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品种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杨秀红 吴宗璞 张国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采用盆栽方法 ,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 4 2份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品种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相关关系 ,随生长进程的推进相关关系趋于明显。鼓粒初期所测 7个根系性状与地上部茎粗... 采用盆栽方法 ,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 4 2份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品种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相关关系 ,随生长进程的推进相关关系趋于明显。鼓粒初期所测 7个根系性状与地上部茎粗、冠鲜重、冠干重均呈中度 (以上 )相关关系 ,除主根长度与冠鲜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在 0 .0 5水平上达到显著外 ,所测根系性状与茎粗、冠鲜重、冠干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 0 .0 1水平上达到显著。判断根系是否发达的地上部主要指标顺序为 :茎粗 >冠干重 >冠鲜重 >株高 >分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性状 地上部性状 相关性 品种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大豆种质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峰 东方阳 +2 位作者 邹继军 陈受宜 庄炳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7期628-633,共6页
微卫星标记又称SSR标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可有效地进行基因型鉴定、系谱分析并可估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用5对SSR引物对15份大豆材料进行扩增,共得到21条多态性条带。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3~6个,基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又称SSR标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可有效地进行基因型鉴定、系谱分析并可估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用5对SSR引物对15份大豆材料进行扩增,共得到21条多态性条带。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3~6个,基因多样性范围为0.439~0.668,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距离分析。家系分析表明微卫星DNA经过多世代的减数分裂后产生了突变,在RILF8代中有的个体在个别SSR座位等位基因的大小在较小范围内由于重复单位数目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距离 基因多样性 突变频率 大豆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陈庆山 张忠臣 +4 位作者 刘春燕 辛大伟 单大鹏 邱红梅 单彩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大豆的多数农艺性状均为重要的数量性状。对大豆的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半矮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0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 【目的】大豆的多数农艺性状均为重要的数量性状。对大豆的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半矮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0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实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对亲本间表现多态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农艺性状包括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脂总量等);产量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和其它农艺性状(株高、生育期、分枝数、主茎节数、平均叶长、平均叶宽等)。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共检出68个QTLs。每个性状的QTLs检出个数从平均叶宽的3个到百粒重、株高等的8个,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出5.8个。与国内外对应农艺性状QTL检测结果相比,多个性状的QTL位点均一致,说明QTL检测准确率较高,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子辅助育种。【结论】获得了大豆12个重要农艺性状的68个主效QT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QTL SSR 分析
下载PDF
植物Na^+/H^+逆向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吕慧颖 李银心 +1 位作者 孔凡江 杨庆凯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369,共7页
