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参阳”方延长口腔鳞癌病员生存期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邱蔚六 陆昌语 +2 位作者 郭一钦 林国础 曹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6年第2期69-73,共5页
本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加用中药“参阳”方后能否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病员的生存期。238例按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参阳”。方)与对照组(安慰剂),采用Kaplan-Meier法划出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及... 本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加用中药“参阳”方后能否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病员的生存期。238例按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参阳”。方)与对照组(安慰剂),采用Kaplan-Meier法划出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及Cox模型统计法分析。结果表明,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47,<0.05),说明中药“参阳”方确能延长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癌 中医药疗法 参阳方 方剂
下载PDF
带蒂胸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唐友盛 邱蔚六 +5 位作者 袁文化 刘世勋 林国础 周正炎 张志愿 张志勇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口腔颌面部因癌瘤切除后遗大面积组织缺损,本科除已采用500多例各种游离复合组织瓣行小血管吻合技术整复,以及额、颈、背、项等带蒂组织瓣转移整复以外,自1980年3月以来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整复61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旨在对带蒂胸大... 口腔颌面部因癌瘤切除后遗大面积组织缺损,本科除已采用500多例各种游离复合组织瓣行小血管吻合技术整复,以及额、颈、背、项等带蒂组织瓣转移整复以外,自1980年3月以来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整复61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旨在对带蒂胸大肌皮瓣应用的适应症、优越性等作一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 组织移植术 胸大肌皮瓣
下载PDF
头颈肿瘤外科术后创口感染防治的近况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国芳 邱蔚六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创口感染是头颈肿瘤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引起创口感染的首要原因为口咽部分泌物对创口的污染,内源性细菌对创口的侵袭所致,术前患者的自身条件,手术部位、难易程度、创伤大小、组织处理不当、止血不彻底、引流不畅和存在死腔均可增... 创口感染是头颈肿瘤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引起创口感染的首要原因为口咽部分泌物对创口的污染,内源性细菌对创口的侵袭所致,术前患者的自身条件,手术部位、难易程度、创伤大小、组织处理不当、止血不彻底、引流不畅和存在死腔均可增加创口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病原菌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预防性应用头孢菌素类、氯林可霉素等可明显减少创口感染的可能性,谨慎而熟练的外科技术是避免创口感染的重要措施。治疗时建立有效的引流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外科手术 感染 防治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骨移植修复后的牙列重建
4
作者 沈国芳 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由于整复外科的发展,因肿瘤切除术后或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下颌骨缺损,临床上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自体骨肌瓣移植修复等均可成功地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形态恢复。但在口腔功能的重建,尤其在咀嚼功能的重建方面,往往很难达... 由于整复外科的发展,因肿瘤切除术后或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下颌骨缺损,临床上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自体骨肌瓣移植修复等均可成功地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形态恢复。但在口腔功能的重建,尤其在咀嚼功能的重建方面,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较系统地复习了下颌骨缺损移植修复后牙列重建的有关文献,着重介绍了在移植骨上行种植牙修复的方法:即small氏U型夹板修复法和Branemark氏骨整合性种植体修复法及其相应的应用指征。为了在移植骨上行种植牙修复并获得高的成功率,下颌骨缺损的骨移植修复宜选用带旋髂深动静脉的复合髂骨肌皮瓣。文中也介绍了移植骨上行种植体牙列重建的临床应用情况,指出种植体牙列重建对恢复下颌骨缺损行植骨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重建,外形和语言功能的改善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是提高该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为功能外科的开展开辟了一条非常有意义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修复 种植体 牙列重建
下载PDF
曲面断层摄影变形失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袁瑾 沈国芳 唐友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85-186,188,共3页
目的 探讨曲面断层摄影不同部位的变形失真率。方法 选择15个不同大小的干性下颌骨标本,分为少年组,青壮年组和老年组三组,分别在基准位置下重复摄片。利用直径为2mm±0.01mm的钢珠在标本不同部位定位.测量,并进行... 目的 探讨曲面断层摄影不同部位的变形失真率。方法 选择15个不同大小的干性下颌骨标本,分为少年组,青壮年组和老年组三组,分别在基准位置下重复摄片。利用直径为2mm±0.01mm的钢珠在标本不同部位定位.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组标本,不同部位的钢珠径长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基准位置下,颏孔及下颌孔部的变形失真率最大。结论 曲面断层摄影各部位变形失真率不同,这为指导临床工作,如颌骨畸形矫正术中截骨线位置的确定。种植体的定位、阻滞麻醉等,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断层摄影 下颌骨 变形失真 颌骨畸形矫正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