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4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强度曝气技术修复河道黑臭水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1 位作者 孙从军 赵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以受污染河道的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种曝气方式(低强度连续曝气、间歇曝气和高强度连续曝气)对水体的修复效果,分析了低强度曝气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流量较小的缓速滞流河道,长期采用低强度曝气可达到降低污染负荷、消... 以受污染河道的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种曝气方式(低强度连续曝气、间歇曝气和高强度连续曝气)对水体的修复效果,分析了低强度曝气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流量较小的缓速滞流河道,长期采用低强度曝气可达到降低污染负荷、消除水体黑臭的效果;以氨氮去除率达98%为控制指标,低强度曝气能耗仅为高强度连续曝气的6.25%和间歇曝气的17.24%,大大降低了曝气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污染河道 低强度曝气 溶解氧 水体修复
下载PDF
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膜生物工艺处理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志超 顾国维 +3 位作者 何义亮 张明旭 马治亮 谢芬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8,共5页
高浓度有机废水ADUF工艺处理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 ,(1)厌氧池污泥SRT为 5 0d时 ,不仅COD去除率高 ,膜水通量也更稳定 ;(2 ) pH值宜采用在线控制为 7 0 ,温度则应在材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高些 (本实验中为 39℃ ) ;(3)污泥负荷在1 0— 3 5k... 高浓度有机废水ADUF工艺处理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 ,(1)厌氧池污泥SRT为 5 0d时 ,不仅COD去除率高 ,膜水通量也更稳定 ;(2 ) pH值宜采用在线控制为 7 0 ,温度则应在材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高些 (本实验中为 39℃ ) ;(3)污泥负荷在1 0— 3 5kg/ (kg·d)之间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水 厌氧消化 超滤
下载PDF
城市交通隧道汽车废气排放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蒋维楣 于洪彬 +3 位作者 谢国梁 吴涧 朱宏贵 孙和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8-193,共6页
利用风洞物理模拟手段,对处于城市街区的交通隧道风井塔和峒口排放污气的环境影响作了实验研究,并基于射流理论和现场实测,建立峒口污染物散布的预测模式,该模式用于模型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表明,(1)隧道峒口污气排放有可能造... 利用风洞物理模拟手段,对处于城市街区的交通隧道风井塔和峒口排放污气的环境影响作了实验研究,并基于射流理论和现场实测,建立峒口污染物散布的预测模式,该模式用于模型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表明,(1)隧道峒口污气排放有可能造成短时局地比较严重的污染影响,废气浓度可能超标,但影响范围不大,并且与周围建筑物、环境、气温和车辆运行状况等密切相关.(2)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污染物扩散有明显影响.(3)物理模拟手段具有其独到的优越性,模式计算与风洞测量结果可以互相检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隧道 汽车废气 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重金属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车越 何青 林卫青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0-223,共4页
对长江口南支采集的水样、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且2者远高于水相中重金属含量。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间都有良好的相关性。水相中重金属含量由内向外呈轻微的浓度变化;悬... 对长江口南支采集的水样、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且2者远高于水相中重金属含量。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间都有良好的相关性。水相中重金属含量由内向外呈轻微的浓度变化;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向长江口外有降低趋势,但在长江口门处出现高浓度。河口重金属的分布受到离子交换、吸附、解吸、稀释以及水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支流 分布 长江口 重金属 悬浮物 沉积物 水质分析
下载PDF
长江口大气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沉降通量 被引量:22
5
作者 战雯静 张艳 +2 位作者 马蔚纯 卢士强 陈立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0-905,共6页
于2009年8月与2010年5月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及长兴岛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了Zn、Pb、Cr、Cu等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初步估算了大气气溶胶中这些重金属在长江口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长江口PM10的平均浓度在109~197μg/m3,重金属... 于2009年8月与2010年5月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及长兴岛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了Zn、Pb、Cr、Cu等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初步估算了大气气溶胶中这些重金属在长江口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长江口PM10的平均浓度在109~197μg/m3,重金属元素浓度水平由高到低为Zn〉Cr〉Mn〉Cu〉Ti〉Ni〉Pb〉V,其中Zn、Cr、Mn、Cu、Ni、Pb存在明显的元素富集,浓度分别达到297,241,186,181,52,32ng/m3,而相应的日平均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14,0.09,0.08,0.08,0.02,0.02mg/(m2.d).通过与长江口水库重金属浓度对比,大气干沉降的总Cu约占水体中总Cu浓度的25%左右,大气沉降可能是长江口水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沉降 重金属 长江口 水库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的生物安全问题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琳 袁峻峰 +1 位作者 柏国强 张锦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1-94,共4页
