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我国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阶段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伟 杨德广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4-31,共8页
拔尖创新人才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大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主力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从经济发展脉络出发把握人才培养的阶段,怎... 拔尖创新人才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大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主力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从经济发展脉络出发把握人才培养的阶段,怎样总结我国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如何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经验,解决好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都需要认真反思,并找出解决办法。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模式应当与时俱进,探索符合高科技发展趋势的拔尖人才培养策略。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分析培养的关键节点,应根据人才成长规律,正确研判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所处的新阶段,及时调整培养政策。新时代,要从政治站位的视角理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思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目前我国高科技发展与美西方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面临着“卡脖子”危险,在我国高科技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鉴于此,对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力的针对性措施,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拔尖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 国际经验
原文传递
追思潘懋元先生暨纪念高等教育学学科正式设立四十周年笔谈 被引量:8
2
作者 钟秉林 杨德广 +12 位作者 刘献君 龚放 张德祥 胡建华 周川 邬大光 陈洪捷 卢晓中 别敦荣 张应强 阎光才 石中英 陈廷柱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共24页
2022年12月6日,潘懋元先生与世长辞,我们十分悲痛。1983年,得益于潘懋元先生等前辈学者的不懈努力,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由此开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以燎原之势在国内迅速扩展,众多... 2022年12月6日,潘懋元先生与世长辞,我们十分悲痛。1983年,得益于潘懋元先生等前辈学者的不懈努力,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由此开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以燎原之势在国内迅速扩展,众多高等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点纷纷设立,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是高等教育学学科正式设立40周年。值此特殊节点,我们邀请了学界部分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撰文抒怀,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共同缅怀潘懋元先生和纪念这个具有开创意义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理论 潘懋元 学科专业目录 我国高等教育 二级学科 高等教育学 展望未来 开创意义
原文传递
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国际方位与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卫 杜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力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我国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百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研究生规模占比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面对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教育强国建设亟需适应人口和经济发... 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力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我国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百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研究生规模占比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面对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教育强国建设亟需适应人口和经济发展特点与趋势,多路径扩大优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以改革评价制度为突破口,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培养机制;以理工科人才培养为依托,构建有组织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产学研联盟新机制,引领我国急需紧缺人才自主培养新范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与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提升教育合作能级与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教育强国 现实路径
下载PDF
关于“双减”的重要性、成效及问题、对策——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卷”谈起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德广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领域“内卷”严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负面作用。这一现象,源自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以及由此带来的学校教学“双超”(超大纲、超教材)问题,而这无疑又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不仅伤害了孩子,拖累了家长...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领域“内卷”严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负面作用。这一现象,源自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以及由此带来的学校教学“双超”(超大纲、超教材)问题,而这无疑又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不仅伤害了孩子,拖累了家长,长此下去,还要影响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危害极大。在此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显得尤为必要。但在如何落实“双减”这个问题上,仅仅着眼于当前的减负是不够的,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比如,严格执行标准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分层教学,强化学生的课后服务和管理,逐步实施10年义务教育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内卷 双超 双减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基础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现状、挑战与推进策略
5
作者 胡卫 阙明坤 张晨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职业教育法》规定“,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设计和广大学生切身利益,需高度重视,稳妥推进。虽然我国职普融通取得了一定进展... 《职业教育法》规定“,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设计和广大学生切身利益,需高度重视,稳妥推进。虽然我国职普融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缺乏吸引力、人民群众对过早普职分流反响强烈、深入推进职普融通面临制度设计困境等。对此,需要加快职普融通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双向奔赴”推进综合高中建设,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促进职普融通,优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分流
原文传递
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国际方位与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
6
作者 胡卫 杜瑛 《新华文摘》 2024年第20期108-111,共4页
一、引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步人世界强国行列的关键步骤,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高质量人力资本基础。随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 一、引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步人世界强国行列的关键步骤,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高质量人力资本基础。随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以及“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教育强国”概念已经从价值愿景转变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概念。从内涵上说,教育强国既指“教育强的国家”也意味着“通过教育使国家强盛”,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强国 教育强国 人力资本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加快推进 强国建设
原文传递
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 推动老年教育发展
7
作者 杨德广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老年教育,必须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一是加...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老年教育,必须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一是加强老年教育和老年教育学的研究,提高对老年教育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加强对老年学员身心特点研究,克服“消极老年观”,树立“积极老年观”,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出发实施老年教育。三是要加强对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建立一支适应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四是要加强老年教育教学工作研究,要发挥老年学员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实施课堂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自主教学法。五是要加强对老年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用新的理论、理念,指导引领老年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理论研究 老年教育学
下载PDF
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的新加坡教育改革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睿文 关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7,共10页
新加坡虽未有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提法,但在近年的教育改革中已有将三者协同发展的实践,具体表现在建立“三教”转换通道、实行课程教学改革、创设技术学士学位、构建学分兑换机制与设立继续教育中心等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应... 新加坡虽未有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提法,但在近年的教育改革中已有将三者协同发展的实践,具体表现在建立“三教”转换通道、实行课程教学改革、创设技术学士学位、构建学分兑换机制与设立继续教育中心等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应通过在“三教”间建立灵活的衔接转换机制、实施终身教育取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增设职业本科技术学位、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推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模式革新等方式,将三类教育统筹协同,实现创新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继续教育 协同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