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袁超 王学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1-523,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可伴有血管功能障碍。关于微生物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本文综述了目前报道的与玫瑰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六种微生物:毛囊蠕形螨、Oleronius杆菌、幽门螺旋杆菌、...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可伴有血管功能障碍。关于微生物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本文综述了目前报道的与玫瑰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六种微生物:毛囊蠕形螨、Oleronius杆菌、幽门螺旋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肺炎衣原体,并从皮肤微生物屏障角度分析可能的致病机理。表明:微生物的参与和玫瑰痤疮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尤其在个别亚型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也是疾病诱发或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病因学 微生物 毛囊蠕形螨 皮肤屏障
下载PDF
上海地区敏感性皮肤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2
作者 余玲玲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敏感性皮肤(SS)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人们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年满18岁的正常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272例,44.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不是SS,25.8%不确定自己是否是SS,29.8...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敏感性皮肤(SS)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人们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年满18岁的正常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272例,44.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不是SS,25.8%不确定自己是否是SS,29.8%自我评估是SS:其中20.6%觉得自己是轻度SS,9.0%自我评估为中度SS,只有0.2%觉得自己是重度SS。18.2%男性自我评估为SS,31.9%女性自我评估为S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评估为SS的人群年龄在18~29岁、30~49岁和≥50岁3个年龄组的比例分别为32.6%、26.6%和2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海地区人群较为敏感的影响因素为在冬季使用洁面剂、酒精饮料、风、温度的变化和光照。结论:女性自我评估为SS的比例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自我评估为SS的比例降低:问卷是评价SS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问卷调查 上海地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微生态和皮肤屏障与头皮屑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小萍 王学民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头皮屑以头皮脱屑伴瘙痒为特征,病因复杂,主要涉及微生态和皮肤屏障两方面因素。头皮微生态是头皮微生物及其生长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皮肤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有害因素侵袭和防止组织水分丢失,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头皮微生物种群... 头皮屑以头皮脱屑伴瘙痒为特征,病因复杂,主要涉及微生态和皮肤屏障两方面因素。头皮微生态是头皮微生物及其生长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皮肤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有害因素侵袭和防止组织水分丢失,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头皮微生物种群及数目的变化会改变皮肤屏障功能,而屏障功能的改变又会对微生物的定植产生影响,二者共同参与头皮屑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糠疹 皮肤 屏障 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面部敏感性皮肤化妆品适用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黎 谈益妹 +2 位作者 程英 鲁楠 华伟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以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面部敏感性皮肤单次和长期使用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进行研究,初步建立面部敏感性皮肤化妆品适用性评价方法。方法以66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2种敏感性皮肤用面霜的单次使用感觉试验和4周... 目的以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面部敏感性皮肤单次和长期使用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进行研究,初步建立面部敏感性皮肤化妆品适用性评价方法。方法以66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2种敏感性皮肤用面霜的单次使用感觉试验和4周使用试验,于产品使用前、使用后2周和4周进行临床评估、仪器测试和乳酸感觉测试。结果单次使用面霜(1)在各时点的面部感觉与阴性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霜(2)在使用5 min和10 min的瘙痒、刺痛和总感觉评分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累积使用面霜(1)4周后皮肤鳞屑显著低于基础值。使用面霜(1)2周、4周后,使用面霜(2)4周后,面部皮肤经表皮失水率和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使用两种面霜2周和4周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升高,30%以上受试者的神经敏感性有所改善。使用2种面霜4周后的乳酸测试总感觉评分及使用面霜(1)4周后的刺痛感觉评分均显著降低。结论综合单次使用感觉试验、长期使用试验结合客观检测及乳酸感觉试验来测试皮肤感觉、反应、耐受性及生理状况的方法可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价面部敏感性皮肤化妆品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化妆品 安全性 功效性
下载PDF
