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顾俊 王长谦 +3 位作者 范华骅 聂晓绚 王彬尧 黄定九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分化过程中内皮系基因的表达及粘附、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向内皮祖细胞诱导分化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1、5、15、60μM)干预7天,随后采用流...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分化过程中内皮系基因的表达及粘附、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向内皮祖细胞诱导分化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1、5、15、60μM)干预7天,随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D34、CD31、KDR基因的表达;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干预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同时测定干预后细胞的粘附和迁移功能。结果:低浓度白藜芦醇(5μM)不同程度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中CD34、CD31、KDR的表达,上调eNOS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并促进内皮祖细胞粘附和迁移功能;而高浓度白藜芦醇(60μM)则不同程度下调CD34、CD31、KDR、eNOS的表达和抑制粘附、迁移功能。结论:低浓度白藜芦醇可促进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内皮系基因的表达,并且促进其粘附和迁移,而高浓度则产生相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增殖分化 白藜芦醇 外周血 新生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 心血管保护作用 体外 损伤血管修复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顾俊 王长谦 +3 位作者 范华骅 聂晓绚 王彬尧 黄定九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于内皮祖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鉴定;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对照)、1、5、15、60μmol/L]干预72 h,观察其对...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于内皮祖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鉴定;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对照)、1、5、15、60μmol/L]干预72 h,观察其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测定药物干预后,内皮祖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 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白藜芦醇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同时上调eNOS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60μmol/L白藜芦醇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并且下调eNOS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低浓度白藜芦醇可改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并上调eNOS表达,而高浓度白藜芦醇则抑制上述细胞功能和eNOS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内皮祖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载PDF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U937分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钦红 谢毅 +3 位作者 范华骅 高跞 刘燕 谢彦晖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 研究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MBA)体外诱导HL 6 0和U937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抗原CD1 1b、CD1 4,细胞凋亡标记Annexin Ⅴ以及进行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cyclinD、cyclinE、p2 7抗原的分析 ,RT ... 目的 研究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MBA)体外诱导HL 6 0和U937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抗原CD1 1b、CD1 4,细胞凋亡标记Annexin Ⅴ以及进行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cyclinD、cyclinE、p2 7抗原的分析 ,RT PCR检测c myc、Rb、Bcl 2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HL 6 0、U937细胞经HMBA处理 72h后CD1 1b表达显著增高 ,高剂量HMBA促使Annexin Ⅴ表达增加。HMBA阻滞HL 6 0、U937细胞于G0 G1 期 ,并使该两种细胞内cyclinE表达显著下降 ,cyclinD、p2 7表达显著增高 ,呈剂量依赖关系 ;HMBA可使HL 6 0、U937细胞c myc、Bcl 2mRNA表达下调 ,而RbmRNA在HL 6 0细胞表达上调 ,在U937细胞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HMBA能诱导HL 6 0、U937细胞出现明显的分化 ,高剂量的HMBA有促使HL 6 0、U937细胞凋亡的倾向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分子以及有关的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急性白血病 HL-60细胞株 U937细胞株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顾俊 王长谦 +4 位作者 范华骅 聂晓绚 何奔 王彬尧 黄定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并观察其在体外增殖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进行诱导、分化和扩增,于培养第7天选择免疫荧光(DiI-acLDL/FITC-UEA-Ⅰ)鉴定... 目的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并观察其在体外增殖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进行诱导、分化和扩增,于培养第7天选择免疫荧光(DiI-acLDL/FITC-UEA-Ⅰ)鉴定EPCs,并且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方法观察上述细胞在第0、4、10和21天的CD34、CD31、KDR和e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梭形贴壁和铺路石样等形态;第7天免疫荧光染色表明,约70%的细胞呈双荧光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31和KDR表达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升高,至第21天分别达到(72.1±11.2)%和(81.0±12.5)%,而CD34在第10天达到高峰(38.0±13.4)%后,第21天下降为(28.3%±12.2)%;RT-PCR结果表明,第4、10和21天eNOS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本试验成功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出EPCs,在其体外扩增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过程中,CD31、KDR和eNOS等内皮细胞标志表达逐渐增强,而CD34的表达在内皮祖细胞的成熟分化过程中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外周血 体外培养分化