盐胁迫主要由Na+ 引起 ,过高的Na+ 浓度引起的离子毒害 ,渗透胁迫和K+ /Na+ 比率的不平衡使植物新陈代谢异常 ,这是对大多数器官造成伤害的原因。植物抵御盐胁迫的主要方式是将细胞内过多的Na+ 从质膜向细胞外排放和将Na+ 在液泡中区隔... 盐胁迫主要由Na+ 引起 ,过高的Na+ 浓度引起的离子毒害 ,渗透胁迫和K+ /Na+ 比率的不平衡使植物新陈代谢异常 ,这是对大多数器官造成伤害的原因。植物抵御盐胁迫的主要方式是将细胞内过多的Na+ 从质膜向细胞外排放和将Na+ 在液泡中区隔化 ,这一过程是由Na+ /H+ 逆向转运蛋白完成的。本文概述了植物中Na+ /H+ 逆向转运蛋白的发现、特征、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以及Na+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NA+/H+逆向转运蛋白 盐胁迫 区隔化 基因 耐盐性
下载PDF
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盖钧镒 汪越胜 +2 位作者 张孟臣 王继安 常汝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6-292,共7页
根据北美 13个熟期组大豆代表品种 4 8份及我国各地地方品种 2 56份在南京春播自然条件结合18小时长光照条件的试验 ,部分品种在石家庄、哈尔滨的春播试验 ,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 1)将我国大豆品种归属为相应的 0 0 0~ 共 12个熟期组 ... 根据北美 13个熟期组大豆代表品种 4 8份及我国各地地方品种 2 56份在南京春播自然条件结合18小时长光照条件的试验 ,部分品种在石家庄、哈尔滨的春播试验 ,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 1)将我国大豆品种归属为相应的 0 0 0~ 共 12个熟期组 ,未发现熟期组 品种 ;( 2 )按同一熟期组品种生育前期变异的地理分布 ,0~ 熟期组内各划分为秦岭淮河线以北亚组与秦岭淮河线以南亚组 ,因此将我国大豆品种进一步划分为熟期组 0 0 0、 0 0、 0 1、 0 2 、 1、 2 … 共 12组 16种熟期类型 ;( 3)揭示我国大豆熟期组依品种生态区地理分布特点 ;(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熟期组 标准品种 地理分布 品种分类 中国
下载PDF
应用Charleston×东农594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SSR大豆遗传图谱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庆山 张忠臣 +2 位作者 刘春燕 王伟权 李文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12-1316,共5页
以美国半矮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0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利用164个在亲本之间表现多态的SSR引物对群体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张大豆遗传图谱。该大豆遗传图谱总长度1... 以美国半矮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0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利用164个在亲本之间表现多态的SSR引物对群体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张大豆遗传图谱。该大豆遗传图谱总长度1913.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89cM。每个连锁群长度变动在0.4~309.5cM之间,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2~28个之间。各连锁群上的SSR标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中A1、C2、D1a三个连锁群存在标记密集区。与国内外已构建完成的5张大豆遗传图谱比较表明,该图谱与国外的大豆公共遗传图谱对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图谱 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 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 SSR引物 SSR标记 连锁群 大豆品种 试验材料 大豆品系 平均距离 均匀分布 图谱比较 高蛋白 密集区 国内外 对应性 长度 母本 矮杆 株系 F2 父本 亲本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极早熟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继安 王雪峰 姬长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哈尔滨条件下错期播种三份大兴安岭农区的极早熟大豆 ,结果表明 ,播期对极早熟大豆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哈尔滨条件下种植 85— 10 0天的早熟大豆 ,在 5月 15日— 5月 3 0日之间播种均可获较高的干物质重和子实产量。播期对早熟大豆的... 哈尔滨条件下错期播种三份大兴安岭农区的极早熟大豆 ,结果表明 ,播期对极早熟大豆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哈尔滨条件下种植 85— 10 0天的早熟大豆 ,在 5月 15日— 5月 3 0日之间播种均可获较高的干物质重和子实产量。播期对早熟大豆的许多农艺性状具有大的影响。无论在何时播种早熟大豆 ,干物质重总是一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熟大豆 播期 产量 干物质重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施用大、中、微量元素对大豆品质及其它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继安 徐杰 +2 位作者 宁海龙 张大勇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277,共5页
