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中良 张彩萍 +3 位作者 王乃玲 李剑 茅娟 刘卫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105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组24 h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105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组24 h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昼间、夜间和24 h收缩压变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24 h收缩压变异程度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5,0.603,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并伴有明显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其存在内皮功能损害的可能,血压波动增大可能是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昼夜节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中良 夏娟 +3 位作者 杨秀云 黄飞华 张永建 蒋兆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7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并发真菌性肺炎的COPD患者65例为感染组,以同期无真菌性肺炎的COPD住院患者201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与广谱抗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并发真菌性肺炎的COPD患者65例为感染组,以同期无真菌性肺炎的COPD住院患者201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与广谱抗生素种类和疗程、是否联用甲强龙、血清白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使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广谱抗生素使用21 d以上或联用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14 d以上真菌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用甲强龙14 d以上患者真菌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头孢类抗生素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联用甲强龙患者(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与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使用时间及低蛋白血症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甲强龙、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甲强龙14 d以上及低蛋白血症是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菌性肺炎 广谱抗生素 甲强龙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中良 杨秀云 +1 位作者 王乃玲 孙宝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程度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5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程度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5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昼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高血压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20.1±108.2)U/L比(648.4±128.3)U/L,P=0.000],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9.6±12.3)ng/L比(80.1±10.9)ng/L,P=0.000],而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2.0±6.6) μmol/L比(52.8±8.4) μmol/L,P=0.000],老年高血压组血浆vWF水平与24h收缩压变异性呈现显著正相关(r=0.518,P=0.006).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血浆vWF、ET-1水平升高,提示内皮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压变异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下载PDF
脑出血昏迷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杨中良 杨秀云 +5 位作者 郭梅凤 孙宝玲 钱忠心 赵鸿 丁勇 刘卫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收住加强监护病房(ICU)的83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脑出血组),于...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收住加强监护病房(ICU)的83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脑出血组),于入院后第1、2、3和4天检测血清白介素-1(IL-1)、IL-6和IL-10活性;另选择37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空腹检测上述炎症因子活性。同时监测患者住院期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脑出血患者于入院后第1天血清IL-1、IL-6和IL-10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IL-1和IL-10活性均于第2天达到高峰,第4天开始明显下降,而IL-6活性于入院后4天内无显著变化。MODS的发生与血糖、APACHE-II评分及血清IL-10活性密切相关。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IL-6和IL-10明显升高,入院第1天高血糖、A-PACHE-II评分高及血清IL-10活性升高为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MODS的易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炎症细胞因子 动态变化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中医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杨中良 胡庆禧 +1 位作者 李剑 周怡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204-206,共3页
代谢组学采用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中医系统理论相一致,其从代谢网络的终端代谢产物来反映生物机体的功能,以了解各种干预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代谢变化,可以识别"证"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以揭示"证"的本质和相... 代谢组学采用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中医系统理论相一致,其从代谢网络的终端代谢产物来反映生物机体的功能,以了解各种干预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代谢变化,可以识别"证"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以揭示"证"的本质和相关中药的作用机制,这与中医的整体理论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质谱法
下载PDF
