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I种植体即刻植入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12例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轶群 张志勇 +4 位作者 张志愿 黄伟 赖红昌 胡永杰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种植体植入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一组ITI种植体即刻植入血管化髂骨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00~2004年间12例患者共36枚ITI种植体植入血管化髂骨的情况进行研究。髂骨瓣移植完成即刻种植... 目的:种植体植入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一组ITI种植体即刻植入血管化髂骨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00~2004年间12例患者共36枚ITI种植体植入血管化髂骨的情况进行研究。髂骨瓣移植完成即刻种植体植入,3~5个月愈合期后进行修复负载。结果:种植体植入髂骨后初期稳定性良好,经1年观察,垂直骨吸收<1m m,进入稳定状态。在观察期间无种植体失败。结论:血管化髂骨是下颌骨缺损修复安全的种植床。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和覆盖义齿修复,是下颌骨缺损可靠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体植 髂骨瓣 下颌骨重建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被引量:139
2
作者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6,共2页
脉管组织系指血管和淋巴管组织,脉管性疾病(vascularanomalies)包括血管瘤(hemangioma)和脉管畸形(vascularmalformations)两大类。过去文献上对其命名和分类一直比较混乱,治疗方法也不统一。2002年和2004年,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 脉管组织系指血管和淋巴管组织,脉管性疾病(vascularanomalies)包括血管瘤(hemangioma)和脉管畸形(vascularmalformations)两大类。过去文献上对其命名和分类一直比较混乱,治疗方法也不统一。2002年和2004年,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持,分别在山东省临沂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召开过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就脉管性疾病的分类、命名、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并成立了脉管性疾病学组。经过与会专家和学组成员充分协商并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初步形成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予以公布。欢迎读者对此草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之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脉管畸形 治疗指南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 研究学术研讨会 2004年 2002年 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法 专家意见 性疾病 淋巴管 指血管 瘤治疗 深圳市 广东省 临沂市 山东省 疾病学 脉管性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过去、现在和将来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志愿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关键词 性疾病 口腔颌面部 脉管畸形 真性血管瘤 80年代 20世纪 不同科室 淋巴管 国内外 跨学科 患者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及血管瘤的激光治疗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周国瑜 张志愿 +3 位作者 张陈平 竺涵光 孙坚 顾基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索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的最佳方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共收治各种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病例2481例。分别应用连续式CO2、Nd:YAG和Krypton激光及脉冲染料激光、... 目的探索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的最佳方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共收治各种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病例2481例。分别应用连续式CO2、Nd:YAG和Krypton激光及脉冲染料激光、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激光照射方式有单纯照射、手术翻瓣照射、光动力疗法。结果经2~5年随访观察发现,1966例获得显著疗效,显效率为79.24%,355例有效,有效率为14.31%,160例疗效较差(6.45%)。结论激光是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治疗的关键是正确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 血管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 2002年7月 脉冲染料激光 Nd:YAG 1999年 口腔医学院 光动力疗法 最佳方案 照射方式 手术翻瓣 随访观察 有效方法 连续式 显效率 有效率
原文传递
CT定位用于确定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深度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伟杰 汪涌 陈敏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CT分层扫描测量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进入卵圆孔的深度。方法统计12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时的CT分层扫描图,并计算穿刺深度。结果121例CT分层扫描统计结果,穿刺深度最浅为0.4cm,最深为1.6cm,... 目的探讨应用CT分层扫描测量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进入卵圆孔的深度。方法统计12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时的CT分层扫描图,并计算穿刺深度。结果121例CT分层扫描统计结果,穿刺深度最浅为0.4cm,最深为1.6cm,平均进针深度为0.8cm。结论CT定位下能正确掌握穿刺深度,穿刺深度为0.8cm以内时可避免对三叉神经第一、二支损伤;穿刺深度为1.2~1.5cm可避免对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定位 射频温控热凝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 穿刺针 卵圆孔 深度 分层扫描 穿刺深度
