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氮比对生物絮凝反应器处理水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伟 谭洪新 +2 位作者 罗国芝 孙大川 刘文畅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7-915,共9页
为探究不同C/N对以生物絮凝反应器为唯一水处理装置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处理的影响,以鳗鱼循环水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不同DOC/DIN梯度(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C/N:0、5、10和15)... 为探究不同C/N对以生物絮凝反应器为唯一水处理装置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处理的影响,以鳗鱼循环水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不同DOC/DIN梯度(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C/N:0、5、10和15)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N=0时(未添加碳源),反应器没有脱氮除磷的效果,NO_3^--N、PO_4^(3-)出现积累;随着C/N的升高,反应器脱氮除磷的效果也逐渐增加,C/N=15时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 05),TN、NO_3^--N和PO_4^(3-)的去除率(RR)分别为46. 60%、43. 49%和24. 40%;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反应器的SS、TAN和NO_2^--N在C/N=0和C/N=5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C/N=10和C/N=15的去除效果(P <0. 05),并且随着C/N的升高而降低;在C/N逐渐升高的条件下,反应器的稳定性逐渐变差,反应器最高可运行的C/N为15;在低C/N(C/N=0和5)情况下,反应器絮体体积指数(SVI-30)始终小于150 mg/L,未出现絮团膨胀,系统稳定性良好;当10≤C/N≤15时,反应器呈现出絮团微膨胀,反应器的稳定性变得较差,但对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没有影响。在BFT(Biofloc Technology)反应器中,反应器的ORP值与反应器的C/N呈负相关关系,可作为BFT反应器反硝化特征和优化的参数。综上可知,BFT反应器在低C/N条件下对SS、TAN、NO_2^--N具有良好的水处理效果,在C/N≥10情况下对TN、NO_3^--N和PO_4^(3-)具有良好的水处理效果,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和除磷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其用作RAS核心水处理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水处理 生物絮凝反应器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产养殖
原文传递
水产养殖用水可重复利用性评估指标及相关标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罗国芝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8-755,共8页
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约束的增强使水产养殖用水重复利用的迫切性增加。如何正确评估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水是否能够再次用于养殖是避免处理不足或过量、提高处理效率的基础。目前国内外未见关于如何评估养殖水的可重复利用性的相关报道。养... 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约束的增强使水产养殖用水重复利用的迫切性增加。如何正确评估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水是否能够再次用于养殖是避免处理不足或过量、提高处理效率的基础。目前国内外未见关于如何评估养殖水的可重复利用性的相关报道。养殖水的重复利用性评估可以借鉴养殖源水的评估标准,但应有所区别。本文基于水产养殖活动对水体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养殖用水重复利用性的评估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的性质,提出了设定固定标准和变动标准两种标准类型的设想。对于既定的生产系统和养殖对象,开展现有生产行为的记录和分析是获得对实际养殖活动有指导作用的信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处理 水产养殖用水重复利用 水质标准 评估指标
原文传递
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伟 谭洪新 +2 位作者 罗国芝 孙大川 刘文畅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在室内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不用药、添加益生菌和零换水条件下,采用300、600、900尾/m33种养殖密度,通过90 d海水养殖试验,探索了密度对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养殖的合适密度。结果表明:在构建硝化... 在室内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不用药、添加益生菌和零换水条件下,采用300、600、900尾/m33种养殖密度,通过90 d海水养殖试验,探索了密度对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养殖的合适密度。结果表明:在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随密度增加水质逐步下降,如BFT900组的DO由8. 21 mg/L降至3. 34 mg/L,p H由8. 24降至6. 75,TAN由0. 08 mg/L升至1. 64 mg/L,NO2--N由0. 10 mg/L升至10. 80 mg/L,NO3--N由0. 54 mg/L升至153. 70 mg/L,上述各组指标差异显著(P <0. 05),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转化成功后,各组水质指标均处于对虾生长合适范围;存活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BFT300、BFT600和BFT900这3个处理组存活率分别为84. 59%±8. 83%、74. 26%±6. 66%和54. 95%±4. 23%,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养殖结束时,对虾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BFT300组的对虾平均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BFT600和BFT900组(P <0. 05);养殖产量BFT600组最高,为(5. 45±0. 48) kg/m3,与BFT900组差异不显著(P> 0. 05),但显著高于BFT300组产量[(4. 08±0. 63) kg/m3];饵料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其中BFT300和BFT600组差异不显著(P> 0. 05),但均显著低于BFT900组的饵料系数(1. 82±0. 62,P <0. 05)。据养殖综合效果和生产效益,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可据自身条件,养殖密度可参考300~600尾/m3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凡纳滨对虾 生物絮凝系统 水质指标 生长性能
原文传递
生物絮团系统(BFT)中PHBV为碳源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水质及硝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邵李娜 Abakari Godwin +2 位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杨逸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0,共8页
为了研究生物絮团系统(BFT)中以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为碳源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养殖水质及对硝化过程反应速率及硝化酶的影响,设置不添加PHBV组(CL组)和挂袋300 g PHBV颗粒组(PHBV组)进行29 d的... 为了研究生物絮团系统(BFT)中以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为碳源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养殖水质及对硝化过程反应速率及硝化酶的影响,设置不添加PHBV组(CL组)和挂袋300 g PHBV颗粒组(PHBV组)进行29 d的养殖实验,每4 d检测水质、絮团指标。实验结束检测鱼体生长指标,取实验末养殖水进行10 mg/L NH+4降解连续监测,取特征点总氨氮(TAN)最高(A),亚硝酸盐(NO2^--N)最高(B1/B2)及硝酸盐(NO3^--N)最高(C)时的絮团样检测氨单加氧酶(AMO)、羟氨氧化还原酶(HAO)及亚硝酸氧化还原酶(NOR)含量。结果显示:两组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增长率以及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HBV对斑点叉尾鮰鱼苗生长促进不显著。整个养殖过程中两组TAN、NO2^--N均处于安全范围,硝酸盐、磷酸盐、总氮、总磷及总固体悬浮物与絮团体积均呈现不断积累的趋势,且两组将10 mg/L NH4^+转化为NO3^--N均需约28 h,表明两组生物絮团性能良好。硝化酶结果显示,PHBV组的AMO、HAO及NOR含量均显著大于CL组,但其硝化速率并未显著提高。两组游离菌的AMO、HAO、NOR含量均显著低于固着菌,且CL组游离菌中AMO、HAO及NOR含量与PHBV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 硝化酶 生物絮团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水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