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局部IL-8释放及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陆树良 金曙雯 +2 位作者 青春 丁长囡 史济湘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评价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 IL-8水平和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7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削痂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之创面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中释放 IL-8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削痴... 目的评价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 IL-8水平和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7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削痂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之创面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中释放 IL-8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削痴手术后创面组织释放 IL-8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降低.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亦显示,手术后创面的炎性反应较手术前有明显减轻,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咆浸润外,坏死范围较手术前扩大,残留的少量皮肤附件因炎症扩大而消失。结论削痂手术能减少局部组织 IL-8的释放,改善炎性反应,对防止深Ⅱ度创面组织进行性加深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削痂 炎性反应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腺性膀胱炎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疗效分析(附65例报告) 被引量:46
2
作者 周文龙 孙福康 +7 位作者 吴瑜璇 张祖豹 何威 刘定益 袁平 金晓龙 陈晨 杨小妹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6-458,共3页
 目的 提高腺性膀胱炎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 腺性膀胱炎患者 6 5例 ,膀胱镜检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 39例、乳头瘤样 15例、慢性炎症 8例、无明显改变 3例。经尿道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 (4 0mg/次 )膀胱灌注 ,规律治...  目的 提高腺性膀胱炎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 腺性膀胱炎患者 6 5例 ,膀胱镜检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 39例、乳头瘤样 15例、慢性炎症 8例、无明显改变 3例。经尿道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 (4 0mg/次 )膀胱灌注 ,规律治疗 2年 ,方案为每周 1次共 8次 ,其后每月 1次共10次 ,第 2年每 3个月 1次。定期做膀胱镜检查 ,并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随访 7~ 72个月 ,平均2 9个月。 6 0例痊愈 ,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 ;4例复发 ;1例腺癌变。 结论 经尿道电切或电灼 ,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有助于膀胱上皮的组织学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大剂量 丝裂霉素 膀胱灌注 膀胱结石
原文传递
Stat3在人胃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组成性激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3
作者 俞丽芬 朱延波 +3 位作者 乔敏敏 钟捷 涂水平 吴云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064-2069,共6页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在不同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激活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凝胶阻滞电泳(EMSA)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3T3和5种不同分化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MKN2...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在不同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激活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凝胶阻滞电泳(EMSA)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3T3和5种不同分化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MKN45、AGS和NCISNU1)中Stat3蛋白的表达和Stat3DNA的结合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在胃癌细胞内的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3T3相比,Stat3在5种不同分化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中有较高的活性。中分化和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MKN45和AGS)中Stat3的激活水平高于其他类型的细胞株(MKN28和NCISNU1)。PStat3的染色定位于AGS细胞的细胞核。胃癌组织中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胃黏膜高,特别是中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织尤为显著(P<005)。Ⅱ、Ⅲ期胃癌组织中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胃癌(P<005),Ⅳ期胃癌组织中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与Ⅰ期胃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Stat3在各种类型的人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都有较高的活性;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蛋白 胃癌组织 人胃癌细胞株 正常 激活 表达水平 胃黏膜上皮细胞 分化 结合活性 细胞核
原文传递
胸腔孤立性纤维瘤伴阵发性低血糖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1
4
作者 蔚青 金晓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3-165,i052,共4页
