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分析在音乐表演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健 黄莺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8,共13页
音乐表演研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乐谱、音像等海量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并且未能将新兴的实证手段与传统的研究思路相贯通。利用Vmus.net等工具并联系相关背景对卡拉斯、杰基耶夫等人的经典录音进行节奏、速度、力度、音... 音乐表演研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乐谱、音像等海量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并且未能将新兴的实证手段与传统的研究思路相贯通。利用Vmus.net等工具并联系相关背景对卡拉斯、杰基耶夫等人的经典录音进行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颤音和滑音等方面的可视化分析,说明音乐作品历史背景与版本的考证、乐谱的结构性分析(曲式、和声等)、表演音响的历时性分析(速度、力度等)、演奏(唱)技术、美学倾向以及聆听体验之间可以相互贯通。传统的音乐学研究方法与前沿的实证分析手段之间可以实现整合并共同辐射于表演教学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研究 可视化分析 IOI偏离度 速度一力度曲线 演奏蠕虫 声谱图
原文传递
浅谈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世哲 《音乐探索》 2020年第1期125-132,共8页
随着人工智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在音乐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变成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利用计算机来创作音乐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有很多相关技术涌现并得到了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算法作曲的相关理论为人工智能技... 随着人工智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在音乐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变成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利用计算机来创作音乐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有很多相关技术涌现并得到了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算法作曲的相关理论为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实现提供了参考和基础,而人工智能技术也在音乐的创作思维、制作流程等方面对传统理论产生了影响。结合已有的人工智能作曲技术,总结相关算法作曲理论与其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分析这种新方式的趋势和特点,希望通过此类研究使科技更好地为音乐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子音乐 算法作曲
下载PDF
基于时频谱图的脉冲噪声抑制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旌阳 张潇 +1 位作者 朱俊敏 吴粤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3,192,共6页
从时频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频信号脉冲噪声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被污染信号的时频谱图,通过区分纯净信号和脉冲噪声信号的频域特性与相关性来检测脉冲噪声。首次提出前后信息相关联的"限幅"噪声抑制方法,并利用带... 从时频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频信号脉冲噪声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被污染信号的时频谱图,通过区分纯净信号和脉冲噪声信号的频域特性与相关性来检测脉冲噪声。首次提出前后信息相关联的"限幅"噪声抑制方法,并利用带过滤系统的中值滤波方法分别对短时和暂态两种脉冲噪声信号加以抑制和消除。和信噪比相比,还进一步提出了四个指标专门用于评价去除脉冲噪声方法的性能。基于这四个指标,分析了如何调整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检测和修复性能,并用大量仿真实验证实了这种新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系统仿真结果,并指出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脉冲噪声 时频谱图 中值滤波
下载PDF
初级器乐教学与历史表演运动的邂逅——维瓦尔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RV356)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健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89,共4页
引言 近年来,西方的古乐复兴与历史表演运动对我国音乐舞台与音乐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2016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古乐西来”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较大反响。其实,像吕利、科雷利、维瓦尔第、亨德... 引言 近年来,西方的古乐复兴与历史表演运动对我国音乐舞台与音乐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2016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古乐西来”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较大反响。其实,像吕利、科雷利、维瓦尔第、亨德尔与巴赫等这些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早就已经大量分布于各类初级教材中。只不过当初我们在学习和教授这些乐曲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维瓦尔第 器乐教学 运动 表演 历史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
原文传递
音乐表演为何越来越需要研究——关于教学实践与学科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健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8,共12页
