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殷周禘祭探真 被引量:16
1
作者 董莲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5-78,共4页
殷周禘祭探真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祭是盛行于殷周时代的一种重要祭典。其重要性竟达到被儒家视为“治国之本”的程度,认为如能明乎其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①。但传世的先秦文献却没有记载殷周(指西周)实际举行的... 殷周禘祭探真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祭是盛行于殷周时代的一种重要祭典。其重要性竟达到被儒家视为“治国之本”的程度,认为如能明乎其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①。但传世的先秦文献却没有记载殷周(指西周)实际举行的祭,这就给探索殷周祭带来困难。自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合集 禘祭 王国维 殷周 先公先王 商甲骨文 古籍整理研究 卜辞 殷历 《尚书·无逸》
下载PDF
唐朝对高句丽政策的形成、嬗变及其原因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德山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4年第4期23-29,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唐朝对高句丽政策的形成与嬗变 ,即从开始的怀柔与安抚转变到连续不断的征伐 ,都是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使然。在对这种变化进行全面论述后 ,认为救助新罗 ,稳定朝鲜半岛局势是最主要的原因。唐朝对高句丽...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唐朝对高句丽政策的形成与嬗变 ,即从开始的怀柔与安抚转变到连续不断的征伐 ,都是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使然。在对这种变化进行全面论述后 ,认为救助新罗 ,稳定朝鲜半岛局势是最主要的原因。唐朝对高句丽的征伐和消灭 ,积极的意义是使这一地区的政治维持了近两百年的和平与稳定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伐 高句丽 唐朝 新罗 嬗变 消灭 国内 朝鲜半岛局势 国际形势 和平
原文传递
东北亚丝绸之路初探 被引量:17
3
作者 傅朗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28-33,共6页
据《竹书纪年》、《大戴礼记》、《史记》等古籍记载,东北亚历史民族肃慎人向虞舜进贡,于公元前2249年开辟的以贡赏贸易为主的东北亚丝绸之路,至今已有4240年的历史。自《通典》首次记载和以后陆续考述的古代美洲“流鬼国”(今阿留申群... 据《竹书纪年》、《大戴礼记》、《史记》等古籍记载,东北亚历史民族肃慎人向虞舜进贡,于公元前2249年开辟的以贡赏贸易为主的东北亚丝绸之路,至今已有4240年的历史。自《通典》首次记载和以后陆续考述的古代美洲“流鬼国”(今阿留申群岛)人可也余志接受唐太宗封赏的骑都尉,今年正是1350周年纪念。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第一次考述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当今研究状况。并公布了一批国外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肃慎 竹书纪年 中原王朝 公元前 研究状况 虞舜 大戴礼记 唐太宗 东北地区
下载PDF
高句丽族人口去向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德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6-151,共6页
根据文献的记载,结合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以推断高句丽亡国时高句丽族的总人口达100多万,约占其国内总人口数的1/3左右。这100余万人的流向大致有四:其一,被迁徙至中原内地。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朝三次迁徙高句丽人入内地... 根据文献的记载,结合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以推断高句丽亡国时高句丽族的总人口达100多万,约占其国内总人口数的1/3左右。这100余万人的流向大致有四:其一,被迁徙至中原内地。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朝三次迁徙高句丽人入内地,总计约34.5万人;其二,入居朝鲜半岛的新罗地区,自乾封元年始至高句丽灭国前后,因主动投顺、战争掳获等原因,总计约有19万人入居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其三,投入突厥和族中,据保守估计,自高句丽灭国,高句丽首领及民众投入突厥者至少10万人,投向以及后来的渤海国者亦不少于15万人;其四,流入日本,高句丽亡国后,流入日本者不到2000人。此外,隋唐以来,高句丽国军队因战争原因战殁人数亦绝不少于20万人。这样,在高句丽故地之高句丽人就仅存万余,以后星散播迁,高氏君长遂无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族 人口去向 中国 历史文化 民族政权
下载PDF
字形分析和同源词系联 被引量:6
5
作者 董莲池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6期28-30,共3页
古汉语同源词的研究,首要的工作是同源群体的系联,而同源群体的系联,语根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举例探讨了古汉字字形分析在探求同源群体语根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这种分析还可以避免犯同源词研究过程中系联不当的错误。
关键词 字形 同源词
下载PDF
