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对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慧芳 廖玉明 +6 位作者 王博禹 徐伟健 曾金明 熊虎 陈强 史靖 申娟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期20-21,23,共3页
目的:观察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31例治疗组施... 目的:观察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31例治疗组施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吞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并与33例对照组以生物反馈配合综合康复疗法对吞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生物反馈 门德尔松手法
下载PDF
镜像运动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手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传凯 刘兰兰 +3 位作者 刘向云 项育枝 陈瑶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探讨镜像运动模式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8月于上海第三康复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镜像运动模式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8月于上海第三康复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共治疗4周。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手功能评估,包括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FMA-UE手部评分、箱盒测试(box and block test,BBT)、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以及患侧手握力和捏力。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0例患者,两组各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MBI(P=0.049)高于治疗前,观察组FMA-UE评分(P=0.024)与FMA-UE手部评分(P=0.046)高于治疗前。两组各指标进步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FMA-UE评分(P=0.038)与FMA-UE手部评分(P=0.048)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镜像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患者的手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康复机器人 卒中 手功能康复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莉 陈创 +6 位作者 张亿光 王桂丽 唐朝正 谢蓓菁 徐丹丹 贾杰 崔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8-580,共3页
针灸在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中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证实,针刺特定的穴位,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血流速度 电针治疗 语言功能障碍 手部 频率 吞咽功能障碍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黄斐斐 陈丽华 +1 位作者 张雯 李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4032-403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早期开始肺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早期开始肺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炎、祛痰、平喘、氧疗等常规治疗,并发放AECOPD肺康复宣传资料。肺康复干预组于入院第1周内开始肺康复,包括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超短波治疗。分别于住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测量肺功能、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改良Borg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对照组、干预组分别有53、43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6个月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较住院时下降(P<0.05);干预组6个月后FVC较住院时下降(P<0.05);6个月后FEV_1、FEV_1%与住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后mMRC分级较住院时恶化(P<0.05);而干预组6个月后mMRC分级与住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CAT评分、改良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6MWD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AECOPD住院患者中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康复 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
下载PDF
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黄斐斐 张雯 +2 位作者 陈莲 张一凡 李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176-2182,共7页
肺康复被公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了氧疗和药物治疗之外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开展的研究仍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急性加重后刚出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应... 肺康复被公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了氧疗和药物治疗之外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开展的研究仍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急性加重后刚出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应用情况及相关研究报道,介绍了目前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实施的常见内容,旨在提高医生对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应用的认识,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陆春华 王凯 +1 位作者 曾贞 孙蕾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5期117-120,137,共5页
目的探索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接受鼻胃管管饲患者共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63例,接受个体化肠内营... 目的探索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接受鼻胃管管饲患者共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63例,接受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B组(62例,接受家庭自制匀浆膳支持),比较两组治疗30 d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及康复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A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发病率、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胃潴留、便秘、腹泻)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病情制订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减少肺部感染和胃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个体化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并发症 康复疗效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莲 付庆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981-984,共4页
