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临床护理干预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宛婧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7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骨折患者60例,依据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分为系统护理干预组(n=30)、基础护理干预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骨折患者60例,依据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分为系统护理干预组(n=30)、基础护理干预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后的应用效果较基础护理干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老年患者 骨折 系统护理干预 基础护理干预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三环节全程康复链护理在老年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余宛婧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第4期136-137,14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环节全程康复链护理在老年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三环节... 目的探讨三环节全程康复链护理在老年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三环节全程康复链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康复相关指标.结果术后1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环节全程康复链护理可减轻老年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节全程康复链护理 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程度 康复相关指标
原文传递
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诸葛婷 刘振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MT)护理干预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MT)护理干预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MT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脊髓损伤程度、自我管理能力、腰背部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脊髓损伤(Frank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管理、情绪管理、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腰背部疼痛数字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使用PMT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损伤脊髓恢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降低VA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动机理论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康复 应用
下载PDF
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智文 郎均荷 周客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0例,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进行肿瘤切除,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比较两... 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0例,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进行肿瘤切除,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从而对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的几率仅为3.3%,显著少于对照组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疗法治疗纵隔肿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对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微创手术 纵隔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龚宗永 《当代医学》 2020年第5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前列腺电切术联合治疗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手术取石,49...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前列腺电切术联合治疗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手术取石,49例)与观察组(气压弹道碎石术+前列腺电切术,49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与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取石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与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经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前列腺电切术联合治疗,可有效缩短膀胱冲洗与导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术 前列腺电切术 手术取石
下载PDF
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40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学象 徐晓果 +2 位作者 杨文军 周劲平 夏文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6年第8期20-21,2,共2页
目的: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患者应用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患者80例,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后腹腔镜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患者应用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患者80例,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后腹腔镜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还有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结石清除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患者,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可以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结石清除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 疗效
下载PDF
LC联合LCBDE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TBIL和AL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侯绍映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6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TBIL和AL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TBIL和AL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观察组患者应用LC联合LCBDE,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术后TBIL、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联合LCBDE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TBIL、ALT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 血清TBIL ALT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俊 周宁杰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1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将Mirizzi综合征患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前诊断患者为36例(术前组),术中诊断患者36例(术中组),观察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2组患者临床... 目的研究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将Mirizzi综合征患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前诊断患者为36例(术前组),术中诊断患者36例(术中组),观察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中转开腹例数以及手术类型情况,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术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术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irizzi综合征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能够显著改善Mirizzi综合征患者Ⅰ、Ⅱ型患者各临床症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进行术前明确诊断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患者 临床特征 手术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文盛 周客华 张少火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C根治术。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 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C根治术。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放化疗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病灶位置、术前清蛋白水平、吻合方式、吻合位置、术后肺炎、ICU停留时间、病灶切除长度、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清扫数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EC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21例,发生率为26.2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颈部吻合及术后肺炎均为影响EC患者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白蛋白水平较低、有糖尿病史、颈部吻合及术后发生肺炎的EC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风险较高,临床可合理干预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清蛋白水平
下载PDF
保留后瓣并行前瓣腱索重建的二尖瓣置换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俊佳 王吉祥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并行前瓣腱索重建的二尖瓣置换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及预后。方法:选取35例采用保留后瓣并行前瓣腱索重建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其中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开展10例,另外25例,为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在2014...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并行前瓣腱索重建的二尖瓣置换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及预后。方法:选取35例采用保留后瓣并行前瓣腱索重建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其中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开展10例,另外25例,为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开展),通过术后LVEF、LVEDD等功能指标与术前对比进行分析,评价该术式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预后。结果:3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出现左心室破裂及左心室壁血肿。术后7d复查LVEF、LVEDD与术前指标对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并行前瓣腱索重建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有效的手术方式,在解决二尖瓣狭窄的情况下能较好的维护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置换术 保留后瓣 前瓣腱索重建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手术30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树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8期4221-4222,共2页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右腋下外侧第四肋间位置进胸,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所有患者在术后均痊愈出院,体外循环时间为20~45min,主动脉隔断时间为0~30min。患者在手术后心脏功...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右腋下外侧第四肋间位置进胸,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所有患者在术后均痊愈出院,体外循环时间为20~45min,主动脉隔断时间为0~30min。患者在手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较好,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也不存在主动脉瓣和房室瓣返流现象,住院时间为6~10d。