全面质量管理对Ⅰ类切口手术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中良 钱萍 +2 位作者 张琴 周怡 陆晓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7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TQM)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9月通过实施TQM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组),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并与采用常...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TQM)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9月通过实施TQM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组),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并与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的2011年1月至9月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1%和89.2%,P<0.01),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QM可显著降低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合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抗菌药 I类切口手术
下载PDF
六西格玛管理在防范急诊内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杨中良 董鹤萍 +2 位作者 周怡 孙志萍 沈敏华 《现代医院》 2013年第7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防范急诊内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以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实施常规管理期间急诊内科的医疗安全状况为基线组,以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急诊内科的医...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防范急诊内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以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实施常规管理期间急诊内科的医疗安全状况为基线组,以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急诊内科的医疗安全状况为干预组,分别监测两组的医疗安全系数(MSC)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基线组和干预组在医务人员数量及结构、患者数量及病种结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干预组MSC值从(0.36±0.06)提高到(0.76±0.08)(p=0.000),医疗纠纷发生率从百万分之291.5降至百万分之100.5(p=0.033),Sigma值从4.95提高到5.27。结论六西格玛管理可显著提高急诊内科MSC值,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Sigma值。六西格玛管理可成为急诊内科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急诊内科 医疗纠纷 防范
下载PDF
全面质量管理对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中良 周怡 +3 位作者 张琴 陆晓晔 钱萍 晏马成 《现代医院管理》 2013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TQM)对I类切口手术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正确率及疗程合理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9月实施TQM策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正确率...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TQM)对I类切口手术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正确率及疗程合理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9月实施TQM策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正确率及疗程合理率,并与2011年1—9月采用常规管理的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疗程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品种选择正确率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TQM策略可显著降低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I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中良 杨秀云 +3 位作者 李剑 周怡 曲晓璐 刘卫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8期681-684,共4页
近年来,中药毒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代谢组学单一分析技术已用于中药药理和毒性反应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分析技术各有优缺点。多分析技术可克服单一分析技术的部分缺点,如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 近年来,中药毒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代谢组学单一分析技术已用于中药药理和毒性反应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分析技术各有优缺点。多分析技术可克服单一分析技术的部分缺点,如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代谢轮廓方法已经揭开了马兜铃酸诱导的肾毒性机理。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特别是多分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大大促进中药毒理研究和安全评估工作,有助于中药安全评估规范的构建和国际标准指标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药 毒性 核磁共振 色谱法 质谱法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启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乃玲 张彩萍 +3 位作者 杨中良 孙宝玲 李剑 刘卫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心电启动机制。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Af患者63例(高血压组),进行动态心电图人工回放,分析PAf心电触发因素、PAf发作前120、60和30 s房性期前收缩(APB)发作频率及其起源部位,...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心电启动机制。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Af患者63例(高血压组),进行动态心电图人工回放,分析PAf心电触发因素、PAf发作前120、60和30 s房性期前收缩(APB)发作频率及其起源部位,另选老年非高血压PAf患者44例(非高血压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心电触发因素主要为APB(66.2%),触发PAf的APB主要来源于左心房上部(61.7%)。高血压组PAf前120、60和30 s APB发作频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触发性APB联律间期和期前收缩指数均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而期前收缩前心动周期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与老年非高血压PAf患者相似,APB特别是起源于左心房上部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f最主要的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房早搏复合征
下载PDF
