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 被引量:145
1
作者 陈银娣 周天骍 +1 位作者 施慎逊 陆峥 《上海精神医学》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71例住院老年冠心病人进行调查,并与20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71例住院老年冠心病人进行调查,并与20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冠心病病人焦虑症状发生率为69%~70.4%,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2.1%~63.4%,焦虑比抑郁发生率高,有显著差异(P<0.01)。与20例非老年冠心病比较,老年冠心病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病人中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较高,焦虑尤为突出。情绪对冠心病的愈后影响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老年人
下载PDF
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的多中心开放性临床验证 被引量:35
2
作者 陆峥 张明园 +11 位作者 蔡军 施慎逊 吴文源 季建林 张海音 刘义兰 周天骍 陈银娣 陈圣祺 赵宝龙 瞿正万 何燕玲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验证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可变剂量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患者 96例 ,剂量范围为 10~ 5 0mg/d ,疗程共 8周 ;以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评... 目的 验证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可变剂量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患者 96例 ,剂量范围为 10~ 5 0mg/d ,疗程共 8周 ;以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评定疗效 ,以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副反应量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96例中 94例完成 8周疗程 ,脱落 2例 (纳入统计 )。治疗结束时 ,显效率为 85 % (82 / 96 ) ,临床痊愈 5 6例 (5 8% ) ,显著好转 2 6例 (2 7% ) ,好转 7例 (7% ) ,无效 7例(7% )。帕罗西汀不良反应轻微 ,较多见的为食欲下降、恶心、口干、头晕、乏力等。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药物疗法 帕罗西汀 治疗 社交焦虑症 临床验证
原文传递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吴叶 瞿春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IMB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IBM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比较干... 目的观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IMB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IBM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父母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IMB组患者父母对疾病知识、家庭管理方法和复诊要求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自我感受负担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父母疾病知识,改善其自我感受负担和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健康教育 自我感受负担 焦虑 抑郁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双相障碍临床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9
4
作者 方贻儒 汪作为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据报道,双相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为6%,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对这类疾病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很低。临床医生需要更熟悉"软双相"的症状,... 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据报道,双相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为6%,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对这类疾病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很低。临床医生需要更熟悉"软双相"的症状,更准确地鉴别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更准确地区分出共病双相障碍的其他精神障碍,并为预防双相障碍的复发提供更有效的维持治疗。对双相谱系障碍的临床研究需要有效地整合心理治疗和生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双相抑郁 临床现象学 共病
下载PDF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施慎逊 张明园 +17 位作者 吴文源 陆峥 周天骍 张海音 刘义兰 赵靖平 孙学礼 李鸣 张宁 刘少文 陶明 李惠春 杨蕴萍 魏镜 季建林 赵宝龙 陈圣祺 瞿正万 《上海精神医学》 2009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调查抑郁症和焦虑症障碍的共病率,以及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入组对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 目的调查抑郁症和焦虑症障碍的共病率,以及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入组对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SDS)和临床大体量表(CGI)评估。观察流行病学资料,焦虑和抑郁症状群、自杀状况。用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中有关焦虑障碍的诊断清单评定患者合并的焦虑障碍。结果共入组508例患者,首次抑郁发作为269例(53.0%),294例(57.9%)有过自杀观念,55例(10.8%)曾有自杀行为。45例(8.9%)伴精神病性症状。HAMD量表总分平均为(32.6±7.7)分;HAMA量表平均为(21.0±7.3)分,其中78.5%患者大于14分。抑郁症患者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68.9%(350例),16.7%共病多种焦虑障碍。焦虑障碍种类分布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为56.1%。焦虑对抑郁症的临床严重程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在共病与非共病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36.0%患者同时伴有躯体疾病。结论抑郁症与焦虑共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现象,合并的焦虑障碍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1/3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障碍 共病 自杀
下载PDF
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调查 被引量:33
6
作者 周建芳 薛志强 +3 位作者 方芳 汪作为 张少平 陈银娣 《上海精神医学》 2008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调查城市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和抑郁症情况。方法抽查上海市虹口区一个街道、两个居委的12岁以上常住人口共5512名,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并应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对于CES-D评分在16分及以上者使用定式临床检查(SCID)进行诊断,分... 目的调查城市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和抑郁症情况。方法抽查上海市虹口区一个街道、两个居委的12岁以上常住人口共5512名,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并应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对于CES-D评分在16分及以上者使用定式临床检查(SCID)进行诊断,分析60岁以上独居者的人口学、抑郁症状及抑郁症情况。结果60岁以上独居老人占调查对象的1.19%,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4.20%,独居老人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情况与非独居老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老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8.26%(118/1428),高于60岁以下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4.2%);60岁以上老人中抑郁症状检出率独居者高于非独居者(20.00%vs7.74%,χ2=2.57,P<0.01),抑郁症检出率独居者高于非独居者(5.0%vs0.58%,χ2=14.66,P<0.01)。结论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尤其独居者的抑郁症状及抑郁症检出率较高,应该重视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 老年人 抑郁症状 CES—D