下载PDF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及其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钦红 谢毅 +2 位作者 范华骅 高砾 刘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0-484,共5页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examethylenebisacetamide ,HMBA)是一种极性诱导分化剂 ,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但其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HMBA对HL 60白血病细胞细胞周期及...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examethylenebisacetamide ,HMBA)是一种极性诱导分化剂 ,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但其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HMBA对HL 60白血病细胞细胞周期及其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药理机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MBA对HL 60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周期蛋白D、E及p2 7表达的影响 ,用RT PCR研究HMBA对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分子CKIp15,p16,p2 7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HMBA主要使HL 60细胞阻滞于G0 /G1期 ,经HMBA处理后HL 60细胞胞浆内细胞周期蛋白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而细胞周期蛋白D和p2 7蛋白表达则显著增高 ;未经HMBA处理的HL 60细胞 p15,p16mRNA均无表达 ;3mmol/LHMBA处理 2 4小时后 p15mRNA出现弱阳性条带 ,48小时和 72小时后出现强阳性条带 ,p16mRNA则在 48小时后出现弱阳性条带 ,72小时后出现强阳性条带 ;p2 7mRNA在未经处理和处理后 2 4,48和 72小时后均出现强阳性条带 ,阳性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HMBA的药理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E ,上调p2 7蛋白的表达 ,同时使得 p15,p16基因mRNA重获表达 ,阻滞HL 60细胞周期于G1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乙酰胺 HL—60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
下载PDF
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化成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邵琴 王长谦 +4 位作者 范华骅 姜萌 刘嬿 聂晓绚 高跞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人的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和功能。方法新鲜脐血和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在M199培养... 目的探讨人的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和功能。方法新鲜脐血和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在M199培养基中体外培养,3d后去除悬浮细胞,继续培养,诱导EPCs增殖和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标志CD34和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1表型,RTPCR检测ecNOS,flk1/KDR基因水平表达,免疫组化验证蛋白水平表达,并进一步通过NO活性的变化检测内皮细胞的功能。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刚分离时,CD34阳性表达率为(1.1±0.8)%,培养3d后为(16.9±6.2)%。细胞形态观察发现,刚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形态小,3d后有明显集落形成,7d后梭形细胞线样排列,随培养时间增加,细胞形态逐渐变大,呈现出典型铺路石样改变。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cordbloodmononuclearcells,CBMC)和PBMC培养10d后,CD3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7)%和(82±9)%。RTPCR检测有内皮细胞特异性成分ecNOS,flk1/KDR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细胞膜和细胞浆中有弥漫性棕色出现,呈阳性反应,证实了蛋白水平的表达。培养10d的贴壁细胞随着VEGF浓度增加,NO生成增加,具有内皮细胞的功能。结论脐血,外周血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培养后的贴壁细胞表型检测,大部分细胞具有内皮系标志物,并具有产生NO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核细胞 脐血 血单个核细胞 外周 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成内皮细胞的体外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邵琴 王长谦 +5 位作者 何奔 范华骅 刘嬿 聂晓绚 姜萌 高跞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对两者分化成内皮细胞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新鲜脐血和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脐... 目的:探讨人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对两者分化成内皮细胞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新鲜脐血和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MNCCD34+)。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NCCD34+在M-199培养基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EPCs增殖和分化。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区别,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EPCs分化后CD31阳性细胞率。结果:MNCCD34+培养3 d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为(24.25±6.5)/(3×107)细胞;CBMC贴壁细胞培养3 d后,为(103.00±10.10)/(3×107)细胞;PBMC贴壁细胞培养3 d后,为(74.25±5.44)/(3×107)细胞。CBMC分化形成的贴壁细胞和细胞簇数目多于PBMC(P<0.05),但单个核细胞分化形成的克隆率均明显高于MNCCD34+细胞(均P<0.05)。细胞培养10 d后CD31阳性率为:CBMC为(76.24±16.54)%,PBMC为(82.2±9.0)%,MNCCD34+为(70.03±10.27)%,MNCCD34-仅为(36.5±11.78)%。结论:相似数目的细胞,CD34+细胞单独培养形成的贴壁细胞和细胞簇数目明显少于CBMC和PB-MC(均P<0.05)。