试验以 3种大量元素 (N、P、K)、3种中量元素 (Ca、Mg、S)及 6种微量元素 (B、Mo、Zn、Fe、Na、Cl)及其组合对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 4 2和高脂肪大豆品种东农 16 3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施S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 试验以 3种大量元素 (N、P、K)、3种中量元素 (Ca、Mg、S)及 6种微量元素 (B、Mo、Zn、Fe、Na、Cl)及其组合对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 4 2和高脂肪大豆品种东农 16 3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施S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 1.34个百分点 ,增加高脂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 1.4 4个百分点 ;施Zn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 1.0 7个百分点 ,B、Mo、Zn同时施用可增加高脂肪品种大豆的蛋白质含量 2 .19个百分点。Na、Cl、Fe的施用似乎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均具有正向作用。以Na元素的作用最大 ,二个供试品种分别增加 2 .0 8和 1.85个百分点 ;Fe分别增加 1.11和 1.4 3个百分点 ;Cl分别增加 1.2 6和 1.6 5个百分点。N、P、K对大豆脂肪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在高脂肪品种中 ,K单独处理在 1%的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 ,增加脂肪含量 1.5 7个百分点 ,P -K配合施用增加 1.2个百分点 ,N -K配合施用增加 1.5 2个百分点 ,N -P配合施用增加 1.11个百分点。适量的施用Ca、Mo具有增加大豆中脂肪含量的趋势。肥料的施用具有降低株高 ,增加收获重、荚数、粒数的作用。特别是N -K配合施用对大豆的株高、收获重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 性状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蛋白质 脂肪含量 株高 产量
下载PDF
大豆对灰斑病菌7号小种抗性的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36
9
作者 董伟 陈受宜 +2 位作者 邹继军 杨庆凯 曹越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1期2302-2307,共6页
对杂交组合东农91212(感7号小种)×东农9674(抗所有小种)的抗性分析表明,大豆对7号小种的抗性受单显性基因控制。运用BSA法筛选到3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其中引物OPSO3扩增的2个标记OPSO3_(620)和OPSO3_(580)具有共显性... 对杂交组合东农91212(感7号小种)×东农9674(抗所有小种)的抗性分析表明,大豆对7号小种的抗性受单显性基因控制。运用BSA法筛选到3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其中引物OPSO3扩增的2个标记OPSO3_(620)和OPSO3_(580)具有共显性的分离特点。OPSO3_(620)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8.7cM。根据该标记选择基因型纯合和杂合的抗病植株,其符合率分别达到100%和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抗病育种 RAPD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抗生素对大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萍 吴颖 +2 位作者 季静 王罡 杨庆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用红霉素、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霉素 (国产和进口 )等 5种抗生素对农杆菌LBA44 0 4进行抑菌试验 ,以头孢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头孢霉素作为抑菌剂用于大豆遗传转化试验时 ,在下胚轴浓度以 30 0mg/L ,在子叶节以 5 0 0mg/L为宜。... 用红霉素、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霉素 (国产和进口 )等 5种抗生素对农杆菌LBA44 0 4进行抑菌试验 ,以头孢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头孢霉素作为抑菌剂用于大豆遗传转化试验时 ,在下胚轴浓度以 30 0mg/L ,在子叶节以 5 0 0mg/L为宜。大豆品种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在出愈率上表现相似 ,在褐化率上表现有些不同。大豆不同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 ,以真叶反应最敏感 ,下胚轴反应最迟钝。在以卡那霉素作为抗性选择标记时 ,选择压力真叶和子叶节以 5 0~ 10 0mg/L为好 ,下胚轴以 10 0~ 2 0 0mg/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杆菌 抗生素 愈伤组织 诱导 生长
下载PDF
叠氮化钠对大豆M_1的生物学诱变效应 被引量:39
11
作者 姜振峰 刘志华 +2 位作者 李文滨 徐德衡 滕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用0.04%的化学诱变剂叠氮化钠处理大豆品种黑农37、抗线2号、东农42号、东农92-070和东农44号,M1代田间调查发现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降低,有矮化和晚熟现象。室内考种发现: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重和百粒重处理后的平... 用0.04%的化学诱变剂叠氮化钠处理大豆品种黑农37、抗线2号、东农42号、东农92-070和东农44号,M1代田间调查发现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降低,有矮化和晚熟现象。室内考种发现: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重和百粒重处理后的平均数和均数标准误的值与对照相比,变异范围均增加。SDS-PAGE分析表明有贮藏蛋白亚基缺失体出现。因此,利用化学诱变剂叠氮化钠处理大豆种子是研究大豆化学诱变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NAN3 M1代 农艺性状 贮藏蛋白
下载PDF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的发现 被引量:24
