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肝 被引量:419
1
作者 曾民德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22,共3页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流行病学所调查的主要为酒精、肥胖等引起的慢性脂肪肝。70年代曾报道肝活检检出率约5%,80年代末日美等学者利用B超普查发现,脂肪肝发病率约占平均人口的10%,肥胖和糖尿病患...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流行病学所调查的主要为酒精、肥胖等引起的慢性脂肪肝。70年代曾报道肝活检检出率约5%,80年代末日美等学者利用B超普查发现,脂肪肝发病率约占平均人口的10%,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50%,嗜酒者的57.7%;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脂肪肝 治疗 运动治疗 肝活检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347
2
作者 姚光弼 王宝恩 +2 位作者 崔振宇 姚集鲁 曾明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lamivudine)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22例慢性乙肝病人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07例病人服用安慰剂...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lamivudine)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22例慢性乙肝病人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07例病人服用安慰剂作对照.共治疗12周。在12周治疗结束后,拉米夫定组和安慰剂组病人均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m治疗至52周。疗效评估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治疗12周,拉米夫定组HBVDNA累计阴转率(低于1.6un/L)和最终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92、2%对14.1%,P<0.01;78.5%对11.1%,P<0.01)。第52周末,拉米夫定治疗组的HHV DNA最终阴转率与安慰剂/拉米夫定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71.0%对77.7%,P>0.0到。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安慰剂/拉米夫定对照组病人HBeAg并伴有抗-HBe阳性的血清转换率差异无显著性(7.5%对5.2%,P>0.05)。无1例发生HBsAg阴转。第12周时拉米夫定组ALT的复常率高于安慰剂组(60.3%对27.5%,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病人**T的最终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709%对74.%,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药物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抗乙型病毒性肝炎新药——阿德福韦酯 被引量:266
3
作者 茅益民 曾民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63,共3页
阿德福韦酯是由美国Gilead Science公司开发的新型核苷类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已在国外进行了Ⅱ、Ⅲ期临床试验.国外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阿德福韦能有效地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HBV DNA滴度迅速降低,而且在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阿... 阿德福韦酯是由美国Gilead Science公司开发的新型核苷类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已在国外进行了Ⅱ、Ⅲ期临床试验.国外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阿德福韦能有效地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HBV DNA滴度迅速降低,而且在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阿德福韦能继续有效地抑制变异株.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2月批准该药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目前,Ⅰ期临床试验已结束,Ⅱ期临床试验也已在2002年12月正式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阿德福韦酯 药物 HBV DNA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被引量:216
4
作者 张柏根 薛冠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7-200,共4页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高危因素 静脉损伤 血流缓慢
原文传递
上海市黄浦区社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97
5
作者 杜蕙 陈顺乐 +1 位作者 王元 徐力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对上海市黄浦区宁波里、山北里按门牌号次序随机调查了2103名居民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率。调查表的完成率为969%(2037人)。方法:其中按双数门牌号次序选择1017人抽取静脉血,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的... 目的:对上海市黄浦区宁波里、山北里按门牌号次序随机调查了2103名居民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率。调查表的完成率为969%(2037人)。方法:其中按双数门牌号次序选择1017人抽取静脉血,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方法检查血尿酸值。结果及结论:高尿酸血症在男性血尿酸值>70mg/L(>7mg/dl)中患病率为142%(62例),女性血尿酸值>60mg/L(6mg/dl)中患病率为71%(41例)。男女性别合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01%。痛风共7例,皆为男性,患病率为077%,男女性别合计为034%。与方圻等〔1〕1980年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调查相比较,本文在上海调查同年龄组的血尿酸平均值显著高于1980年上海的血尿酸平均值(P<005)。男性增高167mg/L(167mg/dl),女性增高119mg/L(119mg/dl)。1980年调查四地未发现1例痛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88
6
作者 李丹 王平全 张楠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8-310,共3页
苦参碱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苦参、苦豆子、广豆根等豆种植物中,是一组化学结构近似的生物碱,包括苦参碱、氧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等多种单体。本文综述这一类生物碱的成分分析、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关键词 苦参碱 成分分析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氨溴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07
7
作者 杨惠娣 徐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氨溴索 呼吸系疾病 中耳炎 药理学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9
8
