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燃油成本的北太平洋柔鱼管理策略比较研究
1
作者 苏雪 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柔鱼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的经济对象之一,实现柔鱼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Gordon-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基础,根据1995—2019年北太平洋柔鱼生产作业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构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 柔鱼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的经济对象之一,实现柔鱼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Gordon-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基础,根据1995—2019年北太平洋柔鱼生产作业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构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优化配置模型,分析燃油成本变动对柔鱼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模拟9种不同方案下燃油成本的变动对于北太平洋柔鱼短期(1—5年)、中期(10年)和长期(20年)的累计资源量、累计渔获量以及累计经济利润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案6(燃油成本降低2.5%)和方案7(燃油成本降低5%)既能够获得可观的渔业利润,又可以兼顾柔鱼资源量,使其免受过度捕捞,综合考虑生物、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作为实现柔鱼资源优化配置的最适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燃油成本 生物经济模型 管理策略 北太平洋
原文传递
基于环境因子的渔业资源评估研究进展
2
作者 鲁红月 张畅 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9,共9页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重要话题,渔业资源科学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是引起生物资源量变动的重要原因,资源评估与管理工作中绝大多数忽视非生物因素对资源变动的影响,而生物群体对环境...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重要话题,渔业资源科学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是引起生物资源量变动的重要原因,资源评估与管理工作中绝大多数忽视非生物因素对资源变动的影响,而生物群体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早期生活史阶段,环境不仅影响物种的生长发育,还强烈影响其空间分布和洄游等,对渔业资源数量产生影响,评估未考虑环境作用也相对增加评估结果不准确性的风险。本研究对加入环境因子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评估模型中环境因子与模型参数的关系、模型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认为开发基于环境因子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要将气候驱动的环境变化纳入资源评估中,确保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能够适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渔业资源评估 模型 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LSTM的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CPUE影响的滞后效应
3
作者 张健 宋厚成 +1 位作者 刘文俊 石建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2,共11页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大洋性高度洄游物种,也是全球大洋性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种群分布和资源密度容易受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影响,且存在响应滞后。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海域(WC...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大洋性高度洄游物种,也是全球大洋性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种群分布和资源密度容易受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影响,且存在响应滞后。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海域(WCPO)低龄黄鳍金枪鱼和鲣群体影响及滞后效应,本研究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分析了海洋尼诺指数(ONI)对1982年至2021年间WCPO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影响,利用不同时间步长模拟不同滞后期(0~12个月)下CPUE对ONI响应。结果表明:LSTM适用于对黄鳍金枪鱼和鲣等大洋性种群资源密度与ONI等环境因素间滞后效应的分析;WCPO赤道南北不同海域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CPUE对ONI的响应存在滞后,且不同海域的最佳滞后期均为12个月;最佳滞后期与渔获群体年龄相当,表明WCPO黄鳍金枪鱼和鲣的繁殖能力或幼鱼存活率易受到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动影响,表现出时长为捕捞年龄的滞后时间。研究方法与结果为后续开展WCPO关键物种群体分布研究提供了资源变动机制上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海洋尼诺指数 滞后效应 LSTM 中西太平洋
下载PDF
渔业管理中投入和产出控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苏雪 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4,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捕捞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了渔业资源的衰退。为了减缓这一问题,世界各国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的管理措施。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投入控制与产出控制中各要素,对国际上主要渔业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捕捞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了渔业资源的衰退。为了减缓这一问题,世界各国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的管理措施。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投入控制与产出控制中各要素,对国际上主要渔业大国(美国、欧盟、日本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综合评述,并与我国管理措施进行对比,分析我国渔业管理措施长期存在的问题、治理成效和成效有限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投入控制与产出控制具有不同的优点和局限性,任何国家的渔业制度都不是单一的制度,而是多种制度的有机结合。本文针对中国渔业的特点和复杂性,认为我国渔业管理应采取投入和产出相结合的渔业管理制度,当前要解决的矛盾是强化投入管理,探索产出管理,综合发挥各种制度的优势,促进我国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管理 投入控制 产出控制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太平洋茎柔鱼3个不同种群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李金桧 赵振方 +3 位作者 刘必林 方舟 胡贯宇 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茎柔鱼资源量丰富,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经济种类,角质颚形态结构稳定,在头足类种类和种群的划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利用角质颚形态对茎柔鱼三个种群(大、中、小种群)判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2018年7月—2020年12月中国鱿钓船... 