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彦东 吴琪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942-945,共4页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代谢组学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时,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种类及含量会发生显著改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体内复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代谢组学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时,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种类及含量会发生显著改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体内复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析代谢物变化与机体病理或生理变化的直接相关性。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色谱-质谱联用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的研究中。目前临床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全面分析患者体液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发现体液中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本文主要对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临床诊断 生物标志物 代谢产物 核磁共振 综述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和p-tau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彦东 李沫 苏亚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732-6734,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和磷酸化(p)-tau(Ser404)的影响,探讨其对AD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青年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小剂量组、人参皂苷Rg1大...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和磷酸化(p)-tau(Ser404)的影响,探讨其对AD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青年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小剂量组、人参皂苷Rg1大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D-半乳糖联合Aβ1~40海马内注射制作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SABC)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CDK5蛋白和p-tau(Ser40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CDK5蛋白和p-tau(Ser404)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CDK5蛋白和p-tau(Ser404)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通过抑制CDK5蛋白过度激活和降低其活性来减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途径防治A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AD)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 TAU 人参皂苷RG1
下载PDF
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彦东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尿检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结果误差较大的81例尿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复检,统计并分析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构成比。结果本研究入选81例患者中影响...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尿检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结果误差较大的81例尿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复检,统计并分析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构成比。结果本研究入选81例患者中影响尿检结果误差较大的因素:实验室方面53例,所占比例为65.43%,临床方面28例,所占比例为34.57%。经复检后,药物影响:9例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影响尿检,4例患者因服用奎宁及嘧啶类药物影响尿检,2例患者因服用双弧类降糖药影响尿检;收集方式:5例患者采集尿液时受白带污染影响尿检,4例患者月经期采集尿液影响尿检。结论临床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医师在尿检前需了解患者服药及自身情况,并选用操作熟练的尿检人员进行操作,可提高检验准确度,尽可能地减少对尿检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检验 误差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琳 王燕 +2 位作者 马旭 范雪松 袁慧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43例(心绞痛组),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269例(健...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43例(心绞痛组),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269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双试剂循环酶法检测两组血清Hcy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荧光法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血清Hcy水平与MTHFR基因多态性差异;MTHFR基因多态性根据PCR扩增产物分为CT型、CC型、TT型。结果心绞痛组血清Hcy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37±7.72)μmol/L vs(11.50±5.05)μmol/L,P<0.05];心绞痛组CT基因型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08±7.33)μmol/L vs(10.78±2.45)μmol/L,P<0.05];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患者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9.1%vs 52.5%,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不稳定心绞痛疾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等位基因T与该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多态性 心绞痛
原文传递
静脉血标本同时应用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琳 龚学萍 +1 位作者 张玉 贺刚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利用静脉血标本评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血模式与预稀释模式检测血细胞的差异。方法:选择门诊患者60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取患者2.0 ml静脉血置EDTA-K 2抗凝管中,用全血模式进行检测;取同一患者抽取静脉血时所用一次性采血针头(蝶形针... 目的:利用静脉血标本评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血模式与预稀释模式检测血细胞的差异。方法:选择门诊患者60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取患者2.0 ml静脉血置EDTA-K 2抗凝管中,用全血模式进行检测;取同一患者抽取静脉血时所用一次性采血针头(蝶形针)下端塑料细管中的非抗凝的血20μl置120μl稀释液中混匀,用预稀释模式进行检测。对两种模式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全血模式与预稀释模式检测结果除参数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在高中低值三组不同值的比较中,HCT(红细胞比积)在中浓度组结果有差异。结论:预稀释模式与全血模式对于静脉血标本检测一致性较高,可以作为采血量少等特殊情况下的有效替代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剩余静脉血 全血模式 预稀释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