脑卒中临床高发且常见颅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症发病紧急,致死致残率高,且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是中老年患者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较高^([1])。临床研究发现PSSD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与患者卒中解剖位置、神经递质失调、睡眠-... 脑卒中临床高发且常见颅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症发病紧急,致死致残率高,且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是中老年患者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较高^([1])。临床研究发现PSSD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与患者卒中解剖位置、神经递质失调、睡眠-觉醒系统受损、脑血流异常改变、炎性因子变化、社会支持与心理状态等因素相关,而患者长时间PSSD状态,则会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康复进程延长,增加病死的风险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睡眠障碍 颅脑疾病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损伤 中老年患者 康复进程 常见并发症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中国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崔立军 鲍勇 +3 位作者 陈昕 纵亚 王朴 谢青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3-728,共6页
目的评价中国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WanFang Data和医脉通数据库,搜集国内发表的康复医学指南,检索时限为1979年1月至2018年5月。由4名评价者独立采用AGREEⅡ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目的评价中国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WanFang Data和医脉通数据库,搜集国内发表的康复医学指南,检索时限为1979年1月至2018年5月。由4名评价者独立采用AGREEⅡ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1篇指南,包括神经系统康复5篇,骨关节系统康复1篇,儿科康复、内科系统康复、烧伤康复、地震康复和康复诊疗规范各1篇。AGREEⅡ评分显示:纳入11篇指南在6个领域(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订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独立性)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5.3%、28.0%、9.3%、42.1%、6.3%和4.0%。A级(推荐)0篇,B级(修改完善后推荐)2篇,C级(不推荐)9篇。结论现有中国康复临床实践指南数量较少,且方法学质量较低,与国际公认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和报告规范差距较大。在未来我国康复指南的制订过程中,要重视指南的报告规范和指南制订的方法学,包括指南开发过程的严谨性、报告的清晰性、应用性和独立性,提升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和应用性,从而指导和规范中国康复医学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康复 临床实践指南 质量评价 AGREEⅡ
原文传递
外周前庭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汪奕鸣 张伟明 仲颖 《中国康复》 2022年第8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前庭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Berg平衡功... 目的:探讨前庭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前庭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分(BBS)、Fugl-Meyer下肢功能评估量表(FMA-LE)以及Tetrax平衡功能诊断及训练系统测定的中枢前庭与周围前庭跌倒风险指数的数值差异。结果:训练一周后,2组的平衡功能量表BBS与训练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下肢功能量表FMA-LE与训练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间评分无显著差异。2组的周围前庭跌倒风险指数F2-F4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中枢前庭跌倒风险指数F7-F8得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外周前庭功能,存在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前庭训练 脑卒中恢复期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双侧M1区联合构音训练对帕金森病人运动不及型构音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晓雯 黄昭鸣 +2 位作者 钱红 袁海新 刘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508-511,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原发性或自发性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疾病,常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PD患病率随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0.4%,80岁以上发病率为2%[1],其中65岁以上的PD病人,随着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原发性或自发性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疾病,常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PD患病率随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0.4%,80岁以上发病率为2%[1],其中65岁以上的PD病人,随着病程的延长、年龄的增长、疾病的进展等,其症状日益严重。构音障碍反映了言语产生的呼吸、发声、共鸣、构音或韵律方面所需要运动的力量、速度、范围、幅度、稳定性或准确性出现异常,是PD常见的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 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 中枢神经系统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构音训练 言语产生 患病率
下载PDF
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元音产出特征与言语清晰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葛胜男 王勇丽 +3 位作者 尹敏敏 万勤 钱红 黄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元音产出特征改变及其与言语清晰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选择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19例(脑卒中组)和健康成人18例(对照组),朗读一段语音均衡材料,分析元音产出声学特征,包括下颌距、...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元音产出特征改变及其与言语清晰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选择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19例(脑卒中组)和健康成人18例(对照组),朗读一段语音均衡材料,分析元音产出声学特征,包括下颌距、舌距、F2i/F2u、元音空间面积(VSA)、元音清晰度指数(VAI)、F1变异性、F2变异性;两名言语治疗师对言语清晰度进行主观评判。将元音产出特征与言语清晰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组舌距、F2i/F2u、VSA、VAI和言语清晰度小于对照组(|t|>2.268,P<0.05);F2变异性大于对照组(t=2.375,P<0.05)。脑卒中组的F2i/F2u(r=0.465)、VAI(r=0.488)、F2变异性(r=-0.504)均与言语清晰度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元音产出存在缺陷,表现为构音运动异常、各元音呈集中趋势、元音稳定性较差,脑卒中患者元音产出特征与其言语清晰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构音障碍 元音产出 声学分析 言语清晰度
下载PDF