目的 研究胸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PSFT)伴阵发性低血糖的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对胸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细胞由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构成 ,束状交错排列及片状分布 ,... 目的 研究胸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PSFT)伴阵发性低血糖的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对胸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细胞由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构成 ,束状交错排列及片状分布 ,局部呈血管外皮瘤形态。间质内有大量胶原纤维 ,部分区域黏液变性。在细胞密集区 ,可见核分裂象 3个 / 10HPF。CD34、vimentin、somatotastin和insulin(+) ;CK、HBME 1,calretinin、EMA、AE1/AE3、Cam5 2和p5 3(- )表达。结论 PSFT确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样物质及生长抑素 ,但低血糖症则由多种因素造成。vimentin和CD34阳性以及上皮性标记阴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孤立性纤维瘤 阵发性低血糖症 文献复习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烟雾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系列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变化半定量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庆云 黄绍光 +7 位作者 吴华成 程齐俭 项轶 许海敏 李敏 郭雪君 万欢英 邓伟吾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3-166,I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模型及进行病理变化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 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常规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在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中,气...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模型及进行病理变化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 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常规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在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中,气道病理变化呈逐渐加重过程,至第7周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理变化。结论 混合烟雾吸入法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是用于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炎症发生发展的简便、可靠的模型;半定量分析的形态学评价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炎症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更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 大鼠 慢性支气管炎 半定量评价 动物模型 病理评分
下载PDF
胸腺类癌致异位ACTH综合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卫庆 赵红燕 +12 位作者 陈瑛 孙首悦 毕宇芳 汤正义 赵咏桔 姚晓虹 方文强 陈中元 陈克敏 金晓龙 胡仁明 罗敏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 总结胸腺类癌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临床表现 ,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诊断率。方法分析 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 ,尤其是非典型胸腺类癌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相关测定值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患者均行胸腺肿瘤切除术... 目的 总结胸腺类癌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临床表现 ,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诊断率。方法分析 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 ,尤其是非典型胸腺类癌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相关测定值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患者均行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胸腺类癌导致异位ACTH综合征。结论 有明确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 ,且伴有低血钾 ,浮肿 ,蛋白尿且出现不能解释的 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 ,均应考虑异位ACTH综合征 ,胸腺类癌是异位ACTH综合征的可能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类癌 异位ACTH综合征 并发症 诊断 影像学表现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朱延波 束木娟 +3 位作者 肖家诚 杨践 金晓龙 储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MFB)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AA)的鉴别。方法 :对 5例AMFB和5例AA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对 3例AMFB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AMFB位于外阴或腹股沟区 ,肿瘤边界清楚 ,大小 0 .8~ 4cm...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MFB)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AA)的鉴别。方法 :对 5例AMFB和5例AA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对 3例AMFB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AMFB位于外阴或腹股沟区 ,肿瘤边界清楚 ,大小 0 .8~ 4cm。光镜 :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束状及巢状排列 ,常围绕小至中等大小的薄壁血管周围。肿瘤有细胞密集区和细胞分散区。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 ,desmin ,ER和PR。电镜 :肿瘤细胞有的可见胞质内微丝和致密体结构 ,有原始细胞间连接。 2例AMFB随访 2年无复发。而 5例AA中有 2例复发。AA肿瘤细胞侵袭性生长 ,细胞核有明显的裂隙 ,厚壁血管周围常有肌样嗜伊红条索 ,有更丰富的粘液样基质。结论 :AMFB和AA是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点的肿瘤 ,可能均起源于血管周围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干细胞 ,两者的鉴别目前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 纤维母细胞瘤 血管粘液瘤 病理学 AMFB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表达异常与胸膜孤立性纤维瘤致低血糖 被引量:18
8
