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3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 被引量:197
1
作者 曹海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社区是社会治理系统的基础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细胞.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量.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首次对社区治... 社区是社会治理系统的基础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细胞.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量.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首次对社区治理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们邀请部分社区治理研究专家集中研讨社区治理的若干问题,以期推动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为社区治理按共治、共建、共享布局走向新时代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服务创新 治理体系 党建 社会治理 治理能力 理论与实践 中共中央
原文传递
治理视阈下的营商环境:内在逻辑与构建思路 被引量:152
2
作者 娄成武 张国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5,共7页
营商环境作为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公共治理术语,已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内容和地方政府治理竞争的新场域。作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营商环境作为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公共治理术语,已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内容和地方政府治理竞争的新场域。作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治理理论与营商环境的内在逻辑有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的合作性、治理方式的制度化和治理目标的公共性。作为一种具有制度特征的公共产品,营商环境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公共治理过程,政府是营商环境最主要的治理主体。针对当前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第一,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充当责任主体,发挥主导作用;第二,政府和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协作治理促进营商环境的建设与优化;第三,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是当前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所在;第四,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评价是营商环境的最终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论 营商环境 政府责任 协作治理
下载PDF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36
3
作者 张雷 韩永乐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30-37,共8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施的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养老成为解决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当前国内智慧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技术手段落后、发展不平衡以及行业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但未来的市场前景和发展需求却是十分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施的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养老成为解决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当前国内智慧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技术手段落后、发展不平衡以及行业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但未来的市场前景和发展需求却是十分可观的。本文就我国智慧养老的模式、存在问题及成因、发展对策等进行探讨,力求探索适合我国养老发展的智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设施 养老问题 养老产业
下载PDF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29
4
作者 何阳 孙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5-210,共6页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场域,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方法论。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应当理解为一体两翼,自治是主要内容,法治是保障底线,德治是辅助工具。中国农村可以划分为传...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场域,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方法论。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应当理解为一体两翼,自治是主要内容,法治是保障底线,德治是辅助工具。中国农村可以划分为传统农村和城市化了的农村,传统农村与城市化了的农村在建设环境上有所不同,传统农村以人口流出为主,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村民收入结构单一,事务复杂性低,面临德治影响广泛,法治薄弱,建设动力不足,建设能力有限的挑战;城市化了的农村以人口流入为主,第二、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村民收入结构多元,事务复杂性高,面临法治影响广泛,德治薄弱,建设难度较大,建设优势未被充分利用的挑战。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需要正视中国农村具有显著差异的事实,坚守完善自治主轴线,利用法治和德治共同促进自治的原则,区别对待传统农村与城市化了的农村,传统农村应强化法治建设,提高建设热情,增强建设能力,城市化了的农村应强化德治建设,正确认识建设难度,充分利用建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合一”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被引量:120
5
作者 生奇志 展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我国某以理工科背景为主的"985"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媒介素...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我国某以理工科背景为主的"985"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内容了解模糊,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对媒介的使用不够深入。因此,我国高校应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培训专业师资,增加高校与媒体的合作,强化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进而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下载PDF
基于市场主体主观感知的营商环境评估框架构建——兼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模式 被引量:120
6
作者 娄成武 张国勇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68,共9页
营商环境日益成为中国政府治理的关注焦点和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场域。以梳理营商环境现状和发现营商环境薄弱点为目的的营商环境评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为代表的营商环境评估模式存在先天的不足,... 营商环境日益成为中国政府治理的关注焦点和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场域。以梳理营商环境现状和发现营商环境薄弱点为目的的营商环境评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为代表的营商环境评估模式存在先天的不足,表现为评估的自由主义取向、指标的适用性较差和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不足,以世行评估为范本的国内营商环境评估实践也存在类似缺陷。营商环境评估要克服唯放松规制和提升效率的价值陷阱,逾越自由主义价值取向和唯定量主义倾向的鸿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时代背景下,营商环境建设要从社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需求出发,营商环境评估应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满意为根本判断标准。以评估主体的民主性、评估信息的可获得性、评估结果的可比性为营商环境评估框架的构建原则,从整体感知、政务环境感知和要素环境感知等三个维度设计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一定比例和数量的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可以从"顾客"的视角把握营商环境建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评估 市场主体 满意度 主观感知 指标框架 世界银行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 被引量:106
7
