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素对肝硬化大鼠血清—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黄颖秋 莫剑忠 +2 位作者 萧树东 张德中 李蓉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对肝硬化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57Co标记微球观察促红素长期治疗对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应用荧光法测定大鼠血清NO含量。结果肝硬化大鼠全部出现高动力...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对肝硬化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57Co标记微球观察促红素长期治疗对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应用荧光法测定大鼠血清NO含量。结果肝硬化大鼠全部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且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H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促红素治疗组,高动力循环状态明显改善,与未治疗组比较,Hb含量显著升高,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结论促红素致Hb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素 血红蛋白 一氧化氮 肝硬化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黄芪对高糖作用下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HGF的影响 被引量:150
2
作者 牟娜 张庆怡 +1 位作者 倪兆慧 童菊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在体外研究高糖刺激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时,HGF、TGF-β的表达以及黄芪延缓糖尿病肾病与其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中,于 24 h后用 RT-PCR方法检测HGF mRNA... 目的:在体外研究高糖刺激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时,HGF、TGF-β的表达以及黄芪延缓糖尿病肾病与其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中,于 24 h后用 RT-PCR方法检测HGF mRNA的转录水平,继而用不同浓度的 HGF刺激细胞来现察 TGF-βmRNA的表达。随即用黄芪药物血清刺激细胞,观察HGF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细胞早期就有HGF表达,之后表达逐渐下降,而TGF-β在此之后出现表达上升。同时外源性HGF可以抑制TGF-βmRNA的表达。黄芪含药血清可以显著刺激细胞表达HGF。结论:高糖刺激后可以诱导HGF表达,该表达的上升是一种有益的防御反应。此外,外源性加入HGF可以降低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黄芪通过诱导HGF的产生,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肥大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糖尿病肾病 黄芪 DN
下载PDF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7
3
作者 袁耀宗 许斌 +2 位作者 莫剑忠 王吉耀 李兆申 《胃肠病学》 200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曲美布汀是一种具有胃肠道运动调节作用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IBS的治疗。目的评估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符合罗马Ⅱ标...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曲美布汀是一种具有胃肠道运动调节作用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IBS的治疗。目的评估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符合罗马Ⅱ标准的79例便秘型IBS(C鄄IBS)患者和81例腹泻型IBS(D鄄IBS)患者分别随机分为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和匹维溴铵组。研究包括2周基线期、4周治疗期和随后的2周随访期。患者在治疗期内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tid)或匹维溴铵(50mgtid)。主要疗效指标为每周总体症状的评分,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每周便秘/腹泻的严重程度评分、腹部胀气和其他IBS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后,C鄄IBS和D鄄IBS患者的总体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分别由基线期的1.9和1.8下降至治疗期结束时的1.1和0.6(P<0.01),次要疗效指标也均显著改善;各症状的改善程度与匹维溴铵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IBS症状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曲美布汀 肠易激综合征 安全性 IBS 肠道功能性疾病
下载PDF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 被引量:100
4
作者 陆伦根 曾民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3-604,共2页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其诊断有赖于临床评估、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除了组织病理学诊断外,目前尚无准确和敏感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其诊断有赖于临床评估、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除了组织病理学诊断外,目前尚无准确和敏感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及其预后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病理状态 病理学 消化系统 HCV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评价 被引量:87
5
作者 戈之铮 胡运彪 萧树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的32例中共发现异常26例,检出率为81%。其中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者21例,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8例,小肠炎症性肠病5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及出血性胃炎1例;疑诊5例。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36例明确出血原因9例,即诊断率为25%,包括空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壶腹部腺癌及淋巴瘤各1例;疑诊2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检查效果及方法明显优于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可明显简化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检查步骤,应成为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推进式小肠镜 诊断 消化道出血 评价