作者 陆洁莉 赵咏桔 +9 位作者 王颖 唐金凤 王卫庆 张炜 刘建民 罗邦尧 陈中元 金晓龙 宁光 李小英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3-534,共2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RT-PCR和Northern印迹技术,在1例少见的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NICTH)患者肿瘤组织检测到高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蛋白,其mRNA表达水平也异常增高,并呈现出基因转录本多样性,这提示IGF-Ⅱ的... 本研究采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RT-PCR和Northern印迹技术,在1例少见的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NICTH)患者肿瘤组织检测到高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蛋白,其mRNA表达水平也异常增高,并呈现出基因转录本多样性,这提示IGF-Ⅱ的自分泌产物在肿瘤源性低血糖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
原文传递
脂肪母细胞瘤4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忠德 奚政君 +4 位作者 吴湘如 殷敏智 王燕 张凤英 储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对 4 4例脂肪母细胞瘤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母细胞瘤 ,手术切除时的平均年龄为 (2 0 8± 14 6 )个月 ,患儿最大 5岁 ,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发生于... 目的 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对 4 4例脂肪母细胞瘤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母细胞瘤 ,手术切除时的平均年龄为 (2 0 8± 14 6 )个月 ,患儿最大 5岁 ,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发生于四肢、头颈部、腰背部及腋部。复发率 18 2 % ,弥漫型明显多于局限型。肿瘤最大径多为 3~ 7cm ,切面比脂肪瘤灰白。镜下见未成熟和成熟的脂肪组织小叶由丰富毛细血管、小静脉的狭窄纤维间隔分割 ,伴不同程度的黏液样基质。结论 脂肪母细胞瘤需与黏液脂肪肉瘤、纤维脂肪肉瘤和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相鉴别。脂肪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完全良性 ,虽有局部复发 ,但从无转移及恶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瘤 脂肪肉瘤 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 黏液 错构瘤 多发 最大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卵圆细胞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肖家诚 朱延波 +4 位作者 朱上林 李勤裕 RuckP AdamA KaiserlingE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肝癌肝组织存在卵圆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对 2 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手术标本行常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并用胆管上皮分化标记CK7和肝细胞分化标记白蛋白对以上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5例作免疫电镜标记。结果 :... 目的 :探讨人肝癌肝组织存在卵圆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对 2 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手术标本行常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并用胆管上皮分化标记CK7和肝细胞分化标记白蛋白对以上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5例作免疫电镜标记。结果 :光镜下 ,14/ 2 0例癌肿边缘常可见到增生的小胆管样结构。电镜下 ,14/ 2 0例可找到三型卵圆细胞。其中Ⅰ型细胞体积较小、核大、胞质少 ,此为较为原始的卵圆细胞。Ⅱ型细胞体积稍大 ,胞质稍多 ,此为向胆管上皮分化的小上皮细胞。Ⅲ型细胞体积稍大 ,内含稍多粗面内质网 ,此为向肝细胞分化的卵圆细胞。此三型卵圆细胞均有细胞内张力微丝和细胞间连接结构。免疫电镜显示 ,三型卵圆细胞均表达CK7和白蛋白 ,但Ⅰ型和Ⅱ型表达CK7多些 ,Ⅲ型表达白蛋白多些。结论 :与动物致癌模型肝中存在卵圆细胞一样 ,人肝细胞肝癌肝中也存在同样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的卵圆细胞。结果支持卵圆细胞可能为肝前体细胞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白蛋白 肝细胞肿瘤 cytokcratin7
下载PDF
骨髓活检组织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分型 被引量:17
11
作者 肖家诚 金晓龙 袁菲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 探讨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基因重排在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病理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对62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骨髓活检组织,分别做了组织学、EnVision法观察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结... 目的 探讨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基因重排在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病理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对62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骨髓活检组织,分别做了组织学、EnVision法观察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异型淋巴细胞呈小梁间结节状或散在分布,有时可见假滤泡结构。滤泡型淋巴瘤(FCL)表现为结节性小梁旁或小梁间的浸润,结节内小淋巴样细胞松散聚集。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主要为小梁间弥散浸润,在小而圆的淋巴细胞间可见散在数量不等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边缘区淋巴瘤(MZL)则见模糊的或界限不清的小梁间或小梁旁结节,一些细胞胞质透明。套细胞性淋巴瘤(MCL)异型细胞小到中等大小,缺乏副免疫母细胞和假滤泡。毛细胞性淋巴瘤(HCL)瘤细胞胞膜多清晰,胞质丰富透明,常形成荷包蛋样表现。霍奇金病可见大核瘤细胞,核仁明显。T-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浸润骨髓主要为小粱间间质性散在或弥漫分布,胞质多透明,核有芋艿样或脑回状改变,DLBL造血细胞间体积大的瘤细胞散在或弥漫分布。CD3对T细胞来源、CD20和CD79对B细胞来源淋巴瘤有鉴别诊断价值,cyclin D1和CD5阳性对MCL具有诊断性价值,bcl-2和CD10阳性则对FCL具有诊断性意义,而C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淋巴瘤 病理诊断 分型 骨髓侵犯
原文传递
一例家族性Carney综合征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燕云 陈瑛 +9 位作者 宋怀东 李小英 骆天红 乔建鸥 张毅 肖家诚 祝宇 赵咏桔 罗邦尧 宁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64-768,共5页