由转基因、生物入侵等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国内关注的焦点,本文论述了生物安全的定义、研究范围和生物安全评价的重要性,还对开放环境中使用微生物菌剂的生物安全性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生物安全 生态危害 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风险评估 微生物
下载PDF
含单环芳香烃废水的超声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陆永生 沈虹 华彬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494-496,共3页
利用超声波技术对水体中的单环芳香烃降解进行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辐照70min,含单环芳香烃废水的降解规律基本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超声辐照90min;初始浓度为22.95~14.57mg/L的含苯废水,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
关键词 单环芳香烃 超声波化学 降解 去除率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雅奇 熊昀青 由文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7,共5页
 在1999年10月~2001年7月,对苏州河上游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底泥疏浚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黄渡、华漕两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软体动物和寡毛类为主,疏浚前黄渡软体动物为6种,寡毛类为3种,水蛭1种,华...  在1999年10月~2001年7月,对苏州河上游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底泥疏浚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黄渡、华漕两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软体动物和寡毛类为主,疏浚前黄渡软体动物为6种,寡毛类为3种,水蛭1种,华漕软体动物为1种,寡毛类4种,疏浚以后两个断面的种类数增加,黄渡增加1种,华漕增加了4种,华漕恢复的迹象比较明显;疏浚后两个断面的生物量和密度均低于疏浚前,但在疏浚后的一年内,密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疏浚后华漕的多样性指数一直高于疏浚前同期,黄渡在疏浚半年后逐渐恢复并且超过疏浚前水平。说明苏州河上游底泥疏浚有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疏浚 多样性指数 现存量 苏州河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铁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冀世锋 高春梅 +1 位作者 奚旦立 高玉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12,共6页
污泥性能是决定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添加生物铁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铁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比较普通膜生物反应器(普通MBR)和生物铁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铁MBR)中的污泥指数(SVI)、污泥质... 污泥性能是决定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添加生物铁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铁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比较普通膜生物反应器(普通MBR)和生物铁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铁MBR)中的污泥指数(SVI)、污泥质量浓度〔ρ(MLSS)和ρ(MLVSS)〕、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和耗氧活性.结果表明,生物铁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结构紧密,生物相丰富,污泥质量浓度比较稳定;生物铁MBR的SVI受进水负荷影响较小,能够克服污泥膨胀的影响;生物铁MBR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和耗氧活性与普通膜生物反应器相似,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缩短或泥龄(SRT)的延长脱氢酶活性和耗氧活性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铁 膜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 膜污染
下载PDF
湖泊营养物控制的国家战略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鸿亮 李小平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7B期16-19,共4页
太湖蓝藻的暴发将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焦点聚集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上。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制定湖泊营养物控制的国家战略,在这个国家战略下确立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物基准和标... 太湖蓝藻的暴发将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焦点聚集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上。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制定湖泊营养物控制的国家战略,在这个国家战略下确立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物基准和标准,采用TMDLs总量控制方法和营养物削减集成技术,依靠国家的强力行动和全民的积极参与,改善湖泊水质状况,恢复湖泊生态环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国家战略 总量控制 营养物 富营养化治理 经济持续发展 湖泊生态环境 水污染治理
下载PDF
生物促生剂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春梅 冀世锋 +4 位作者 储鸣 王春峰 李斌 徐乐平 胡春燕 《净水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32-35,61,共5页