原文传递
葡萄糖毒性、脂肪毒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64
6
作者 曾民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2,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最常见的原发病为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组织学表现为肝细胞脂肪贮积、小叶内炎症伴气球样变、纤维化或Mallory透明小体时,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葡萄糖毒性 常见 原发病 NASH 酶检测 气球 核糖 静态性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防治半乳糖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7
7
作者 杨文卓 曾民德 +7 位作者 范竹萍 茅益民 宋育林 贾一韬 彭延申 朱红音 陆伦根 陈成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观察氧化苫参碱(oxymatrine,OM)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OM(90mg/kg)干预前后血及肝组织生物化学、羟脯氨酸含量、TGF β_1 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 目的 观察氧化苫参碱(oxymatrine,OM)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OM(90mg/kg)干预前后血及肝组织生物化学、羟脯氨酸含量、TGF β_1 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OM干预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μg/mg)较模型组显著下降(预防观察组为0.50±0.11和0.99±0.14,t=8.366,P<0.01;治疗观察组为0.44±0.04和0.70±0.06,t=9.839,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ALT、AST亦显著下降(P<0.01);病理组织学显示干预组较模型组 Ⅰ、Ⅲ型胶原沉积减少,纤维间隔纤细,数量减少;干预织肝组织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NU/mg)较模型组升高(预防观察组为149.81±15.28和95.22±16.33,t=7.309,P<0.01;治疗观察组为157.68±19.54和119.88±14.94,t=4.348,P<0.01), 而丙二醛(nmol/mg)低于模型组(预防观察组为2.06±0.17和4.57±0.37,t=17.529,P<0.01;治疗观察组为1.76±0.24和3.10±0.17,t=12.697,P<0.01);PT-PCR显示干预组TGF β_1 mRNA表达水平降低(预防观察组为0.21±0.01和0.50±0.01,t-48.665,P<0.01;治疗观察组为0.18±0.02和0.38±0.01,t=22.464,P<0.01)。结论 氧化苫参碱对半乳糖胺诱导的肝纤维化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半乳糖胺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氧化苦参碱 OM 治疗 预防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4000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4
8
作者 方秀才 柯美云 +4 位作者 胡品津 莫剑忠 郭晓峰 王智凤 韩少梅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 :进一步评价聚乙二醇 40 0 0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试验。 1 8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接受聚乙二醇 40 0 0 (1 0g ,bid ,n =92 )和乳果糖 (1 5mL ,b... 目的 :进一步评价聚乙二醇 40 0 0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试验。 1 8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接受聚乙二醇 40 0 0 (1 0g ,bid ,n =92 )和乳果糖 (1 5mL ,bid ,n =94)治疗 ,疗程 2~ 4周。观察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 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5 %和 88.3 % ,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 94.5 %和 89.6 % ,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 2周和 4周显效率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70 .7%比 50 % ,P <0 .0 1 ;83 .6 %比 57.1 % ,P <0 .0 1 )。治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Bristol大便性状计分分别为 4 .0 2± 0 .34和 3 .58± 0 .1 6(P <0 .0 1 ) ;4周治疗结束时 ,试验组 82 .6 %患者大便性状正常 ,对照组为 60 .0 % (P <0 .0 1 )。用药 2周时试验组排便困难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85 .7%比 48.9% ,P <0 .0 1 )。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8.7%和 9.6 % (P >0 .0 5) ,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对聚乙二醇 40 0 0具有较好的接受性。结论 :聚乙二醇 40 0 0是一种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4000 功能性便秘 乳果糖
下载PDF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陆伦根 曾民德 +7 位作者 茅益民 陈成伟 傅青春 王吉耀 谢渭芬 范建高 陈东风 王炳元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研究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剂量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别用二氧醋酸二异丙胺高剂量(120mg/d)和低剂量(60 mg/d)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 目的 研究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剂量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别用二氧醋酸二异丙胺高剂量(120mg/d)和低剂量(60 mg/d)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本试验共有127例患者入选,高剂量组63例,低剂量组64例。未见脱落病例,剔除4例,剔除率3.1%,实际完成病例数123例,高剂量组61例,低剂量组62例。治疗后8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8%和79.6%(P=0.25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总有效率分别为55.7%和69.4%(P=0.0807),血脂总有效率分别为67.2%和67.7%(P=O.9320),B超脂肪肝影像学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51.7%和43.5%(P=0.287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高和低剂量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6%和1,6%,表现为口干,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低剂量 总有效率 高剂量 随机双盲 患者 结论 实际 剔除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0