电流感觉阈值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淑媛 王学民 +4 位作者 高延瑞 陈双瑜 刘小萍 董亚琪 樊国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方法:初步筛选60名自我感知为敏感性皮肤的受试者,再分别采用乳酸试验、辣椒素试验半主观评判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分组,乳酸试验或辣椒素试验阳性为敏感性皮肤,二者均为阴...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方法:初步筛选60名自我感知为敏感性皮肤的受试者,再分别采用乳酸试验、辣椒素试验半主观评判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分组,乳酸试验或辣椒素试验阳性为敏感性皮肤,二者均为阴性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辣椒素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并采用CPT检测方法评估各组神经敏感性。结果:辣椒素试验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CPT值在5Hz频率下分别为(6.67±6.37)和(11.90±8.37),250Hz频率下分别为(12.67±7.61)和(26.33±13.75),2个频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椒素试验可以反映皮肤神经敏感性的改变,CPT测试可以客观地反映皮肤神经敏感性改变的程度。故辣椒素试验结合CPT测试可以评估皮肤神经敏感性。敏感性皮肤与无髓鞘C和有髓鞘Aδ两种神经纤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试验 辣椒素试验 电流感觉阈值 皮肤神经敏感性
下载PDF
皮肤微生物群系的形成、发展及免疫调节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延瑞 王学民 刘小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71-773,共3页
皮肤作为机体与外环境的直接界面,不仅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该文通过相关文献系统回顾,阐述了皮肤微生物群系的组成、特点,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今后皮肤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皮肤屏障 微生物
下载PDF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倩倩 陆家睛 +3 位作者 胡艺凡 徐乐臻 邹颖 史玉玲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含0.05%他扎罗汀和0.05%二丙酸倍他米松)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外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每日1次,睡前应... 目的探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含0.05%他扎罗汀和0.05%二丙酸倍他米松)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外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每日1次,睡前应用;对照组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早晚各1次;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severity index,PASI)、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估(physician s global assessment,PGA)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65.00%)显著高于对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后,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3.07%,对照组为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卡泊三醇软膏,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与卡泊三醇软膏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 银屑病 斑块型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无创性检测技术在寻常型痤疮疗效早期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江文才 徐雅菲 +2 位作者 周宏 江长清 谈益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测技术在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早期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Pillsbury分级标准,招募Ⅰ级和Ⅱ级寻常型痤疮患者120例,按要求使用一款祛痘护肤品7 d,并分别于使用前、使用3 d和7 d后应用无创性技术检测皮肤生...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测技术在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早期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Pillsbury分级标准,招募Ⅰ级和Ⅱ级寻常型痤疮患者120例,按要求使用一款祛痘护肤品7 d,并分别于使用前、使用3 d和7 d后应用无创性技术检测皮肤生理参数,并计数炎性丘疹数量。结果:共有90例合格志愿者完成了试验,其中Ⅰ级48例,Ⅱ级42例。治疗7 d后,炎性丘疹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Ⅰ级痤疮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炎性丘疹数量显著减少(P<0.05)。Ⅰ级和Ⅱ级患者治疗7 d后,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8.8±7.9)g·m^-2·h^-1和(17.5±6.2)g·m^-2·h^-1降至(14.7±4.5)g·m^-2·h^-1和(15.7±4.6)g·m^-2·h^-1,紫外线诱导红色荧光(UVRF)累积吸光度分别由治疗前的812 898.0±807 662.7和703 267.1±432 438.2降至610 595.2±455 990.8和546 291.3±309 966.4,与治疗前比较,二者TEWL值和UVRF累积吸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TEWL值和UVRF累积吸光度,轻、中度痤疮患者治疗3 d后,浅表皮肤血流灌注量和真皮厚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表皮和真皮密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和准确地检测轻、中度痤疮治疗后皮肤生理参数的变化,在痤疮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型 皮肤生理 疗效 评价
下载PDF
不同年龄的唇部纹理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阮靖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5-71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女性的唇部纹理在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和变化。方法:用临床评价和Photoshop7.0、VisioscanVC98及面部图像分析仪共4种方法对263名中国女性唇部纹理表面形态及其相关客观参数进行分析。结果:①上唇:临床评分纹理数目在少年组... 目的:初步探讨女性的唇部纹理在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和变化。方法:用临床评价和Photoshop7.0、VisioscanVC98及面部图像分析仪共4种方法对263名中国女性唇部纹理表面形态及其相关客观参数进行分析。结果:①上唇:临床评分纹理数目在少年组与青年组、青年组与中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otoshop直方图的中间值在少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ioscan熵值在少年组与青年组、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滑度在少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A(skin surface analyser)深度值及分辨度在少年组与青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下唇:临床评分纹理数目、宽度及深度在少年组与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ioscan熵值、SSA深度值及分辨度在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的唇部老化随着年龄增大,表现为唇纹增多、加深,变得不规则。下唇比上唇纹理增加的更多、加深的更明显,变得更加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 唇部 女性 分析
