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谢明聪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第4期105-105,127,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临床带教采取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临床医学生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对实习生采取PBL教学方法,对照组对实习生采取LBL(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方法,对两组教... 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临床带教采取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临床医学生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对实习生采取PBL教学方法,对照组对实习生采取LBL(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方法,对两组教学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综合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带教工作当中加入PBL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探讨 妇产科 临床带教 PBL教学法
下载PDF
基层门诊输液室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的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奇剑 《护理与康复》 2011年第5期426-427,共2页
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加强输液流程环节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重新设置,在完善配液室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落实分工配合制、三方核对签名制、药物寄存制、反问姓名制、巡视记录签名制、值班长制等护理制度。使门诊配液室的... 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加强输液流程环节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重新设置,在完善配液室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落实分工配合制、三方核对签名制、药物寄存制、反问姓名制、巡视记录签名制、值班长制等护理制度。使门诊配液室的内部结构改善,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患者等候输液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 输液流程 输液管理
下载PDF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邵海良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2期58-58,62,共2页
2008年8月24日某企业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24名工人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上虞市卫生监督所接报后,组织人员会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防保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食物中毒事件 中毒调查 副溶血性弧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监督所 防保人员 调查结果 某企业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维军 《浙江实用医学》 2009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钛(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进行血浆BNP及hs-CRP水平检测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钛(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进行血浆BNP及hs-CRP水平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中血浆BNP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疾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B型钠尿钛(BNP)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07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椿林 张艳 +3 位作者 孙峰 刘爱娥 陈荣建 顾新军 《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的要点,分析造成术中冷冻切片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PTMC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果以及免疫组化结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的要点,分析造成术中冷冻切片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PTMC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果以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术中冷冻切片确诊97例,延迟诊断4例,误诊4例,漏诊2例。冷冻切片易出现毛玻璃样核及核内包涵体等人工假象。其中81例PTMC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CK19、Galectin-3、TPO阳性率分别为93.8%、88.9%、13.6%。[结论]核增大、核轮廓不规则、核重叠、核沟是冷冻切片诊断PTMC的重要核参数改变,需结合组织结构异型性明确诊断。仔细剖检、强化取材及严格掌握诊断标准是避免误诊和漏诊,提高PTMC检出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微小癌 冷冻切片
原文传递
糖尿病并发血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姣娥 《浙江实用医学》 2006年第2期94-94,105,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血尿的原因。方法对43例2型糖尿病并发血尿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糖检测等。结果本组43例中尿路感染22例,尿路结石6例,糖尿病肾病4例,缺血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各3例,阴道炎2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血尿的原因。方法对43例2型糖尿病并发血尿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糖检测等。结果本组43例中尿路感染22例,尿路结石6例,糖尿病肾病4例,缺血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各3例,阴道炎2例,肾癌、肾紫癜病I、gA肾病各1例。结论糖尿病肾病并非炎症病变,故血尿不突出,当糖尿病并发血尿时,首先考虑的不是糖尿病肾病,应积极寻找病因,以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尿
下载PDF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疗效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之青 章银川 +2 位作者 朱伟达 顾炯明 吕韵灿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10期76-76,F003,共2页
关键词 小切口 胆囊切除术 传统术式 疗效比较
下载PDF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辅助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宝妫 张幼萍 陈瑜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28期2659-2661,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辅助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辅助预防剖宫产... 目的:系统评价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辅助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辅助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合计4 0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例数[RR=0.27,95%CI(0.19,0.37),P<0.000]、产后2 h出血量[MD=-64.83,95%CI(-75.75,-53.90),P<0.000]、产后24 h出血量[MD=-92.29,95%CI(-119.06,65.51),P<0.000]、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MD=-6.62,95%CI(-11.80,-1.44),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剖宫产术前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可有效辅助预防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安全性较好。由于纳入研究较少,质量不高,该结论尚需更大规模、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葡萄糖酸钙 剖宫产 产后出血 Meta分析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2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斌炯 叶云山 《浙江实用医学》 2007年第5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中毒性肝病 设备故障 中毒病例 主要表现 呼吸道
下载PDF
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适宜效应室靶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瑾 丁波 +4 位作者 李峰 刘叶挺 蒋惠丽 夏奕 夏云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397-398,共2页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异丙酚是门诊无痛人流术中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手控输注的方法来进行麻醉,但可控性较差。靶控输注(TCI)能够通过计算机准确设定手术...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异丙酚是门诊无痛人流术中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手控输注的方法来进行麻醉,但可控性较差。靶控输注(TCI)能够通过计算机准确设定手术过程中的给药浓度,精确、稳定、操作简便、可控性好。本研究通过准确设定不同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进行无痛人流,观察患者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宫颈扩张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丙泊酚总量、初醒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与靶浓度的关系,寻求适宜的靶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室靶浓度 人工流产术 靶控输注 丙泊酚 无痛人流术 血流动力学指标 麻醉药 育龄妇女
