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苦参碱防治半乳糖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杨文卓 曾民德 +7 位作者 范竹萍 茅益民 宋育林 贾一韬 彭延申 朱红音 陆伦根 陈成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观察氧化苫参碱(oxymatrine,OM)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OM(90mg/kg)干预前后血及肝组织生物化学、羟脯氨酸含量、TGF β_1 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 目的 观察氧化苫参碱(oxymatrine,OM)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OM(90mg/kg)干预前后血及肝组织生物化学、羟脯氨酸含量、TGF β_1 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OM干预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μg/mg)较模型组显著下降(预防观察组为0.50±0.11和0.99±0.14,t=8.366,P<0.01;治疗观察组为0.44±0.04和0.70±0.06,t=9.839,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ALT、AST亦显著下降(P<0.01);病理组织学显示干预组较模型组 Ⅰ、Ⅲ型胶原沉积减少,纤维间隔纤细,数量减少;干预织肝组织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NU/mg)较模型组升高(预防观察组为149.81±15.28和95.22±16.33,t=7.309,P<0.01;治疗观察组为157.68±19.54和119.88±14.94,t=4.348,P<0.01), 而丙二醛(nmol/mg)低于模型组(预防观察组为2.06±0.17和4.57±0.37,t=17.529,P<0.01;治疗观察组为1.76±0.24和3.10±0.17,t=12.697,P<0.01);PT-PCR显示干预组TGF β_1 mRNA表达水平降低(预防观察组为0.21±0.01和0.50±0.01,t-48.665,P<0.01;治疗观察组为0.18±0.02和0.38±0.01,t=22.464,P<0.01)。结论 氧化苫参碱对半乳糖胺诱导的肝纤维化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半乳糖胺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氧化苦参碱 OM 治疗 预防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被引量:37
2
作者 范竹萍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与酒精性肝炎相似的组织学表现,但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本文就这两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炎 自由基 预后 病因
下载PDF
重组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丹参及苦参对大鼠纤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沈敏 邱德凯 +1 位作者 陈颖 熊伍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129-1139,共11页
目的观察重组肝再生增强因子(rALR)、丹参及苦参对大鼠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 DNA 重组技术构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原核表达质粒 PGEX2T-alr,转导 XL-1,IPTG 诱导肝再生增强因子蛋白表达,用 SDS/PAGE 纯化获... 目的观察重组肝再生增强因子(rALR)、丹参及苦参对大鼠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 DNA 重组技术构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原核表达质粒 PGEX2T-alr,转导 XL-1,IPTG 诱导肝再生增强因子蛋白表达,用 SDS/PAGE 纯化获得 rALR.利用胶原酶灌注梯密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用有限稀释法建立大鼠肝星状细胞株IG12.于体外观察了 rALR、丹参及苦参对 IG12及大鼠成纤维细胞株 WFB 增殖及 ECM 合成的影响.结果用酸性磷酸酶法测定细胞增殖表明 rALR、丹参及苦参均可显著抑制 IG12的增殖(培养48h,GST 组A:2.207±0.234,苦参组A:1.797±0.158,丹参组A:1.808±0.176,rALR组A:1.779±0.294),丹参及苦参可显著抑制 WFB 的增殖而rALR 对 WFB 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72h,GST 组 A:0.940±0.030,苦参组 A:0.797±0.036,丹参组 A:0.821±0.052,rALR 组 A:0.897±0.050).rALR、丹参及苦参可不同程度地抑制 IG12、WFB 合成细胞外基质,但以 rALR 的抑制作用较好.结论原核细胞产生的 rALR 具有生物学活性,rALR、丹参及苦参对 IG12及 WFB 的增殖及 ECM 合成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佳的联合用药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物质 药理学 肽类 丹参 苦参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费素娟 萧树东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 探讨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 ,为胃癌的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 ,调查 189例胃癌患者和 5 6 7例对照人群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胃癌发病前 5年及 10年的住房和收入状况、生活习惯、是否补充维生素、... 目的 探讨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 ,为胃癌的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 ,调查 189例胃癌患者和 5 6 7例对照人群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胃癌发病前 5年及 10年的住房和收入状况、生活习惯、是否补充维生素、是否使用冰箱、吸烟和饮酒史、既往胃病史、肿瘤家族史等。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计算各因素与胃癌联系的比值比 (OR)及其 95 %可信区间 (95 %CI)、P 值等。