下载PDF
白介素-37与白介素-18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颖 顾军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及IL-37与A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IL-18和IL-37浓度,分析其水平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组与...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及IL-37与A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IL-18和IL-37浓度,分析其水平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18和IL-37水平显著增高,与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SCORAD)评分呈正相关。IL-18和IL-37水平呈正相关。在轻、中及重度AD患者组中,IL-18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37在轻度与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8和IL-37水平可能是AD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二者在AD病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白介素-18 白介素-37
下载PDF
身体护理产品祛痘功效的在体评价方法
11
作者 张洢祎 蒋莉莉 +2 位作者 袁超 江文才 袁登峰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1款沐浴露的祛痘功效及其安全性进行测试,旨在探索身体护理类产品祛痘功效宣称的评价方法。将60例背部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通过临床痤疮评估、安全性试用评估、仪器测试、真菌检...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1款沐浴露的祛痘功效及其安全性进行测试,旨在探索身体护理类产品祛痘功效宣称的评价方法。将60例背部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通过临床痤疮评估、安全性试用评估、仪器测试、真菌检测方法对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试验组连续使用产品4周后,试验组的炎性丘疹计数、白头粉刺计数、瘙痒评分、炎性丘疹体积、皮肤油脂、真菌孢子量与基础值相比均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单位面积内孢子量净改变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建议对身体护理产品的祛痘功效建立全面评估手段,综合临床痤疮计数评估、安全性试用评价、仪器测试(炎性丘疹体积,皮肤油脂)、真菌检测等多维度评价方法,全面有效地反映身体护理类产品的祛痘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痘化妆品 痤疮 沐浴用品 真菌 糠秕孢子菌 安全性试用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LIGHT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颖 王学民 顾军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1期3902-3905,共4页
T细胞上可诱导表达的,与单纯疱疹病毒(HSV)的糖蛋白D竞争结合HSV侵入介导物(HVEM)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IGHT)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新成员之一,其通过HVEM、淋巴毒素β受体以及诱骗受体3结合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可阻断HVEM依赖的HSV感... T细胞上可诱导表达的,与单纯疱疹病毒(HSV)的糖蛋白D竞争结合HSV侵入介导物(HVEM)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IGHT)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新成员之一,其通过HVEM、淋巴毒素β受体以及诱骗受体3结合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可阻断HVEM依赖的HSV感染,在T细胞共刺激、T细胞亚群的分化增殖、树突状细胞活化、诱导和调节肿瘤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LIGHT参与肿瘤免疫、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随着对于其研究的深入,有望成为肿瘤和相关炎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共刺激 肿瘤免疫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皮肤老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超 王学民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25-627,共3页
皮肤是面积最大、分量最重的人体器官,具有抵御外界各种理化因素的屏障功能,也是反映机体老化的重要指征之一。而皮肤老化的相关征象是一系列复杂的特征改变或临床表现:既有皮肤组织结构的退变,也存在着皮肤屏障功能或生理相关参数的衰... 皮肤是面积最大、分量最重的人体器官,具有抵御外界各种理化因素的屏障功能,也是反映机体老化的重要指征之一。而皮肤老化的相关征象是一系列复杂的特征改变或临床表现:既有皮肤组织结构的退变,也存在着皮肤屏障功能或生理相关参数的衰退,甚至会出现因老化而引起的相关皮肤疾病[1]。随着老年化社会的进展,研究中老年皮肤的特征及相关的抗老化治疗成为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老化 皮肤屏障功能 人体器官 机体老化 中老年女性 组织结构 特征改变 淤积性皮炎 老年性瘙痒 回声带
原文传递
妊娠纹的评价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邹颖 王学民 +2 位作者 吴琰瑜 谈益妹 程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评判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妊娠纹修复的评价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在32位受试者使用某妊娠纹修复产品前后,用临床评判的方法对妊娠纹的严重程度、颜色、松弛度及靶皮损面积进行评分,并用皮肤扫描仪、皮肤色度仪、皮... 目的:通过临床评判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妊娠纹修复的评价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在32位受试者使用某妊娠纹修复产品前后,用临床评判的方法对妊娠纹的严重程度、颜色、松弛度及靶皮损面积进行评分,并用皮肤扫描仪、皮肤色度仪、皮肤弹性检测仪和扫描图像分析的方法对靶皮损进行客观参数检测。结果:试验前后妊娠纹颜色、面积、松弛度及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评判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靶皮损的临床评估及面积计算结果具有相关性。皮肤扫描结果显示靶皮损的纹理变化参数(VAR)、表面参数(surface)及皮肤粗糙度参数(C-R1)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评判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皮肤扫描的部分指标可发现临床评判无法察觉的微观变化,并提供各参数的客观依据,二者相结合可为妊娠纹的相关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纹 评价 临床评判
下载PDF