作者 陆伦根 曾民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078-1080,共3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诊断研究 非创伤性 肝穿刺活检 结果不一致 血清学检测 血清标志物 分期标准 动态观察 肝活检 损伤性 不规范 组织学 假阴性 失败率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克罗恩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戈之铮 胡运彪 萧树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其它检查正常但临床症状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这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腹痛、消瘦、大便隐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体征 ,平均持续 6...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其它检查正常但临床症状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这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腹痛、消瘦、大便隐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体征 ,平均持续 6 5年。结果  2 0例患者中共发现克罗恩病 1 3例 ,胶囊内镜下表现包括黏膜糜烂 (2例 )、口疮样溃疡 (5例 )、肉芽肿性结节样病变 (1例 ) ,大溃疡 (2例 )和溃疡伴肠腔不完全狭窄 (3例 )。结论 胶囊内镜对经传统方法未能检出的疑似小肠克罗恩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检查 诊断 小肠克罗恩病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消化不良症状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晓波 刘文忠 +5 位作者 戈之铮 张达荣 赵蕴嘉 薛寒冰 戴军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消化不良症状特点,以提高消化不良的处理水平。方法连续调查782例消化不良患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OD)的症状特点,患者填写调查表(包括12项消化不良症状),并根据症状程度进行评分,分析症状与...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消化不良症状特点,以提高消化不良的处理水平。方法连续调查782例消化不良患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OD)的症状特点,患者填写调查表(包括12项消化不良症状),并根据症状程度进行评分,分析症状与进餐等因素的关系。结果782例消化不良患者中,FD543例(69.4%),OD239例(30.6%),OD组男性比例高于FD组。两组患者平均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比20.4,P>0.05),但OD组上腹痛和饥饿痛的积分高于FD组(2.65±1.11比2.16±0.92,2.26±1.26比1.79±0.92,P值均<0.05)。OD和FD组中分别有45.2%和47.7%的患者症状与进餐无关;FD组溃疡样型、动力障碍样型和非特异型中分别有59.6%、50.9%和35.2%的患者症状与进餐无关。2.5%(6/239)的OD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2.8%(15/543)的FD患者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8.8%(21/239)的OD患者出现体重显著减轻,同时伴有其他报警症状;而5.9%(32/543)的FD患者发生此症状,但均不伴有其他报警症状。13.8%的FD患者在随访1年中出现FD亚型间的转换。此外,OD患者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53.1%)显著高于FD(42.2%,P<0.01),FD亚型组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和FD患者中Hp阳性者口臭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者(44.9%比17.0%,47.3%比25.4%,P值均<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消化不良 临床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被引量:37
13
作者 范竹萍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与酒精性肝炎相似的组织学表现,但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本文就这两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炎 自由基 预后 病因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32
14
作者 沈镭 李继强 +4 位作者 曾民德 范思陶 陆伦根 包瀚 曹爱萍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索超声二维图像和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纤维化程度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32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组织学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S0)到肝硬化(S4)五期.活检组织按炎症分级为G1~G4四级.比较各... 目的探索超声二维图像和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纤维化程度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32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组织学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S0)到肝硬化(S4)五期.活检组织按炎症分级为G1~G4四级.比较各组间超声指标的差异.结果在超声定性指标中,肝表面回声,肝实质光点形态和分布异常等指标都与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有相关性.但这些定性指标对具体患者的诊断判断变异很大.在不同纤维化程度分组间,脾长径,脾门静脉内径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脾长径界限值12.1 cm,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60.0%,特异性为75.3%;脾静脉内径以8 mm作为界限值,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60.0%,特异性为78.1%;门静脉主干内径12 mm,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76.7%,特异性44.6%.门静脉最大流速界限值为30.5 cm/s时,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78.6%,特异性为66.9%.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效工具,是临床实用的方法,并适用于随访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价值 早期肝硬化 肝纤维化 慢性病毒性肝炎 门静脉 患者 超声 结论 差异 定性指标
