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类型和预后 被引量:62
1
作者 吴建新 陈源文 +4 位作者 罗声政 胡颖 董国芳 李定国 陆汉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7-669,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的患者临床特点 ,旨在加强对高脂血症影响急性胰腺炎发病类型和预后的认识。方法 随机选择 2 0 0 12 0 0 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住院 4 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分为高脂血症...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的患者临床特点 ,旨在加强对高脂血症影响急性胰腺炎发病类型和预后的认识。方法 随机选择 2 0 0 12 0 0 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住院 4 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分为高脂血症 (11例 )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两组。结果  4 3例患者中 ,7例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高脂血症组 5例 ) ,计数相关分析显示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发病比例增高与高脂血症呈正相关 (χ2 =6 5 8,P <0 0 5 ,r =0 4 6 )。高脂血症组患者中酗酒者、体重超重 (BMI>2 4 )合并有糖尿病者明显高于胆源性胰腺炎组 ;2例重症患者血淀粉酶正常 ;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显著多于胆源性组。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发病呈显著正相关。教育患者饮食控制、减轻体重或应用降脂药物等 ,有助于防治急性胰腺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合并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发病类型 预后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高脂饮食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PPAR-γ表达增强 被引量:21
2
作者 范建高 丁晓东 +3 位作者 王国良 徐正婕 田丽艳 郑晓英 《肝脏》 2004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活化受体γ(PPAR-γ)及其亚型在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 ,分批于实验第 8、12、2 6、2 4周处死 ,同期设普通饮食饲...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活化受体γ(PPAR-γ)及其亚型在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 ,分批于实验第 8、12、2 6、2 4周处死 ,同期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肝脏PPAR-γ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第 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 ,第 12~ 2 4周从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伴肝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和RT PCR显示 ,随着造模时间延长 ,肝脏PPAR-γ的表达逐渐增强。模型组肝脏PPAR-γ1mRNA表达于第 2 4周达到高峰 (与对照组相比升高 3 .5倍 ,P <0 .0 1) ,PPAR-γ2 mRNA表达于造模第 16周时达高峰 (较对照组升高 5 .8倍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仅PPAR-γ2 mRNA与肝脂变程度之间关系密切 (r =0 .89,P <0 .0 5 )。结论 持续 2 4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 ,模型大鼠肝脏PPAR-γ表达增强 ,NAFLD大鼠肝细胞可能部分具有脂肪细胞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大鼠 肝脏 鼠肝 表达 高脂饮食 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对照组 造模
下载PDF
肝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大鼠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晶 宗春华 +5 位作者 李定国 周仁建 杜学亮 周馨 徐芹芳 陆汉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验证肝脏是否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明确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给予橄榄油皮下注射;Ⅱ~Ⅳ组为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组,分别于2、4、6wk被处死。采用放射免疫... 目的:验证肝脏是否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明确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给予橄榄油皮下注射;Ⅱ~Ⅳ组为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组,分别于2、4、6wk被处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和肝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采用图像分析法判定肝纤维化程度。 结果:正常大鼠肝脏中可测到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Ⅰ&Ⅱ、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分别为1.5±1.2μg/L/h,5.18±1.3μg/L,561.6±210.7ng/L,0.4±0.1μg/L,66.2±7.2μmol/L/min),并随肝纤维化进展逐渐升高(造模后6wk为4.3±1.8μg/L/h,13.1±2.4μg/L,762.5±322.5ng/L,0.6±0.2μg/L,96.2±17.8μmol/L/min)。 结论:肝脏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并随肝纤维化进展逐渐激活,说明此系统参与了肝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大鼠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表达及其与能量贮备的关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范建高 丁晓东 +3 位作者 王国良 徐正婕 田丽艳 郑晓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及其与能量贮备的关系。方法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8、12、16、24 周处死,同期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及其与能量贮备的关系。