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MBR)添加生物促生剂后形成生物促生剂膜生物反应器,分析生物促生剂对活性污泥性能以及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促生剂后,活性污泥结构紧密,颗粒增大,且微型动物的种类增多,同时COD和氨氮的处... 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MBR)添加生物促生剂后形成生物促生剂膜生物反应器,分析生物促生剂对活性污泥性能以及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促生剂后,活性污泥结构紧密,颗粒增大,且微型动物的种类增多,同时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分别提高了5%和8%左右,染料的去除率也提高了6%,适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或者泥龄可有效提高色度的去除效果。说明添加生物促生剂能较好的改善污泥性能,提高系统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促生剂 活性污泥 膜生物反应器 印染废水
下载PDF
渔网围栏介质对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 被引量:12
12
作者 戴雅奇 甄彧 +3 位作者 吴健 梁方瑜 何焰 章永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在太湖梅梁湾强化净化示范区内布设了渔网围栏工程,研究了围栏介质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围栏介质能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在1月份的试验中水体透明度提高了20cm,在6月份的试验中水体透明度提高了30cm;2次试验中的水体叶绿素a、... 在太湖梅梁湾强化净化示范区内布设了渔网围栏工程,研究了围栏介质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围栏介质能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在1月份的试验中水体透明度提高了20cm,在6月份的试验中水体透明度提高了30cm;2次试验中的水体叶绿素a、总磷(TP)和总氮(TN)的削减率分别为62.5%、22.5%、37.8%和43.8%、30.9%、60.5%;据此估算,示范工程区的渔网围栏每年大约能去除TP和TN的量分别为40.5,963.6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 梅梁湾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湿地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沙晨燕 王敏 +1 位作者 王卿 陆健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72-2079,共8页
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独特的土壤、水文和植被条件,使得其在低氧环境下能不断累积碳,并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CH4和CO2,因此湿地的碳排放近年来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湿地的土壤状况、水文... 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独特的土壤、水文和植被条件,使得其在低氧环境下能不断累积碳,并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CH4和CO2,因此湿地的碳排放近年来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湿地的土壤状况、水文条件及植被类型的不同导致湿地CH4和CO2的排放具有极强的时空变异性。土壤温度与CH4和CO2排放呈正相关关系;水位条件对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有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土壤的厌氧环境导致CH4排放量增大,CO2排放量减小;植被影响到温室气体产生、氧化和排放各个方面,因物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CH4排放 CO2排放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浅论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永宝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12期9-11,共3页
从工业固体废物所具有的资源性特征出发,简要论述了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资源化前景的分析,提出了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资源再利用和加强立法保障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废物减量化的一些实例分析,论述了废物减... 从工业固体废物所具有的资源性特征出发,简要论述了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资源化前景的分析,提出了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资源再利用和加强立法保障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废物减量化的一些实例分析,论述了废物减量化的根本途径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化 减量化 工业废物 固化废物
下载PDF
雨水就地处置方式的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月华 李怀正 傅威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52-555,共4页
雨水的就地处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处理雨水的方法,但是由于雨水径流水质的不稳定性,回灌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施雨水回灌前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上海市雨水径流中常见污染物质含量分析(包括重金属、微生物、阴阳离... 雨水的就地处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处理雨水的方法,但是由于雨水径流水质的不稳定性,回灌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施雨水回灌前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上海市雨水径流中常见污染物质含量分析(包括重金属、微生物、阴阳离子以及常规水质指标4个方面),对各种监测和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在严格控制回灌区域、保证回灌雨水水质的前提下,雨水回灌不会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 就地处置 环境风险评价 污染物 回灌 水质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2005年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2 位作者 孙从军 吴玉剑 程曦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2,共3页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依据上海市2005年统计资料,对上海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61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161 0 hm2,生态赤字为1.700 6 hm2,这表明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了其生态系统承...