随着高科技不断渗入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以及心理学与媒体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加之音乐表演风格趣味的持续转变,音乐表演很难再单一依赖于直觉天赋与重复练习。同时,音乐表演教学层次的普遍提升,特别是各专业硕、博士研究生的大量培养,... 随着高科技不断渗入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以及心理学与媒体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加之音乐表演风格趣味的持续转变,音乐表演很难再单一依赖于直觉天赋与重复练习。同时,音乐表演教学层次的普遍提升,特别是各专业硕、博士研究生的大量培养,也挑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着具有跨学科亲和力与普适性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因此,构建有利于音乐表演实践、教学与理论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及学科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研究 历史知情表演 DMGT分化模型 身体形态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AI技术在音乐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对于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以及乐器技法的识别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灏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3,共4页
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其中,就"如何运用机器模拟人类的智能模式"展开讨论与探索的人工智能目前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尤其在机器人的模型制... 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其中,就"如何运用机器模拟人类的智能模式"展开讨论与探索的人工智能目前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尤其在机器人的模型制作、不同种类的仿真学系统中已经运用到了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手段。那么AI技术将如何能为音乐艺术领域带来哪些改变与创新,本文将着重论述相关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民族乐器 模型制作 AI技术 音乐领域 纳米科学 仿真学 探索与应用
原文传递
作为时代风尚的历史知情表演——以欧洲嘉兰古乐团与圣马丁室内乐团音乐会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健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1,M0004,共10页
纵观近年来音乐舞台上的几场代表性演出以及经典历史录音,历史知情表演发展表现出几个重要阶段与倾向:首先通过术语的更新逐步摆脱了早期对于"本真性"等概念的过度纠缠;其次是历史知情表演对于主流表演的巨大影响;最后是历史... 纵观近年来音乐舞台上的几场代表性演出以及经典历史录音,历史知情表演发展表现出几个重要阶段与倾向:首先通过术语的更新逐步摆脱了早期对于"本真性"等概念的过度纠缠;其次是历史知情表演对于主流表演的巨大影响;最后是历史知情表演作为当前时代的产物,在古典浪漫时期乃至非西方音乐等领域的拓展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时代风尚 历史表演 欧洲嘉兰古乐团 圣马丁室内乐团
原文传递
小波域音频信号降噪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俊敏 张潇 +1 位作者 王旌阳 吴粤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154,共6页
音频降噪是音频处理前期的必要步骤,小波域降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了使人们对小波域音频降噪有概括了解,在对小波域音频降噪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前提下,首先介绍了小波变换及其特性,同时阐述了小波降噪的最优选取和处理准... 音频降噪是音频处理前期的必要步骤,小波域降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了使人们对小波域音频降噪有概括了解,在对小波域音频降噪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前提下,首先介绍了小波变换及其特性,同时阐述了小波降噪的最优选取和处理准则,及对音频进行小波变换时小波基的选取原则;然后评述了用于音频降噪的阈值,多小波、小波包、模极大值和尺度相关法等5类方法及各自的发展;接着介绍在前人基础上,提出新的基于模极大值和尺度理论的降噪算法;最后探讨了小波域音频降噪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音频降噪 多小波 模极大值 小波包
下载PDF
生态声音互动装置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明志 《演艺科技》 2010年第8期15-21,共7页
以上海音乐学院生态声音互动装置为例,介绍将自然声音效果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的设计思路、预期效果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 声音装置 生态声音 声音环境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
下载PDF
中国艺术歌曲的乐谱版本与表演研究——以黄自《春思曲》《思乡》与《玫瑰三愿》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莺 杨健 钱仁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4,176,共12页
本文从“净版”(Urtext)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黄自创作于1932年的三首艺术歌曲的亲笔手稿、首版乐谱与早期录音等历史资料,结合原创的Vmus.net系统对乐谱与表演中的连线、踏板、气口等中微观层面的差异做了可视化的定性定量呈现,通过文献... 本文从“净版”(Urtext)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黄自创作于1932年的三首艺术歌曲的亲笔手稿、首版乐谱与早期录音等历史资料,结合原创的Vmus.net系统对乐谱与表演中的连线、踏板、气口等中微观层面的差异做了可视化的定性定量呈现,通过文献与科技的双重手段证明了乐谱版本的流变以及表演风格的变化对我们理解并诠释这些艺术歌曲所带来的影响。在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媒体的后疫情时代,基于特定乐谱版本且风格多样的表演录音(像)资源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传承与构建的实质性载体,值得引起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净版乐谱 黄自 《春思曲》 《思乡》 《玫瑰三愿》
原文传递
