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 系统结构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微 万志芳 郑丽娟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4-209,共6页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不仅表现为林业产出规模的扩张,更应表现为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本文从林业产出规模和投入产出效率维度衡量林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和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各地区排名,...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不仅表现为林业产出规模的扩张,更应表现为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本文从林业产出规模和投入产出效率维度衡量林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和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各地区排名,通过聚类分析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归类比较和等级划分,得出某些林业大省并非是林业强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于集体林区,各省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原因不尽相同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DEA 产出规模 投入产出效率 有效性系数
下载PDF
澳大利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市场框架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悦晨 曹玉昆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澳大利亚是新近加入《京都议定书》第2承诺期的附件Ⅰ国家。澳大利亚在加入《京都议定书》之前就较早地开展了基于温室气体总量控制的排放权交易,建立了澳大利亚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市场)。市场的基础建设相对完善,在配额市场的配额总... 澳大利亚是新近加入《京都议定书》第2承诺期的附件Ⅰ国家。澳大利亚在加入《京都议定书》之前就较早地开展了基于温室气体总量控制的排放权交易,建立了澳大利亚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市场)。市场的基础建设相对完善,在配额市场的配额总量设定、交易体系的行业企业覆盖范围、配额的分配制度和方式、履约义务和罚则方面有清晰的制度安排。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和核实系统非常完善,为澳大利亚政府掌握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企业的排放情况提供了动态的数据参考。排放权交易的国家注册平台和交易平台对交易的实现起到了技术保障的作用。文中介绍澳大利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的市场框架以及基于总量限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的背景、法律基础、主管机构的设置与职能以及框架结构,分析澳大利亚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最新动态,讨论固定碳价制度遭提前废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总量控制 市场框架 配额分配 澳大利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