方法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8、12、16、24 周处死,同期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UCP2 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荧光测定法检测肝脏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24周从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伴肝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肝脏UCP2表达逐渐增强,UCP mRNA转录于24周达高峰,较对照组升高4.2倍, t=16.474,P<0.01;模型组肝脏ATP含量则随造模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24周为(1.99±0.66) ×108μmol/g,对照组为(2.97±0.48)×108μmol/g,t=3.248,P<0.01。模型组肝脏UCP2 mRNA 转录的相对数值与其ATP含量呈密切负相关,r=-0.93,P<0.01。结论持续24周高脂饮食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肝脏UCP2表达增强而ATP含量减少,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 大鼠 肝脏解偶联蛋白2 基因表达 能量贮备 UCP2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促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源文 李定国 +2 位作者 吴建新 陈颖伟 陆汉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观察低浓度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培养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 β1 )促活化作用影响 ,并探讨该作用与TGF - β1 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 2dHSC ,MTT法检测低浓度氧化苦参碱 (0 .2 5~ 8m... 目的 观察低浓度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培养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 β1 )促活化作用影响 ,并探讨该作用与TGF - β1 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 2dHSC ,MTT法检测低浓度氧化苦参碱 (0 .2 5~ 8mg/L)对HSC细胞毒作用 (作用 12h)和增殖影响 (作用 48h) ,或给予TGF- β1 (5ng/ml)和 /(或 )氧化苦参碱 (2mg/L)干预 ,相差显微镜观察HSC形态变化 ,分别以RT PCR或Westernblot法检测TGF - β1 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 2 /3、Smad 7以及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mRNA和 /(或 )蛋白表达。结果 氧化苦参碱 (0 .2 5~ 8mg/L)对HSC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大于 8mg/L能抑制HSC增殖。氧化苦参碱 (2mg/L)抑制TGF β1 诱导HSC激活时的α SMA表达和形态转化 ,伴随TGF β1 受体mRNA表达升高 ,Smad 7mRNA表达上调及TGF - β1 mRNA表达下降 (与单纯TGF - β1 处理组相比 ,分别上升 1.2 5、0 .87倍或下降 1.92倍 ,P均 <0 .0 5 ) ,但不影响TGF β1 Ⅱ型受体和Smad 3mR 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Smad 2 /3、Smad 7蛋白表达 ,与RT PCR结果相似。氧化苦参碱对单纯培养激活的HSC有类似作用。结论 低浓度氧化苦参碱 (2mg/L)上调Smad 7表达并抑制TGF β1 表达、上调TGF β1 Ⅰ型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HSC TGF-β1 mRNA表达 SMAD7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跨膜信号转导 RT-PCR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护士对履行告知义务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孙苗芳 王雪娟 +1 位作者 付丽娟 刘惠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义务的状况,探讨各年龄段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问题的认识、告知的内容范畴及告知的方法,强化护理人员对告知制度的认知,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13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义务的状况,探讨各年龄段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问题的认识、告知的内容范畴及告知的方法,强化护理人员对告知制度的认知,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13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义务重要性有认识但尚不足;(2)从年龄构成上显示,≥30岁的护士认识履行告知义务重要性比年龄<30岁的护理人员有明显差异;(3)护理人员对10项告知内容的调查,其中特殊药物静脉损伤的告知、绝对卧床的告知、坠床预防的告知、安全沐浴的告知、不能擅自离院的告知成为前5位,半数以上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用书面的形式对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告知。结论履行告知义务是护患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意外及不良后果应提前告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减少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状况 护士 护理人员 意外事件 各年龄段 告知制度 护患纠纷 调查问卷 年龄构成 静脉损伤 特殊药物 绝对卧床 患者家属 护患沟通 护理工作 不良后果 护理纠纷 30岁 安全
下载PDF
对照比较放大染色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徐雷鸣 陈惠芳 李定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比较放大染色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将230例患者分成2组,放大染色胃镜组115例,普通胃镜组115例。放大染色胃镜组用0.2%靛胭脂染色后放大,观察胃小凹分型并活检,标本送组织学检查。普通胃镜组行常... 目的比较放大染色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将230例患者分成2组,放大染色胃镜组115例,普通胃镜组115例。放大染色胃镜组用0.2%靛胭脂染色后放大,观察胃小凹分型并活检,标本送组织学检查。普通胃镜组行常规黏膜活检,标本送组织学检查。结果放大染色胃镜组发现胃癌4例(早期胃癌2例)、肠腺化生40例及异型增生17例;总检出率为:49.6%。癌前病变胃小凹分型以Ⅲ型和Ⅳ型为主;癌变者胃小凹分型均为Ⅴ型。普通胃镜组发现胃癌2例,为进展期胃癌、肠腺化生18例及异型增生4例;总检出率为20.9%。结论病变越接近肿瘤,胃小凹分型越高。放大染色胃镜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普通胃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染色胃镜 普通胃镜 胃癌 癌前病变 诊断