12
作者 韩天富 盖钧镒 +1 位作者 王金陵 周东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8-171,T001,共5页
晚熟大豆品种自贡冬豆出苗后进行8~10d短日照(12h)处理,尔后置长日照(>15h)下,可诱导顶端花序的产生,但花序的上部因短日照后进行的长光照处理而形成茎,花序中部少数花芽原基转而分化营养芽。这是长光照诱导的花序逆转和花逆转现象... 晚熟大豆品种自贡冬豆出苗后进行8~10d短日照(12h)处理,尔后置长日照(>15h)下,可诱导顶端花序的产生,但花序的上部因短日照后进行的长光照处理而形成茎,花序中部少数花芽原基转而分化营养芽。这是长光照诱导的花序逆转和花逆转现象在大豆中的首次发现。已经短日诱导正常开花的自贡冬豆植株转移至长日照下时,原有花荚大部分脱落,不定芽大量发生,恢复到以营养生长为主的状态。本文将此种现象称为整株逆转(overall reversion)一植物开花逆转现象的一种新类型。大豆开花逆转现象的发现,对于研究大豆个体发育规律和结荚习性的形成具有一定意义,并可望建立植物光周期反应机制研究的实验材料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开花逆转 光周期
下载PDF
大豆DNA提取基本原理的探讨 被引量:35
13
作者 陈庆山 刘春燕 +1 位作者 吕东 何建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4-256,共3页
大豆 DNA提取是进行大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大量、高质量的 DNA提取一直是大豆科学研究者探讨的问题。根据实验经验和查阅有关文献总结了大豆
关键词 大豆 DNA 提取 分子生物学 生物技术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Ⅰ.全生育期光照强度变化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胡国华 宁海龙 +3 位作者 王寒冬 王继安 张大勇 李文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以及自开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处理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不同品质类型的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不同品质类型大豆蛋...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以及自开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处理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不同品质类型的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不同品质类型大豆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脂肪含量均下降,蛋白质脂肪总含量上升。品种间对光照强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高蛋白品种对光照强度较迟钝,而高脂肪品种对光照强度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照强度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下载PDF
大豆油分和蛋白性状的基因定位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忠臣 战秀玲 +3 位作者 陈庆山 滕卫丽 杨庆凯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5,共5页
应用美国品种Charleston(♀ )和中国品种东农 5 94 (♂ )得到的 1 5 4个F10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了含有 1 6 3个SSR标记、覆盖 1 835 .5cM、由 2 0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对 2 0 0 2年群体的油分和蛋白数... 应用美国品种Charleston(♀ )和中国品种东农 5 94 (♂ )得到的 1 5 4个F10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了含有 1 6 3个SSR标记、覆盖 1 835 .5cM、由 2 0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对 2 0 0 2年群体的油分和蛋白数据进行了QTL分析 ,共检测到了 6个QTL ,其中oil-4和 pro - 2三个位点位于同一连锁群N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分 蛋白 性状 基因定位 QTL 育种
下载PDF
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王程 刘兵 +5 位作者 金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李文滨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6-942,948,共8页
以3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大豆株高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基部茎粗及单株茎干重则相对减少。密度对大豆单株产量、荚数和粒... 以3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大豆株高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基部茎粗及单株茎干重则相对减少。密度对大豆单株产量、荚数和粒数有显著的影响,与中密度相比,低密度分别增加海339、黑农35和垦农18单株产量80.3%、55.4%和12.6%,而高密度则降低海339、黑农35和垦农18单株产量57.4%、24.7%和53.6%。密度对节间每荚粒数和单粒重也有一定影响,但品种间存在差异。3个品种大豆的节间荚数、粒数和粒重的空间分布由上至下呈"微弧型"分布,即中部多,上下部少;而节间每荚粒数和单粒重近似呈现"┃"直线型分布,随着密度的下降,3个品种大豆主茎全部节位的荚数、粒数和粒重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这种增加在各品种间的上、中和下部节位上存在一些差异。垦农18大豆节间的每荚粒数和单粒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黑农35稳定性次之,而海339稳定性最弱。