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痔动脉结扎肛垫悬吊外剥术与Milligan-Morgan术对痔上动脉分支及血流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晖 朱吉 +3 位作者 归玉琼 马小琳 虞洁薇 张宸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对混合痔患者手术前后痔上动脉分支数量、分布及平均血流速度的观察,了解超声介入痔血管学研究的价值。方法80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痔动脉结扎肛垫悬吊术,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剥手术(Milligan-M... 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对混合痔患者手术前后痔上动脉分支数量、分布及平均血流速度的观察,了解超声介入痔血管学研究的价值。方法80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痔动脉结扎肛垫悬吊术,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剥手术(Milligan-Morgan术)。运用肛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测各病例术前、愈合时痔上动脉分支数量、部位及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了解疗效与痔核血供变化是否存在关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痔动脉分支数量术前与愈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0.042,-7.488;P<0.05)。两组患者愈合时痔动脉分支数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3.500,P<0.05)。实验组术前与愈合时比较,血流速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086,P<0.05),且术前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愈合时,而对照组的术前、愈合时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5,P>0.05)。两组病例术前痔动脉分布点位均以3、7、11点为主,愈合时,实验组病例痔动脉分布点位以3、5、7、9点为主,对照组病例痔动脉分布点位仍以3、7、11点为主,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实验组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t=-3.24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肛垫悬吊术确实能精准结扎痔动脉,改变了痔动脉分支数量及血流速度,对出血痔有显著疗效,且具有愈合时间短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上动脉 手术 多普勒超声 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区间的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
作者 颜蕾 赵玉红 +5 位作者 吴金霞 李艳 史嘉炜 宁思思 陈剑锋 史婷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2期12-14,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区间的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INR维持在1... 目的:探讨不同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区间的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INR维持在1.6~2.0,研究组INR维持在2.1~2.6,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内生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24h心室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9、12个月,研究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服药前略有上升,对照组肌酐清除率较服药前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4h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4h心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INR维持在1.6~2.0,INR控制在2.1~2.6时华法林在预防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能够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心室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老年房颤患者 不同的INR范围 肾功能 心室率
下载PDF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指导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的疗效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小琳 刘顺超 +2 位作者 庄军 戴俊 顾新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确定肌筋膜激痛点(MTrPs),探讨其引导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斜方肌MP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E组和传统针刺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TrPs弹性评分、疼痛... 目的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确定肌筋膜激痛点(MTrPs),探讨其引导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斜方肌MP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E组和传统针刺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TrPs弹性评分、疼痛评分的差异。对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MTrPs的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E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评定指数(PRI)分别为(3.02±0.54)分、(3.34±0.62)分,均明显低于传统针刺组(3.89±0.36)分、(3.76±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结果显示,RTE组的显效率为86.7%,累计无复发率为93.3%,传统针刺组的显效率为60.0%,累计无复发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E指导针刺MTrPs治疗MPS的疗效及预后均明显优于传统触诊法针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弹性成像 实时 弹性评分 肌筋膜激痛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