下载PDF
不同的生长抑素制剂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性消化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附5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任涟萍 沈晟晖 姜靖寰 《新医学》 1998年第9期467-468,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生长抑素制剂(施他宁、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2例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15例予施他宁治疗,剂量为首次250μg静注,再以6000μg/24h持续静滴... 目的:比较不同的生长抑素制剂(施他宁、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2例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15例予施他宁治疗,剂量为首次250μg静注,再以6000μg/24h持续静滴;15例予奥曲肽治疗,剂量为首次0.1mg静注,再以0.6mg/24h持续静滴;22例予垂体后叶素30U/8h持续静滴,3组均连用3天。结果:施他宁组、奥曲肽组、垂体后叶素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6±11)、(20±7)、(37±30)小时,3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施他宁组与奥曲肽组的疗效均优于垂体后叶素组。结论:施他宁、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曲张 出血 药物疗法 生长抑素制剂
下载PDF
粉防己碱上调Smad7表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源文 李定国 +2 位作者 吴建新 陈颖伟 陆汉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或给予TGFβ1(质量浓度5μg·L-1)和(或)Tet(1.6μmol·L-1)干预,分别以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3、Smad7以及αSMAmRNA和(或)蛋白表达。结果Tet(0.4~3.2μmol·L-1)能抑制培养HSC表达αSMA。Tet(1.6μmol·L-1)抑制TGFβ1诱导的HSCαSMA表达,伴有Smad7表达上调及TGFβ1表达下降,但不影响TGFβⅠ、Ⅱ型受体和Smad3表达。结论低浓度Tet抑制培养HSC的活化和TGFβ1促活化作用,该作用与上调Smad7表达并抑制TGFβ1有关而不影响TGFβ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S SMAD7 信号转导
下载PDF
结直肠癌防治研究的新概念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建新 李定国 陆汉明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316,共4页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防治研究 新概念 恶性肿瘤 发生率 2003年 病死率 世界各地 死亡统计 死亡原因 大洋洲 新发病 上升 美国 距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彝康 尤汉宁 +1 位作者 孙依萍 李定国 《胃肠病学》 2001年第2期116-116,121,共2页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激素 IBS 病理生理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潘勤 李定国 +1 位作者 汪余勤 徐芹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增生、凋亡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大鼠HSC,经不同浓度SST(10-6-10-10mol/L)处理72h后,以吖啶橙(acridineorange,AO)/溴乙啶(ethidiumbromide,EB)...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增生、凋亡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大鼠HSC,经不同浓度SST(10-6-10-10mol/L)处理72h后,以吖啶橙(acridineorange,AO)/溴乙啶(ethidiumbromide,EB)荧光染色法、末端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的改变.SST作用120h后,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HSC增生率的变化.并通过对细胞动力学的观察,探讨SST的作用机制.结果:SST可通过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SC增生,提高HSC凋亡率.浓度为10-6mol/L或10-7mol/L时效果尤为显著.G0/G1期阻滞是SST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结论:低剂量SST即可抑制HSC增生,并促进其凋亡,提示SST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肝星状细胞 肝硬化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影响机制
下载PDF
高脂饮食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线粒体损伤和ATP储备改变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晓东 范建高 +3 位作者 徐正婕 郑晓英 田丽艳 王国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肝脏线粒体损伤和三磷酸腺苷(ATP)储备的改变.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24),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标准饲料喂养,分批于实验8、12、16和24 wk处死.常规检测血清生化和肝匀浆ATP 含...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肝脏线粒体损伤和三磷酸腺苷(ATP)储备的改变.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24),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标准饲料喂养,分批于实验8、12、16和24 wk处死.常规检测血清生化和肝匀浆ATP 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8 wk时肝脂肪变明显,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12-24 wk进展为脂肪性肝炎;模型组肝脏ATP含量呈减低趋势,16-24 wk时较对照组减低约1/3(P<0.05);电镜下8wk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增大,部分内膜嵴粒脱落,16 wk 和24 wk大鼠线粒体内有类圆形结晶样物质沉积. 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的肝细胞存在线粒体损伤和ATP储备的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损伤 脂肪性肝炎 储备 大鼠肝脏 三磷酸腺苷(ATP) 饮食性 肝脏组织学改变 ATP含量 单纯性脂肪肝 肝炎模型 高脂饮食 线粒体肿胀 大鼠肝细胞 对照组 SD大鼠 高脂饲料 血清生化 常规检测 电镜观察 肝脂肪变 线粒体内
