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哮喘儿童父母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相庚 王静 +2 位作者 屈伟光 蓝艳辉 韩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7期3271-3274,共4页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父母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儿童的服药依从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儿童的控制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支气管哮喘儿童93例,调查其哮喘控制情况、哮...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父母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儿童的服药依从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儿童的控制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支气管哮喘儿童93例,调查其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服药依从性和父母基本情况与相关知识。依从性与知识知晓率的比较采用双向有序的检验,影响因素采用有序结果的累积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93例哮喘儿童中,哮喘完全控制率为23.7%,儿童服药依从性好的比率为25.8%,哮喘儿童父母相关知识知晓率高的比率为25.8%,儿童哮喘控制率与服药依从性之间存在相关性(P=0.029),哮喘儿童服药依从性与哮喘儿童父母相关知识知晓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35)。哮喘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受到儿童性别(OR=1.153,95%CI:1.04-1.96)、家族史(OR=1.402,95%CI:1.20-2.33)、知识知晓率(OR=1.828,95%CI:1.05-3.17)和病程(OR=0.758,95%CI:0.35-0.97)等因素的影响(P<0.05)。结论:哮喘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受到儿童性别、家族史、知识知晓率和病程等因素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儿童父母的作用,从医院内干预逐渐进入家庭干预,通过对父母或者监护人的认知或用药知识的提高,切实提高哮喘儿童的用药依从性和哮喘的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儿童 父母知识知晓率 依从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经皮测量总胆红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筱枝 李呈媚 +1 位作者 陈丹 徐剑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测量胆红素浓度对新生儿黄疸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对4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同时进行了经皮测量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红素的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评估体质量、胎龄、生后日龄、相关病因等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 目的探讨经皮测量胆红素浓度对新生儿黄疸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对4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同时进行了经皮测量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红素的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评估体质量、胎龄、生后日龄、相关病因等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时,经皮测量总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相关系数是0.932,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时,相关系数是0.282,两组均呈正相关性,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组相关性高(P=0.0001),且不受胎龄、体质量、生后日龄及相关病因的影响。结论当胆红素浓度<257μmol/L,经皮测量总胆红素可以替代血清总胆红素;经皮测量总胆红素用于新生儿高胆的筛查,有可推广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测量总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管理 新生儿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80例小儿病毒性发热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琴 洪斌 +2 位作者 王青 朱学 周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2期6298-6300,共3页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伴发热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惠儿80例,所有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伴发热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惠儿80例,所有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40例在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及两组小儿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0.83%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伴发热疗效显著,能够缩短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利巴韦林 病毒性发热 疗效
原文传递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丹 韩斌 +1 位作者 王静 谷丽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炎琥宁,每次5~... 目的探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炎琥宁,每次5~10 mg/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55~25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5岁以下患儿0.2 g/次,大于5岁0.3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87.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可明显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注射用炎琥宁 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清肺通络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蒋芹 惠雷 +2 位作者 孙亚娜 贡玉娇 解玲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430-1434,共5页
目的:分析清肺通络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清肺通络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儿服用常规西药(阿奇霉素)进行医治,观察组患儿在服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服用清肺通络汤医治,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免疫功能、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含量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1)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D3^(+)、CD4^(+)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的CD3^(+)、CD4^(+)水平(P<0.05);4)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含量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含量(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6%)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清肺通络汤治疗,能够提高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对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通络汤 支原体肺炎 维生素A 维生素D 免疫功能 中医证候积分 T淋巴细胞 肺功能
下载PDF
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家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0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研究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感染后咳嗽患儿分为治疗A组(45例)、治疗B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A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B组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对照组不用药。比较用药5天后各组的疗效。结... 目的研究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感染后咳嗽患儿分为治疗A组(45例)、治疗B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A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B组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对照组不用药。比较用药5天后各组的疗效。结果治疗A、B组咳嗽明显好转甚至消失,治疗第5d后治疗A、B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20.69、24.09,P均<0.01),治疗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591)。结论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雷他定 孟鲁司特 儿童 咳嗽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合并EB病毒感染的病毒性脑炎一例 被引量:6
7
作者 伏昱璇 郭筱枝 钱嬿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0-791,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4岁,因“咳嗽2周,发热伴呕吐5d,精神萎靡2d”入院。入院前日夜间出现胡言乱语、行为异常、乏力、懒言。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神志尚清,嗜睡;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部充血...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4岁,因“咳嗽2周,发热伴呕吐5d,精神萎靡2d”入院。入院前日夜间出现胡言乱语、行为异常、乏力、懒言。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神志尚清,嗜睡;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充血,无渗出;颈部略抵抗;双肺呼吸音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病毒性脑炎 巨细胞病毒 咽部充血 浅表淋巴结 临床资料 精神萎靡 胡言乱语