作者 孙广生 黄祎 +1 位作者 田海峰 王凤萍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112,共14页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能源效率指标进行分解,考察了1986—2010年间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能源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的排列分别是技术进步、投入替代变化与效率改善。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能源效率指标进行分解,考察了1986—2010年间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能源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的排列分别是技术进步、投入替代变化与效率改善。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要大于投入替代。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存在密切关系;(2)尽管地区间"能源效率缺口"绝对量在逐年扩大,但表现出一定的追赶与收敛趋势。能源效率的地区结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3)在能源效率变化的三个分解项中,投入替代变化的差异是影响地区间能源效率差异的首要因素。以上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及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而且将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投入替代
原文传递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 被引量:102
8
作者 张雷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9,共8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传播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政治谣言也由于网络覆盖范围的全球性、传播方式的自由性而对国家政治稳定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本文分析了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特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传播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政治谣言也由于网络覆盖范围的全球性、传播方式的自由性而对国家政治稳定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本文分析了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危害,认为网络传播的大容量、离散性和无国界特性,以及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使其难以彻底根绝,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政治谣言对国家政治安全的严重危害,采取必要政治措施和技术手段对网络政治谣言传播加以有效控制,维护政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谣言 政治传播 社会控制
原文传递
构建韧性的社区应急治理体制 被引量:104
9
作者 颜德如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6,共8页
韧性社区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理念,因为高度重视社区受到外界扰动后的自组织、自我调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为社区应急治理体制的优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资源和视角。据此审视当下的社区应急治理体制,发现存在应急基础设施薄弱、政社关... 韧性社区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理念,因为高度重视社区受到外界扰动后的自组织、自我调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为社区应急治理体制的优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资源和视角。据此审视当下的社区应急治理体制,发现存在应急基础设施薄弱、政社关系模糊、智慧社区建设缓慢、制度运转失灵、居民自我增强机制欠缺等五大梗阻。为此,应从增强社区应急设施的冗余性和抗逆力、完善社区应急治理的自组织力、提升社区应急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明确社区应急治理的属地责任、强固社区应急治理的自治力和内生动能等方面着力,从而构建起韧性的社区应急治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社区韧性 社区应急治理体制 突发公共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
原文传递
“多源流理论”视阈下网络社会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以出租车改革为例 被引量:100
10
作者 魏淑艳 孙峰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52,共13页
多源流理论认为政策议程设置是复杂的多源流耦合并开启政策之窗的过程,作为偶然性和非理性政策研究的代表,契合了网络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网络逻辑下的多源流模型,纾解了多源流理论中国化过程中面临的政策环境、政治生态、体制机制... 多源流理论认为政策议程设置是复杂的多源流耦合并开启政策之窗的过程,作为偶然性和非理性政策研究的代表,契合了网络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网络逻辑下的多源流模型,纾解了多源流理论中国化过程中面临的政策环境、政治生态、体制机制、决策模式等方面的局限。采用案例分析法,创新性地将新媒体触发工具角色之于问题流、虚拟接触下政策话语权博弈之于政策流、网络民意推力之于政治流单独研究,经出租车改革案例的验证,发现网络多源流聚合从指标构建、焦点事件演变、问题反馈,协同治理网络构建,政府民意感知与回应,决策模式优化等方面开启了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之窗。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基于网络政策议程形成的内在逻辑,体现在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嬗变过程中,对其标准体系和现实价值的探索,或许可为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网络社会 政策议程设置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逻辑及其规划响应路径 被引量:98
11
作者 张晓玲 吕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1272,共12页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突出强调对耕地的保护,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要管控对象,建立了土地用途分类—规划—计划—审批—监管的完整管控链条,在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和提高依法依规用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覆盖范围不全、管制刚性过强、生态用地管制乏力等不足。(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逻辑起点,通过单一地类保护向空间统筹转型、地类管制向空间管控转型、指标传导为主向指标与分区相结合转型、底线约束向约束与引导并重转型,构建面向全过程、多样化的管制规则体系,完善空间传导机制,进而实现所有国土空间全要素统一管制。(3)面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时代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应在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管控指标体系、覆盖全域、上下衔接的规划分区体系、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规划实施弹性机制以及"全链条"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响应,进而实现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统筹协调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改革逻辑 国土空间规划 转型
原文传递
一核多元: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 被引量:97
12
作者 张平 隋永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5,共7页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是保证社区工作顺利运行的关键。元治理理论认为,在多元主体结构中,政府是唯一元治理主体。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为"一核多元","一核"指中国共产党是唯一领导核心,"...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是保证社区工作顺利运行的关键。元治理理论认为,在多元主体结构中,政府是唯一元治理主体。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为"一核多元","一核"指中国共产党是唯一领导核心,"多元"包括政府是主导力量,社区居委会是关键依托、社区社会组织是能动力量、驻区单位是重要支撑、社区居民是坚实基础。这与元治理理论相契合。依据元治理理论,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下,实现各个社区治理主体协同共治,就能有效促进社区治理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治理 社区治理 元治理主体 社区治理主体结构
原文传递
产业技术界说 被引量:70
13
作者 远德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形态论为指导 ,分析了技术的各种形态 ,特别是对生产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区别作出了分析。生产技术与产业技术虽都具有直接生产力的功能 ,但两者又有重大区别。产业技术包容着生产技术 ,是生产技术的体系化和社会化 ;生... 以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形态论为指导 ,分析了技术的各种形态 ,特别是对生产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区别作出了分析。生产技术与产业技术虽都具有直接生产力的功能 ,但两者又有重大区别。产业技术包容着生产技术 ,是生产技术的体系化和社会化 ;生产技术具有普适性 ,产业技术具有独特性。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就应推行以产业技术为中心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确定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正确选择产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形态 生产技术 产业技术 直接生产功能
下载PDF
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 被引量:60
14
作者 陈红兵 陈昌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19,共4页
讨论了界定技术的困难和必要性 ,技术与物的关系 ,机器是不是技术 ,“技术物体” ,人工化 ,技术的功能特征、过程特征和结构特征。
关键词 技术 机器 技术恐惧 本质 功能 “技术物体” 人工化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80
15
