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近海枪乌贼类资源丰度的时空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斌 孙鹏 +7 位作者 叶振江 李建超 庞雨萌 马舒扬 万荣 刘淑德 董秀强 田永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60,共11页
枪乌贼类(主要是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和火枪乌贼(Loligo beka))是山东近海头足类中的重要经济种,它寿命短、生长快,其资源变动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加... 枪乌贼类(主要是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和火枪乌贼(Loligo beka))是山东近海头足类中的重要经济种,它寿命短、生长快,其资源变动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枪乌贼类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枪乌贼类的资源丰度秋季最高、春季最低,且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南部的海州湾产卵场附近,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GAM分析表明,除了季节因素外,海水深度、表层温度和表层盐度对枪乌贼类的资源丰度具有明显影响;在海水表层温度16℃、表层盐度31.2~32.5和水深40 m以内的水域,枪乌贼类的资源丰度较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枪乌贼类的资源变动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枪乌贼类 资源丰度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广义加性模型(GAM) 山东近海
下载PDF
台湾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对油气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占东 赵佳彬 +4 位作者 张日新 李丽 郝沪军 黄进达 李中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76-1784,共9页
中国台湾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晚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对其构造单元的类型、性质和演化过程存在较多争论.本文系统综述了50多年来已有中国台湾大地构造格局和重建晚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史的主要认识,特别是... 中国台湾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晚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对其构造单元的类型、性质和演化过程存在较多争论.本文系统综述了50多年来已有中国台湾大地构造格局和重建晚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史的主要认识,特别是近1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侧重探讨了板块运动和弧陆碰撞对中国台湾大地构造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认为中国台湾总体经历了4个关键期:(1)晚中生代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时期(约80 Ma),在华南陆缘形成造山带和俯冲沟弧盆系统;(2)古近纪到早中新世被动大陆边缘时期(约80~16.5 Ma),形成新生代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雏形;(3)中-晚新世板块汇聚初期(16.5~6 Ma),形成的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增生楔为中央山脉、恒春半岛前身,向南连接恒春海脊,部分南海洋脊因碰撞挤压形成中国台湾东部蛇绿岩套;(4)晚中新世末以来活跃造山期(6 Ma至今),菲律宾海板块朝欧亚大陆向西碰撞和向北俯冲,分别形成西部麓山带、雪山山脉、高屏斜坡和大屯火山区-琉球火山弧、宜兰平原-冲绳海槽;北吕宋岛弧向欧亚大陆碰撞和逆冲,形成花东纵谷和利吉混杂岩体、海岸山脉.中国台湾地区在同裂谷(syn-rift)时期的晚白垩系到古近系、后裂谷(post-rift)时期的中新统、造山定型期的下中新统和第四系地层发育了三套主要含油气系统.从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来认识中国台湾独特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理解其独有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这对该区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寻找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演化 中国台湾造山带 碰撞
原文传递
基于EPMA的耳石Sr:Ca比分析及其在鱼类生活履历反演中的应用实例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窦硕增 横内一樹 +3 位作者 于鑫 曹亮 大竹二雄 塚本膦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2-520,共9页
利用基于电子探针(EPMA)的耳石Sr:Ca比和Sr含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水域刀鲚、凤鲚、带鱼和长吻的生活履历及生活史型。结果发现,刀鲚中除存在淡海水洄游性个体生活史型外,还存在出生并生活于河口或近海的非洄游性个体生活史型,其平均... 利用基于电子探针(EPMA)的耳石Sr:Ca比和Sr含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水域刀鲚、凤鲚、带鱼和长吻的生活履历及生活史型。结果发现,刀鲚中除存在淡海水洄游性个体生活史型外,还存在出生并生活于河口或近海的非洄游性个体生活史型,其平均耳石Sr:Ca比在不同水环境履历的基准值为:淡水<2.0×10-3、河口(3.5—6.0)×10-3、海水>6.0×10-3。凤鲚中也有出生并生活于河口水域的个体(4.8×10-3)和出生于河口或近海水域(>7.8×10-3)、周期性地迁徙于二者之间的个体两种生活史型。带鱼(4.9×10-3)和长吻则分别表现出其个体均一的近海和淡水生活史履历。研究结果证实了鱼类耳石内Sr含量水平遵从海水>河口>淡水生活履历这一特征。但受鱼类所经历的水温、盐度等环境史变化及鱼类自身的生理发育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耳石内Sr的沉积量水平存在显著的种间或种内差异。这些差异显著的独特元素标识是识别鱼类个体生活履历和重新构建鱼类生活史的重要元素指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Sr:Ca比 电子探针 生活史重新构建 刀鲚、凤鲚、带鱼和长吻 长江口
下载PDF
黄渤海蓝点马鲛种群变动与海表面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凯迪 于华明 +1 位作者 于海庆 伊藤進一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40,共10页
本文基于1992—2012年黄渤海海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渔获量,利用实际种群分析方法推算了蓝点马鲛再生产成功率(Recruitment Per Spawner,RPS),并研究了其与黄渤海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关系。研究表... 本文基于1992—2012年黄渤海海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渔获量,利用实际种群分析方法推算了蓝点马鲛再生产成功率(Recruitment Per Spawner,RPS),并研究了其与黄渤海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关系。研究表明,蓝点马鲛RPS与SST于4月在长江口附近海域负相关性较强,于5月在海州湾与长江口附近负相关性较强,于6月在辽东湾、莱州湾、海州湾负相关性较强,于8—11月在黄海西南部海域负相关性较强,以上相关性均达0.6以上(P<0.05)。根据负相关性较强区域的出现位置与时间,推测过高的SST抑制了性成熟成鱼产卵和当年幼鱼的摄食过程,从而影响次年的补充量,导致RPS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洋渔业的保护、管理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种群变动 实际种群分析方法 再生产成功率 海表面温度
下载PDF
基于多测点LA-ICPMS的耳石核区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及其在鱼类群体识别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窦硕增 天野洋典 +4 位作者 于鑫 曹亮 白井厚太郎 大竹二雄 塚本勝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1-778,共8页
构建了多测点激光剥蚀取样(LA)-ICPMS元素分析-剥蚀点显微结构验证的耳石核区元素指纹分析技术,以此进行了五个刀鲚群体(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胶州湾及长江口群体)识别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耳石核区Sr:Ca和Ba:Ca比值是有效识别各... 构建了多测点激光剥蚀取样(LA)-ICPMS元素分析-剥蚀点显微结构验证的耳石核区元素指纹分析技术,以此进行了五个刀鲚群体(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胶州湾及长江口群体)识别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耳石核区Sr:Ca和Ba:Ca比值是有效识别各地理群体的元素指纹,基于二者的各群体判别成功率在46.2%—92.3%之间,总体判别成功率为72.7%,表现出其较强的群体识别能力。借助于耳石内的放射状标志带结构特征可较准确地识别耳石核区,保证了激光剥蚀点的精准定位及剥蚀取样的质量和代表性;对激光剥蚀点的显微结构验证可以消除无效剥蚀点的元素测定数据对元素指纹分析产生的误差;刀鲚的定居性、溯河性等生活特性降低了各群体混合几率和环境因素对耳石核区微化学组成的影响,使得耳石核区元素指纹具备高稳定性和特质性。这些研究技术的改进和刀鲚的生理生态特性提高了该技术识别各地理群体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微化学 刀鲚 群体识别 激光剥蚀 质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