竹林七贤名义考辨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格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31,共7页
本文认同陈寅恪提出的“竹林七贤”名称产生于东晋的说法,但对陈先生说这一名称与佛家“格义”相关表示异议,认为是侨居江左的玄学家依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出来的。
关键词 竹林七贤 格义 异议 审美情趣 玄学家 陈寅恪
原文传递
试论长白山文化的特点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德山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长白山文化 农耕文化 地方文化 宗教文化 集体主义精神 萨满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 被引量:8
8
作者 曹书杰 《东南学术》 2001年第5期98-107,共10页
中国的辑佚学研究是从本世纪开始启动的。本文沿着历史的轨迹 ,总结了近百年间辑佚研究发展的基本特点、历史过程 ,对各个历史时期辑佚学研究发展的基本状况、代表学者、主要成果和观点 ,加以总体的概括和系统的评介 ,揭示了辑佚学作为... 中国的辑佚学研究是从本世纪开始启动的。本文沿着历史的轨迹 ,总结了近百年间辑佚研究发展的基本特点、历史过程 ,对各个历史时期辑佚学研究发展的基本状况、代表学者、主要成果和观点 ,加以总体的概括和系统的评介 ,揭示了辑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演讲形成过程 ,最后对21世纪的辑佚学研究做出展望。近百年的辑佚学研究可相对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发轫时期(清末—民初) ,主要是皮锡瑞“辑佚之学”的提出和叶德辉对辑佚起源问题的探讨 ;二是创始时期(30-40年代) ,主要是梁启超的泛化研究、刘咸的探微研究、王重民的个案研究 ,辑佚现象开始受到研究者的一定关注 ;三是叙介时期(1950 -1985年) ,主要是前辈学者 ,把辑佚学视为一种专门知识和文献现象进行泛化叙介和个案研究 ,又相对分为“文革”前17年(1950-1966)和“文革”后9年(1977 -1985) ;四是理性探讨时期(1986年以来) ,“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些青年学子 ,把辑佚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理性思考和学科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辑佚学 古文献学 20世纪的传统文化 学术百年
下载PDF
黑水靺鞨史论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德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8,共4页
黑水靺鞨为靺鞨族七大部之一,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居于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分成十六个部落。自隋初至唐开元年间,是靺鞨民族发展史上分化、瓦解比较激烈的时期。比较而言,在靺鞨诸部中黑水靺鞨的力量比较强大。同粟末靺鞨一样,黑水... 黑水靺鞨为靺鞨族七大部之一,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居于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分成十六个部落。自隋初至唐开元年间,是靺鞨民族发展史上分化、瓦解比较激烈的时期。比较而言,在靺鞨诸部中黑水靺鞨的力量比较强大。同粟末靺鞨一样,黑水与中央王朝的交往也十分密切。研究黑水靺鞨,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靺鞨民族的发展演变史;同时,亦是东北民族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靺鞨 中央王朝 民族关系史研究
下载PDF
高步瀛交游新证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成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5-58,共4页
高步瀛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立身廉直,淡泊自守,生平交游颇广,与吴汝纶、严范孙、陈援庵、余嘉锡、程金造、顾学颉等人交游。考其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高先生生平、著述、思想及其在文学史、经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前辈宿儒、至交... 高步瀛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立身廉直,淡泊自守,生平交游颇广,与吴汝纶、严范孙、陈援庵、余嘉锡、程金造、顾学颉等人交游。考其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高先生生平、著述、思想及其在文学史、经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前辈宿儒、至交好友、往日同僚、学生弟子四方面考察其交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步瀛 交游 生平 考证
下载PDF
哈尔滨犹太人对中国近代体育的贡献 被引量:7
11
作者 关吉臣 吕蕴风 关儒茜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5-138,共4页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曾经有数万名欧洲犹太人来到中国的哈尔滨定居,他们为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国近代的犹太移民是唯一不是以殖民者身份来到中国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外来民族,他们建立起了社区体育组织...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曾经有数万名欧洲犹太人来到中国的哈尔滨定居,他们为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国近代的犹太移民是唯一不是以殖民者身份来到中国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外来民族,他们建立起了社区体育组织、开展社会和学校体育活动、建设体育设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近代体育 哈尔滨 犹太人