下载PDF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基于循证的选择 被引量:32
7
作者 汪作为 马燕桃 +2 位作者 陈俊 于欣 方贻儒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0,共5页
2007年,沈其杰教授主编的《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1版正式发布后,其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对我国精神医学界重视双相障碍的识别、开展临床诊治与疾病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时代进步与科学发展,针对双相障碍等重大精... 2007年,沈其杰教授主编的《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1版正式发布后,其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对我国精神医学界重视双相障碍的识别、开展临床诊治与疾病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时代进步与科学发展,针对双相障碍等重大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防治指南 精神科临床工作 循证 中国 疾病预防 临床诊治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海市社区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8
8
作者 周天骍 张少平 +1 位作者 江渝琦 王纪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中各类神经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标准化工具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及两阶段法 ,对大样本社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社区中神经症患病率为 2 8 72‰ ,各亚型分别为 :焦虑性障碍 10 2 2‰ ,抑...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中各类神经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标准化工具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及两阶段法 ,对大样本社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社区中神经症患病率为 2 8 72‰ ,各亚型分别为 :焦虑性障碍 10 2 2‰ ,抑郁性神经症 9 34‰ ,躯体化障碍 4 2 3‰ ,神经衰弱 3 6 1‰ ,癔症1 32‰ ;男、女比例为 1∶2 4。其它如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均与患病率相关。结论 :神经症是一类十分常见的精神疾患 ,其患病率远较重性精神病高 ,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症 患病率 流行病学 调查 上海
下载PDF
以抑郁或躁狂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水平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粟幼嵩 陈俊 +9 位作者 洪武 王勇 黄佳 李豪喆 王凡 吴志国 汪作为 苑成梅 彭代辉 方贻儒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了解首次发病类型不同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全国26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符合ICD-10中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1 ... 目的 了解首次发病类型不同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全国26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符合ICD-10中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1 479例以抑郁为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首发组)和2 085例以躁狂/轻躁狂为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躁狂/轻躁狂首发组)的临床特征,比较1 277例6个月内未服用碳酸锂的调查对象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其中195例患者处于缓解期,1 082例患者处于躁狂/轻躁狂发作期或混合发作期.结果 抑郁首发组女性患者比例、产后抑郁比例、既往抑郁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最短持续时间、过去12个月抑郁发作天数高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既往轻躁狂/躁狂发作次数少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抑郁首发年龄小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躁狂首发年龄大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t/χ2=12.544,5.741,-9.269,-6.039,-5.379,6.281, 3.966,-6.160,P<0.05或P<0.01).缓解期躁狂/轻躁狂首发组甲状腺素水平高于抑郁首发组[(75.65± 2.10)nmol/L与(67.82±2.01)nmol/L,t=5.536;P<0.05],发作期躁狂/轻躁狂首发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高于抑郁首发组[(4.84±1.36)pmol/L与(4.57±1.08)pmol/L, t=4.823;(1.86±0.03)nmol/L与(1.70±0.03)nmol/L,t=9.900;(13.13±0.24)pmol/L与(12.44±0.22)pmol/L, t=13.674;P<0.05或P<0.01].结论 以抑郁和以躁狂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且具有不同的甲状腺素水平,可能需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指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甲状腺素
原文传递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血脂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晓燕 王伟灵 +5 位作者 丁彬彬 陈淑蓉 张素琴 朱光 罗碧明 汪作为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探讨Hcy、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5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探讨Hcy、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5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知障碍组Hcy、TC、TG、LDL-C水平均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HDL-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TC、TG、LDL-C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114、1.791、2.141、1.55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34~1.200、1.237~2.593、1.263~3.630、1.091~2.2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5,95%CI为1.040~1.217)。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62,P=0.000)。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可能与血清Hcy水平升高和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精神分裂症 认知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下载PDF
