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干预措施在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转诊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佳玥 童连 +2 位作者 刘萍 薛丽丽 陈恩培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92-1895,共4页
目的探索对视力屈光初筛异常儿童转诊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线索依据。方法2019年4—6月,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2家幼儿园共4464名学龄前儿童开展视力普查。对初筛视力异常的1724名儿童,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 目的探索对视力屈光初筛异常儿童转诊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线索依据。方法2019年4—6月,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2家幼儿园共4464名学龄前儿童开展视力普查。对初筛视力异常的1724名儿童,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按不同幼儿园类型进行随机分层,分为干预组(896名)和对照组(828名)。干预组给予3个月的强化健康指导与卫生服务,对照组给予3个月的常规保健管理。结果2019年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与屈光初筛异常发生率为38.62%,其中裸眼视力异常发生率为4.40%,存在近视风险发生率为37.10%,存在远视风险发生率为2.20%,存在散光风险发生率为6.10%。干预后,干预组转诊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的17.15%(χ^(2)=465.09,P<0.01);在转诊就医的儿童中前往定点医院比例,干预组为45.94%,对照组为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P<0.01)。干预后,在选择就诊医院意向上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1,51.51,15.40,27.79,19.96,24.24,P值均<0.01)。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与屈光现状不容乐观。实施儿童视力健康评估、儿童眼保健自我管理指导、提供社区眼保健服务等干预措施,能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初筛异常的转诊率,对及时发现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预防近视发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措施 屈光 近视 远视 干预性研究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母亲生育年龄及喂养行为与高危儿早期运动发育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慧 王丽娟 +3 位作者 童连 汪军 张雅萍 张卿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母亲生育年龄、喂养行为与高危儿早期运动发育的关系,促进其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对2020年3月—2021年2月出生的227例高危儿健康状况、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状况等资料进行调查。在6月龄时进行ASQ-3测评,采用Logistic... 目的探讨母亲生育年龄、喂养行为与高危儿早期运动发育的关系,促进其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对2020年3月—2021年2月出生的227例高危儿健康状况、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状况等资料进行调查。在6月龄时进行ASQ-3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行为对高危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高危儿的纯母乳喂养率44.1%,4~6个月辅食添加率74.9%。ASQ-3粗大动作能区发育异常检出率25.1%。不同辅食添加状况、孕期胎儿异常情况及围生期窒息抢救史对高危儿男童粗大动作发育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7、4.45、5.70,P<0.05)。4~6个月未添加辅食(OR=3.90,95%CI:1.27~12.03,P=0.018)、母亲生育年龄<16岁或>35岁(OR=14.72,95%CI:1.71~127.00,P=0.014)是高危儿男童早期粗大动作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危儿男童出生后4~6月未添加辅食、母亲生育年龄过小或过大均将增加其子代粗大动作发育问题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强育龄妇女的宣教与高危儿辅食添加方式的研究,促进早期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 粗大动作发育 喂养行为 辅食添加
原文传递
运动干预对社区高血压运动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芸 孙兰 +1 位作者 姚婷 严蓓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价家庭医生指导下的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4位家庭医生管理的100名高血压患者组成干预组,抽取另外2位家庭医生管理的100高血压患者组成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25±5.99)岁... 目的:评价家庭医生指导下的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4位家庭医生管理的100名高血压患者组成干预组,抽取另外2位家庭医生管理的100高血压患者组成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25±5.99)岁,其中男性35名,女性65名;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3.07±47.91)岁,其中男性39名,女性61名。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方式;干预组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的个体化运动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运动情况及运动自我效能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BMI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患者有家庭医生指导运动、经常运动、健步走、中等强度运动时间超过150 min、运动前热身的比例显著增加,运动自我效能量强的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指导下的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自我管理效能有促进作用,今后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干预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对健康驿站公共卫生服务知信行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娟 高俊岭 +1 位作者 李蕙 张雅萍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4期1403-1408,共6页