下载PDF
氪激光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周国瑜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为探索真正消除鲜红斑痣病灶而不留瘢痕的治疗方法 ,采用氪激光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测定光敏剂PsD 0 0 7在 30 0 70 0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随机选择 2 0例鲜红斑痣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应用氪激光 413nm... 目的 为探索真正消除鲜红斑痣病灶而不留瘢痕的治疗方法 ,采用氪激光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测定光敏剂PsD 0 0 7在 30 0 70 0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随机选择 2 0例鲜红斑痣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应用氪激光 413nm波长进行光动力治疗 ,观察照射即刻 ,1周至 2个月的临床变化。着重观察疗效与皮肤不良反应。志愿者激光治疗前后病理活检对比观察。结果 光敏剂PsD 0 0 7在 40 8nm有最大吸收峰。临床观察为照射区 1周出现紫癜 ,2周至 2月完全消退 ,无渗出、水泡及结痂过程。 2 0例患者均获得病灶明显消退而不留瘢痕的疗效。皮肤光度测量显示经治病灶红色指数下降。氪激光光动力治疗后 2周的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与真皮层内大量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内皮破裂后大量红细胞外渗 ,皮肤各层结构完整 ,细胞未见异常。治疗 1月后的组织病理表现为大部分毛细血管闭锁 ,而深层血管残留。结论 氪激光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具有破坏病灶血管但不损伤皮肤的选择性特点 ,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氪激光 光动力治疗 鲜红斑痣 选择性疗效 治疗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的观察和处理:附44例报告 被引量:28
7
作者 叶为民 张志愿 +2 位作者 竺涵光 孙坚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83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病例,探讨发生组织瓣危象的原因,提高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自1997年8月~2003年4月,共制备游离组织瓣832块,对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原因、临床表现、演变过程、应急处理等进行总结... 目的:回顾分析83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病例,探讨发生组织瓣危象的原因,提高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自1997年8月~2003年4月,共制备游离组织瓣832块,对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原因、临床表现、演变过程、应急处理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832例组织瓣中,44例出现危象,占5.29%,以静脉栓塞为主占绝大多数(38/44)。发生于术后72h内者38例,占86.36%;其中对32例进行手术探查,21例抢救成功,占65.63%。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高,关键在于局部处理得当。术后3d内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危象,应在6h内进行积极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皮瓣危象 手术探查 口腔颌面部 移植
下载PDF
基于CT的三维正颌手术仿真模拟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诗雷 张志愿 沈国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CT的三维正颌手术仿真模拟平台,通过计算机定性定量模拟畸形矫治,并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方法:取医学实验用成年男性尸体,进行头颅螺旋CT扫描并完成三维图像重建;解读标准DICOM3.OCT数据库,采用VisualC++6.0语言、VTK工具包... 目的:建立基于CT的三维正颌手术仿真模拟平台,通过计算机定性定量模拟畸形矫治,并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方法:取医学实验用成年男性尸体,进行头颅螺旋CT扫描并完成三维图像重建;解读标准DICOM3.OCT数据库,采用VisualC++6.0语言、VTK工具包在PC机上编制出三维显示、交互式操作模拟手术仿真平台。结果:实现了在颌骨三维模型上以人机交互方式任意切割并按要求定量移动或旋转骨的目标,可模拟畸形矫治过程。结论:借助专用软件和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基于CT的三维手术仿真模拟平台,使外科医生能应用逼真的三维可视图像进行诊断分析、术前模拟预测和术后评价,从而使正颌外科手术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正颌手术 仿真模拟平台 三维可视图像
下载PDF
下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修复 被引量:23
9
作者 徐立群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修复方法。方法选择10例(男、女各5例)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常规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下颌骨外形线定量相关分析结果做可行性分析;同时为1例下颌骨大型缺损修复提供下颌骨外形线变量数据及... 目的探讨下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修复方法。方法选择10例(男、女各5例)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常规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下颌骨外形线定量相关分析结果做可行性分析;同时为1例下颌骨大型缺损修复提供下颌骨外形线变量数据及下颌骨外侧下弧线形态。结果下颌骨外形线变量实测值与计算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1例下颌骨大型缺损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结论下颌骨外形线相关性分析可为下颌骨大型缺损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大型缺损 个体化修复 外形线 血管化自体骨移植