培养10 d后CD31阳性细胞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来源的EPCs分化率无显著区别,主要来自CD34+细胞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核细胞 CD34^+单个核细胞 细胞分化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脐血CD34^+细胞向内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邵琴 王长谦 +5 位作者 范华骅 何奔 刘嬿 聂晓绚 姜萌 高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方法采集新鲜脐血经抗凝处理及无菌包装,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出CD34+单个核细胞,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方法采集新鲜脐血经抗凝处理及无菌包装,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出CD34+单个核细胞,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细胞形态学观察CD34+和CD34-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CD31表型,免疫组化验证蛋白水平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刚分离的CD34+和CD34-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形态小。CD34+细胞培养3d后有明显集落形成,7d后呈梭行细胞,出现典型线样排列结构。经诱导培养后,内皮细胞表型CD31阳性率为(70.03±10.2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了内皮特异性成分ecNOS和flk-1/KDR蛋白水平的表达。而CD34-细胞单独培养,少部分细胞贴壁,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结论MACS法分离脐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和分化后贴壁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验证了贴壁细胞中大部分细胞具有内皮系标志物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单个核细胞 诱导分化 内皮细胞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体外转染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及对其成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邵琴 王长谦 +5 位作者 范华骅 何奔 姜萌 高跞 聂晓绚 刘嬿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37-74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体外转染入内皮祖细胞(EPCs)的可行性及对其表现型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HIF-1α。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MNCCD34+)。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荧光显微镜检...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体外转染入内皮祖细胞(EPCs)的可行性及对其表现型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HIF-1α。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MNCCD34+)。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F-1α的表达。培养1周后,分为4组:A组:只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培养;B组:转染入空质粒pEGFP-C1,并加入VEGF、bFGF;C组:转染入pEGFP-HIF-1α质粒;D组:未加VEGF、bFGF诱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构建的pEGFP-HIF质粒基因序列与基因库(U22431, gi:881345)HIF-1α的CDS编码区完全一致。PBMC转染效率达38%,MNC CD34+转染效率达到42%。PBMC培养1周时,A、B、C组间CD31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但均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5)。MNCC CD34+培养1周后,A、B、C组间CD31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EGFP-HIF体外电穿孔转染入PBMC,提示转染HIF-1α能促祖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效果与加入细胞因子诱导相似,其能增加祖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 单个核细胞 CD34^+单个核细胞 内皮祖细胞 基因转染 内皮细胞
下载PDF
NOD/SCID小鼠模型在人脐血体外扩增后移植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郭荣 邹萍 何飞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时总细胞及祖细胞数量均倍增,但干细胞是否扩增的证据不足。动物移植模型是检测干细胞扩增的最佳实验。最近建立了一种人-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模型,可有效评估干细胞体外扩增后体内再植力水平...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时总细胞及祖细胞数量均倍增,但干细胞是否扩增的证据不足。动物移植模型是检测干细胞扩增的最佳实验。最近建立了一种人-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模型,可有效评估干细胞体外扩增后体内再植力水平。本文就NOD/SCID小鼠模型的发展、影响造血细胞植入的因素及其在评估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后体内再植力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 体外扩增 非肥胖糖尿病型重型联合免疫缺陷 小鼠 造血细胞移植 再植力
下载PDF
非病毒型纳米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荣 邹萍 陆华中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CAS 2002年第2期77-81,共5页
近 10年来 ,新型非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日益受到欢迎。其主要代表为纳米载体 ,具有无毒性及免疫原性的优势 ,已作为高效阳离子载体用于基因转移。体外基因转移实验表明 ,纳米载体的基因转移率高于普通脂质体及其它阳离子多聚体 ,如多... 近 10年来 ,新型非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日益受到欢迎。其主要代表为纳米载体 ,具有无毒性及免疫原性的优势 ,已作为高效阳离子载体用于基因转移。体外基因转移实验表明 ,纳米载体的基因转移率高于普通脂质体及其它阳离子多聚体 ,如多聚氮丙啶及聚赖氨酸。本文对纳米载体的结构特点、性能、基因转移机制进行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纳米载体 基因转移
下载PDF
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袁媛 范华骅 +4 位作者 任亚娜 杨洁 聂晓绚 赵丽华 林俊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06-4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分泌的外泌体(regulatory exosomes,r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并与正常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外泌体(immature exosomes,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进行比较。取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诱导未成熟树... 本研究探讨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分泌的外泌体(regulatory exosomes,r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并与正常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外泌体(immature exosomes,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进行比较。取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TGF-β1联合IL-10诱导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DC的表型。