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设性后现代视阈下的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美的特征研究之二
被引量:
5
1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美作为客观对象中契合审美主体物种属性的,令审美主体普遍愉快的性质,是客观对象本来存在的,具有自身规律的,不是审美个体的主观好恶能够任意改变的,这是美的客观性。美作为一种快感对象,是相对于有感觉功能的生命主体而存在的。没有主...
美作为客观对象中契合审美主体物种属性的,令审美主体普遍愉快的性质,是客观对象本来存在的,具有自身规律的,不是审美个体的主观好恶能够任意改变的,这是美的客观性。美作为一种快感对象,是相对于有感觉功能的生命主体而存在的。没有主体,就没有愉快的美。判断事物是否美的主观原因有很多,它们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美的客观性决定了共同美和审美标准的存在,是制约美的主观性的基础,同时包容着美的主观性;美的主观性导致了差异美的存在,不断丰富着美的客观性,决定了美的客观标准的流动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特征
客观性
主观性
共同美
差异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西“味美”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祁志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6,共8页
一般以为,以"味"为"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民族特色。然而,不仅古代印度佛教经典将无上之美比喻为"甘露"、"醍醐"之味,而且在西方世界日常语言的使用中也是味、美共名的。这种味、美相通的普遍...
一般以为,以"味"为"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民族特色。然而,不仅古代印度佛教经典将无上之美比喻为"甘露"、"醍醐"之味,而且在西方世界日常语言的使用中也是味、美共名的。这种味、美相通的普遍共识为我们重新审视被美本体争论搅得扑朔迷离的"美"的语义、回归"美"的常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支撑:美是如同甘味一般的快适对象,美的东西就是一种产生快感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美
中国
印度
西方
快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中文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说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
1
3
作者
祁志祥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77-86,共10页
在20~21世纪中,面对"文学已死"的解构主义思潮,钱中文展开了对文学本质问题的重新反思,继续坚守早先提出的"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和对积极健康的"新理性精神"的倡导,赋予"审美意识形态"说和"新理性精神"论更丰富的理论...
在20~21世纪中,面对"文学已死"的解构主义思潮,钱中文展开了对文学本质问题的重新反思,继续坚守早先提出的"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和对积极健康的"新理性精神"的倡导,赋予"审美意识形态"说和"新理性精神"论更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中文
文学
审美意识形态
新理性精神
文艺理论领军人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学中的“人性”论及其现实意义
4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31,共6页
人性具有"人心"与"道心"、"情欲"与"智慧"二重属性。人的"情欲"主要表现为"饮食男女"、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趋乐避苦、好荣恶辱等形态。人的智慧特性,使人产生了道德意识...
人性具有"人心"与"道心"、"情欲"与"智慧"二重属性。人的"情欲"主要表现为"饮食男女"、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趋乐避苦、好荣恶辱等形态。人的智慧特性,使人产生了道德意识,并能够积极能动地创造生活财富,懂得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自然,成为主宰万物的高贵生物。关于人性二重性的善恶评价,古代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世硕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无善无恶"论。其实善、恶不是人性的客观属性,所以人性本身无善无恶;同时,人的情欲和理性都有为善、为恶的潜在可能性,因此,人性又具有善、恶二重性。虽然后天修养形成了凡、圣之别,但并不能改变二重人性是共同人性的事实。深刻认识人性二重论,可为形成正确的修身方法和英明的为政之道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
道心
情欲
智慧
共同人性
原文传递
明代曲学中的情趣论
5
作者
祁志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48-153,共6页
明代中后期,戏曲美学界发生过本色论、情趣论、折中论的论争。其中,情趣论以汤显祖为代表,崇尚不拘理法之"至情"和"趣味",主张为了戏文的"意趣神色",传奇可写虚构之情,"因情成梦,因梦成戏",&qu...