下载PDF
外源性生长抑素对正常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胰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建新 王兴鹏 +2 位作者 徐家裕 袁耀宗 秦兰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 :研究外源性生长抑素 (施他宁 )对正常胰腺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ANP)胰血流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LS -Ⅲ型计算机化组织血流仪测定施他宁影响大鼠胰腺组织血流的变化、牛磺胆酸钠诱发ANP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二十碳烯酸类代... 目的 :研究外源性生长抑素 (施他宁 )对正常胰腺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ANP)胰血流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LS -Ⅲ型计算机化组织血流仪测定施他宁影响大鼠胰腺组织血流的变化、牛磺胆酸钠诱发ANP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二十碳烯酸类代谢物和普通病理及电镜观察。结果 :正常鼠施他宁给药后胰血流量显著低于给药前 ;诱发ANP后 ,胰血流量显著降低 ,但施他宁 +ANP组血流量显著高于ANP组 ;ANP组发病 6h血栓素B2 (TXB2 )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的 4 5倍 ,施他宁 +ANP组各时点TXB2 均显著低于ANP组 ,6h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及各时点TXB2 / 6 -Keto -PGF1α比值则显著高于ANP组 ;病理观察示施他宁 +ANP组腺细胞坏死积分和微血管内微血栓显著少于ANP组。结论 :外源性生长抑素使正常鼠胰血流量下降 ,但施他宁 +ANP组胰血流量显著高于ANP组 ,其机制可能是二十碳烯酸类异常代谢的矫正 ,从而改善胰组织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腺炎 微循环 类花生酸类 外源性 胰血流量 胰缺血 急性坏死型
下载PDF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建新 黄介飞 +3 位作者 于志坚 孟宪镛 李定国 陆汉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81-88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常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作者研究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帮助临床有效防治这一并发症。方法:20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影像学和AFP或病理检查确诊;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动脉导管插入腹...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常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作者研究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帮助临床有效防治这一并发症。方法:20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影像学和AFP或病理检查确诊;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动脉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或右动脉,注入表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5-FU)以及碘化油或/和明胶海绵等;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依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结合内镜检查和肝功能生化指标、血管选择情况、用药量等分析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208例中31例(14.9%)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18例、急性溃疡和Mallory-Weiss综合征各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2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积分(B级)与并发出血呈正相关(r=0.59,P<0.005);导管插至腹腔动脉者或肝总动脉注射药物并发出血者(7/18,38.9%;18/38,47.4%),显著多于插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左、肝右动脉者(5/146,3.4%;P<0.005);化疗药物用量较大以及合用栓塞剂者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动脉化疗栓塞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肝功能分级、导管插入血管位置、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用量大小等因素有关;认识这些因素,改进操作以及加强术后观察处理有助于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治疗 并发症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护士缺编状态下和谐病区的构建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苗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6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激发护士的内在动力,构建和谐病区,实现“双优”管理年活动的目标。方法对缺编科室的221名护士进行多元化激励、心理健康咨询及改善护士职业环境。结果和谐病区构建后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职业满意状况显著高于构建前(均P<0.05)... 目的激发护士的内在动力,构建和谐病区,实现“双优”管理年活动的目标。方法对缺编科室的221名护士进行多元化激励、心理健康咨询及改善护士职业环境。结果和谐病区构建后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职业满意状况显著高于构建前(均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给予护士更多地关注和引导,为护士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的管理,以缓解其精神压力,有利于和谐病区的构建,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和谐病区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肝纤维化逆转中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及其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勤 谢渭芬 +2 位作者 张忠兵 张新 韩泽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253-2256,2260,共5页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protein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Cl4注射SD大鼠8周,随后停药6周建立...