采用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分别提取rDex和iDex。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以C57BL/6小鼠为供者,以BALB/c(H-2d)小鼠为受者,按对受者处理的不同实验分3组,iDex组术前7、3天受者经尾静脉注射10μg供者的iDex,rDex组术前7、3天受者经尾静脉注射10μg供者的rDex,另设PBS对照组,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供者及非亲缘异基因供者DBA/2对同种异基因小鼠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TGF-β1、IL-10可下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MST),在对照组为7.8天,iDex组为10.7天,rDex组为18.8天;iDex组的移植皮片MS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rDex组的移植皮片MST明显长于iDex组(p(0.01)。MLR结果证明iDex组和rDex组B/C小鼠均对C57小鼠的脾细胞产生特异性耐受,尤其是rDex组;对非亲缘异基因DBA供者的脾细胞两组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应答。结论:iDex和rDex均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且rDex作用较iDex作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免疫耐受 皮肤移植
下载PDF
人外周血Vα24 NKT细胞和CD3^+CD56^+CIK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洁 范华骅 +4 位作者 聂晓绚 高砾 刘嬿 章平 高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Vα24 NKT细胞和CIK细胞在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NKT细胞和CIK细胞;经免疫磁珠纯化获得高纯度的TCRVα24+NKT细胞和CD3+CD56+CIK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纯化后的NKT细胞和CIK细胞的表型、细... 目的进一步认识Vα24 NKT细胞和CIK细胞在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NKT细胞和CIK细胞;经免疫磁珠纯化获得高纯度的TCRVα24+NKT细胞和CD3+CD56+CIK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纯化后的NKT细胞和CIK细胞的表型、细胞因子和细胞坏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并用DIOC18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纯化后的NKT细胞和CIK细胞的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经纯化TCRVα24+Vβ11+NKT细胞和CD3+CD56+CIK细胞的纯度均达到>90%;纯化后的Vα24 NKT细胞多数为CD4+和DN NKT细胞,高表达TCRVα24、Vβ11、CD3、CD161,低表达CD56;而纯化后的CIK细胞则以CD8+T细胞为主,高表达CD3、CD56,低表达CD161,几乎不表达TCRVα24和Vβ11。在抗原刺激下,CD3+CD56+CIK细胞的IFN-γ、TNF-α、Perforin、FasL、TRAIL表达水平均高于NKT细胞,但CD3+CD56+CIK细胞几乎不分泌IL-4,而NKT细胞则分泌高水平的IL-4;CD3+CD56+CIK细胞对肿瘤细胞株K562、U937、Jurkat的杀伤率均远远高于NKT细胞。结论TCRVα24+NKT细胞和CD3+CD56+CIK细胞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细胞群,在抗肿瘤免疫和免疫调节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Vα24 NKT细胞 CD3^+CD56^+CIK细胞 流式细胞术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损伤动脉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俊 王长谦 +4 位作者 张大东 范华骅 何奔 王彬尧 黄定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主动脉内膜剥脱后内皮修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对照组(n=15)、小剂量[10 mg/(kg.d)]白藜芦醇组(n=15)和大剂量[50mg/(kg.d)]白藜芦醇组(n=15),术前2周至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主动脉内膜剥脱后内皮修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对照组(n=15)、小剂量[10 mg/(kg.d)]白藜芦醇组(n=15)和大剂量[50mg/(kg.d)]白藜芦醇组(n=15),术前2周至动物处死期间经灌胃器给药;术后1周、2周分别应用Ⅷ因子检测和伊文思蓝染色评价各组损伤血管内皮修复情况;术后2周、4周采用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术后1周4、周损伤血管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计数双阳性细胞以评价各组术后1周的外周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10 mg/(kg.d)白藜芦醇明显促进术后1周及2周的内皮修复,而50mg/(kg.d)不能;10 mg/(kg.d)白藜芦醇显著抑制术后2周、4周的内膜增生,而50 mg/(kg.d)只能抑制术后4周的内膜增生,且效果不如前者;10 mg/(kg.d)白藜芦醇明显促进损伤血管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50 mg/(kg.d)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d)白藜芦醇显著升高术后1周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32.46±6.52比21.58±3.69,P<0.05),而50 mg/(kg.d)白藜芦醇无明显差异(22.48±6.89比21.58±3.69,P>0.05)。结论小剂量白藜芦醇可上调损伤血管内膜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加快内皮修复及抑制内膜增生;而大剂量白藜芦醇只能抑制术后4周的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白藜芦醇调节内皮祖细胞动员 免疫组织化学法 白藜芦醇 内皮刺脱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聚酰胺-胺型纳米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荣 陆华中 邹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基因转移 聚酰胺-胺型纳米载体 基因治疗 研究现状 展望
原文传递
NK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洁 范华骅 +1 位作者 章平 高峰 《生命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NKT细胞是免疫细胞中一类具有NK细胞特定标志的T细胞亚群,经活化,既可直接作为抗肿瘤效应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又能通过激活其他免疫效应细胞,如NK细胞,间接实现抗肿瘤作用。NK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获得性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NKT细胞 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机制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玮 谢如锋 范华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5-1338,共4页