下载PDF
乙肝疫苗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海良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9期55-56,共2页
2009年8月,上虞市某接种门诊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乙肝疫苗 接种门诊 2009年 上虞市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术期的护理
12
作者 孙奇剑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第5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游离皮瓣移植术 乳腺癌患者 护理 围术期 患侧上肢 机能恢复 年轻化趋势 扩大根治术
下载PDF
心理及自主能力评估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孙奇剑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4期79-79,F0003,共2页
关键词 气管切开患者 能力评估 自主 心理 急性呼吸道阻塞 治疗手段 护理措施 疾病发展 免疫力下降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利多卡因治疗老年癫疒间持续状态20例
14
作者 董斌炯 叶云山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多卡因治疗老年人癫癎持续状态的效果。方法收集经地西泮治疗无效或有其禁忌的老年强直阵挛癫癎持续状态患者20例,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先50~100mg稀释后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5~10分钟重复,直至有效或者总量达200~300mg,随...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多卡因治疗老年人癫癎持续状态的效果。方法收集经地西泮治疗无效或有其禁忌的老年强直阵挛癫癎持续状态患者20例,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先50~100mg稀释后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5~10分钟重复,直至有效或者总量达200~300mg,随后,1~3mg/min微量输液泵维持2~3天。结果 20例全部终止发作,有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论利多卡因能有效治疗老年癫癎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老年 癫(疒间)持续状态
下载PDF
老年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15
作者 孙奇剑 《护理与康复》 2007年第6期393-394,共2页
回顾性分析14例骨盆骨折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因出血性休克死亡2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死亡1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3例、难治性腹泻死亡2例、精神异常致进食障碍死亡1例、感染性败血症死亡5例。针对死亡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认... 回顾性分析14例骨盆骨折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因出血性休克死亡2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死亡1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3例、难治性腹泻死亡2例、精神异常致进食障碍死亡1例、感染性败血症死亡5例。针对死亡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认为迅速准确的诊治及护理是抢救出血性休克的关键,高质量的护理是避免各类并发症发生致死的重点,积极家庭照料是避免康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致死的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盆骨折 死亡原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阑尾类癌13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顾新军 余我 黎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13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13例均行嗜铬颗粒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标记。结果:12例术前临床误诊为阑尾炎,1例于子宫肌瘤手术时发... 目的:进一步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13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13例均行嗜铬颗粒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标记。结果:12例术前临床误诊为阑尾炎,1例于子宫肌瘤手术时发现。肿块位于阑尾末端10例,体部3例。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巢团状、缎带状、腺泡状、水纹状等。13例CgA及NSE均阳性。结论:阑尾类癌临床缺乏特异性,确诊靠术后病理检查。预后一般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类癌 CgA NSE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俞斌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44例患者均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 mg,每晚1次,口服,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应用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44例患者均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 mg,每晚1次,口服,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应用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应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进行哮喘控制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CP及IL-4水平,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患者血清ECP及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孟鲁司特治疗后,哮喘患者血清ECP及IL-4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和PEF显著改善,ACT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完全控制率为38.64%,良好控制率为52.27%,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孟鲁司特能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血清ECP和IL-4水平,可能是孟鲁司特拮抗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白细胞介素4 孟鲁司特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沈飞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应用脱水剂降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应用脱水剂降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善情况及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APN及LPA水平,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PN水平明显降低(P<0.01),LPA水平明显增高(P<0.01)。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不良反应少见;治疗后ACI患者NDS显著减少、ADL显著提高(P<0.05,P<0.01),血浆APN水平显著提高、L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PN及LPA水平,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其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联素 溶血磷脂酸 依达拉奉
下载PDF
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40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文强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4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组在硝酸甘油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组在硝酸甘油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丹参川芎嗪 心绞痛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顾新军 黎炎 +2 位作者 余我 陈椿林 叶飞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5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均为女性,年龄28岁~57岁,平均42.2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乳腺肿块,以单侧单发性为主,肿块直径3 cm~18 cm,平均7.8 cm。良性叶状肿瘤8例,交...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5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均为女性,年龄28岁~57岁,平均42.2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乳腺肿块,以单侧单发性为主,肿块直径3 cm~18 cm,平均7.8 cm。良性叶状肿瘤8例,交界性4例,恶性3例。镜下见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间质细胞组成,大部分形成叶状结构。均未见腋下淋巴结转移。1例恶性患者术后17个月死于肺转移,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岁~50岁女性,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血行转移,易复发。组织学上需与富含细胞的纤维腺瘤、真性肉瘤等鉴别。对良性叶状肿瘤一般选择肿块扩大切除术,肿瘤较大者、交界性及恶性者宜作乳腺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组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