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基因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子豪 王义平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789,共12页
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具有自身的基因组(mtDNA)和独特的复制转录机制。线粒体不仅是细胞能量工厂,也是细胞代谢、信号转导和表观调控的枢纽。目前对核基因组编码线粒体基因的转录调控已有较多认识,mtDNA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则处于起步... 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具有自身的基因组(mtDNA)和独特的复制转录机制。线粒体不仅是细胞能量工厂,也是细胞代谢、信号转导和表观调控的枢纽。目前对核基因组编码线粒体基因的转录调控已有较多认识,mtDNA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则处于起步状态。线粒体转录复合体包括线粒体RNA聚合酶POLRMT (mitochondrial RNA polymerase)、转录因子TFAM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以及TFB2M(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2)等。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转录复合体互作因子调节mtDNA的转录强度。此外,线粒体转录复合体的翻译后修饰或mtDNA的化学修饰也是调控线粒体转录的重要机制。一些核因子在转位至线粒体后也会调控线粒体转录过程,最终影响线粒体代谢和细胞呼吸水平。由于mtDNA编码电子传递链的关键蛋白,线粒体转录异常与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衰老等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现阶段对mtDNA转录复合体的结构和生化活性已有初步认识,但细胞如何协调mtDNA转录和线粒体代谢活性仍是尚待解决的生物学问题。本文旨在总结近年线粒体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理病理意义,并展望可能的药物靶点及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录 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RNA聚合酶 线粒体转录复合体 线粒体转录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若干要点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正纲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理念,主要针对进展期胃癌治疗过程中容易被疏忽或未得到充分重视的临床问题,提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将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有机整合,避免因多学科参与而缺乏有效衔接的状况。进展期胃癌的...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理念,主要针对进展期胃癌治疗过程中容易被疏忽或未得到充分重视的临床问题,提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将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有机整合,避免因多学科参与而缺乏有效衔接的状况。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涉及多学科的专业工作,应始终围绕如何提高根治手术的效率、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为唯一目标。本文拟结合目前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诊疗中一些薄弱环节与问题,提出全程管理中应重视的若干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临床分期与评估:通过内镜与影像学诊断进行正确的术前分期,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是实施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必备条件。(2)腹腔镜探查的临床意义与指征:腹腔镜探查有助于发现腹腔内微小转移灶,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对于已浸润至浆膜或怀疑腹膜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该常规施行术前腹腔镜探查。(3)应充分重视术前新辅助治疗:近年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术前新辅助化疗能使大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获益;因此,对于cTNMⅢ期与ⅣA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积极开展新辅助治疗。(4)有效预判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内镜、多层螺旋CT扫描、PET-CT和液体活检等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联合或分别应用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5)有效预防术后腹膜转移:术中腹腔内大量盥洗、新辅助腹腔内与全身联合化疗、腹腔内温热化疗、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与常温腹腔内化疗等都被证实对于预防腹膜转移复发有一定疗效。(6)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病理评估与TNM再分期的重要性:关键的病理指标是肿瘤退缩程度(TRG)和ypTNM,特别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转移数量;对已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病理达到TRG 0级或ypN0者,其预后常可与cTNMⅠ期患者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进展期 围手术期治疗 全程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胃癌围手术期化疗患者生存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学伟 郑志超 +35 位作者 赵群 翟刚 梁寒 吴欣 朱正纲 王海江 何庆泗 何显力 杜义安 陈路川 花亚伟 黄昌明 薛英威 周烨 周岩冰 吴丹 房学东 代佑果 张洪伟 曹家庆 李乐平 柴杰 陶凯雄 李国立 揭志刚 葛杰 徐忠法 张文斌 李其云 赵平 马志强 严志龙 郑国良 晏阳 汤小龙 周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3-412,共10页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_(2~4)aN_(0-3)M_(0)(AJCC第8版);(2)行D2胃癌根治手术;(3)至少完成1周期的新辅助化疗;(4)至少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过放疗;(3)资料数据不全者。将入组患者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者纳入围手术期化疗组,将单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手术+辅助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和减小选择性偏倚。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O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末次有效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PF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患者首次影像学诊断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OS和PFS。结果纳入病例2045例,其中手术+辅助化疗组1293例,围手术期化疗组752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各492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治疗前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辅助化疗组相比,围手术期化疗组患者的全胃切除术比例更高(χ^(2)=40.526,P<0.001),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更小(t=3.969,P<0.001),转移淋巴结数目少(t=1.343,P<0.001),侵犯脉管(χ^(2)=11.897,P=0.001)和神经(χ^(2)=12.338,P<0.001)的比例更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胃癌D2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真实世界研究 倾向性得分匹配 新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预防与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胃癌是高发的恶性肿瘤。据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CA:A Cancer Journey for Clinicians发表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新增胃癌1 033 701例(5.7%),列发病率第6位;因胃癌死亡782 685例(8.2%),列死亡率第2位[1]。在我国,胃癌... 胃癌是高发的恶性肿瘤。据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CA:A Cancer Journey for Clinicians发表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新增胃癌1 033 701例(5.7%),列发病率第6位;因胃癌死亡782 685例(8.2%),列死亡率第2位[1]。在我国,胃癌是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腹腔镜探查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下载PDF