原文传递
新型超细胃镜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0
15
作者 戈之铮 胡运彪 +3 位作者 李晓波 薛寒冰 高云杰 宋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6期412-414,共3页
尽管知道胃镜检查的必要性,但胃镜检查普遍被认为是痛苦和不适的,因此多数人仍尽可能避免此类检查.因而不断缩小内镜外径,以减少检查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仍相当必要.自2004年3月至5月,我院应用Olympus新型超细胃镜(GIF XP 260)共完成临... 尽管知道胃镜检查的必要性,但胃镜检查普遍被认为是痛苦和不适的,因此多数人仍尽可能避免此类检查.因而不断缩小内镜外径,以减少检查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仍相当必要.自2004年3月至5月,我院应用Olympus新型超细胃镜(GIF XP 260)共完成临床诊治812例次,报告应用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超细胃镜 临床应用 评价 胃石
原文传递
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治原则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德中 《胃肠病学》 2002年第2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小肠出血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治疗
下载PDF
加贝酯对Oddi括约肌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吴叔明 徐华 +3 位作者 戈之铮 莫剑忠 陈胜良 杨川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4-467,共4页
目的 观察加贝酯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2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患者于内镜下作Oddi括约肌测压术 ,记录Oddi括约肌的基础压、基础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和运动指数 (基础收缩幅度×收缩频率 ) ,并在静... 目的 观察加贝酯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2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患者于内镜下作Oddi括约肌测压术 ,记录Oddi括约肌的基础压、基础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和运动指数 (基础收缩幅度×收缩频率 ) ,并在静脉滴注加贝酯 1、3mg·kg-1·h-1前后 ,分别重复以上测压过程。以用药前后记录数据作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静脉滴注加贝酯1、3mg·kg-1·h-1不影响Oddi括约肌的基础压 (P >0 .0 5 )和基础收缩幅度 (P >0 .0 5 )。②加贝酯能明显减少Oddi括约肌的收缩频率 (P <0 .0 5 ) ,但用药剂量 1、3mg·kg-1·h-1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大剂量加贝酯可明显降低Oddi括约肌运动指数 (P <0 .0 1) ,且 3mg·kg-1·h-1与 1mg·kg-1·h-1剂量间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加贝酯能减少人Oddi括约肌的收缩频率 ,3mg·kg-1·h-1时还能降低运动指数。加贝酯对Oddi括约肌运动的影响可解释加贝酯减少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贝酯 ODDI括约肌运动 压力测定 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原文传递
第二届全国脂肪性肝病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陆伦根 范建高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8-629,共2页
脂肪性肝病(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当前ALD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而NAFLD的发病率不断攀高且起病渐趋低龄化,并且FLD可以与病毒性肝炎合并存在,从而成为当代肝病领域... 脂肪性肝病(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当前ALD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而NAFLD的发病率不断攀高且起病渐趋低龄化,并且FLD可以与病毒性肝炎合并存在,从而成为当代肝病领域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脂肪性肝病 专题研讨会 FLD 酒精性肝病 ALD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注射液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沈镭 陆伦根 +4 位作者 曾民德 李继强 茅益民 贾一韬 杨文卓 《肝脏》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注射液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治疗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郑萍 陈胜良 +1 位作者 莫剑忠 罗鸿妤 《胃肠病学》 2000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9例Crohn病(CD)患者,于疾病的不同时期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一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外周血...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9例Crohn病(CD)患者,于疾病的不同时期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一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UC患者缓解期时的CD3+、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活动期时,其CD8+和NK细胞数明显下降(CD8+:活动期:23.1%±1.0%,对照组:31.3%±1.2%,P<0.05;NK:活动期:9.8%±1.0%,对照组:15.1%±1.1%,P<0.01),CD4+/CD8+比值上升(活动期:1.8±0.1,对照组:1.4±0.02,P<0.05);活动期CD患者的CD8+细胞和CD4+/CD8+比值(43.0%±4.4%和0.6±0.1)变化却与UC组活动期呈相反趋势(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在IB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UC和CD的细胞免疫机制不同;外周血CD4+、CD8+、NK细胞和CD4+/CD8+比值可作为检测UC病情变化和疗效考核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T淋巴细胞亚群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