下载PDF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凡 谷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咳嗽,咽痛,皮疹,淋巴结、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症状及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不同比例的异型淋...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咳嗽,咽痛,皮疹,淋巴结、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症状及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不同比例的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异常及合并MP-Ab阳性是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EB病毒感染危害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予以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浓度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潘成林 蒯文霞 《安徽医学》 2017年第7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儿童50例(典型哮喘组),同期选择慢性肺炎儿童5...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儿童50例(典型哮喘组),同期选择慢性肺炎儿童50例(肺炎组)和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比较发病1个月内环境中平均PM2.5浓度,检测血清淋巴细胞比率、CD_4^+/CD_8^+、Ig E、肺通气指标水平。结果 (1)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组的平均PM2.5浓度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85.6±10.3)、(76.4±11.4)μg/m^3vs(41.3±12.5)、(25.9±10.5)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组的淋巴细胞比率和Ig E水平高于其他两组,CD_4^+/CD_8^+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的FEV_1%Pred、FEV_1/FVC和MMEF%Pred分别为(88.7±13.5)%、(80.2±7.8)%、(78.6±15.4)%,典型哮喘组分别为(85.4±14.6)%、(76.3±7.6)%、(72.5±16.3)%,均分别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相关数据与典型哮喘组则基本一致(P>0.05)。结论 PM2.5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有关,免疫调节和通气功能降低与典型哮喘改变可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咳嗽变异性哮喘 免疫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病原学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静 王相庚 +2 位作者 屈伟光 蓝艳辉 韩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3期2463-2465,248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本地区CAP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812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2013修...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本地区CAP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812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2013修订)诊断标准的CAP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非重症CAP患儿812例,CAP占10.2%;感染病原体例数481例,阳性检出率为59.2%;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4岁龄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喘息、固定湿啰音发生率集中在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且高于5-14岁龄组发生率(P<0.0);肺部影像学改变的患儿共657例,占80.9%。三个年龄组;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CAP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原学感染的儿童CAP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对于临床医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一点的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 病原学 影像学
原文传递
护士心理契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新芳 杨丽敏 田晓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8期3464-3466,共3页
心理契约( 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正式提出的. 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所提供的一种配合"[1]. 护士心理契约是指护士与医院的相互关系中,彼... 心理契约( 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正式提出的. 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所提供的一种配合"[1]. 护士心理契约是指护士与医院的相互关系中,彼此为对方提供责任的理解和认知,包括护士对医院的责任和医院对护士的责任[2]. 心理契约是护士与护理管理者之间的心理纽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心理契约的违背将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投入减少、人员流失等不良后果[3]. 探索护士心理契约的内涵及其发展,对护士个体职业发展及护理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护士心理契约的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广大护理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心理契约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不同EB病毒DNA载量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贡玉娇 杨蓉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EB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与其临床症状的关联。方法:选取28例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数据,将其分为高载量组(16例)、低载量组(12例),前...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EB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与其临床症状的关联。方法:选取28例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数据,将其分为高载量组(16例)、低载量组(12例),前者载量≥5.0×10^(3)copies/mL,后者<5.0×10^(3) copies/mL。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IM患儿EB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低载量组,高载量组患儿发热时长更久,更易发生脾脏肿胀,且颈部淋巴结最大直径也更大(P<0.05);高载量组患儿淋巴细胞计数(LN)、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VCA-IgM)数值高于低载量组(P<0.05);血EB病毒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与热程\淋巴结最大直径、LN、LDH、VCA-IgM均呈正相关。结论:患儿IM的EBV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与临床特征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DNA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益生菌与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慧 杨蓉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炎症性肠病(IBD)、乳糜泻等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目前,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炎症性肠病(IBD)、乳糜泻等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目前,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免疫、内分泌、代谢及神经等多种因素。与成人相比,儿童和婴儿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多种因素可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在儿童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日渐受到业界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目的在于评估益生菌对儿童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儿童功能性腹痛(FAP)、功能性便秘(FC)和婴儿绞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益生菌 功能性胃肠病 儿童
下载PDF
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变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蓉 秦环龙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主要来源于母体和新生儿之间的菌群交换.从胎儿分娩至儿童期,肠道菌群经历着一个动态的变迁.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抗生素的使用是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 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主要来源于母体和新生儿之间的菌群交换.从胎儿分娩至儿童期,肠道菌群经历着一个动态的变迁.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抗生素的使用是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就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变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早期 菌群变迁 分娩方式 喂养方式 抗生素使用