明代中后期,戏曲美学界发生过本色论、情趣论、折中论的论争。其中,情趣论以汤显祖为代表,崇尚不拘理法之"至情"和"趣味",主张为了戏文的"意趣神色",传奇可写虚构之情,"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后来王思任、茅元仪、茅暎等人加以声援和继承。如茅氏兄弟声称:"事不奇幻不传,辞不奇艳不传。"情趣论的曲学主张既有合理之处,也有片面之处。作为明代曲论三派之一,明代情趣论的曲学主张具体是怎样的?得失如何?试加检讨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趣派
汤显祖
王思任
茅氏兄弟
张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设性后现代视阈下的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美的特征研究之二
被引量:
5
1
作者
祁志祥
机构
上海
政法学院
研究院
国学
所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文摘
美作为客观对象中契合审美主体物种属性的,令审美主体普遍愉快的性质,是客观对象本来存在的,具有自身规律的,不是审美个体的主观好恶能够任意改变的,这是美的客观性。美作为一种快感对象,是相对于有感觉功能的生命主体而存在的。没有主体,就没有愉快的美。判断事物是否美的主观原因有很多,它们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美的客观性决定了共同美和审美标准的存在,是制约美的主观性的基础,同时包容着美的主观性;美的主观性导致了差异美的存在,不断丰富着美的客观性,决定了美的客观标准的流动开放。
关键词
美的特征
客观性
主观性
共同美
差异美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Beauty
Objectivity
Subjectivity
Common Beauty
Different Beaut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西“味美”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祁志祥
机构
上海
政法学院
研究院
国学
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6,共8页
文摘
一般以为,以"味"为"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民族特色。然而,不仅古代印度佛教经典将无上之美比喻为"甘露"、"醍醐"之味,而且在西方世界日常语言的使用中也是味、美共名的。这种味、美相通的普遍共识为我们重新审视被美本体争论搅得扑朔迷离的"美"的语义、回归"美"的常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支撑:美是如同甘味一般的快适对象,美的东西就是一种产生快感的东西。
关键词
味美
中国
印度
西方
快乐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中文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说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
1
3
作者
祁志祥
机构
上海
政法学院
研究院
国学
所
出处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77-8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现当代美学史”(项目编号:16FZW05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学科转型与演进历程”(项目编号:2016BWY012)
2016年上海市“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中国美学全史”五卷本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20~21世纪中,面对"文学已死"的解构主义思潮,钱中文展开了对文学本质问题的重新反思,继续坚守早先提出的"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和对积极健康的"新理性精神"的倡导,赋予"审美意识形态"说和"新理性精神"论更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张力。
关键词
钱中文
文学
审美意识形态
新理性精神
文艺理论领军人物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学中的“人性”论及其现实意义
4
作者
祁志祥
机构
上海
政法学院
研究院
国学
所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31,共6页
基金
"央财项目"上海政法学院城市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科研基地项目(2011YC2002)
文摘
人性具有"人心"与"道心"、"情欲"与"智慧"二重属性。人的"情欲"主要表现为"饮食男女"、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趋乐避苦、好荣恶辱等形态。人的智慧特性,使人产生了道德意识,并能够积极能动地创造生活财富,懂得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自然,成为主宰万物的高贵生物。关于人性二重性的善恶评价,古代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世硕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无善无恶"论。其实善、恶不是人性的客观属性,所以人性本身无善无恶;同时,人的情欲和理性都有为善、为恶的潜在可能性,因此,人性又具有善、恶二重性。虽然后天修养形成了凡、圣之别,但并不能改变二重人性是共同人性的事实。深刻认识人性二重论,可为形成正确的修身方法和英明的为政之道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人心
道心
情欲
智慧
共同人性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明代曲学中的情趣论
5
作者
祁志祥
机构
上海
政法学院
研究院
国学
所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48-15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史的重新解读"(05BZW010)
文摘
明代中后期,戏曲美学界发生过本色论、情趣论、折中论的论争。其中,情趣论以汤显祖为代表,崇尚不拘理法之"至情"和"趣味",主张为了戏文的"意趣神色",传奇可写虚构之情,"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后来王思任、茅元仪、茅暎等人加以声援和继承。如茅氏兄弟声称:"事不奇幻不传,辞不奇艳不传。"情趣论的曲学主张既有合理之处,也有片面之处。作为明代曲论三派之一,明代情趣论的曲学主张具体是怎样的?得失如何?试加检讨甄别。
关键词
情趣派
汤显祖
王思任
茅氏兄弟
张琦
Keywords
innate characters supporters
Tang Xianzu
Wang Siren
Brothers Mao
Zhang Qi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设性后现代视阈下的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美的特征研究之二
祁志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西“味美”思想比较研究
祁志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钱中文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说及其历史地位
祁志祥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学中的“人性”论及其现实意义
祁志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5
明代曲学中的情趣论
祁志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