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冯霞 许叶菁 +1 位作者 钟瑾 王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治疗15d;实验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15d。其他常规治疗2组相同。采用美国...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治疗15d;实验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15d。其他常规治疗2组相同。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后第15天,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0.13分和5.24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显效明显高于对照组(41.7%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实验组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5分vs56.5分,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15天BI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可以有效缓解老年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类 脑出血 胞苷二磷酸胆碱 卒中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冯霞 许叶菁 陆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再发脑梗死分为再发组与无再发组,对再发脑梗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患者共纳入研究147例,再发脑梗死34例(23.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患者经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偏高、血糖水平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或3项偏高是脑梗死患者经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cy偏高、血糖水平偏高、LDL-C及TC偏高或3项偏高是脑梗死患者经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雄伟 张威 张晓改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和脑卒中特征等情况,随...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和脑卒中特征等情况,随访时间至少达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VD分为VD组(35例)和非VD组(121例)。单因素分析筛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V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共35例发生VD,发生率22.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间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多发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部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体重量指数、饮酒史、合并冠心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部位(基底节、额叶)是引起V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VD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伴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当发生大面积梗死以及基底节、额叶梗死时,需要及早干预,预防V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雄伟 姜志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3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红细胞压积和NHI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0.05)。治疗前2组血浆黏度、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纤溶酶原激活物、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6、12、24 d NHI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依达拉奉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菌群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雄伟 张威 张晓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菌群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2016年上海市电力医院收治的MCI患者117例,根据住院期间SAP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SAP,n=29例)和B组(未发生SAP,n=88)。SAP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前...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菌群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2016年上海市电力医院收治的MCI患者117例,根据住院期间SAP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SAP,n=29例)和B组(未发生SAP,n=88)。SAP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前完成痰细菌培养、痰真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而MCI患者SA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SAP发生率为24.78%;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14例(占48.28%),革兰阳性菌感染者7例(占24.14%),真菌感染者5例(占17.24%),混合感染者3例(占10.34%)。两组患者性别、有无高血压、有无高脂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无延髓麻痹、有无意识障碍、有无鼻饲支持、有无气管插管与切开及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71,95%CI(1.480,6.855)]、糖尿病[OR=2.574,95%CI(1.388,12.037)]、COPD[OR=2.610,95%CI(1.632,19.375)]、延髓麻痹[OR=4.028,95%CI(2.061,28.361)]、意识障碍[OR=2.016,95%CI(1.351,10.064)]、气管插管与切开[OR=3.887,95%CI(3.796,51.836)]是MCI患者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CI患者S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年龄、糖尿病、延髓麻痹、意识障碍及气管插管与切开是MCI患者SAP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卒中相关性肺炎 菌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