结果 社会经济状况好 (高学历、白领职业、人均收入高、住房面积大 )、使用冰箱、补充维生素、饮绿茶等与胃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吸烟、饮白酒、胃癌或肿瘤家族史、既往胃病史等与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社会经济水平高、使用冰箱、补充维生素、饮绿茶等为胃癌的保护因素 ;吸烟、饮白酒、胃癌或肿瘤家族史、既往胃病史等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努力提高人们的社会经济水平、增加冰箱的使用率、适当补充维生素、常饮绿茶、戒除烟酒等可能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因素 胃癌 经济水平 维生素 绿茶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肝硬化大鼠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颖秋 萧树东 +1 位作者 张德中 莫剑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或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肝硬化大鼠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制造肝硬化大鼠模型,用L-NAME(0.5mgkg-1d-1)胃管内注入...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或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肝硬化大鼠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制造肝硬化大鼠模型,用L-NAME(0.5mgkg-1d-1)胃管内注入或促红素(100U/kg)皮下注射治疗2周;用57Co标记微球技术,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荧光比色法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肝硬化大鼠全部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促红素和L-NAME治疗组高动力循环状态明显改善,血清NO含量均显著低于肝硬化未治疗组。结论小剂量L-NAME可逆转肝硬化大鼠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促红素致Hb增高,进而加速NO灭活,对肝硬化高动力循环可能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一氧化氮合酶 抑制剂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陆嵘 房静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416-1419,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过去HCC并非致死的主要原因,但由于HCV的流行,HCC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本文主要涉及成人HCC患者的治疗,包括以下问题:(1)确定需要监测的高危人群;(2)采取何种方...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过去HCC并非致死的主要原因,但由于HCV的流行,HCC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本文主要涉及成人HCC患者的治疗,包括以下问题:(1)确定需要监测的高危人群;(2)采取何种方法进行HCC的诊断;(3)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诊断 治疗 高危人群 腹部超声 血清AFP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丽 朱红音 +3 位作者 程中华 陆嵘 陈萦晅 房静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493-1498,共6页
目的:旨在阐明胃癌的发生中多种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甲基化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通过改变抑癌基因的甲基化而为胃癌治疗提供新方法. 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45和HGC-27两种细胞,在MTT确定去甲基化制剂5-氮脱氧胞苷(5-aza- 2’-de... 目的:旨在阐明胃癌的发生中多种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甲基化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通过改变抑癌基因的甲基化而为胃癌治疗提供新方法. 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45和HGC-27两种细胞,在MTT确定去甲基化制剂5-氮脱氧胞苷(5-aza- 2’-deoxycytidine,5-aza-dC)浓度和时间对细胞生长活力没有影响后,分别以2,5,和10μmol/L,浓度分别干预24和72 h,然后提取其DNA和RNA,用RT-PCR的方法检测p16INK4A,p21WAF1,p53,c-Ha-ras和c- myc等多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干预后的MKN-45和HGC-27的细胞周期变化; DNA分析则通过亚硫酸氢盐修饰和测序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的方法检测p16INK4A基因及c-myc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 结果:我们所采用的5-aza-dC的浓度和时间对细胞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5-aza-dC干预前,MKN-45和HGC-27两种胃癌细胞系中均有p16INK4A表达,5-aza- dC干预后在MKN-45和HGC-27两种胃癌细胞系中p16INK4A的表达增强,且不同的胃癌细胞株表达增强最明显时的时间与浓度不同.-p53,p21WAF1,c-myc,c-Ha-ras 等多种基因在干预前后均有表达,且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在5-aza-dC干预后,HGC-27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而MKN-45细胞的周期无明显改变.p16INK4A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使得该基因的表达减少,在去甲基化试剂处理后使其表达增强. 结论:人胃癌细胞系MKN-45和HGC-27中,p16INK4A 启动子甲基化是其在表达减弱的主要原因,其去甲基化程度取决于5-aza-dC干预的时间和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基因 5-AZA-DC P16^INK4A基因 P21^WAF1 C-HA-RAS HGC-27 癌细胞株MKN-45 P16^INK4A MKN-45细胞 c-myc 5-氮脱氧胞苷 启动子区甲基化 流式细胞仪分析 调控 去甲基化制剂 细胞生长活力 RT-PCR 甲基化特异性 表达增强
下载PDF