目的 对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病 (primarypigmentednodularadernaldisease,PPNAD)所致的库欣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例行病史询问及各项相关检查。采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共 8份全血DNA样本。对PR... 目的 对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病 (primarypigmentednodularadernaldisease,PPNAD)所致的库欣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例行病史询问及各项相关检查。采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共 8份全血DNA样本。对PRKAR1A基因各外显子PCR扩增 ,ABI 370 0测序。手术切除患者右侧肾上腺 ,部分液氮保存以备抽提RNA/DNA ,部分送病理。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典型库欣综合征 ,其父有心脏黏液瘤病史。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显示皮质醇不受抑制 ,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手术切除肾上腺组织呈现色素结节样病变 ,结合病理所见为PPNAD。测序发现患者及其父亲的PRKAR1A基因有一个新的杂合突变———S14 7N。结论 先证者及其父因分别患有PPNAD及心房黏液瘤并共同携带PRKAR1A的基因突变 ,最终共同确诊为家族性Carney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Camey综合征 分子生物学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病 库欣综合征 家系调查
原文传递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毒学免疫表型 被引量:15
13
作者 肖家诚 金晓龙 陆建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或称Kikuchi病 ,KD)可能致病的病毒因素。方法 对 30例KD存档蜡块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取 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NLD)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KD及NLD组织内HBsAg均阴性。HP...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或称Kikuchi病 ,KD)可能致病的病毒因素。方法 对 30例KD存档蜡块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取 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NLD)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KD及NLD组织内HBsAg均阴性。HPV在KD和NLD中均有高表达 (6 6 7%和 6 0 % ) ,HSV 2也在部分KD(4 0 % )和NLD病人 (2 0 % )出现阳性。此外 ,有 36 6 % (1 1 / 30 )的KD病人EB病毒阳性 ,而NLD淋巴结内EB病毒阴性。结论 HBsAg、HPV和HSV 2可能不是KD的致病因子。EB病毒在KD感染率较高 ,而在NLD阴性 ,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毒学 免疫表型 病毒病因学 感染率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在鉴别原发性骨肉瘤与瘤周水肿的价值(与病理标本对照)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前 江浩 +4 位作者 丁晓毅 潘自来 杨践 张伟斌 倪根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在鉴别骨肉瘤与瘤周水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本组收集15例标本完整用于病理取材与MRI动态增强对照研究 ,其中男性10例 ,女性5例 ,年龄11~54岁 ,平均年龄21.1岁。病变部位 :股骨下端7例 ,胫骨上端4例 ,肱骨上端2...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在鉴别骨肉瘤与瘤周水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本组收集15例标本完整用于病理取材与MRI动态增强对照研究 ,其中男性10例 ,女性5例 ,年龄11~54岁 ,平均年龄21.1岁。病变部位 :股骨下端7例 ,胫骨上端4例 ,肱骨上端2例及桡骨下端1例。结果 :本组15例中8例原发性骨肉瘤软组织肿块周围在MRI显示典型水肿信号 ,其表现为边缘不清、缺乏占位效应及信号均匀的羽样外观。水肿在T1WI呈低信号 ,T2WI及STIR呈高信号。MRI动态增强首次强化斜率值2.01 %作为判断肿瘤组织的标准 ,则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 %及86.6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水肿 MRI 动态增强 诊断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炎关系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尤莉娜 袁菲 肖家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4-335,T002,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与儿童胃炎的关系 ,对我科1998年至2000年间500例3岁~15岁儿童胃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学和H.pylori观察 ,按Sydney胃炎标准对病变分级 ,分析和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胃炎发展... 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与儿童胃炎的关系 ,对我科1998年至2000年间500例3岁~15岁儿童胃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学和H.pylori观察 ,按Sydney胃炎标准对病变分级 ,分析和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胃炎发展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40.4 %的儿童胃炎与H.pylori感染有关 ;而且炎症的程度、淋巴滤泡的形成、嗜酸细胞增多及幽门腺萎缩明显高于无H.pylori感染的儿童胃炎。提示上海地区儿童胃炎有很高的H.pylori感染率 ,H.pylori感染与儿童胃炎关系密切 ,儿童H.pylori胃炎的胃粘膜病理变化比非H.pylori感染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儿童 胃炎 淋巴滤泡 幽门腺萎缩 活动性炎症
下载PDF
NSE,CgA,Sy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丽华 储谦 黄志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2-223,I03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99例不同部位及激素活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NSE,CgA,Syn标记。结果...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99例不同部位及激素活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NSE,CgA,Syn标记。结果:3种标记物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NSE94.9%,CgA70.7%,Syn75.8%。3种标记物共同表达率为58.6%,高于单项(15.2%)和双项(25.3%)标记物表达率,有98例标本至少显示1种标记物阳性。结论:3种标记物的表达与肿瘤部位和激素活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 内分泌腺肿瘤 NSE CgA SYN
下载PDF