下载PDF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沈国芳 唐友盛 +2 位作者 N.Samman 张念光 房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等。上颌骨手术采用标准化截骨前移手术,伴牙槽裂的患者同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方法包括:①牙槽裂已植骨修复者,采用标准LeFortI型截骨前移术;②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单侧腭裂患者,采用改良上颌骨截骨手术,即非裂侧用LeFortI型截骨术,裂隙侧采用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术;③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双侧腭裂患者,采用前颌骨截骨手术(Wunderer法)和双侧上颌骨后份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修复术。骨间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随访时间1/2~5a,平均2.6a。结果术后患者的面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相对稳定。结论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的效果稳定,应该作为这类畸形治疗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 正畸治疗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邱亚汀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在不断扩大,疗效在不断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手术治疗越来越引起重视,传统的闭合性治疗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在不断扩大,疗效在不断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手术治疗越来越引起重视,传统的闭合性治疗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需要遵循3个原则:即正确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固定和最小的损伤。作者就髁突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手术进路、固定方法以及术中术后的若干问题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手术治疗 共识
下载PDF
三维光栅投影技术在面部轮廓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敏 邱蔚六 +3 位作者 房兵 唐友盛 鞠鲁粤 李光耀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面部软组织的快速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采用工业用ATOS快速三维光学测量仪,对1例下颌骨发育过度患者的面部轮廓模型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数据的采集精度高,生成的图像逼真。结论:本方法改进了传统的投...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面部软组织的快速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采用工业用ATOS快速三维光学测量仪,对1例下颌骨发育过度患者的面部轮廓模型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数据的采集精度高,生成的图像逼真。结论:本方法改进了传统的投影光栅装置,应用2个CCD摄像头接收信号,实现了对面部三维数据的快速精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投影技术 三维重建 面部轮廓 面部软组织
下载PDF
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在腮腺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何悦 张志愿 田臻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评价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腮腺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针穿吸方法,对121例腮腺区肿块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其中男性62例,女性59例;年龄5~95岁,平均年龄57.8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比... 目的评价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腮腺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针穿吸方法,对121例腮腺区肿块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其中男性62例,女性59例;年龄5~95岁,平均年龄57.8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FNAC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56%(112/121),诊断准确率为89.26%。肿瘤的敏感性为91.25%,特异性为100%;7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8.75%;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0.97%,特异性为100%;9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29.03%,无假阳性患者。无临床并发症。结论FNAC在腮腺区肿块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经济、快速、安全、并发症少见和诊断准确率高的细胞学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 腮腺肿块 细胞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 磁共振
下载PDF