携带反义甲胎蛋白增强子/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产病毒细胞系的建立及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杀伤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茅幼霞 陈迟 刘景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44-946,共3页
目的建立对肝癌细胞具有靶向调控的高感染性和高分泌性产病毒细胞系。方法将重组反义甲胎蛋白增强子/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pL/TK/AFE/SN)转染至PA317包装细胞,经G418(400mg/L)筛选、病毒滴度测定。以病毒上清感染培... 目的建立对肝癌细胞具有靶向调控的高感染性和高分泌性产病毒细胞系。方法将重组反义甲胎蛋白增强子/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pL/TK/AFE/SN)转染至PA317包装细胞,经G418(400mg/L)筛选、病毒滴度测定。以病毒上清感染培养的Hep3B肝癌细胞和Hela宫颈癌细胞,并抽提细胞基因组DNA作Southernblot分析;观察GCV(100mg/L)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pL/TK/AFE/SN的PA317细胞经G418筛选2周获阳性克隆;病毒滴度为5.4×104~3.8×105CFU/ml。Southern杂交证实前病毒已完整整合于PA317细胞,并稳定整合于Hep3B肝癌细胞和Hela宫颈癌细胞中。导入AFE/TK基因的Hep3B肝癌细胞经GCV作用后的存活率在2、4、6d时分别降低35%、87%、95%,生长明显受抑制(F=7.23,P<0.01)。结论携带AFE/TK基因的产病毒细胞系能够成功地将AFE/TK基因转移到感染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甲胎蛋白增强子 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 产病毒细胞系 肝癌 肿瘤细胞 靶向杀伤效应
原文传递
反义AFP增强子/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肝癌细胞中的专一性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茅幼霞 陈迟 徐卫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1-854,860,共5页
目的构建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其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α-甲胎蛋白増强子(AFE)核心区DNA与单纯性疱疹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融合,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重组... 目的构建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其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α-甲胎蛋白増强子(AFE)核心区DNA与单纯性疱疹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融合,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重组体命名为pL/TK/AFE/SN;经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病毒滴度测定,挑选滴度高的抗性克隆细胞株扩增培养,收获病毒上清,感染体外培养的Hap3B肝癌细胞和Hela宫颈癌细胞。用Southernblot、North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的DNA、mRNA,以羟甲基无环鸟苷(GCV)对细胞的杀伤毒性检测外源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酶切及Southernblot证实插入pL/TK/AFE/SN的反义AFE/TK基因大小、方向及克隆位点正确。达到一定的产病毒滴度。Northernblot分析显示Hep3B肝癌细胞有TK基因mRNA水平表达;应用GCV后,导入反义AFE/TK基因的Hep3B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反义AFE/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包装出具有感染能力的假型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所含的反义AFP増强子能调控外源性TK基因特异地在Hep3B肝癌细胞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增强子 逆转录病毒载体 肝癌细胞
下载PDF
环氧合酶-2抑制剂防治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丽 刘文忠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0-512,共3页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抑制剂 防治措施 消化系统肿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华静 李继强 +1 位作者 陈成伟 曾民德 《肝脏》 1997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苗群的变化+并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肠道细菌的关系。方法:对37例肝硬化患者和18名健康者粪便中8种常见的厌氧菌及需氧菌进行定量研究,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①肝硬化患者双歧杆菌、类杆菌...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苗群的变化+并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肠道细菌的关系。方法:对37例肝硬化患者和18名健康者粪便中8种常见的厌氧菌及需氧菌进行定量研究,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①肝硬化患者双歧杆菌、类杆菌、真杆菌的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量高于正常组(P<0.05);②肝硬化患者肠菌失调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③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大脑杆菌量存在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增多。