术前血清CA125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单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严超 朱正纲 +5 位作者 燕敏 陈军 项明 陈明敏 刘炳亚 林言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A125等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术前检测1 348例胃癌病人的血清CA125、CA19-9、CA72-4和CEA水平,其检测值与临床病理参数作分析。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显示,血清CA125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A125等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术前检测1 348例胃癌病人的血清CA125、CA19-9、CA72-4和CEA水平,其检测值与临床病理参数作分析。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显示,血清CA125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判断的准确率最高,CA125、CA19-9、CA72-4和CE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61、0.71和0.43。ROC分析进一步显示,血清CA125预测腹水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7),并且血清CA125水平与腹水量密切相关(r=0.686,P<0.001)。以35 u/mL作为血清CA125的临界值,血清CA125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43.6%(41/94)、96.5%(1210/1254)、48.2%(41/85)、95.8%(1 210/1 263)和92.8%(1 251/1 348)。此外,血清CA125对伴有腹水胃癌腹膜转移的灵敏度较无腹水的胃癌腹膜转移显著增高(79.4%比23.3%,P<0.001)。结论:术前血清CA125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较高,且血清CA125水平与腹水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肿瘤标志物 糖链抗原125
下载PDF
MiR-2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保贵 刘炳亚 燕敏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62-267,共6页
Mie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具有调控功能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长度18~23 nt,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最近,大量研究表明,miR-21可作为原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参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凋亡等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 Mie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具有调控功能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长度18~23 nt,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最近,大量研究表明,miR-21可作为原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参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凋亡等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miR-21的自身合成与表达调控、靶基因的验证及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以便为将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肿瘤 靶基因 合成与调控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深低温冻存胃癌样本的核酸与蛋白质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佳年 计骏 +3 位作者 刘炳亚 朱正纲 傅国辉 于颖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探索上海市瑞金医院低温冻存0~10年胃癌样本的核酸与蛋白质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至2014年间库存手术切除胃癌标本24对(共48份)。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与RNA纯度及完整性,同时增加了RIN值评估法检测RNA完整性;BCA... 目的:探索上海市瑞金医院低温冻存0~10年胃癌样本的核酸与蛋白质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至2014年间库存手术切除胃癌标本24对(共48份)。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与RNA纯度及完整性,同时增加了RIN值评估法检测RNA完整性;BCA法检测样本蛋白质浓度,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分子完整性。结果:将组织标本按冻存年限分成四组(〈2年、3~5年、6~8年和〉9年),各组之间DNA完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组织的DNA降解程度比胃癌组织高(P=0.023);四组之间的RIN值检测显示,冻存6年以上组的RIN值有明显下降(P=0.018);各组间的蛋白质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分子条带完整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冻存〉9年组仅出现少量低分子量条带(平均36.5kD),冻存6~8年组尚有中等分子量(平均65.63kD)条带,冻存3~5年组有高分子量(平均127.5kD)条带,冻存短于2年组仍可见大分子量(平均160kD)条带。结论:长期低温冻存对DNA影响最小,超过5年组RNA和大分子量蛋白质降解较多,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保存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 胃癌 低温保存 核酸 蛋白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以肿瘤分子标志物为基础的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建芳 朱正纲 刘炳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8-1091,共4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诞生了转化医学的概念。转化医学是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中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与病房(bench to bedside)之间...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诞生了转化医学的概念。转化医学是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中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与病房(bench to bedside)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目前,肿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正在成为肿瘤诊断、治疗、预后及疗效监测的有效工具,是转化医学模式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子标志物 转化医学