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依据上海市2005年统计资料,对上海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61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161 0 hm2,生态赤字为1.700 6 hm2,这表明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了其生态系统承载力。利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区域人均生态协调系数和人均生态承载缺陷度指标,从不同尺度衡量上海市可持续状态及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的趋势,定量分析了上海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上海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上海
下载PDF
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分布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车越 何青 林卫青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2,共5页
根据1994年6月长江口、杭州湾的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这类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内,悬沙中Cu、Pb、Cd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分布特征相似,尤其在杭州湾中部水域,二者重金属含量呈趋同的态势。... 根据1994年6月长江口、杭州湾的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这类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内,悬沙中Cu、Pb、Cd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分布特征相似,尤其在杭州湾中部水域,二者重金属含量呈趋同的态势。细颗粒物质是颗粒态重金属的主要载体。在高浊度河口,动力沉积过程为控制颗粒态重金属分布和输移的主要因子,悬沙中重金属的分布对泥沙运动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性 河口 重金属 悬沙 沉积物 水环境
下载PDF
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对泥沙运动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车越 何青 林卫青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作者根据 1994年 6月长江口、杭州湾的水质调查资料 ,分析了这类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内 ,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分布特征相似 ,尤其在杭州湾中部水域 ,二者重金属含量呈趋同的态势。... 作者根据 1994年 6月长江口、杭州湾的水质调查资料 ,分析了这类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内 ,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分布特征相似 ,尤其在杭州湾中部水域 ,二者重金属含量呈趋同的态势。细颗粒泥沙是颗粒态重金属的主要载体。在高浊度河口 ,动力沉积过程为控制颗粒态重金属分布和输移的主要因子 ,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对泥沙运动具有指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动 重金属 悬沙 沉积物
下载PDF
隧道大气细颗粒物及其元素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位楠楠 刘卫 +4 位作者 肖德涛 林俊 李燕 陈长虹 IIDA Astuo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481,共7页
对比研究了隧道和大气环境中不同粒径细颗粒物(切割粒径分别为0.03,0.06,0.108,0.17,0.26,0.40,0.65,1.0,1.6和2.5μm)中S,K,Ca,Ti,Mn,Fe,Zn,Pb,Al,Si,Cu和V等12种痕量元素的浓度.结果表明:隧道中不同粒径细颗粒物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在... 对比研究了隧道和大气环境中不同粒径细颗粒物(切割粒径分别为0.03,0.06,0.108,0.17,0.26,0.40,0.65,1.0,1.6和2.5μm)中S,K,Ca,Ti,Mn,Fe,Zn,Pb,Al,Si,Cu和V等12种痕量元素的浓度.结果表明:隧道中不同粒径细颗粒物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出现明显峰值,且隧道细颗粒物在0.108μm粒径处的数浓度和在2.5μm粒径处的质量浓度分别是大气环境对照值的15.2和40.0倍;在隧道传输过程中质量浓度增加的痕量元素有Si,Ca,Fe,Al,Ti,Zn,Mn,Cu和V,减小的有S,Pb,Zn和K;地壳元素(Si,Ca,Fe,Al和Ti)的质量浓度总和占隧道细颗粒物中痕量元素质量浓度总和的87%,表明土壤扬尘仍是隧道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细颗粒物 痕量元素 粒径分布
下载PDF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丽虹 陈长虹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5-526,544,共3页
上海在“十五”期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洁净利用;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优化电源结构;扩大天然气利用,建设天然气管网系统;建立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加强能源储备。到2005年,经过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在能源消... 上海在“十五”期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洁净利用;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优化电源结构;扩大天然气利用,建设天然气管网系统;建立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加强能源储备。到2005年,经过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下降到55%以下,天然气和外来电能将上升到10%左右。与2005年的基础情景比较,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后,上海将分别减少SO2和PM10排放量18万t和2.8万t,全市SO2和PM10排放总量可控制在45.7万t和12.4万t,与2000年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能源结构 大气污染物排放 大气环境质量 上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