六西格玛方法在提高输血病历质量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中良 周怡 +2 位作者 孙志萍 陈栋敏 刘卫东 《中国病案》 2013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索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某医院实施常规管理期间医院输血病历质量为基线组,以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六西格玛方法管理后输血病历质量为干预组,分别... 目的探索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某医院实施常规管理期间医院输血病历质量为基线组,以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六西格玛方法管理后输血病历质量为干预组,分别检测和比较两个时期输血病历缺陷率和输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使用量。结果基线组和干预组在医务人员数量和结构、患者数量及病种结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干预组输血病历缺陷率从百万分之196800降至百万分之68493(χ2=38.653,P=0.000),Sigma值从2.355提高到2.984,而输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使用量从(1.8±0.9)U降低到(1.5±0.7)U(t=6.163,P=0.000)。结论六西格玛管理可显著降低输血病历缺陷率,降低输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使用量,提高输血病历质量的Sigma值。六西格玛方法可成为输血病历管理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适应症 输血 病历 缺陷率
原文传递
全面质量管理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中良 钱萍 +2 位作者 张琴 周怡 陆晓晔 《现代医院》 2013年第3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TQM)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9月通过实施TQM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组),统计分析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TQM)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9月通过实施TQM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组),统计分析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并与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的2011年1~9月期间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1%和89.2%,p=0.000),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43.6%),p=0.000。结论 TQM可显著降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管理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中良 杨秀云 +3 位作者 孙宝玲 郭梅凤 钱忠心 刘卫东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 40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随机设定PEEP水平为0、3、6、9、12、15 cmH2O;记录患者CVP和MAP的变化。结果 CVP水平...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 40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随机设定PEEP水平为0、3、6、9、12、15 cmH2O;记录患者CVP和MAP的变化。结果 CVP水平与PEEP设定值呈正相关关系(r=0.520,P=0.000)。但MAP水平与PEEP无线性相关。结论 PEEP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CVP有影响,每1 cmH2O的PEEP可使CVP检测值提高0.36 cmH2O,而对MAP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呼气末正压 中心静脉压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六西格玛方法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中良 戴越刚 +3 位作者 周怡 孙志萍 陈栋敏 刘卫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探索六西格玛方法在临床合理用血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某医院实施常规管理期间的医院临床用血情况为基线组,以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六西格玛方法营理后医院临床用血情况为干预组,... 目的探索六西格玛方法在临床合理用血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某医院实施常规管理期间的医院临床用血情况为基线组,以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六西格玛方法营理后医院临床用血情况为干预组,分析比较两组输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使用量、输血病史缺陷率及Sigma值。结果基线组和干预组在医务人员数量和结构、出院人次、手术人次及病种结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干预组输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使用量从基线组的(1.8±0.90)u降低到(1.5±0.7)U(t=6.163,P〈0.05),输血病史缺陷率从基线组的19.68%降至6.85%(x2=38.653,P〈0.05),而Sigma值从2.355提高到2.984,提高了26.7%。结论六西格玛方法可显著降低输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使用量,降低输血病史缺陷率,提高输血病史的Sigma值。六西格玛方法可成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临床用血 输血 缺陷率
下载PDF
重型脑卒中伴高血糖实时“滴定”模式的研究
15
作者 杨中良 刘卫东 +4 位作者 陈菊萍 丁勇 张宇一 周竟崎 牛惠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814-2816,2820,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滴定"模式对重型脑卒中并发高血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入院后伴高血糖的重型脑卒中患者85例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优泌林70/30皮下注射和诺和灵R静脉注射"滴定",分析血糖调控效果及院内感染发... 目的探讨实时"滴定"模式对重型脑卒中并发高血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入院后伴高血糖的重型脑卒中患者85例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优泌林70/30皮下注射和诺和灵R静脉注射"滴定",分析血糖调控效果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平均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平均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0),而2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实时"滴定"模式可及时、有效、持续地对重型脑卒中并发的高血糖进行调控,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血糖 胰岛素 滴定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和脉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中良 周竟崎 +3 位作者 孙宝玲 郭梅凤 钱忠心 刘卫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评估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和脉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30例神经外科ICU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在不同PEEP水平(0、3、6、9、12、15cmH2O)记录分析所有患者CV... 目的评估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和脉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30例神经外科ICU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在不同PEEP水平(0、3、6、9、12、15cmH2O)记录分析所有患者CVP和SpO2的变化,研究不同PEEP水平对重症患者CVP的影响。结果CVP随PEEP水平的增加而增高,PEEP与CVP呈直线正相关(r=0.463,P=0.00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CVP(cmH2O)=7.865+0.359×PEEP(cm H2O)。