下载PDF
唐宋落第士人抗争及政府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云鹤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力量迅速壮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抗争,反对科举和社会不公,争取自身权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唐宋政府为了政权的稳定,实行一系列对策,试图寻找一条使落第士人安... 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力量迅速壮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抗争,反对科举和社会不公,争取自身权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唐宋政府为了政权的稳定,实行一系列对策,试图寻找一条使落第士人安定之路,努力将其纳入到政府的控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落第士人 抗争 政府对策
原文传递
白山靺鞨史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德山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77,共6页
靺鞨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重要古民族之一。南北朝时期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白山靺鞨即为七部之一。与其他六部相区别的是,白山靺鞨一向臣属于高句丽,是高句丽对外扩张战争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高句丽灭亡后,白山靺鞨又帮助粟末... 靺鞨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重要古民族之一。南北朝时期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白山靺鞨即为七部之一。与其他六部相区别的是,白山靺鞨一向臣属于高句丽,是高句丽对外扩张战争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高句丽灭亡后,白山靺鞨又帮助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王国。因此,研究白山靺鞨的形成、发展、演变史,及其与中央王朝关系,与高句丽关系,与渤海王国关系,无疑是东北民族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靺鞨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靺鞨民族与高句丽民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靺鞨 高句丽 中央王朝
原文传递
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正统意识的演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路 李德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华夏族群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纠葛的历史时期,"华夷之辨"思想的长期存在与汉文化的主流地位使慕容鲜卑在确立自身正统地位的道路上面临重重困境。通过追祖溯源、比附祥瑞、五德历运等手段,慕容鲜卑... 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华夏族群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纠葛的历史时期,"华夷之辨"思想的长期存在与汉文化的主流地位使慕容鲜卑在确立自身正统地位的道路上面临重重困境。通过追祖溯源、比附祥瑞、五德历运等手段,慕容鲜卑逐渐深入地对自身统治合法性进行了阐释,从理论上为自身位列正统提供了文化依据。而随着自身正统地位的确立,慕容鲜卑对待晋室正统地位的态度亦同时产生着变化,这种转型成为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政治心态转圜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慕容鲜卑 正统意识 华夷秩序
下载PDF
论秦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及影响
15
作者 李德山 冯雪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2期70-79,M0005,共11页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等。秦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虽然仅15年左右,但因为继承了燕国原已奠定的基础,遂能以其强大的国家施政能力,把东北地区更紧密...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等。秦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虽然仅15年左右,但因为继承了燕国原已奠定的基础,遂能以其强大的国家施政能力,把东北地区更紧密地纳入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整体中,为后世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原文化的东传拓宽了传播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 东北 社会变迁