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用于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可信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友康 路微波 +3 位作者 吴军发 李放 黄燕 周媚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分析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信度。方法:共收集了30例初发单侧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53.83±2.02)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测量脑卒中偏瘫手最大握力、捏力和夹指压力,每个项目均测量... 目的:分析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信度。方法:共收集了30例初发单侧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53.83±2.02)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测量脑卒中偏瘫手最大握力、捏力和夹指压力,每个项目均测量3次,取最大值作统计学分析;再予以Brunnstrom(手部),FM-UE运动评测和Barthel指数法评定手功能。结果: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测定最大握力、捏力及夹指压力结果与其他常用上肢功能评定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0—0.888(P值均小于0.05);最大握力与FM-UE和Brunnstrom(手部)的相关性优于最大捏力和夹指压力。结论: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检测出的最大握力、捏力及夹指压力可反映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能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客观、精确和量化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捏力 夹指压力 脑卒中 评定
下载PDF
早期短程肺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斐斐 陈丽华 李凡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5期799-80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老年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肺康复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比较出院1年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老年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肺康复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比较出院1年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COPD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6MWD)和1年内再入院次数。结果对照组、干预组分别有42、3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间肺功能、mMRC分级、CAT评分、6MW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组1年内因AECOPD再入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早期短程肺康复干预能减少AECOPD患者1年内的再入院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循坐骨神经穴位针刺联合分阶段康复训练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莲 陈丽华 +1 位作者 张晴 黄斐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循坐骨神经穴位针刺联合分阶段康复训练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来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FNF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循坐骨神经穴位针刺联合分阶段康复训练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来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FNF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后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分阶段康复训练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循坐骨神经穴位针刺干预。两组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两组腰椎正位(L2-4)、右跟骨、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末次随访当日,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提升更加显著(90.70%vs 69.77%,P<0.05);观察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假体松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66%vs 23.26%,P<0.05)。结论:于西医常规干预基础上,循坐骨神经穴位针刺联合分阶段康复训练法对老年FNF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更优,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改善及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针刺 分阶段康复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肌内效贴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坤 瞿强 +2 位作者 陈丽华 阚世锋 张雯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94-197,共4页
肌内效贴作为一种康复治疗辅助手段,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调节肌张力、改善运动失调和姿势控制等作用,但其应用于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和帕金森病等疾病中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肌内效贴的作用效果、起效机制的研究... 肌内效贴作为一种康复治疗辅助手段,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调节肌张力、改善运动失调和姿势控制等作用,但其应用于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和帕金森病等疾病中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肌内效贴的作用效果、起效机制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就近10年肌内效贴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丽华 何霏 袁海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索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个性化康复指导组(观察组,n=30)和常规康复指导组(对照组,n=30)。出院后,观察组接受个性化的视频家庭康复方案,对照组接受书面化常规家... 目的:探索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个性化康复指导组(观察组,n=30)和常规康复指导组(对照组,n=30)。出院后,观察组接受个性化的视频家庭康复方案,对照组接受书面化常规家庭康复方案。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综合性评定量表(FCA量表)对各组病人的综合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MBI评分及FCA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高(P<0.01);组内比较,对照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1个月后均高于出院时(P<0.01)。结论:脑卒中的个性化家庭康复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了服务效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家庭康复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庭康复 个性化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预后影响研究
17