应用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畸形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永杰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观察与评价采用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畸形修复的效果。方法 搜集我科上颌骨肿瘤患者 2 5例 ,其中良性肿瘤 12例 ,恶性肿瘤 13例 ;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15例 ,全上颌骨切除术 10例。全部病例术中即刻行钛网修复 ,其... 目的 观察与评价采用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畸形修复的效果。方法 搜集我科上颌骨肿瘤患者 2 5例 ,其中良性肿瘤 12例 ,恶性肿瘤 13例 ;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15例 ,全上颌骨切除术 10例。全部病例术中即刻行钛网修复 ,其中 10例眶底板全切患者行上颌骨眶面及前壁结构钛网支架塑形重建 ,其余 15例均行钛网支架上颌骨前壁缺损重建。结果 除 2例失败外 ,2 3例均Ⅰ期愈合 ,术后 2~ 4周复查肉芽组织覆盖口内钛网面(纤维内窥镜检查 ) ,2~ 3月口内创面完全愈合。 10例术后 3~ 4月行中空式膺复体修复 ,修复后随访 ,钛网支架无 1例松脱及其它并发症 ,患者外形美观、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畸形能获得满意的上颌骨术后外形 ;术后利于观察和对复发患者进行早期处理 ;同期支撑眶底板缺损区 ,防止术后复视 ;联合中空式膺复体修复 ,可恢复患者的语音和咀嚼功能 ;术式简单适用、效果满意、风险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钛网支架 上颌骨重建术 上颌骨肿瘤
下载PDF
CT和MRI对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6
15
作者 竺嘉华 罗济程 林国础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评估CT和MRI术前预测舌癌厚度的价值,并探讨MRI上舌癌厚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3例舌鳞癌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术后测量舌癌厚度,比较CT和MRI上的舌癌厚度与实际舌癌厚度,并分析MRI上的舌癌厚度与淋巴结转移率... 目的评估CT和MRI术前预测舌癌厚度的价值,并探讨MRI上舌癌厚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3例舌鳞癌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术后测量舌癌厚度,比较CT和MRI上的舌癌厚度与实际舌癌厚度,并分析MRI上的舌癌厚度与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CT上的舌癌厚度与实际舌癌厚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RI上的舌癌厚度与实际舌癌厚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当MRI上的舌癌厚度≥2cm时,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4.6%;而当MRI上的舌癌厚度<2cm时,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MRI无需增强即能清楚显示舌癌的浸润范围,成像优于CT。结论(1)MRI术前判断舌癌厚度优于CT;(2)MRI上的舌癌厚度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参考依据;(3)舌癌术前检查应首选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CT MRI 舌癌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并发第Ⅰ支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汪涌 张志勇 张伟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 ,如何避免第Ⅰ支损伤。方法 对 10 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定位下进行射频治疗 ,对引起第Ⅰ支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0 8例患者经射频治疗后疼痛消失 ,其中 98例第Ⅱ、Ⅲ支疼痛的患者经射频治疗...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 ,如何避免第Ⅰ支损伤。方法 对 10 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定位下进行射频治疗 ,对引起第Ⅰ支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0 8例患者经射频治疗后疼痛消失 ,其中 98例第Ⅱ、Ⅲ支疼痛的患者经射频治疗后 ,有 2例出现第Ⅰ支损伤 ,占 2 .0 4 %。其中 1例发生视力下降 ,1例出现角膜溃疡 ,另外10例原发第Ⅰ支疼痛患者 ,经降温下射频治疗后仅有 2例出现视力下降 ,占 2 0 %。结论 在进行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时 ,采取CT定位 ,术前刺激试验 ,术中温度和深度控制及术后预防等措施 ,可避免第Ⅰ支损伤后产生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治疗 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颌骨缺损手术重建与赝复体修复的语音功能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翁雁秋 孙坚 +2 位作者 陈阳 李军 蒋莉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评价上颌骨切除后手术重建和赝复体修复2种方法对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肿瘤行上颌骨切除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上颌骨切除术后修复的方式,分成2组:(1)手术重建组10例,即在手术切除上颌骨同期或二期,运用CAD/CA... 目的:评价上颌骨切除后手术重建和赝复体修复2种方法对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肿瘤行上颌骨切除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上颌骨切除术后修复的方式,分成2组:(1)手术重建组10例,即在手术切除上颌骨同期或二期,运用CAD/CAM个体化钛网支架结合前臂游离皮瓣或串联腓骨瓣行上颌骨缺损重建修复;(2)赝复体修复组10例,上颌骨切除术后未行手术重建,术后配戴修复体。采用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评价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采用客观语音频谱分析法,比较2组发4个单元音[a]、[i]、[e]、[u]时第一、第二、第三共振峰频率的平均值和病理性鼻共振峰出现的频数。另选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手术重建组、赝复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语音清晰度平均测定值分别为97.0%、83.8%和99.0%。单因素两两比较显示,赝复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手术重建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手术重建组和对照组间语音清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语音频谱显示,手术重建组和赝复组的元音共振峰频率变化较为相似:即发[a]、[u]时,F2频率升高;发[i]时F2、F3频率下降;手术重建组和赝复组两者间在鼻共振峰出现频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发[a]、[i]、[e]、[u]时,鼻共振峰在赝复组中出现的频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重建 赝复体修复 语音功能 语音清晰度 音声特征