原文传递
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蓝艳辉 贡玉娇 +2 位作者 王相庚 谷丽 温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5期2858-2860,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疾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肺炎胸腔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支原体性胸腔积液患儿57例为支原体组,非支原体性胸腔积液...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疾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肺炎胸腔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支原体性胸腔积液患儿57例为支原体组,非支原体性胸腔积液患儿41例为非支原体组,收集患儿姓名、年龄及病程等基本信息,记录胸膜增厚情况、纤维分离状况及胸腔积液位置,并记录纤维蛋白原(FIB)、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A(IgA)、血小板(PLT)、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WBC)及IgM,记录血清总蛋白(TP)、乳酸(LAC)、葡萄糖(GLU)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MN)。结果 支原体组患儿年龄、纤维分离发生率、PMN、胸膜增厚发生率及LAC水平高于非支原体组,GLU、IgA、LDH、IgM及WBC水平低于非支原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胸腔积液发生与IgG、TP、CRP、LDH、WBC、PLT及FIB因素无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X1)、IgM(X2)、LAC(X3)及年龄(X4)为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其面积为0.889,95%CI为:0.829-0.953。结论 当肺炎胸腔积液患儿LDH>2.36 U/L、胸腔积液LAC<4.01 mmol/L、年龄超过3.92岁及IgM>1.29 g/L时其为支原体感染可能性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回归分析 胸腔积液 儿童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喘息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旻 《世界感染杂志》 2010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是否诱发小儿喘息。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7年我院儿科住院部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喘息而收治的70例患儿及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7例的MP-IgM抗体效价,对比喘息组及对照组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是否诱发小儿喘息。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7年我院儿科住院部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喘息而收治的70例患儿及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7例的MP-IgM抗体效价,对比喘息组及对照组之间MP-IgM的阳性率,同时比较喘息组各年龄段MP—IgM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喘息组中的疗效和支原体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儿中39例MP-IgM阳性,阳性率为55.7%,对照组17例患儿MP-IgM阳性仅4例,阳性率为23.5%(Х^2=5.668,P=0.017);喘息患儿中1-3岁年龄段MP-IgM阳性率最高,为27.1%,〈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仅4.3%(Х^2=30.8,P〈0.001);〈1岁组MP-IgM阳性率显著低于1岁以上组(Х^2=30.119,P〈0.001);1-3岁组和〉3岁组间M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Х^2=1.089,P=0.297)。喘息患儿中MP-IgM阳性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为94.9%,而MP-IgM阴性者有效率为29.0%(Х^2=37.7,P〈0.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小儿发生喘息,尤其是〉1岁的小儿发生率较高,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者,需要考虑存在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喘息 小儿
下载PDF
国内女性临床护理人员权益维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姜妍 田晓岚 +3 位作者 尹小兵 王桂梅 李娜 何丽(综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4期2683-2687,共5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对维护临床护理人员权益的现状、权益维护措施的实施进展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同时结合了女性人员相关的权益问题,望对今后女性临床护理人员权益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女性 临床护理人员 权益维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儿科危重疾病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
18
作者 李旻 谷丽 +1 位作者 郭筱枝 郑孝清 《世界感染杂志》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通过早期检测危重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值,证实在儿童危重疾患时存在心肌损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测定49例儿科危重病患儿及25例轻症对照组的心肌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的值并计算其阳性率,同时... 目的通过早期检测危重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值,证实在儿童危重疾患时存在心肌损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测定49例儿科危重病患儿及25例轻症对照组的心肌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的值并计算其阳性率,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心电图的改变。结果危重儿组的cTnI、CK-M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48.9%vs0%,57.1%vs48.0%),CK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4.5%vs28.0%)。危重病儿组cTnI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CK-MB、CK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儿组心电图异常者cTnI阳性率为95.5%,而CK-MB和CK的阳性率分别为45.5%和27.3%,前者与后二者的阳性率相比,P〈0.001。结论危重儿除其原发性疾病的症状外,还存在心肌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 危重疾病
下载PDF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陆凤凤 谷丽 《世界感染杂志》 2007年第4期310-311,共2页
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nia,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颗粒凝集法对本院收治的11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 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nia,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颗粒凝集法对本院收治的11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率为38.98%(46/118),肺炎支原体感染率-3a和-6a组较高,分别为45.45%和46.67%。在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伴喘息者13例,占28.26%。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且是引起儿童喘息的重要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特异性IGM抗体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喘息发生的关系
20
作者 李旻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是否诱发小儿喘息。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7年我院儿科住院部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喘息而收治的70例患儿及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7例的MP—IgM抗体效价,对比喘息组及对照组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是否诱发小儿喘息。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7年我院儿科住院部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喘息而收治的70例患儿及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7例的MP—IgM抗体效价,对比喘息组及对照组之间MP-IgM的阳性率,同时比较喘息组各年龄段MP-IgM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喘息组中的疗效和支原体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儿中39例MP—IgM阳性,阳性率为55.7%,对照组17例患儿MP-IgM阳性仅4例,阳性率为23.5%(Х^2=5.668,P=0.017);喘息患儿中1-3岁年龄段MP—IgM阳性率最高,为27.1%,〈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仅4-3%(Х^2=30.8,P〈0.001);〈1岁组MP-IgM阳性率显著低于1岁以上组(Х^2=30.119,P〈0.001);1-3岁组和〉3岁组间M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Х^2=1.089,P=0.297)。喘息患儿中MP-IgM阳性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为94.9%,而MP—IgM阴性者有效率为29.0%(,=37.7,P〈0.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小儿发生喘息,尤其是〉1岁的小儿发生率较高,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者,需要考虑存在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喘息 小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