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大量繁殖可能是引起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血浆内毒素 正常 需氧菌 厌氧菌 杆菌 肠道菌群失调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常见 肠道细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建立胃癌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郑青 陈晓宇 +1 位作者 施尧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p)长期感染导致蒙古沙土鼠 (MGs)发生胃癌鲜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Hp长期定植于MGs导致胃黏膜病变及其致癌性。 方法  36只远交封闭群MGs(雌雄各半 )分别接种Hp标准株ATCC4 35 0 4 ,或从胃癌患者胃内分离的Hp16 1...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p)长期感染导致蒙古沙土鼠 (MGs)发生胃癌鲜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Hp长期定植于MGs导致胃黏膜病变及其致癌性。 方法  36只远交封闭群MGs(雌雄各半 )分别接种Hp标准株ATCC4 35 0 4 ,或从胃癌患者胃内分离的Hp16 1株 ,10只MGs作为对照。接种后第8、2 0、2 8和 84周分别处死 ,检查细菌定植及胃黏膜病变情况。结果 绝大多数MGs胃内Hp持续定植 ,胃黏膜炎症随时间逐渐加重。第 84周组织学特征是胃黏膜中~重度胃炎 ,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弥漫性浸润 ,黏膜、黏膜下 ,甚至浆膜下有大量淋巴滤泡浸润 ,偶见淋巴上皮病变 ,萎缩、肠化较少见。上皮增生明显 ,2 4 % (4/ 17)发生增生性息肉 ,第 84周时 18% (3/ 17)发生高分化腺癌 (Hp16 1组 1例 ,ATCC4 35 0 4组 2例 ;1雄 2雌 )。结论 单独感染Hp能诱导MGs发生胃癌 ,并提示可利用不同种属的MGs和不同Hp菌株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蒙古沙土鼠 胃癌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熊伍军 刘菲 +1 位作者 赵中辛 邱德凯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对肝硬化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1999- 0 1~ 2 0 0 3-0 1同济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分别记录 16 7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当天的MELD评分和Child Pugh评分 ,检验两种评分系统的相关性 ,以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对肝硬化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1999- 0 1~ 2 0 0 3-0 1同济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分别记录 16 7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当天的MELD评分和Child Pugh评分 ,检验两种评分系统的相关性 ,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下面积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结果  16 7例住院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33 5 %、2 0 9%、4 8%、6 6 %。在住院期间有 33名患者死亡 ,主要死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自发性腹膜炎 ,分别占 39 4 %、30 3%、2 1 2 %、9 1%。生存组MELD及Child Pugh评分分别为 14 1± 5 2 6、8 74± 2 15 ,死亡组分别为 2 3 8± 10 2 ,11 0 3± 2 36 (P <0 0 1) ,MELD评分和Child Pugh评分显著相关 (r =0 71,P <0 0 1)。MELD评分与Child Pugh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 82 9、0 75 6 (P <0 0 5 )。结论 MELD是住院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评估的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数 ,其评估效率优于Child Pugh评分 ,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评估 住院患者 CHILD-PUGH 终末期肝病 MELD评分 肝硬化患者 自发性腹膜炎 面积 工作特征 结论
原文传递
c-fos在胃肠道刺激信号传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章菲菲 莫剑忠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c fos近年来在内脏刺激传入研究中应用较广 ,本文就其在各种胃肠道刺激传入、相关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c
关键词 C-FOS 胃肠道刺激信号传入 研究应用 副交感神经 癌基因
下载PDF
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伍军 邱德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 (ECM)合成的影响,探讨苦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苦...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 (ECM)合成的影响,探讨苦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苦参素对其合成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 C)等ECM的影响。结果 苦参素可抑制NIH/3T3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S期细胞,降低细胞增殖指数,抑制ECM的合成,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苦参素可能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和ECM的合成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NIH/3T3 成纤维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 ECM 影响 抑制 细胞增殖指数 流式细胞技术 分裂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伍军 邱德凯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白细胞介素-10的分子特性、生物学效应及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肝纤维化 IC-10 病理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