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严超 朱正纲 +5 位作者 杨践 燕敏 陈军 刘炳亚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术前对141例胃癌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分别根据Lauren分类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判断组织学分类,并与手术标本结果对照。结果内镜活检对胃癌Lauren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76.6%,...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术前对141例胃癌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分别根据Lauren分类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判断组织学分类,并与手术标本结果对照。结果内镜活检对胃癌Lauren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76.6%,对肠型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80.6%,而对弥漫型胃癌则分别为82.7%和80.3%。在59例术前诊断为肠型胃癌的病例中,18例(30.5%)在手术标本中呈弥漫性生长;而在75例术前诊断为弥漫型胃癌的病例中,仅6例(8.0%)术后诊断为肠型胃癌。内镜活检对胃癌WHO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87.2%,其中对乳头状/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9%、33.3%和66.7%。结论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活检 胃癌 组织学分类 术前诊断
原文传递
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丽华 赵咏桔 +5 位作者 王晓颖 袁平 许伟庆 肖家诚 徐锦屏 罗邦尧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7-550,共4页
目的了解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两项指标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43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石蜡标本中Galectin-3蛋白及CD44v6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Galec... 目的了解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两项指标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43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石蜡标本中Galectin-3蛋白及CD44v6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P<0.01)。Galectin-3联合CD44v6检测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8%、93.4%和88.8%,而单独检测Galectin-3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2%、90.1%和92.3%。结论Galectin-3和CD44v6(尤其是前者)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CTIN-3 CD44V6 甲状腺肿瘤 CD44V6蛋白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免疫组化检测 其意义 免疫组化ABC法 诊断准确率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S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俊 计骏 +7 位作者 袁菲 陈军 燕敏 于颖彦 刘炳亚 尹浩然 林言箴 朱正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1-533,共3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原发灶及4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胃黏膜组织Sp1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特性并研究该...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原发灶及4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胃黏膜组织Sp1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特性并研究该因子表达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Sp1表达阳性率仅为12.5%(5/40),且均表达于正常胃腺的颈部,在成熟细胞较多的胃腺体底部未见有表达。与之相反,Sp1在胃癌组织中则有较高表达率,为53.8%(35/65)。肿瘤组织中Sp1蛋白呈无表达、弱表达及强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00d、1560d及1026d,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Sp1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1,P=0.026),而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Lauren分型无明显相关(P=0.306,P=0.667)。结论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Sp1蛋白表达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Sp1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并可能通过除淋巴结转移以外的其他机制促进肿瘤的侵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胃肿瘤 预后 胃癌患者 淋巴结转移数目 胃黏膜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Lauren分型 胃癌组织 肿瘤组织
原文传递
cDNA微阵列对22例弥漫型胃癌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晓青 杨燕青 +6 位作者 刘炳亚 金晓龙 李炜 唐凯玲 张庆华 林言箴 朱正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从转录组水平识别弥漫型胃癌与正常胃黏膜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胃癌分子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收集22例弥漫型胃癌患者的新鲜冻存胃癌组织及同例相应正常胃黏膜。杂交芯片采用含14592个点的cDNA表达谱芯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标准为... 目的从转录组水平识别弥漫型胃癌与正常胃黏膜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胃癌分子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收集22例弥漫型胃癌患者的新鲜冻存胃癌组织及同例相应正常胃黏膜。杂交芯片采用含14592个点的cDNA表达谱芯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标准为该基因在50%以上样本中的肿瘤与正常组织荧光强度比(ratio比值)>2或<0.5。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基因表达的相似性分析,标本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共357个,其中表达上调者153个,下调者204个。上调基因功能主要与细胞骨架运动、基质重建、细胞增殖及信号传导等相关;下调基因功能则主要与细胞免疫防御、毒理代谢、功能分化、核-浆转运及凋亡抑制等相关。TNM分期的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间,有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表达结果一致。结论运用cDNA芯片进行弥漫型胃癌基因表达谱分析,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全方位阐明弥漫型胃癌的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性,也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分子诊断指标和基因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胃癌 CDNA微阵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