目的了解居民对健康驿站公共卫生服务认知、信念、行为(KAP)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健康驿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基于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健康驿站,依据KAP理论结合文献及咨询专家完成问卷设计。2021-09-01-2021-12... 目的了解居民对健康驿站公共卫生服务认知、信念、行为(KAP)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健康驿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基于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健康驿站,依据KAP理论结合文献及咨询专家完成问卷设计。2021-09-01-2021-12-30选取辖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居民知信行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问卷617份,其中去过健康驿站并接受服务的居民共70名,参与率11.35%。居民对健康驿站服务KAP总分为(121.03±35.60)分,得分率为75.64%,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知识得分为(49.64±22.17)分,得分率为76.37%,处于中等水平;信念得分为(33.24±7.37)分,得分率为83.10%,处于中等水平;行为得分为(38.14±13.60)分,得分率为63.57%,水平为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获得本街镇健康驿站宣传信息的渠道(主要指宣传栏/板报/海报)是影响居民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P=0.005;居民婚姻状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P=0.017;信念与行为互为影响因素,信念得分越高,行为越有效,P=0.003;行为得分越高,信念越积极,P=0.002。结论在健康驿站公共卫生服务的促进中,不但要加强居民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树立积极信念,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最终帮助居民建立并形成健康的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驿站 知信行 社区居民 影响因素 自我管理 上海市
原文传递
家庭医生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5
作者 徐卫平 仇玉兰 +2 位作者 韦莉君 刘荣 王晓英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索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以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120例,其中男性69例,占57.5%;女性51例,占42.5%,年龄14~90岁。年龄中位数为56.3岁;平均病程(33±16.8)年。比较... 目的:探索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以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120例,其中男性69例,占57.5%;女性51例,占42.5%,年龄14~90岁。年龄中位数为56.3岁;平均病程(33±16.8)年。比较家庭医生团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前后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得分以及接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对象接受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6个月后,SRHMS得分有明显改善(P<0.01);同时,研究对象对服务的满意度由管理前的90.0%提升到管理后的97.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是有益的,应支持推广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家庭医生 健康管理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下载PDF
防癌信息化风险评估系统对社区肿瘤筛查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雅萍 王丽娟 +1 位作者 赵露萍 张卿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分析防癌信息化风险评估系统在社区肿瘤早筛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完善社区整合式肿瘤筛查模式,提高人群肿瘤筛查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依托医联体肿瘤专家门诊,使用防癌信息化风险评估工具对上海市梅陇镇≥65岁老... 目的分析防癌信息化风险评估系统在社区肿瘤早筛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完善社区整合式肿瘤筛查模式,提高人群肿瘤筛查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依托医联体肿瘤专家门诊,使用防癌信息化风险评估工具对上海市梅陇镇≥65岁老年人进行14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果与社区慢性病管理平台中的肿瘤数据相结合,分析高危风险人群的随访和肿瘤确诊情况,评估防癌信息化风险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0062名本辖区居民纳入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发现,单种癌、2种癌和3种癌高危风险比例分别为32.19%、14.73%和5.99%。肿瘤高危风险率排名前3位的肿瘤分别为肺癌(23.27%)、胃癌(18.34%)和乳腺癌(15.93%)。临床确诊率排名前3位的肿瘤分别为结直肠癌(0.65%)、肺癌(0.60%)和乳腺癌(0.47%)。不同性别肺癌、肝癌、食管癌高危风险人群与非高危风险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风险人群的肠癌、肝癌、乳腺癌、肾癌和宫颈癌确诊率高于非高危风险人群(均P<0.01),系统评估的敏感性分别为23.08%、45.45%、46.81%、12.50%和42.86%,特异性分别为96.52%、95.82%、84.21%、98.56%和95.46%。结论防癌信息化风险评估系统可以提高疾病的筛查力度与检出效果。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平台与居民健康档案,将筛查项目融入到社区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有望进一步规范肿瘤早发现的"路径"管理,全面提高社区肿瘤早发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风险评估 筛查 社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