作者 郁彬 刘利 +3 位作者 李磊 曹平 刘玉旗 姜蓉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初发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脑卒中且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社区组和专科组各50例。专科组于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进行12个月的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社... 目的:探讨应用“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初发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脑卒中且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社区组和专科组各50例。专科组于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进行12个月的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社区组患者出院后向下转诊至各社区康复中心,实施为期12个月的“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并评估2组患者的规律服药率、卒中复发率、卒中后相关月均费用、跌倒发生率以及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评分。最终,社区组45例、专科组46例完成研究。结果:12个月后,2组患者ADL、FMA、BBS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均P<0.01),改良Rankin评级较干预前降低(均P<0.01),2组间ADL、FMA、BB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区组KAP分项得分和总分、规律服药率均高于专科组(均P<0.01),卒中复发率、卒中后相关月均费用均低于专科组(均P<0.05),2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与专科康复疗效相当,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卒中复发风险并减轻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病例对照研究 全-专结合 社区康复
下载PDF
肌内效贴扎对髂胫束综合征膝外侧痛患者感觉输入的影响
18
作者 何霏 王肖旋 +6 位作者 余梦莲 陈依依 袁海新 余波 陈文华 刘宇 闾坚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肌内效贴扎对髂胫束综合征(ITBS)膝外侧痛患者感觉输入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0例ITBS膝外侧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等速系统和数字震动感觉检查仪,分别在无贴扎、股外侧肌放松位贴扎、股外侧肌拉伸位贴扎三种条件下,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肌内效贴扎对髂胫束综合征(ITBS)膝外侧痛患者感觉输入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0例ITBS膝外侧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等速系统和数字震动感觉检查仪,分别在无贴扎、股外侧肌放松位贴扎、股外侧肌拉伸位贴扎三种条件下,检测ITBS患者膝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及股骨外侧髁处震动觉数据,并利用光学空间坐标采集系统观察患者在端坐位时其股外侧肌表面皮肤长度变化情况。结果30例入选患者其膝关节位置觉被动角度重现测试值(PAR)、运动觉被动运动阈值测量值(TDPM)、股骨外侧髁处皮肤震动感觉阈值(VPT)及股外侧肌表面皮肤长度D0,在NT(无肌内效贴扎)、T1(股外侧肌放松位贴扎)、T2(股外侧肌拉伸位贴扎)三种贴扎条件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在NT条件下PAR、TDPM及D0数值均最大,在T1条件下上述指标数值次之,在T2条件下上述指标数值最小。在T1及T2条件下,入选患者PAR(T1:r=0.370,T2:r=0.411)、TDPM(T1:r=0.513,T2:r=0.562)及VPT(T1:r=0.492,T2:r=0.599)均与股外侧肌表面皮肤长度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可能通过产生局部皮肤形变,影响ITBS膝外侧痛患者感觉输入,在肢体拉伸摆位时贴扎可使皮肤产生更显著的各向形变,进而获得更多的感觉输入,有助于改善患者本体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扎 髂胫束综合征 感觉输入 皮肤形变 本体感觉
原文传递
多维度康复管理模式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茵 顾琳 +3 位作者 严琳 徐涵 高怡 武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3年第8期570-576,共7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康复管理模式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收治的6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5例来自综合康复病区,采用常规综合康复干预方案;观察组31例来... 目的探讨多维度康复管理模式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收治的6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5例来自综合康复病区,采用常规综合康复干预方案;观察组31例来自脑病康复病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包括多学科协作管理、风险管理和精细化管理3个维度的多维度康复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渗漏误吸量表(PAS)评价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患者的进食功能水平,通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测定评估营养状态,采用中文版SWAL-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吞咽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87.1%(27/31),高于对照组的64.6%(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和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8.32±1.28)比(7.03±1.86)分],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5.0(4.0,6.0)比3.0(1.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0,Z=-3.196;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AS评分低于对照组[1.0(1.0,1.0)比2.0(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9,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33.44±3.19)比(30.90±3.3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8,P<0.01)。两组患者的中文版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135.0(129.0,149.0)比103.0(94.0,13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3,P<0.01)。结论多维度康复管理模式对保证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多维度康复管理模式 进食功能 营养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非交互式虚拟现实用于康复动作的教学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宏 闫瑾 +4 位作者 孙昕 崔立军 李啸扬 谢青 牛传欣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3年第2期33-39,共7页
目的传统康复课堂教学多以图文来讲解康复动作,难以直观讲授动作中的动态细节。我们提出利用非交互式虚拟现实(Non-Interactive Virtual Reality,NIVR)技术用于康复示教,并在分组对照实验中验证其教学效果。方法专业教师选取3项学生易... 目的传统康复课堂教学多以图文来讲解康复动作,难以直观讲授动作中的动态细节。我们提出利用非交互式虚拟现实(Non-Interactive Virtual Reality,NIVR)技术用于康复示教,并在分组对照实验中验证其教学效果。方法专业教师选取3项学生易误解的上肢康复运动,包括墙角后压、上臂外旋、上肢前推,并用Blender软件制作非交互式虚拟现实动画。然后招募24名康复治疗学四年级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12)观看NIVR动画,对照组(n=12)阅读传统图片文字。学习后,采用标准化试题考察学生对关节角度、发力方式、相关肌肉的掌握情况。结果两组的平均成绩无统计显著差异,但在考察前推运动的相关肌肉时,研究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显著性。结论与传统图文资料相比,康复课堂教学引入NIVR或可令学生更易领会运动所涉及的肌肉,问卷也显示学生更欢迎非交互式虚拟现实用于康复动作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教学 非交互式虚拟现实 开源 运动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