社区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黄乐萍 方贻儒 +1 位作者 汪作为 王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社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虹口区1个街道(广中街道),分别以老年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效能量表调查社区独居老人(n=1 033)的抑郁状况、社会支持、... 目的:探讨社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虹口区1个街道(广中街道),分别以老年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效能量表调查社区独居老人(n=1 033)的抑郁状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抑郁状况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居老人的抑郁和自我效能、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求助应对方式、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呈负相关,与退避应对方式、自责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和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老人 抑郁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孙霞 苑成梅 +12 位作者 毕翠云 李则挚 王勇 卢卫红 薛莉莉 黄佳 吴志国 吴丹萍 叶尘宇 王宇 宋蕊 陈俊 方贻儒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2期93-97,102,共6页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5例患者根据配对设计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9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和药物...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5例患者根据配对设计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9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和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测评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结果10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病耻感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刻板印象的认可因子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疏远因子、刻板印象的认可因子、歧视经历因子和病耻感总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降低双相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病耻感 服药依从性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原文传递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记忆及抽象思维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薛志强 张少平 +1 位作者 汪作为 陈银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和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木块图案分测验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图片、再认、再生、经历...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和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木块图案分测验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图片、再认、再生、经历、联想和木块图案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MECT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和抽象思维能力不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 记忆功能 抽象思维
下载PDF
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敏洁 陆树良 +7 位作者 廖镇江 陈银娣 周天骍 韩春茂 许荣锋 张文奎 许云波 史济湘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研究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烧伤患者的焦虑障碍和 /或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 ,为建立合理的烧伤后心理治疗模式充实内容。方法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Hamilton焦虑量表 (HAMA)以及抑郁量表 (HAMD)对 2 2 ... 目的 :研究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烧伤患者的焦虑障碍和 /或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 ,为建立合理的烧伤后心理治疗模式充实内容。方法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Hamilton焦虑量表 (HAMA)以及抑郁量表 (HAMD)对 2 2 0例烧伤住院患者进行筛选 ,将 6 6例具有焦虑障碍和 /或抑郁障碍的烧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根据其焦虑或抑郁症状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HAMA焦虑量表及HAMD抑郁量表的分值下降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精神障碍是烧伤患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之一 ,抗焦虑和 /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烧伤患者的焦虑障碍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焦虑 抑郁障碍 药物疗法 应激性刺激原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调查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银娣 汪作为 +7 位作者 张少平 薛志强 蒋学萍 刘人申 袁伟君 罗碧明 薛玲妹 周天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4例抑郁症患者,应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2版(FACESⅡCV),从亲密度和适应性2个维度评定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4例抑郁症患者,应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2版(FACESⅡCV),从亲密度和适应性2个维度评定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显著较差,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其相关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成长地、病程及是否首发等。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存在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家庭功能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双相障碍患者维持治疗期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肖春兰 徐阿红 +6 位作者 费玥 方芳 王萍 介勇 黄乐萍 朱光 汪作为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4-799,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维持治疗期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维持治疗期BD患者,分为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42),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双相障碍疾病的健康教育、药物...