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protein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Cl4注射SD大鼠8周,随后停药6周建立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的动物模型。采用cDNA微阵列杂交检测纤维化消退期间MAPK/ERK级联反应中有丝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kinasekinase,MAPKKK)、MAPKK、MAPK等上下游激酶的表达变化。并通过Northern杂交加以验证。结果肝纤维化自发逆转过程中,H-ras、A-raf、MAPKK2、ERK1及核糖体S6蛋白激酶(S6proteinkinase,RSK1)等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激酶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并呈现顺序激活的时序关系,ras抑制物的转录则明显下调。结论MAPK/ER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消退时明显活化,可能与纤维化的自发逆转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信号通路 肝纤维化 逆转
下载PDF
胆结石患者血清结合胆汁酸测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雷鸣 宗春华 +5 位作者 张敏红 桑玉尔 王秀玲 刘栅林 姚诗凯 施冬云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结合胆汁酸对于胆结石的治疗及早期预防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测定20 例胆结石病人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七种结合胆汁酸含量。结果 胆结石组血清总结合胆汁酸量及GCA、TCA、... 目的 探讨血清结合胆汁酸对于胆结石的治疗及早期预防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测定20 例胆结石病人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七种结合胆汁酸含量。结果 胆结石组血清总结合胆汁酸量及GCA、TCA、GDCA、TDCA、TCDCA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0.01)。而且CA/CDCA比值及DCA% 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 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CA/CDCA比值及DCA% 升高,可作为胆结石形成的危险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汁酸 高效淮相色谱法 血清诊断
原文传递
罗马Ⅱ标准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如涛 周惠清 +4 位作者 宋光辉 刘清华 许小幸 李定国 陆汉明 《胃肠病学》 2004年第4期227-229,共3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IBS患者的确诊至关重要。目的:评价罗马Ⅱ标准诊断IBS的真实性,及其对IBS与其他功能性或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或与健康人鉴别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499例来...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IBS患者的确诊至关重要。目的:评价罗马Ⅱ标准诊断IBS的真实性,及其对IBS与其他功能性或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或与健康人鉴别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499例来自消化内科门诊和体检中心的对象进行调查。由资深专家根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作出最终诊断,并以此为金标准,计算罗马Ⅱ标准用于IBS与其他功能性或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或与健康人鉴别时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罗马Ⅱ标准用于IBS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时,敏感性及其95%CI相同,特异性及其95%CI、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相似,敏感性均为80%,特异性分别为51%和53%。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如严格执行罗马Ⅱ标准,有可能使一部分症状发生频率较低的IBS患者被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S 诊断 罗马Ⅱ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 器质性 健康人 消化系统疾病 CI 预测值 价值
下载PDF
奥曲肽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志荣 李定国 +5 位作者 陈锡美 黄新 魏红山 汪余勤 徐芹芳 陆汉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08-411,共4页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模型组、治疗后模型组和Oct治疗组。Oct治疗组给予Oct(50ng/100g)皮下注射,每日2次...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模型组、治疗后模型组和Oct治疗组。Oct治疗组给予Oct(50ng/100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用药30d,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及透明质酸(HA)。VG染色法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模型组大鼠血清HA(ng/L)为121.8±9.5和110.3±13.4,正常对照组为33.1±3.7、LN(μg/L)为85.7±12.1和78.2±7.9,正常对照组为37.1±6.3、PC Ⅲ(ng/L)为35.9±3.5和33.7±2.6,正常对照组为15.6±2.8。Oct组大鼠血清HA为55.8±7.2、LN为43.1±3.4、PC Ⅲ为27.8±3.4,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6~11.07,P<0.05。Oct能显著降低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积分,下调α—SMA和TGFβ_1蛋白质及I型和III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结论 Oct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和转化、下调TGFβ_1蛋白质及I型和III型前胶mRNA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肝纤维化 OCT 治疗 肝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