电子音乐创作思维在声学乐器中的实现特征——从具有电子音乐工作经验的作曲家谈起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嘉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9,共10页
在声音想象的指引和启发下,20世纪中期作曲家笔下的声学乐器作品所呈现出的音乐语言、音乐组织方式以及最终的声音结构形态已出现与电子音乐创作思维相似的新特征,如材料整体化、要素微观化、结构渐变化等。
关键词 20世纪 电子音乐 音乐创作 利盖蒂 斯托克豪森 贝里奥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作曲:前提、技术与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灏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4,共8页
当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时,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计算机音乐又展现出许多新的可能。人工智能用于计算机作曲,有着基于音乐法则的便利,也有基于“人工情感”技术的难度;用于计算机作曲的人机交互技术有其特定的算法理论和人机交互模式。... 当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时,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计算机音乐又展现出许多新的可能。人工智能用于计算机作曲,有着基于音乐法则的便利,也有基于“人工情感”技术的难度;用于计算机作曲的人机交互技术有其特定的算法理论和人机交互模式。人工智能用于计算机作曲,在实用层面有其广阔前景,也为传统作曲提供了便利,但无论人机交互技术何等发达,科技和人文之间的某些“不可通约性”也使计算机作曲替代人类作曲具有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作曲 人机交互
原文传递
基于模极大值和尺度理论的音频降噪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俊敏 张潇 +1 位作者 王旌阳 吴粤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8-172,211-212,共7页
在数字化时代,音频的转录或录制都会引入噪音,但是历史音频保存和音频资料处理需要纯净的音频信号,因此音频降噪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二进小波和奇异性指数,并阐述了尺度跟踪和模极大值重构等理论,在M allat工作的基础上... 在数字化时代,音频的转录或录制都会引入噪音,但是历史音频保存和音频资料处理需要纯净的音频信号,因此音频降噪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二进小波和奇异性指数,并阐述了尺度跟踪和模极大值重构等理论,在M allat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滤波的音频降噪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补偿因子削减二进小波变换对系数造成的影响,并计算带噪音频的小波系数和模极大值;然后基于信号和噪声奇异指数不同的特点,结合阈值降噪和尺度跟踪理论,采用层间相关搜索去除噪声的模极大值;最后利用交替投影算法,重建音频信号。用该方法处理带c lick和h iss噪声的音频信号,跟小波阈值方法和小波包方法相比,能达到较好的听觉效果和信噪比。同时观察信号的波形图及模极大值演示图,发现该方法都表现出优异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模极大值 奇异性指数 尺度跟踪 阈值降噪 音频降噪
下载PDF
基于Max/MSP的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搭建
14
作者 翁若伦 贾云皓 +2 位作者 逢居源 陈铭轩 秦毅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8,368,共9页
对于传统的音乐学研究而言,中国历代乐律的系统性阐释藏于晦涩的古代史料文献;历朝历代的乐律系统均涉及艰深的数理计算。本文基于Max/MSP交互式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探讨运用音乐科技手段初步搭建“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的方... 对于传统的音乐学研究而言,中国历代乐律的系统性阐释藏于晦涩的古代史料文献;历朝历代的乐律系统均涉及艰深的数理计算。本文基于Max/MSP交互式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探讨运用音乐科技手段初步搭建“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的方法,从而促使抽象乐律知识的交互展示和体验变得简便。平台适用于教学、科普等多种场景,并探索特殊音乐数据与声音处理新方法。平台以跨学科视角探索古代乐律创新性呈现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乐律学 音乐科技 Max/MSP 计算及可听化平台
下载PDF
表演科学的前沿进展与中国音乐院校的新文科建设——从音乐表演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暨跨学科系列讲座谈起
15
作者 杨健 于阳 钱仁平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1,206,共14页
表演科学作为基础学科长期引领并支撑着西方音乐表演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具有突出的跨学科亲和力与国际参与度。表演科学自20世纪末开始的飞速发展与早年被归入体系音乐学范畴下的音乐声学、心理学等实... 表演科学作为基础学科长期引领并支撑着西方音乐表演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具有突出的跨学科亲和力与国际参与度。表演科学自20世纪末开始的飞速发展与早年被归入体系音乐学范畴下的音乐声学、心理学等实证型学科具有密切的历史渊源。而到了21世纪初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这些科学实证的基础又使得在数字人文大背景下的数字音乐学得以快速步入正轨,共同推动着表演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及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等不少世界顶尖院校都设有与表演科学相关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对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非常值得我国音乐院校在新文科建设中借鉴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科学 音乐表演研究 数字音乐学 新文科 交叉学科
原文传递
音乐正念冥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16