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PMN)是固有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效应细胞。在激活状态下,PMN可以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这些分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性,可以与细菌的细胞膜、核酸分子... 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PMN)是固有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效应细胞。在激活状态下,PMN可以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这些分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性,可以与细菌的细胞膜、核酸分子及蛋白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微生物的损伤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输血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树突细胞分泌的exosomes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亚娜 范华骅 +4 位作者 高跞 聂晓绚 杨洁 刘嬿 高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8-302,共5页
目的建立树突细胞(DC)分泌的exosomes的制备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功能。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未成熟DC(imDC),并使其负载K562细胞的抗原,然后用脂多糖(LPS)诱导DC成熟(mDC),通过超速离... 目的建立树突细胞(DC)分泌的exosomes的制备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功能。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未成熟DC(imDC),并使其负载K562细胞的抗原,然后用脂多糖(LPS)诱导DC成熟(mDC),通过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分别提取imDC和mDC分泌的exosomes。检测exosomes的粒径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exosomes的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exosomes的表面分子。比较mDC和imDC分泌的exosome8引起的针对K562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CD69的上调、细胞因子IFN.1的分泌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制备的exosomes为碟状小囊泡,平均直径为72.3nm,表达CD80、CD86、HLA.DR、FasL、CD54和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因子Ⅷ(MFG-E8)。与imDC相比,mDC分泌的exosomes CD80表达较高而MFG-E8的表达较低,并且在体外mDC分泌的exosomes能够更显著地引起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和免疫应答:在exosomes最适浓度下,T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为O.50±0.01,激活T细胞的CD69上调,并且有(13.4±5.8)%T细胞扩增,(22.8±2.4)%的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FN-1,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21.3±8.6)%。结论建立了简便、快速的exosomes分离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EXOSOMES 肿瘤免疫
原文传递
调节性DC分泌的外体诱导免疫耐受功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丽华 任亚娜 +5 位作者 聂晓绚 杨洁 高跞 刘袁媛 郭芳 范华骅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了探讨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体(Dex)在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体外研究采用供体Dex降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可能性。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未成熟DC(imDC),用TGF-β1联合IL-10诱导调节性DC,LPS诱导DC成熟。采用流... 为了探讨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体(Dex)在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体外研究采用供体Dex降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可能性。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未成熟DC(imDC),用TGF-β1联合IL-10诱导调节性DC,LPS诱导DC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观察TGF-β1和IL-10对DC表型、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和超滤的方法提纯Dex;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mDC分泌的Dex(imDex)与调节性DC分泌的Dex(rDex)表达的相关分子;通过CCK-8法分析异源iDex和mDex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生物学功能,并比较rDex与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能力。结果显示,TGF-β1和IL-10可下调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并诱导调节性DC分泌更多的rDex;异源的mDC分泌的Dex(mDex)在mDC存在时增强MLR,而异源的imDex在imDC存在时一定程度上抑制MLR,rDex诱导的抑制T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强于iDex;rDex表达更多的FasL,提示TGF-β1和IL-10诱导的调节性DC分泌的rDex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应用于同种异体移植抗免疫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和IL-10 调节性DC 调节性Dex MLR 免疫耐受
下载PDF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体外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钦红 范华骅 +4 位作者 陈勤奋 高跞 刘燕 谢彦辉 谢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体外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HL-60细胞与HMBA体外培养3d;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分化抗原CD11b、CD14及细胞内Cyclin D、Cyclin E、p27抗原;半定量RT-PCR分析c-... 目的 探讨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体外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HL-60细胞与HMBA体外培养3d;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分化抗原CD11b、CD14及细胞内Cyclin D、Cyclin E、p27抗原;半定量RT-PCR分析c-myc、R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HL-60细胞经HMBA处理后显示CD11b表达显著增高;胞内抗原Cyclin E表达显著下降,Cyclin D、p27表达显著增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RT-PCR反应显示c-myc mRNA表达显著下调,Rb mRNA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HMBA能体外诱导HL-60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E、上调p27;同时使得增殖分化相关基因c-myc mRNA表达下调、Rb MRNA表达上调而使细胞阻滞于G1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体外 HL-60细胞株 细胞分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