在不同PEEP水平时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EP可以增加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CVP,而对SpO2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PEEP) 中枢性呼吸衰竭 中心静脉压(CVP) 脉氧饱和度(SpO2)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中良 王乃玲 +2 位作者 孙宝玲 李剑 刘卫东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简称触发性房早)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经动态心电图确诊的46例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组)触发性房早起源部位和早搏指数(PI),并与35例非高...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简称触发性房早)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经动态心电图确诊的46例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组)触发性房早起源部位和早搏指数(PI),并与35例非高血压PAf患者(非高血压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组PAf患者触发性房早主要来源于左心房(81.6%)。高血压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374.1±31.5)ms明显短于高血压组非触发性房早[(443.6±32.6)ms,£=23.361,P〈0.001]及非高血压组的触发性房早[(395.7±38.2)ms,t=5.549,P〈0.001];PI(0.50±0.05)明显低于非触发性房早(0.63±0.06,t=22.544,P〈0.001),也低于非高血压组的触发性房早(0.55±0.08,t=5.849,P〈0.001)。结论高血压伴PAf患者触发性房早主要起源于左心房,触发性房早PI明显低于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患者更易并发PAf。对于房早PI较低的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处理房早,以防止PA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联律间期 早搏指数
原文传递
金威消石颗粒对大鼠血液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中良 胡庆禧 +2 位作者 李剑 刘卫东 杨秀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469-2471,共3页
目的:研究由中医验方研制而成的金威消石颗粒对大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选入金威消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浓度的金威消石颗粒混悬液和蒸馏水,12.5 mL/kg,每日2次... 目的:研究由中医验方研制而成的金威消石颗粒对大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选入金威消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浓度的金威消石颗粒混悬液和蒸馏水,12.5 mL/kg,每日2次,每周给药6 d,连续3个月。然后经腹腔动脉取血1 mL,检查血常规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金威消石颗粒中、低剂量组大鼠红细胞压积(Hct)偏高、血红蛋白(Hb)偏低,低剂量组红细胞(RBC)偏高,中剂量组淋巴细胞(Lymph)%偏低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偏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各剂量组大鼠PT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威消石颗粒给药3个月对大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未产生明显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这对金威消石颗粒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威消石颗粒 血常规 凝血功能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中良 张彩萍 +3 位作者 王乃玲 孙宝玲 李剑 刘卫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APC)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将46例高血压伴APC触发PAf患者(高血压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人工回放,分析触发性APC的起源部位、联律间期(CI)及期前收缩指数(PI),并与35例非高血压伴...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APC)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将46例高血压伴APC触发PAf患者(高血压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人工回放,分析触发性APC的起源部位、联律间期(CI)及期前收缩指数(PI),并与35例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非高血压组)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触发性APC主要来源于左心房上部(61.7%),与非高血压组(59.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高血压组触发性APC的CI及PI分别为(374.1±31.5)ms和0.50±0.05,均明显短(低)于非触发性APC[(443.6±32.6)ms和0.63±0.06,均为P=0.000],也短(低)于非高血压组[(395.7±38.2)ms和0.55±0.08,均为P=0.000]。高血压组APC前心动周期(PC)为(746.2±50.6)ms,显著长于非高血压组[(724.9±70.3)ms,P=0.004]。结论高血压伴PAf患者触发性APC主要起源于左心房上部,触发性APC的CI和PI明显短(低)于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患者出现CI较短或PI较低的APC时,应及时处理,防止PAf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 联律间期 期前收缩指数
下载PDF
金威消石颗粒对小鼠镇痛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杨中良 杨秀云 +3 位作者 胡庆禧 曲晓璐 李剑 刘卫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索金威消石颗粒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及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方法:ICR小鼠60只随机分入金威消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剂量金威消石颗粒、双氯芬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以平板法检测各小鼠... 目的:探索金威消石颗粒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及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方法:ICR小鼠60只随机分入金威消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剂量金威消石颗粒、双氯芬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以平板法检测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后1,2,3,5h的痛阈值。另取ICR小鼠60只,随机分入上述5组,以上法经胃灌注上述液体,每日1次,连续7d。于末次给药后1h,各小鼠由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计数注射后20min内各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金威消石颗粒各剂量组在给药后2,3,5h时的痛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3h和5h痛阈值明显高于各组给药前基础痛阈值和1h痛阈值(P<0.01)。金威消石颗粒各剂量组醋酸致小鼠的平均扭体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威消石颗粒可提高ICR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减少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威消石颗粒 痛阈值 扭体次数 镇痛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