茎柔鱼资源量丰富,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经济种类,角质颚形态结构稳定,在头足类种类和种群的划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利用角质颚形态对茎柔鱼三个种群(大、中、小种群)判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2018年7月—2020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东太平洋公海(79°26'~120°32'W、02°19'N~20°24'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测定了其胴长(mantlelength,ML)、体质量(bodymass,BM)以及角质颚的12个形态参数,分析了不同性别和不同种群间角质颚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在雌、雄间差异性方面,除了下头盖长(LHL),小、中种群雌、雄间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差异均显著(P<0.05),除了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大种群雌、雄间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差异均显著(P<0.05),3个种群的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均大于雄性;主成分分析显示,角质颚形态在雌、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中种群重叠部分最大,与中种群相比,小种群和大种群有部分重叠但区分更为明显。在种群间差异性方面,角质颚各形态参数在3个种群间差异极显著(P<0.01),大种群的角质颚最大,其次是中种群,小种群最小;利用标准化后的角质颚形态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大、中、小3个种群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93.2%和98.6%。研究表明,茎柔鱼3个种群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存在差异,角质颚形态可以用于判别茎柔鱼3个不同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种群判别 角质颚 形态
原文传递
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渔业生物学与评估管理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畅 李纲 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170,共10页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范围广泛,是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对智利竹筴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及资源评估与管理的研究进展做了初步的总结和归纳,为系统掌...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范围广泛,是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对智利竹筴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及资源评估与管理的研究进展做了初步的总结和归纳,为系统掌握该物种的基础生物学以及资源评估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智利竹筴鱼洄游模式较为复杂,种群结构尚存在争议,沿岸和公海均分布着多个产卵场。智利竹筴鱼摄食种类丰富,昼夜垂直移动与摄食习性有关。南太平洋海域环境要素较多,不同性质的海流、水团,中尺度涡流以及海表面温度、风、盐度等要素都会影响智利竹筴鱼的资源变动。智利竹筴鱼资源评估模型主要以基于年龄结构的模型为主,但缺乏对环境因子的考虑。为后续更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智利竹筴鱼资源,需继续加强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合作,系统地开展智利竹筴鱼的资源调查和多学科研究,考虑环境对竹筴鱼资源的影响,为该种类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 智利竹筴鱼 种群结构 环境 资源评估
原文传递
秘鲁外海茎柔鱼脂肪酸组成的月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振方 胡贯宇 +2 位作者 陈新军 刘必林 梁佳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5,共8页
掌握茎柔鱼营养成分和食性的月间差异,对其渔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东太平洋特有的头足类种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最重要的鱿鱼经济物种。本研究以2020年5月、6月、10月、11月捕获自秘鲁外海的... 掌握茎柔鱼营养成分和食性的月间差异,对其渔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东太平洋特有的头足类种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最重要的鱿鱼经济物种。本研究以2020年5月、6月、10月、11月捕获自秘鲁外海的茎柔鱼为研究对象,采用Folch法提取脂肪酸,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肌肉脂肪酸构成及含量,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法检验不同月份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对比其差异的大小,同时结合特征脂肪酸指示不同月份茎柔鱼食性变化,旨在探究秘鲁外海茎柔鱼不同月份间脂肪酸组成及差异。结果显示,在同一月份不同脂肪酸组成方面,4个月份茎柔鱼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59.40%~60.85%),其次是饱和脂肪酸(29.18%~31.65%),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少(8.52%~10.31%)。在月间差异方面,5月与10月(P=0.001)、5月与11月(P=0.001)、6月与10月(P=0.001)、6月与11月(P=0.003)脂肪酸组成百分比显示出明显差异,C16∶0、C18∶0、C18∶1n9、C20∶1、C20∶5n3、C22∶2n6、C22∶6n3为造成脂肪酸月间差异性的主要脂肪酸。在特征脂肪酸组成方面,5、6月份C22∶6n-3/C20∶5n-3组成相似,且明显高于10、11月份,指示浮游生物的特征脂肪酸C18∶1n9也显示出类似特征。除此之外,6月份脂肪酸C20∶4n6组成比例明显高于其余三个月。研究表明,秘鲁外海茎柔鱼相邻月份脂肪酸组成较为相似,食性差异较小,而时间跨度较长月份间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食性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脂肪酸 季节 食性
原文传递
海表温度变化时近海日本鲭栖息地时空分布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爽 郭爱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3-604,共12页
海表水温变化影响着中上层鱼类栖息地分布。本研究根据2003—2012年7—12月的近海日本鲭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正态函数分布的方法,分别以作业次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指标建立基于水温的适应性指数(SI),... 海表水温变化影响着中上层鱼类栖息地分布。本研究根据2003—2012年7—12月的近海日本鲭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正态函数分布的方法,分别以作业次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指标建立基于水温的适应性指数(SI),取二者平均值作为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SI)。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假设SST上升或下降0.5、1、2°C时,对各月近海日本鲭最适宜栖息地(HSI>0.8)空间和面积变化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显示,SST上升时,近海日本鲭适宜栖息地有明显的北移现象,7—12月最适栖息地面积增减比重为–73.1%~44.7%;SST下降时,有明显的南移现象,7—12月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减比重为–54.9%~123.4%。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在SST上升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及近海海况发生变化等情况下,对日本鲭栖息地和作业渔场时空分布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栖息地 海表温度变化 捕捞努力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不同时空尺度下近海日本鲭栖息地模型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英雪 陈新军 +1 位作者 郭爱 周为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5-945,共11页