因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产量与因密度增加而个体受抑导致的减产的数学表达式为:Yn+1=Yn+YD-YG。此表达式存在平衡点,此平衡点可作为评价大豆高产群体适宜密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大豆EST-SSR标记开发及与Genomic-SSR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常玮 赵雪 +4 位作者 李侠 邱波 韩英鹏 縢伟丽 李文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对458 220条大豆EST序列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出EST-SSR序列39 989条,经拼接得到无冗余EST-SSR序列8 190条,包括357种重复基元。其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居多,分别占无冗余EST总数的11.13%和16%,统计得到二核苷酸重复类型12种,三核... 对458 220条大豆EST序列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出EST-SSR序列39 989条,经拼接得到无冗余EST-SSR序列8 190条,包括357种重复基元。其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居多,分别占无冗余EST总数的11.13%和16%,统计得到二核苷酸重复类型12种,三核苷酸重复类型60种。以含有简单重复序列的无冗余EST序列设计200对引物,其中148对引物有清晰且单一条带扩增产物,以3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引物筛选,获得多态性引物31对。以21份大豆不同基因型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选取30对显示多态性的大豆EST-SSR引物和30对大豆基因组SSR引物进行扩增,带型统计结果显示:大豆EST-SSR与基因组SSR在供试基因型间多态性指数均值分别为0.55和0.44,二者揭示的多态性水平差异不大。从而说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大豆EST开发SSR标记是切实可行的,大豆EST-SSR可以用于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大豆DNA分子标记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EST—SSR 生物信息 多态性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RAPD标记的分子特征及抗、感种质的SCAR标记鉴定 被引量:20
18
作者 邹继军 杨庆凯 +3 位作者 陈受宜 陈庆山 刘亚光 董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3期2544-2550,共7页
与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连锁的共显性标记OPS0 362 0&5 80 的 2个特征片段OPS0 362 0 和OPS0 35 80 的全序列分析表明 ,共显性分离的主要原因在于引物扩增区域内 30bp的插入 (或缺失 ) .Southern杂交显示 ,OPS0 362 0 来源于大豆基因... 与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连锁的共显性标记OPS0 362 0&5 80 的 2个特征片段OPS0 362 0 和OPS0 35 80 的全序列分析表明 ,共显性分离的主要原因在于引物扩增区域内 30bp的插入 (或缺失 ) .Southern杂交显示 ,OPS0 362 0 来源于大豆基因组中的单拷贝或低拷贝序列 ,可用作RFLP探针 .将RAPD标记转化成共显性的SCAR标记SCS362 0&5 80 .用SCS362 0&5 80 检测 93株F2 群体所得结果与RAPD标记检测结果相同 ,对 6 2份大豆灰斑病抗感种质资源的测试显示 ,在绝大部分抗、感种质之间存在明显多态性 .此标记兼具RFLP和RAPD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抗病育种 抗病种质 抗病基因 RAPD
原文传递
植物几丁质酶在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崔欣 杨庆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植物几丁质酶因能水解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几丁质 ,在抗植物真菌病害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植物几丁质酶的特性、分类、基因的诱导表达及其基因在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等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植物几丁质酶 几丁质 真菌病害 基因工程 抗性机制 应用
下载PDF
大豆RAPD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邹继军 董伟 +5 位作者 张志永 陈受宜 王继才 徐金星 杨庆凯 曹越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7-201,共5页
为确保RAPD结果的重复性和真实性,本文对影响大豆RAPD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Taq酶、MgCl2、模板、dNTPs、引物浓度,双引物扩增及热循环数。最终优化的大豆RAPD反应体系为:25ul反应... 为确保RAPD结果的重复性和真实性,本文对影响大豆RAPD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Taq酶、MgCl2、模板、dNTPs、引物浓度,双引物扩增及热循环数。最终优化的大豆RAPD反应体系为:25ul反应液中,10倍反应缓冲液(100mMTris-HClpH8.0,500mMKCl,0.1%gelatin),2.0mMMgCl2,dCTP、dGTP、dTTP、dATP各为0.2mM,15ng引物,25ngDNA,1uTaq酶。研究结果还表明,双引物比单引物扩增的小片段数增多,但也存在着原有单引物扩增条带缺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大豆 影响因素 核甘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