作者 胡永善 朱玉连 +2 位作者 杨培君 谢光柏 吴慧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一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74例 )和对照组 (5 5例 )进行了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一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74例 )和对照组 (5 5例 )进行了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疗方法 ,并对每例患者在进入课题时和一个月后测试两次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 结果 :治疗组两次评价分别为 4 .94± 4 .5 4、10 .6 0± 5 .2 0 ,对照组为 7.5 6± 6 .36、10 .2 7± 6 .5 7;两组前后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一个月后运动功能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一个月后的运动功能能力具促进的作用 ,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4
9
作者 徐郁杰 张庆怡 +2 位作者 陆敏 赵涵芳 陈诗书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对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以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方法观察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免疫染色强度比未治疗大... 目的观察黄芪对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以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方法观察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免疫染色强度比未治疗大鼠明显减轻,TGFβmRNA水平比未治疗大鼠明显下降(P<0.01),黄芪与开搏通合用可增强上述作用。结论黄芪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的过度表达,其防治DN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TGFβ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芪 糖尿病 TGF-Β
原文传递
脂肪肝发病机制及其“二次打击”假设 被引量:145
10
作者 曾民德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脂肪肝 发病机制 二次打击
原文传递
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被引量:178
11
作者 钱萍 《护理管理杂志》 2004年第6期17-19,共3页
为探讨医院护理风险管理 ,阐述了对护理风险的认识、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和内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御能力 ,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
关键词 护理 风险 管理
下载PDF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 被引量:176
12
作者 李可为 施维锦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拔T管后 胆漏 腹膜炎 胆总管切开置管引流术
原文传递
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66
13
作者 金尔伦全国多中心双盲临床研究课题组 王忠诚 +23 位作者 赵继宗 李立 赵元立 只达石 张赛 杨树源 江基尧 罗其中 沈建康 唐文渊 黄绳跃 吴承远 刘运生 毛伯镛 雷霆 詹仁雅 刘伟国 谢昌厚 徐如祥 谭启富 戴钦舜 杨富明 林志俊 贾晋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5-139,共5页
背景 本试验是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 18家医院实施 ,完成金尔伦 (盐酸纳洛酮 )对受试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观察。目的 证明金尔伦在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设... 背景 本试验是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 18家医院实施 ,完成金尔伦 (盐酸纳洛酮 )对受试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观察。目的 证明金尔伦在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设计并实施了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计划 ,比较大剂量金尔伦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的疗效差异。每位受试患者接受为期 10天随机分组治疗和 3个月随访。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和重要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趋势 ,并同时对比随访结束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全部试验结束后进行揭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际完成 5 30例 ,有效病例 5 11例 ,其中金尔伦组 2 5 6例 ,安慰剂组 2 5 5例。金尔伦组和安慰剂组死亡率分别为治疗组 12 5 % ,安慰剂组 17 3% (P <0 0 5 )。金尔伦组患者GCS评分在用药后第 5天开始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治疗结束后金尔伦组患者GOS评分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金尔伦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状况评分也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另外 ,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因用药造成的毒副反应。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金尔伦能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生活质量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药物疗法 金尔伦 盐酸纳洛酮 治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黄芪对高糖作用下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HGF的影响 被引量:150
14
作者 牟娜 张庆怡 +1 位作者 倪兆慧 童菊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在体外研究高糖刺激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时,HGF、TGF-β的表达以及黄芪延缓糖尿病肾病与其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中,于 24 h后用 RT-PCR方法检测HGF mRNA... 目的:在体外研究高糖刺激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时,HGF、TGF-β的表达以及黄芪延缓糖尿病肾病与其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中,于 24 h后用 RT-PCR方法检测HGF mRNA的转录水平,继而用不同浓度的 HGF刺激细胞来现察 TGF-βmRNA的表达。随即用黄芪药物血清刺激细胞,观察HGF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细胞早期就有HGF表达,之后表达逐渐下降,而TGF-β在此之后出现表达上升。同时外源性HGF可以抑制TGF-βmRNA的表达。黄芪含药血清可以显著刺激细胞表达HGF。结论:高糖刺激后可以诱导HGF表达,该表达的上升是一种有益的防御反应。此外,外源性加入HGF可以降低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黄芪通过诱导HGF的产生,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肥大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糖尿病肾病 黄芪 DN