下载PDF
《阮籍集校注》补正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格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年第Z1期45-47,33,共4页
《阮籍集校注》补正韩格平陈伯君先生遗著《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0月出版)是迄今唯-一部《阮籍集》校注本。陈先生广采众说,正析疑,用力甚勤,功不可设。然除将嵇康《声无哀乐论》二语误辑为阮籍《乐论》佚文等明显... 《阮籍集校注》补正韩格平陈伯君先生遗著《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0月出版)是迄今唯-一部《阮籍集》校注本。陈先生广采众说,正析疑,用力甚勤,功不可设。然除将嵇康《声无哀乐论》二语误辑为阮籍《乐论》佚文等明显疏漏外,尚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今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管子》 陈先生 《大人先生传》 陵阳山 古籍整理研究 《五行志》 《声无哀乐论》 齐景公 《汉书·五行志》
下载PDF
略论我国东北一种特殊的审美习俗——扁头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德山 薛成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4-16,21,共4页
扁头,就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即头骨人工变形,使头颅后部(枕部)变得偏平,以达到一种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在我国,扁头习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中,延续的时间则相当久远,是我国东北及北方重要的民俗之一。该文通过对扁头习俗... 扁头,就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即头骨人工变形,使头颅后部(枕部)变得偏平,以达到一种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在我国,扁头习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中,延续的时间则相当久远,是我国东北及北方重要的民俗之一。该文通过对扁头习俗的讨论,指出其为东夷族系特有的审美范式,一直流传于东夷及其后代的各个民族之中,影响十分深远,是我国一份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 东北 扁头 头骨人工变形
下载PDF
后稷孕生与周人的祖先崇拜及后世观念的变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书杰 齐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8,共7页
《诗·大雅·生民》是周人追述始祖后稷的一篇传略 ,世述后稷的故事皆源于此。由于对《生民》某些字句的理解不同 ,而时代观念的变化也影响着对《生民》的理解 ,所以在解释《生民》和撰写后稷史传时就产生了诸多分歧 ,特别是关... 《诗·大雅·生民》是周人追述始祖后稷的一篇传略 ,世述后稷的故事皆源于此。由于对《生民》某些字句的理解不同 ,而时代观念的变化也影响着对《生民》的理解 ,所以在解释《生民》和撰写后稷史传时就产生了诸多分歧 ,特别是关于姜怀孕、生育后稷的过程 ,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说法 ,这些分歧也反映了周人及后世思想文化、社会道德等观念上的变化和差异 ,也反映了姜后稷时代的婚姻形态、部族民俗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生民》 后稷 姜Yuan 祖先崇拜 生育过程 周朝 思想文化 社会道德 婚姻
下载PDF
黄奭及其辑佚活动始末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书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59-62,共4页
黄奭(1809或1810—1853)是清道光年间以辑刊《汉学堂丛书》(一作《黄氏逸书考》)而名世的大辑佚书家。《清史列传》、《清儒学案》、《(民国)甘泉县续志》虽有传,然记述皆极简略,资料相互传袭,且间有扺牾。故世人知其书者多,知其人其事... 黄奭(1809或1810—1853)是清道光年间以辑刊《汉学堂丛书》(一作《黄氏逸书考》)而名世的大辑佚书家。《清史列传》、《清儒学案》、《(民国)甘泉县续志》虽有传,然记述皆极简略,资料相互传袭,且间有扺牾。故世人知其书者多,知其人其事者鲜。是篇于其家世,个人生平及辑刊佚书始末,略为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氏 辑佚 道光十一年 十三年 太平军 始末 丛书 高密 古义 尔雅
下载PDF
东北亚历史民族——高夷·高丽·高句丽 被引量:4
20
作者 傅朗云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5,共4页
复合民族高夷、高丽、高句丽自形成伊始就是跨国民族,其族名族源均与中国古代高阳、高辛等远古民族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涂山之会”有高句丽始祖解扶娄“执玉”之贡献。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清王朝。但像东方所有民族关系史一样... 复合民族高夷、高丽、高句丽自形成伊始就是跨国民族,其族名族源均与中国古代高阳、高辛等远古民族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涂山之会”有高句丽始祖解扶娄“执玉”之贡献。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清王朝。但像东方所有民族关系史一样,期间有和平交往,也有兵戎相见,体现了古代政治、经济的共性。由于朝鲜、韩国分治,高夷、高丽、高句丽已成为历史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民族 历史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