下载PDF
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的腹腔镜诊断和腹腔内联合全身双向化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严超 杨中印 +14 位作者 施敏 徐玮 倪震天 华子辰 刘文韬 朱正伦 毕任达 郑亚南 冯润华 姚学新 陈明敏 李琛 张俊 燕敏 朱正纲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腹腔镜诊断的价值和腹腔内联合全身双向化疗(BIP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既往接受胃癌D 2根治术,无同时性远处转移;(2)胃癌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3)除腹膜复发...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腹腔镜诊断的价值和腹腔内联合全身双向化疗(BIP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既往接受胃癌D 2根治术,无同时性远处转移;(2)胃癌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3)除腹膜复发转移外,无其他远处转移征象;(4)年龄18~75岁;(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评分≤2分;(6)治疗前评估认为可耐受手术和化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连续收治且符合上述标准的8例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2(38~68)岁。8例患者先接受腹腔镜或者剖腹探查,参照Sugarbaker腹膜癌指数(PCI)和日本胃癌研究会制定的胃癌腹膜转移分级进行评估,于下腹部皮下埋置腹腔化疗泵,接受21 d为1疗程的化疗。化疗第1和第8天,经化疗泵向腹腔内输注紫杉醇(20 mg/m^2),并经静脉输注紫杉醇(50 mg/m^2);同时,连续14 d每日口服替吉奥(80 mg/m^2),休息7 d。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15日。结果:8例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患者中,1例由于存在完全性结肠梗阻,接受剖腹探查+末端回肠袢式造口术,其余7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探查并明确诊断腹膜复发转移;2例同时伴有卵巢转移者接受腹腔镜下双侧附件切除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7.5(1.5~39.0)个月,BIPS中位疗程数为11(1~30)个疗程,BIPS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BIPS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其中3~4级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1例和2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BIPS治疗相关的死亡。胃癌术后的总体生存的中位时间为40.0个月。结论:腹腔镜探查用于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的诊断安全、可行;BIPS对胃癌腹膜复发转移的治疗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膜转移 化疗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胃癌腹膜转移病人腹腔化疗港并发症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中印 李琛 +10 位作者 刘文韬 施敏 吴珺玮 郑亚南 朱正伦 华子辰 倪震天 陆晟 燕敏 严超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分析腹腔化疗港并发症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3例放置腹腔化疗港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261例胃癌腹膜转移病人。分析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病人腹腔化疗时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261例中59例(22.6%)... 目的:分析腹腔化疗港并发症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3例放置腹腔化疗港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261例胃癌腹膜转移病人。分析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病人腹腔化疗时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261例中59例(22.6%)发生化疗港相关并发症。其中,皮下积液(25例,42.4%)和化疗港感染(16例,27.1%)是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其他是港体倾斜翻转(9例,15.3%),化疗港局部切口裂开(7例,11.9%),导管堵塞(1例,1.7%),和皮下转移(1例,1.7%)。化疗港并发症发生的中位时间为化疗港放置后3.0个月。结合Clavien-Dindo分级方法,将化疗港发生的并发症分为1~4个等级。ECOG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置港流程优化及专业团队放置为化疗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COG评分为唯一影响并发症分级的关联因素(P<0.05)。结论: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病人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发生并发症可控。ECOG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置港方式是否优化及是否专业团队放置为化疗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腹腔化疗 紫杉醇 化疗港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志远 江潇 +3 位作者 严超 陆勇 刘炳亚 燕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胃...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Pub Med、EMBASE、Elsevier、Wiley Inter Science、Springe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数据库系统检索获取1997年至2012年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0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41项研究,合计5 767例病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①PET对N0诊断灵敏度最高,EUS、MSCT、MRI的灵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SCT与MRI对N0诊断特异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US次之,PET最低。②EUS与MSCT对N1诊断灵敏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RI与PET较低,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ET对N1诊断特异度最高,MSCT次之,EUS、MRI最低,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③MSCT对N2/3诊断灵敏度最高,余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ET与EUS对N2/3诊断特异度最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SCT次之,MRI最低。④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能力(总体N分期)方面,MRI与MSCT灵敏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US次之,PET最低。PET特异度最高,MSCT与EUS次之,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RI最低。⑤4种方法对N0、N1、N2/3及N分期总体诊断的AU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位于0.70~0.90。结论:4种方法对N0、N1、N2/3及N分期总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虽有差异,但综合诊断效能间无统计学差异,均拥有中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 术前分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围手术期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正纲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5,共7页