根据2003—2011年7—9月近海日本鲭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数据(SSH),利用作业网次与SST和SSH的关系建立适应性指数(SI)模型,将时间和空间尺度分别划分为3个级别,建立9个不同时空尺度下的栖息地适应性指数(... 根据2003—2011年7—9月近海日本鲭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数据(SSH),利用作业网次与SST和SSH的关系建立适应性指数(SI)模型,将时间和空间尺度分别划分为3个级别,建立9个不同时空尺度下的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SI)模型,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时空尺度下近海日本鲭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最优模型,并对最优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时间尺度为月,空间尺度为1°×1°是建立近海日本鲭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的最适时空尺度,当HSI大于0.6时,作业网次比重为75.42%,当HSI小于0.4时,作业网次比重为12.93%。利用2012年7—9月生产数据对最优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当HSI大于0.6时,作业网次比重为60.89%,当HSI小于0.4时,作业网次比重为13.88%。研究表明,在建立鱼类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时,需要考虑海洋环境因子的时空尺度,以便更好地预测中心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 时空尺度 海表面温度 海表面高度
下载PDF
春季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摄食及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懋林 陆化杰 +4 位作者 杨思哲 何静茹 王洪浩 陈子越 陈新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8,共10页
为探究春季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摄食及繁殖生物学特性,采用2019年3—5月采集于西北印度洋的557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其摄食习性和性腺发育特征,并用残差指标分析法对其生殖投入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西北印度... 为探究春季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摄食及繁殖生物学特性,采用2019年3—5月采集于西北印度洋的557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其摄食习性和性腺发育特征,并用残差指标分析法对其生殖投入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摄食等级的分布存在雌雄差异,且同一性别在不同月份的摄食等级差异很大。在性腺发育方面,雌性性腺指数与缠卵腺指数显著相关,雄性性腺指数与精荚复合体指数显著相关。残差分析结果表明:雌性体征指标与生殖投入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性腺发育等级的提高,雌性体征指标呈下降趋势,生殖投入指标则呈上升趋势;随着摄食等级的提高,雌性体征指标呈下降趋势,生殖投入指标则呈上升趋势。雄性体征指标与生殖投入指标呈正相关关系,体征指标和生殖投入指标均随性腺发育呈上升趋势,体征指标和生殖投入指标均随摄食等级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印度洋鸢乌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持续摄食,其生殖能量投入倾向于外源性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摄食强度 性腺指数 生殖投入 残差分析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渔业资源评估的影响及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畅 鲁红月 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结合环境因子进行渔业资源评估是适应全球性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00—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环境因子有关的渔业资源评估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样本数据,采用Citespace计量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系统... 结合环境因子进行渔业资源评估是适应全球性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00—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环境因子有关的渔业资源评估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样本数据,采用Citespace计量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结果表明:(1)环境在渔业资源评估中的补充量估算,模型优化,管理方案设置等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2)环境对单一渔业产生的作用会通过食物网影响其他渔业的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也逐渐从单一渔业发展为多个渔业,这既考虑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又便于探讨全球渔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共性;(3)数据收集和建模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基于时空、生态等要素的模型应用日渐广泛,为科学有效的资源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建议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可以积极开展跨学科交流,了解渔业资源变动的内在机制,合理量化环境气候因子,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监测体系,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CITESPACE 渔业资源评估 补充量
原文传递
不同模态下气候变化对智利竹筴鱼补充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畅 李纲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58,共11页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补充量状况对智利竹筴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态分析将1971-2017年间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划分不同模态,运用贝...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补充量状况对智利竹筴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态分析将1971-2017年间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划分不同模态,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析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5个环境因子在不同模态中对补充量的解释能力,并探讨模态变动对补充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模态(1971-1980年)更多的受捕捞因素的干扰;第2模态(1981-1990年)厄尔尼诺对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概率最高;第3模态(1991-2001年)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第4模态(2002-2015年)厄尔尼诺为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对比不考虑模态变动的分析结果,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不同模态的分析结果对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更为合理。研究认为,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不同模态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也不同,推测年代际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期交替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诱发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发生模态转变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未来智利竹筴鱼资源评估与管理中,应该考虑不同的模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模态变动 补充量 东南太平洋
下载PDF
茎柔鱼角质颚力学性能梯度变化及其材料仿制
13
作者 林静远 刘必林 金宵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5,共6页
水合的茎柔鱼角质颚喙具有很大的硬度梯度,从喙部到翼部硬度相差两个数量级。这种力学性能的梯度变化与角质颚的几丁质、水和蛋白质混合物等化学成分有关,蛋白质通过多巴进行交联耦合,交联后含有组氨酸的蛋白质决定了角质颚的硬度大小... 水合的茎柔鱼角质颚喙具有很大的硬度梯度,从喙部到翼部硬度相差两个数量级。这种力学性能的梯度变化与角质颚的几丁质、水和蛋白质混合物等化学成分有关,蛋白质通过多巴进行交联耦合,交联后含有组氨酸的蛋白质决定了角质颚的硬度大小。基于茎柔鱼角质颚力学性能具有梯度变化这一特性,利用壳聚糖等有机物制作了具有类似硬度梯度变化的材料,实现了仿生材料在不存在界面的情况下其力学性能呈现空间梯度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颚 力学性能 梯度变化 仿生材料制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