不同年龄女性10年间眼角皱纹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樊国彪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女性10年间眼角皱纹的变化。方法:使用皮肤表面分析(skin surface analyzer,SSA)图像分析软件得到不同年龄女性10年前后眼角皱纹参数,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这些参数10年后的变化,以及不同年龄组各参数差值之间的差异。结...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女性10年间眼角皱纹的变化。方法:使用皮肤表面分析(skin surface analyzer,SSA)图像分析软件得到不同年龄女性10年前后眼角皱纹参数,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这些参数10年后的变化,以及不同年龄组各参数差值之间的差异。结果:10年前后女性眼角皱纹的总量、表面积、深度以及可判别程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年间青中年女性皱纹的总量、表面积、深度以及可判别程度值差值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眼角皱纹10年前后发生了明显改变,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皱纹增加程度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眼角皱纹
下载PDF
皮肤屏障调控机制和修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谈益妹 赵毅 +1 位作者 刘玮 马彦云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皮肤屏障是人体重要的屏障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稳态受到严格的精确调控。皮肤屏障受损是问题皮肤的主要特征,也是多种皮肤疾病的关键诱因和典型伴随症状,深入了解皮肤屏障形成及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修护策略的建立,也能够揭... 皮肤屏障是人体重要的屏障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稳态受到严格的精确调控。皮肤屏障受损是问题皮肤的主要特征,也是多种皮肤疾病的关键诱因和典型伴随症状,深入了解皮肤屏障形成及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修护策略的建立,也能够揭示相关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因此,该文围绕皮肤屏障结构组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以组学的视角重点阐述屏障调控相关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归纳了基于不同组学水平上屏障修护靶点和修护策略,揭示屏障形成的机制及修护依据,以期为皮肤屏障修护及相关皮肤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调控机制 修护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4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江文才 王学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2-745,共4页
白细胞介素(IL)-4-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特应性皮炎(AD)的炎症形成。研究表明,AD患者血清及皮肤中IL-4的水平显著增高,高浓度的IL-4诱导Th0极化成Th2细胞,并抑制Th1细胞产生,导致Th1/Th2细胞分化失衡。同时,IL-... 白细胞介素(IL)-4-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特应性皮炎(AD)的炎症形成。研究表明,AD患者血清及皮肤中IL-4的水平显著增高,高浓度的IL-4诱导Th0极化成Th2细胞,并抑制Th1细胞产生,导致Th1/Th2细胞分化失衡。同时,IL-4还会促进B细胞合成Ig E;影响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IL-10和IL-31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降低表皮中间丝聚蛋白、兜甲蛋白和内披蛋白等结构蛋白的产生,促进AD发生。因此,该文对IL-4在AD屏障功能、免疫学反应以及临床症状和转归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细胞因子 皮炎 特应性
下载PDF
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机制及其评判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淑媛 王学民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51-353,共3页
该文介绍了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及其评判,说明其发病机制除以往研究所述的屏障功能下降以外,神经敏感性增高以及遗传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兴的neurometer(CPT测试仪)系非创仪器,在检测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神经... 该文介绍了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及其评判,说明其发病机制除以往研究所述的屏障功能下降以外,神经敏感性增高以及遗传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兴的neurometer(CPT测试仪)系非创仪器,在检测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神经敏感性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敏感性 自我感知性 分类 机制 评判 电流感觉阈值
下载PDF
轻中度痤疮中医体质类型与皮肤屏障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亚峰 袁超 +2 位作者 杨丽洁 江长清 刘彦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39-240,256,共3页
痤疮是由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增加及角化异常[1]、好发于青春期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病变包括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等[2].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关键词 轻中度痤疮 中医体质类型 皮肤屏障 毛囊皮脂腺单位 相关性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激素诱导 炎性丘疹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斑贴试验与点刺试验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洢祎 王学民 +3 位作者 任香玉 戴莎 王婷婷 孙丽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反应特点。方法:以7种常见食物过敏原为抗原,分别使用新鲜食物和过敏原提取液对60例AD患者同时进行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和皮肤点刺试验(SPT),对比两种皮肤试...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反应特点。方法:以7种常见食物过敏原为抗原,分别使用新鲜食物和过敏原提取液对60例AD患者同时进行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和皮肤点刺试验(SPT),对比两种皮肤试验的反应结果,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年龄、背部皮肤干燥度分组对比分析APT反应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食物APT的阳性率均高于SPT;2分析APT阳性率高于20%的食物,即海虾、大豆、牛肉,<12岁年龄组APT阳性率均高于≥12岁年龄组,但仅海虾AP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或不并发过敏性鼻炎组,背部皮肤干燥与非干燥组相比,3种食物APT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去除斑试器后24 h与0.5 h判读结果相比,食物APT的阳性反应均无逐渐增强趋势。结论:AD患者食物APT阳性反应率高于SPT;食物APT可能受年龄的影响,与患者是否并发过敏性鼻炎及皮肤干燥程度等因素无关;不应以反应渐强趋势作为APT的阳性判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斑贴试验 皮炎 特应性 食物过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