临床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获得了更高的治愈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与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PD-L1综合... 临床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获得了更高的治愈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与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5或EB病毒高表达、MSI-H和微卫星稳定(MSS)/TP53阳性的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联合应用ICI可作为标准的治疗方案。深入了解“冷”和“热”肿瘤的免疫反应机制,能帮助更好地筛选ICI治疗获益者;同时可为将无应答的“冷”肿瘤转化为有应答的“热”肿瘤提供理论依据,使无应答患者能受益于ICI免疫治疗。最近的一些临床试验明确地表明,ICI与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或者ICI联合抗HER-2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与化疗具有多药协同与互补作用;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主要缓解率或ypT0N0比例等,并有望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LAGC/AGEJ围手术期联合应用ICI与其他治疗模式的一系列临床试验结果,深入讨论了ICI应用于LAGC/AGEJ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现状,探讨了未来新的围手术期免疫联合治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局部进展期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围手术期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胃癌腹膜转移的转化治疗策略:新辅助腹腔内联合全身化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超 燕敏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胃癌一旦发生腹膜转移,即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预后差。据文献报道,有10%~20%的T_3或T_4期胃癌病人在施行根治手术时已存在腹膜微小转移灶,40%~60%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最初复发灶在腹膜,20%~40%胃癌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系腹膜转移。因此,积... 胃癌一旦发生腹膜转移,即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预后差。据文献报道,有10%~20%的T_3或T_4期胃癌病人在施行根治手术时已存在腹膜微小转移灶,40%~60%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最初复发灶在腹膜,20%~40%胃癌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系腹膜转移。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胃癌腹膜转移对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转化治疗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医用金属材料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史榴 梁鹏晨 +1 位作者 常庆 宋二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66-2773,共8页
背景:机器学习与医用金属材料的结合,弥补传统实验和计算模拟的低效性和高成本的不足,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快速准确地预测金属材料特性,优化材料设计和性能,提高医学应用的安全性和效率。目的:总结并归纳机器学习在医用材料特性中的研究进... 背景:机器学习与医用金属材料的结合,弥补传统实验和计算模拟的低效性和高成本的不足,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快速准确地预测金属材料特性,优化材料设计和性能,提高医学应用的安全性和效率。目的:总结并归纳机器学习在医用材料特性中的研究进展及不足。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X-MOL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23年4月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医用金属材料机器学习,医用钛合金,医用镁合金,医用金属材料性能”,英文检索词为“machine learning medical metal materials,medical stainless steel alloy,medical cobalt-chromium alloy,medical titanium alloy,medical magnesium alloy”,最终纳入70篇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随着传统实验和计算模拟方法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可获取性提高,机器学习作为材料设计方法的引入为材料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范式。②机器学习工作流主要分为4个部分:数据收集及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及训练和模型评估,每个环节不可缺少。③医用金属材料分为:不锈钢共基合金、钴铬合金、钛合金和镁合金。针对不锈钢共基合金,机器学习预测其力学性能,要提高机器学习的泛化能力;针对钴铬合金,机器学习预测其力学性能,可得出钴铬合金为髋关节植入物的最佳材料;针对钛合金,机器学习预测其力学性能,可选择出力学性能最优异的植入物;针对镁合金,机器学习预测其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集成模型可准确预测镁合金的力学性能,随机森林模型可预测镁合金作为血管支架时的最优元素含量。④机器学习在医用材料领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模型相对滞后、数据未能标准化及泛化性较低;未来研究解决此类问题应充分利用深度学习和分割算法技术,使用统一标准数据,改善模型提高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金属材料 机器学习 材料特性 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 不锈钢共基合金 钴铬合金 钛合金 镁合金 特征参数
下载PDF
定量分析丝氨酸/甘氨酸转换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动力学机制
15
作者 樊军武 朱晓梅 +3 位作者 范志远 刘炳亚 敖平 陈永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目的胃癌(GC)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研究表明其与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密切相关。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丝氨酸/甘氨酸代谢能够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通过一种... 目的胃癌(GC)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研究表明其与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密切相关。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丝氨酸/甘氨酸代谢能够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通过一种基于随机和非梯度系统的势能景观所建立的大型代谢网络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了一个稳定的胃癌细胞代谢动力学模型。基于对模型的调控,定量分析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动力学机制。对一般代谢网络动力学方程添加随机噪声,通过随机动力学分解得到代谢网络参数空间的李雅普诺夫(Lyapunov)函数。进一步减少与随机波动相关的Lyapunov函数变化,从而得到稳定的代谢网络。结果在动力学参数不足的情况下,成功构建了胃癌细胞代谢网络的动力学模型。当胞外丝氨酸可用时,模型优先消耗丝氨酸;当甘氨酸生成丝氨酸的速率增加时,模型显著上调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稳态通量。结论本文证明了胃癌细胞对于丝氨酸的优先摄取以及丝氨酸/甘氨酸转化速率对SAM生成的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甲基化进程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靶向丝氨酸/甘氨酸代谢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丝氨酸/甘氨酸代谢 细胞增殖 随机动力学分解 LYAPUNOV函数 S-腺苷甲硫氨酸 甲基化