作者 谢金烨 毛媚 秦毅 《音乐探索》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从正念、冥想及音乐正念冥想的概念出发,梳理当前国外音乐正念冥想的两类研究路径及国内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以国内原创3D音乐疗愈品牌“耳界Earmersion”沉浸式疗愈音乐项目为例,分析其将音乐正念冥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主要过程与原理,阐... 从正念、冥想及音乐正念冥想的概念出发,梳理当前国外音乐正念冥想的两类研究路径及国内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以国内原创3D音乐疗愈品牌“耳界Earmersion”沉浸式疗愈音乐项目为例,分析其将音乐正念冥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主要过程与原理,阐述音乐正念冥想作为疗愈性音乐与正念冥想疗法(MMI)的有机结合。训练中采用的疗愈性功能音乐特点及在音乐要素各方面具备的特殊性质使参与者产生积极的身心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正念冥想 艺术疗愈 疗愈性音乐 “耳界Earmersion”
下载PDF
为爱而声之卡拉斯:歌剧《茶花女》历史录音的计算机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莺 罗楚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61,285,共10页
利用Vmus.net等计算机可视化和定量分析工具,探讨了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在1951—1958年间主演的7版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的录音.通过速度力度曲线、IOI偏离度与声谱图等手段把这7个版本与其前辈、同时... 利用Vmus.net等计算机可视化和定量分析工具,探讨了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在1951—1958年间主演的7版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的录音.通过速度力度曲线、IOI偏离度与声谱图等手段把这7个版本与其前辈、同时代人、后继者的录音进行比较,展现了卡拉斯在演唱中对时值与力度的独创性的灵活处理、关联性音乐材料的长距离结构听觉把握以及对音色与气息的精准控制等方面的鲜明诠释特征,并进一步揭示这些特征在她黄金舞台生涯中日臻成熟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斯 薇奥列塔 威尔第 茶花女 Vmus.net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全球化与大数据时代的学科交融及研究策略——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总结发言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健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84,共3页
2017年6月9—11日,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成功举办。在9日傍晚简短的开幕式后,南艺音乐学院精心安排了师生作品音乐会,展现了学院的风貌以及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在民族风格、多样化体裁与现代技法等方面的持续探索,... 2017年6月9—11日,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成功举办。在9日傍晚简短的开幕式后,南艺音乐学院精心安排了师生作品音乐会,展现了学院的风貌以及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在民族风格、多样化体裁与现代技法等方面的持续探索,也借此迎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近五十余人次的发言则在不设分会场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者论坛 音乐学院 学术前沿 学科交融 全球化 南京艺术学院 民族风格 现代技法
原文传递
沉浸式数字叙事中的视听联觉研究与构建——以宋庆龄与中国福利会相关档案开发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美贤 程宸 +2 位作者 陈涛 王心雨 林纪元 《数字人文研究》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在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用沉浸式数字叙事,可使档案记忆立体化、具象化,实现从物理空间向记忆空间的演变。研究对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践现状进行回顾,分析目前针对档案资源所进行的沉浸式数字叙事构建的局限,论证基于精... 在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用沉浸式数字叙事,可使档案记忆立体化、具象化,实现从物理空间向记忆空间的演变。研究对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践现状进行回顾,分析目前针对档案资源所进行的沉浸式数字叙事构建的局限,论证基于精细声音设计的沉浸式叙事路径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可行性。并以宋庆龄与中国福利会的相关档案为对象,探索了基于VR、模拟人声、数字人等多种数字技术、强调声音设计的沉浸式叙事方法。当中虚拟展厅与全景色、无损音效的结合,使档案资源从平面延伸到丰满的立体空间,从而验证了音乐和图像多模态交叉交融的可能性,针对文本所进行的视听联觉研究与构建的尝试,拓展了数字人文研究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叙事 数字叙事 档案开发 数字人文 视听联觉
原文传递
表演关怀与职业生涯——2023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薛碧芸 杨健 《音乐生活》 2024年第8期35-39,共5页
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formance Science,ISPS)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在全球不同的洲成功举办了九届,规模与影响力日渐壮大,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23年的ISPS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formance Science,ISPS)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在全球不同的洲成功举办了九届,规模与影响力日渐壮大,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23年的ISPS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和帝国理工学院联合主办,华沙医科大学和肖邦音乐大学共同承办,于8月17日至20日在波兰华沙进行。本次会议以“表演关怀与职业生涯”(Performance Care and Careers)为主题,涉及音乐表演科学、音乐治疗、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声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声学 帝国理工学院 音乐治疗 波兰华沙 职业生涯 音乐心理学 音乐教育学 学科背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