下载PDF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3例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克雷 秦中平 +3 位作者 刘学键 胡秀启 郑家伟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 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997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资料完整的13例KM S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13例患者中,颌面部4例,躯干3例,下肢6例,病变范围均超过8cm;其中... 目的:探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 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997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资料完整的13例KM S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13例患者中,颌面部4例,躯干3例,下肢6例,病变范围均超过8cm;其中血管瘤10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静脉畸形(VM)1例,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 e,KTS)1例;血小板均在70×109/L以下,最少10×109/L,平均41×109/L;13例中治愈9例,好转1例,无效1例,死亡2例。KM S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不高,本组为23.08%,激素治疗无效者,干扰素也无明显效果。结论:本病如能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较好,但无法根除原发灶的广泛性血管畸形合并KM S预后较差。气压疗法对四肢、躯干、头皮部位的血管瘤合并KM S疗效确切,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血小板减少 KM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5
19
作者 范新东 张志愿 +1 位作者 张陈平 竺涵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总结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栓塞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3月至2004年11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患者37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31例),其中21例单纯行介入栓塞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主要为附凝血棉纤毛... 目的总结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栓塞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3月至2004年11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患者37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31例),其中21例单纯行介入栓塞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主要为附凝血棉纤毛的弹簧圈、二氰基丙烯酸对丁酯(NBCA)。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颌骨的部分切除和保留下颌骨下缘的病变搔刮术。结果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在X线平片上呈现多种表现,如囊状、骨小梁粗糙及“皂泡样”改变,多伴下颌神经管的扩张;在CT上表现为溶骨性改变,呈不同形式即单囊状和多囊状骨吸收。MRI可见颌骨体或升支部异常信号影,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其间可见流空信号影。血管造影可见颌骨内的异常血管团(又称“静脉池”)。上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均呈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下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中的26例呈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5例呈动脉畸形。在17例经动、静脉双路栓塞治疗的动静脉畸形和4例行动脉栓塞的颌骨动脉畸形中,16例急性出血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5例慢性渗血者栓塞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不全栓塞后再出血行手术切除。介入栓塞治疗后分别随访4~59个月,均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在随访的X线片上,病灶区可见新骨形成。结论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无明确的X线平片特征,MRI和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诊断和治疗 流速 动静脉畸形 保留下颌骨下缘 介入栓塞治疗 颌骨动脉畸形 NBCA栓塞 血管造影 血管构筑 2004年 1996年 氰基丙烯酸 下颌神经管 溶骨性改变 治疗经验 影像资料 手术治疗 栓塞材料 部分切除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矫治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潘晓岗 房兵 +1 位作者 钱玉芬 唐友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0-373,共4页
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上颌骨缝趋于融合,骨阻力变大,腭中缝很难打开。因此,常规上颌快速扩弓很难矫治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近年来效果明确、创伤性更小、稳定性更好的成人矫形上颌快速扩弓、外科辅助快速腭扩展、横向腭牵张术被越来... 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上颌骨缝趋于融合,骨阻力变大,腭中缝很难打开。因此,常规上颌快速扩弓很难矫治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近年来效果明确、创伤性更小、稳定性更好的成人矫形上颌快速扩弓、外科辅助快速腭扩展、横向腭牵张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患者。作者就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矫治技术及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扩展技术 上颌快速扩弓 上颌横向发育不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