下载PDF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解读及瑞金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超 陆晟 +1 位作者 燕敏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326-354,共29页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一直是日本乃至全球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临床意义重大。2023年1月发表的英文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诊疗方法,包括手术、内镜切除、化疗、随访等;第二部分为临床问题...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一直是日本乃至全球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临床意义重大。2023年1月发表的英文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诊疗方法,包括手术、内镜切除、化疗、随访等;第二部分为临床问题,包括对临床热点问题的建议和解释。本文将对该版指南进行中文解读,并对我院胃癌诊治的临床实践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日本 指南解读
下载PDF
基线CT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兰 陈勇 +3 位作者 许芷菡 严超 张俊 张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2-1317,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CT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85例伴有腹膜或肝脏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临床因素,包括体力状况(PS)评分... 目的探讨基线CT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85例伴有腹膜或肝脏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临床因素,包括体力状况(PS)评分、病灶部位、肿瘤指标;收集影像学因素,包括原发灶最长径、最大截面积及CT值、病灶强化是否均匀、CT血管壁外侵犯评分(ctEMVI)、转移淋巴结最大短径、胃周淋巴结是否融合及坏死、有无融合的大块淋巴结、肝脏转移灶最大截面积及CT值、腹膜转移CT评分、腹膜转移结节最大直径。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指标的组间预后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确定PFS和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原发灶最大截面积、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和延迟期CT比值高、低风险组患者的PF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最大截面积高、低风险组患者的PFS和O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原发灶最大截面积、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延迟期CT比值及转移淋巴结最大短径是PFS的风险因素(P<0.05);PS评分、CA724、原发灶最大截面积、肝脏转移灶最大截面积和腹膜转移CT评分是OS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中,原发灶最大截面积、平扫CT值是晚期胃癌患者PFS的独立风险因素(HR=0.41、2.50,P=0.009、0.006);PS评分、CA724、腹膜转移CT评分是患者OS的独立风险因素(HR=46.78、6.26、92.92,P=0.026、0.009、0.007)。结论基线CT上原发灶大小、病灶CT值以及腹膜转移CT评分可作为单部位远处转移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基线CT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生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转移 生存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IL-33及其受体与肿瘤发生、发展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全 吴熊焰 +1 位作者 刘炳亚 苏丽萍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一33.IL一33)是最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1家族的新成员。IL.33可作为分泌型细胞因子.参与Th2型免疫和炎症反应.也可作为定位于细胞核的核因子.起转录调控作用。以往对IL-33的研究主要集...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一33.IL一33)是最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1家族的新成员。IL.33可作为分泌型细胞因子.参与Th2型免疫和炎症反应.也可作为定位于细胞核的核因子.起转录调控作用。以往对IL-33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变态反应、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肺疾病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IL-33 ST2L TH2型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
下载PDF
MELK的功能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庞立 刘炳亚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6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是蔗糖非发酵1/AMP活化蛋白激酶(Snf1/AMPK)家族中一个独特成员,是一种周期依赖性激酶。与家族其他成员不同,MELK并不参与代谢应激状态下细胞的生存调控,而更多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肿瘤生成和细胞凋... 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是蔗糖非发酵1/AMP活化蛋白激酶(Snf1/AMPK)家族中一个独特成员,是一种周期依赖性激酶。与家族其他成员不同,MELK并不参与代谢应激状态下细胞的生存调控,而更多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肿瘤生成和细胞凋亡等过程。MELK在人体多种肿瘤中表达升高,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MELK在肿瘤干细胞中被异常激活,使肿瘤细胞获得生长、侵袭、迁移等能力,因此,MELK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我们就MELK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 细胞周期 胚胎发育 肿瘤形成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新辅助腹腔内联合全身化疗应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价值和实施要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超 燕敏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期38-40,共3页
胃癌腹膜转移可分为两类:(1)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阳性(CY1),无肉眼可见的转移病灶(P0);(2)腹腔内可见肉眼转移病灶(P1)。细胞学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CY1胃癌的金标准。FCC检查多需在手术时进行,且需一定时间等待结... 胃癌腹膜转移可分为两类:(1)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阳性(CY1),无肉眼可见的转移病灶(P0);(2)腹腔内可见肉眼转移病灶(P1)。细胞学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CY1胃癌的金标准。FCC检查多需在手术时进行,且需一定时间等待结果。因此,对于单纯CY1而无其他不可治愈因素的胃癌病人,不少临床中心采用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腹腔内联合全身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