作者 刘武 杨雪 《公共管理学报》 2007年第1期84-88,共5页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是受教育者的权利。根据我国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由高校形象、顾客期望、感知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和顾客信...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是受教育者的权利。根据我国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由高校形象、顾客期望、感知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和顾客信任等结构变量构成的中国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HE-CSI)。依据顾客满意度测量理论,设计了包括自我发展、专业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图书馆、文娱活动和校园服务等质量因子和通行的满意度测量因子的指标体系,并编制了相应的问卷。总量表信度达到0.8999。因子分析表明,学生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感知主要包括教学质量和校园服务两个方面。利用结构方程分析软件LISREL8.7对沈阳市六所高校的596名学生样本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分析。各项拟合系数均表明数据与模型拟合良好,其中RMSEA达到0.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学生满意度测评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下载PDF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成效与局限 被引量:87
16
作者 孙蕊 孙萍 +1 位作者 吴金希 张景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1997年至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十余年,其政策目标也经历了由"耕地占补过程"的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的发展变化。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情况、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3个指标分别评价不同时期的政策效果。自2... 1997年至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十余年,其政策目标也经历了由"耕地占补过程"的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的发展变化。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情况、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3个指标分别评价不同时期的政策效果。自2001年全国各省(区、市)从总体上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数量平衡"上的要求;但是我国耕地总量却持续下降,补充耕地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我国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也有着直接的关联。虽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国内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事实上,我国"耕地占补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暴露出政策效果的局限性,如:"只占不补"、"多占少补"等违法用地现象未根本遏制;"占优补劣"进一步引发生态恶化;"先占后补"继续发酵社会不公。从公共政策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目标上,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过多地强调于确保补充耕地与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平衡",而忽视了耕地占补过程的"质量平衡"和"生态平衡"等多重目标;在政策内容设计上,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更加偏重于对"占用耕地"及其补偿的要求,但缺少对"补充耕地"环节的规范,从而导致我国耕地质量整体水平下降;在政策执行中,由于该政策在客观上增大了耕地供给难度,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目标的非一致性导致行政角色偏差。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地方政府的角色转变和公众参与机制4个方面提出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政策分析 政策演变 政策目标 政策效果
下载PDF
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87
17
作者 曹海军 曹志立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新时代中央提出完善村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治理,实际上包含了治理主体优化、治理网络重构与治理机制搞活三个维度,遵循着提能赋权、组织起来与上下联动的党建引领逻辑,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成效。具体而言,中央通过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 新时代中央提出完善村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治理,实际上包含了治理主体优化、治理网络重构与治理机制搞活三个维度,遵循着提能赋权、组织起来与上下联动的党建引领逻辑,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成效。具体而言,中央通过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合法性建设与有效性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提能赋权,巩固村党组织对乡村治理领导的权威基础;通过整合村级资源、吸纳社会组织与推动合作行动,重构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依靠村党组织将乡村治理中的资源、主体和行动重新组织起来;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通过"自上而下"的上级党组织督导和"自下而上"的基层党员动员的办法,确保了乡村治理机制的顺畅和活力。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既对乡村治理既有困境进行了有效回应,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乡村"三治"体系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 村党组织
下载PDF
论网络政治动员:一种非对称态势 被引量:78
18
作者 娄成武 刘力锐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86,共13页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在现实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的转化和联动,其核心机制是虚实转化,在虚实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动员空间、动员主客体存在形式、政治信息与政治力量的三层相互关联的转化。动员主体的牵引力、网民诉求的自驱力、网络信息...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在现实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的转化和联动,其核心机制是虚实转化,在虚实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动员空间、动员主客体存在形式、政治信息与政治力量的三层相互关联的转化。动员主体的牵引力、网民诉求的自驱力、网络信息的催化力、网络环境的支持力相互作用是推动自发性网络政治动员蓬勃发展的动力。网络政治动员是一种新的政治提取能力,体制外成员更善于通过它获得同政府和传统权威抗争的力量。自发性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态势与政府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对自发性网络政治动员的治理,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法治路径和技术路径,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的政治路径更值得继续尝试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动员 网络虚拟空间 虚实转化 力量
原文传递
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新时代社区治理制度化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78
19
作者 曹海军 鲍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8,共7页
社区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制度化程度直接关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水平和总体质量.进入新时代,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 社区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制度化程度直接关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水平和总体质量.进入新时代,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作用.同时,构建政府负责下简约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协同供给,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实现社区治理的公众参与.还要以法治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和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法治化水平和信息化建设,进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共同体 社区治理制度化 党建引领 简约高效
下载PDF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 被引量:65
20
作者 邢怀滨 冉鸿燕 张德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包括将... 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包括将工业遗址改建成博物馆、改建成景观公园和综合开发利用三种典型模式。尝试界定了中国工业遗产的内容和时间范围,剖析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超前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了我国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几项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价值 保护模式 保护战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