采用右腋下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其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安全等优势,并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小切口 室间隔缺损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并发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郑宇龙 李卫青 陈兆哲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43例PD患者为探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按照Hoehn-Yahr(H-Y)分级不同将43例患者可分为PD早期患者23例(早期组),中晚期患者20例(中晚期组)... 目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43例PD患者为探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按照Hoehn-Yahr(H-Y)分级不同将43例患者可分为PD早期患者23例(早期组),中晚期患者20例(中晚期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电生理检查,检查完成后,观察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LP)及其波幅,比较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观察43例患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并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对PD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晚期患者运动神经末梢LP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中晚期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波幅更低;中晚期患者的运动神经末梢波幅、感觉神经SCV、感觉神经末梢波幅明显低于早期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有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高龄、中晚期、高血糖、使用高剂量抗PD药物例数明显高于无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晚期、应用高剂量PD药物是诱发周围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易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特点为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长、波幅低等,中晚期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更为突出,且应用高剂量PD药物的患者诱发周围神经损害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 周围神经损害 高剂量帕金森病药物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兆哲 毛勇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经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单纯显微镜下经鼻...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经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单纯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就2组患者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及治疗状况、肿瘤切除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生长激素水平等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中鼻腔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近全切率、次全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手术前,2组患者的生长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均处于较高水平,术后2组患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辅以神经内镜,能够更好暴露病灶,提高全切率,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生长激素水平,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垂体瘤
下载PDF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评估
14
作者 陈任远 陈文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观察... 目的分析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观察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整体情况、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觉障碍发生率与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目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小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感觉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状况、社会与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乳腺癌附加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感觉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改良根治术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文盛 张少火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7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糖类抗原50(CA50)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血清CEA、CYFRA21-1、CA5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略低于对照组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患者均有一定临床疗效,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但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单孔 三孔 肿瘤标志物 并发症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16
作者 陈任远 陈文盛 苏勋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4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疗效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A组(n=24)与B组(n=36)。A组采用甲状腺全切... 目的探讨利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疗效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A组(n=24)与B组(n=36)。A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B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镇痛治疗时间、术后康复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继发性出血、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及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较甲状腺全切术操作更简便,造成的机体损伤较小,且安全性较高,两种术式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次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手术相关指标
下载PDF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隐匿性胆囊穿孔致肝血肿一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宁杰 姚俊 +1 位作者 王建 余振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致肝血肿临床罕见,是胆囊结石穿孔造成肝脏出血的一个特殊表现。对于单纯性肝血肿患者临床可密切观察,择机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而胆囊结石并急性炎症穿孔出现肝脏血肿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切除坏死失活肝组织...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致肝血肿临床罕见,是胆囊结石穿孔造成肝脏出血的一个特殊表现。对于单纯性肝血肿患者临床可密切观察,择机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而胆囊结石并急性炎症穿孔出现肝脏血肿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切除坏死失活肝组织,对破裂的胆管和(或)血管进行结扎或修补,充分引流,以减少血肿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报道一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隐匿性胆囊穿孔致肝血肿患者的诊疗情况,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穿孔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肝血肿 胆囊结石 诊疗情况 急性炎症 隐匿性 清除血肿
原文传递
研究猪脑灌注模型在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的使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兆哲 虞露立 +1 位作者 吴远水 陈亮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 探讨猪脑灌注模型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解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50例参与培训的显微神经外科规培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学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猪脑灌注模型上进行... 目的 探讨猪脑灌注模型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解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50例参与培训的显微神经外科规培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学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猪脑灌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全过程训练,培训结束后评价两组医生的培训效果。结果 猪脑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观察组的平均外侧裂池解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动、静脉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生的手术熟练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猪脑外侧裂结构进行解剖,可见猪脑外侧裂的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通过猪脑灌注模型显微解剖训练可提升显微神经外科规培医生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灌注模型 显微神经外科 培训效果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林铭 钟竹銮 罗小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9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症状发生至手术时间<48 h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A组,...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症状发生至手术时间<48 h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A组,将症状发生至手术时间48~72 h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B组,将症状发生至手术时间>72 h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中转开腹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与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在症状发生48 h内接受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并发症 中转开腹
下载PDF
无创MDCT血管造影在腹盆腔巨大肿瘤术前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青青 段早辉 +5 位作者 张良金 姚俊 林国刚 苏青青 饶志翔 张镜寒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MDCTA在腹盆腔巨大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27例腹盆腔巨大肿瘤(直径≥5cm)患者行腹盆腔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分为常规组(仅有CT断面图像)和对照组(有CT断面图像和MDCTA图像),记录两组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无创MDCTA在腹盆腔巨大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27例腹盆腔巨大肿瘤(直径≥5cm)患者行腹盆腔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分为常规组(仅有CT断面图像)和对照组(有CT断面图像和MDCTA图像),记录两组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及对照组的肿瘤血管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1.10%,对照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2.9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9.76%,对照组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2.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的供血动脉显示率为40.38%、异常增粗者占9.52%,恶性交界性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率为97.33%、异常增粗者占78.08%;粗大引流静脉及畸形血管仅见于恶性交界性肿瘤。结论MDCTA能较好的显示腹盆腔巨大肿瘤的血管情况,在术前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 CT后处理技术 腹盆腔巨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