下载PDF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6
15
作者 林其德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1-483,共3页
关键词 原因不明 复发性流产 病因学 NKT细胞 主动免疫疗法 诊断
原文传递
国产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44
16
作者 上海乌司他丁临床试验协作组 王吉耀 +10 位作者 刘厚钰 陈世耀 刘天舒 袁耀宗 江石湖 李定国 王兴鹏 邱德凯 王根生 李兆申 许国铭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 评价国产乌司他丁 (尿抑制素 ,Ulinastatin)治疗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及该药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按是否出血坏死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并分别接受乌司他丁和甲磺... 目的 评价国产乌司他丁 (尿抑制素 ,Ulinastatin)治疗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及该药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按是否出血坏死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并分别接受乌司他丁和甲磺酸加贝酯或奥曲肽治疗 ,并进行随访。临床症状及体征按无、轻、中、重度不同分为 4级 ,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淀粉酶、肝功能、血常规、血糖、血钙、肾功能、血pH及氧饱和度等。按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级评定疗效。记录治疗中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结果 自 2 0 0 0年 4月~ 7月共有 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 5 0例 ,女 44例 ;轻型 6 8例 ,重型 2 6例。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以及研究设计 ,共有 7例剔除。最终共有 87例患者进入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 ,乌司他丁用于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总有效率达 10 0 .0 % ,痊愈率达 83.3% ,略高于对照组加贝酯 (71.4%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腹痛、上腹胀等症状均能在 3~ 5d内基本缓解或消失。乌司他丁用于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总有效率与奥曲肽相似 (78.6 %比 81.9% ,P =0 .840 )。治疗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假性囊肿。仅 1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 ,未发现过敏、皮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药物疗法 乌司他丁 治疗 多中心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8
17
作者 林其德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病因学 妊娠并发症 滋养细胞缺血 免疫学说
原文传递
异丙酚的剂量与镇静和呼吸抑制作用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43
18
作者 王祥瑞 杭燕南 +1 位作者 孙大金 金正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90-592,共3页
研究不同剂量的异丙酚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50例甲状腺腺瘤切除病人,随机分为5组,Ⅰ组,0.5mg/kg、Ⅱ组0.75mg/kg、Ⅲ组1.0mg/kg、Ⅳ组1.5mg/kg、V组2.0mg/kg.采用Star呼吸机监测呼吸功能指标,同时观察其神志变化,应用Probit法分析该药... 研究不同剂量的异丙酚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50例甲状腺腺瘤切除病人,随机分为5组,Ⅰ组,0.5mg/kg、Ⅱ组0.75mg/kg、Ⅲ组1.0mg/kg、Ⅳ组1.5mg/kg、V组2.0mg/kg.采用Star呼吸机监测呼吸功能指标,同时观察其神志变化,应用Probit法分析该药量效关系。结果:Ⅱ、IV、V组随着剂量增加,潮气量降低的幅度和呼吸抑制持续时间明显增加,以给药后1~3分钟潮气量减少最为明显(P<0.01),浅睡状态ED_(50)为0.98mg/kg.深睡状态ED_(50)为1.26mg/kg,呼吸抑制ED_(50)为1.1mg/kg。结论:静注0.8~1mg/kg异丙酚可以产生适用于非全麻病人的镇静、催眠作用,而对呼吸抑制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镇静 呼吸功能试验 剂量
原文传递
上海市1582例中老年男子勃起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8
19
作者 冷静 王益鑫 +5 位作者 黄旭元 薄隽杰 韩银发 陈斌 戴继灿 江鱼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为调查我国中老年男性人群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本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城市一般人群中抽取上海市区 40岁以上的男性居民 15 82例 ,完成勃起功能障碍自答问卷。结果15 82例中ED患病率为 73.1% ,且... 为调查我国中老年男性人群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本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城市一般人群中抽取上海市区 40岁以上的男性居民 15 82例 ,完成勃起功能障碍自答问卷。结果15 82例中ED患病率为 73.1% ,且随其年龄增长而上升 ,6 0岁以上者上升幅度尤为明显。影响ED患病率的有关因素是年龄、心理性、器质性疾病等。其中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 ) ,心血管病变、泌尿生殖器官疾病患者中 ,ED发病率较高。经济收入状况与ED患病率有显著相关性 ,而教育文化程度与ED患病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肥大和蛋白尿的影响 被引量:117
20
作者 徐郁杰 张庆怡 吴青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57-359,共3页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黄芪单用及与开搏通合用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黄芪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抑制肾脏肥大,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黄芪与开搏通合用与黄芪的上述作用...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黄芪单用及与开搏通合用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黄芪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抑制肾脏肥大,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黄芪与开搏通合用与黄芪的上述作用相似,其中抑制肾脏肥大作用更明显。提示,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性肾病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黄芪 肾脏肥大 尿 白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