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维持治疗期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维持治疗期BD患者,分为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42),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双相障碍疾病的健康教育、药物自我管理、症状自我监控、人际关系处理技能、压力应对与放松技术、学会寻求他人及医务人员帮助的技能等综合干预,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在入组前、第3个月末、第12个月末进行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结果两组间比较,YMRS、HAMD17、SDSS总分入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YMRS第12个月末干预组[(0.59±1.45)分]低于对照组[(2.07±3.8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SDSS总分第3个月末、第12个月末干预组[(1.63±1.77)分,(0.78±1.78)分]均低于对照组[(3.57±1.78)分,(2.74±1.27)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评分第3个月末生理职能(RP)(t=2.858,P=0.005)、情感职能(RE)(t=2.956,P=0.005)、社会功能(SF)(t=4.163,P〈0.01)、精力(VT)(t=5.150,P〈0.01)、精神健康(MH)(t=2.830,P=0.007)、一般健康状况(GH)(t=4.055,P〈0.01),健康变化(HT)(t=-2.092,P=0.042),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个月末RE(t=3.290,P=0.001)、SF(t=2.876,P=0.006)、VT(t=5.831,P〈0.01)、MH(t=4.839,P〈0.01)、GH(t=3.752,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治疗期BD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维持治疗期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抑郁症残留症状及对疾病结局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银娣 汪作为 +5 位作者 张少平 方芳 黄乐萍 肖春兰 罗碧明 蒋学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调查抑郁症残留症状及危险因素和其对疾病结局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治疗12周以上抑郁症患者,评估人口社会学资料、抑郁症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结果: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5分和汉密顿抑郁量... 目的:调查抑郁症残留症状及危险因素和其对疾病结局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治疗12周以上抑郁症患者,评估人口社会学资料、抑郁症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结果: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5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8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3%和49%;残留症状与负性生活事件(t=-4.90,P=0.00)、积极应对方式(t=8.22,P=0.00)、消极应对方式(t=-4.53,P=0.00)、社会支持(t=2.01,P=0.05)及家庭支持(t=1.97,P=0.05)明显有关;有残留症状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显著差于无残留症状者(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发生率相当高,需要心理社会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残留症状 危险因素 疾病结局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酒精成瘾患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袁辰馨 任其欢 +1 位作者 苏杭 杜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3-567,共5页
酒精成瘾作为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的疾病,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并导致相关社会问题。但目前对酒精成瘾的治疗仍缺少降低渴求、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是目前成瘾领域逐渐兴起的一种干预手段,本文综述了其在酒精成瘾领域的相关研究... 酒精成瘾作为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的疾病,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并导致相关社会问题。但目前对酒精成瘾的治疗仍缺少降低渴求、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是目前成瘾领域逐渐兴起的一种干预手段,本文综述了其在酒精成瘾领域的相关研究,介绍了经颅磁刺激的工作原理及其对酒精依赖者相关脑区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已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降低酒精渴求有一定效果,但现有研究方案及其结果不尽相同,最佳治疗方案有待明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探索优化治疗方案,增加生物学疗效指标,为进一步推广临床应用提供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酒精成瘾 干预
原文传递
内观疗法与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茅荣杰 朱光 +4 位作者 罗碧明 黄乐萍 介勇 史泊海 汪作为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61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内观+行为组(39例,住院时内观治疗,出院后行为治疗)、内观组(41例,住院时内观治疗)、行为组(37例,出院后行为治疗)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61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内观+行为组(39例,住院时内观治疗,出院后行为治疗)、内观组(41例,住院时内观治疗)、行为组(37例,出院后行为治疗)及对照组(44例,无内观及行为治疗);用药片计数法比较各组患者出院后12周服药依从性。结果:12周后服药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内观+行为组分别为32例、4例、3例,内观组为18例、11例、12例,行为组为16例、12例、9例,对照组为6例、13例、25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001);服药完全依从率内观+行为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内观组及行为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内观疗法和行为疗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近期服药依从性,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观疗法 行为疗法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吕钦谕 胡国芹 +6 位作者 李君 吴国君 陈美娟 汪作为 吴晓波 易正辉 宋立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3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积极式个案管理治疗(研究组,入组400例,完成380侧)和普通康复治疗(对照组,入组400例,完成350例),应用阳性与... 目的探讨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积极式个案管理治疗(研究组,入组400例,完成380侧)和普通康复治疗(对照组,入组400例,完成350例),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Camberwell需求评价量表(CAN)、生活质量量表(QOLS)、家庭负担量表(FBI)和WHO-精神残疾评价量表简化版(DAS—S)分别于入组前、入组后1年、2年末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变化等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后,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N帮助栏目分量表中基本生活、家庭和社会职能及社会救助因子分研究组较前均有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N帮助来源分量表中社会帮助因子分研究组较前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生活质量量表中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及安全感因子分,研究组均有提高,对照组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家庭负担量表评分,家庭经济和心理健康因子分,研究组明显下降,对照组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精神残疾评价量表评分,研究组DAS—S评分有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式个案管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