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亦晨 孙良红 +7 位作者 李小攀 陈涵一 曲晓滨 陈华 杨琛 肖绍坦 周弋 徐望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3-399,共7页
目的了解2010-2020年浦东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恶性肿瘤死亡数据通过浦东新区死因监测系统获得,分别计算各街镇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及其年变化... 目的了解2010-2020年浦东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恶性肿瘤死亡数据通过浦东新区死因监测系统获得,分别计算各街镇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及其年变化百分比(APC)。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0-2020年浦东新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40.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5.01/10万,早死概率为6.09%。2010-2020年浦东新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0.67%,Z=5.004,P<0.001;标化死亡率(APC=-2.06%,Z=-15.906,P<0.001,)与早死概率(APC=-2.18%,Z=-13.525,P<0.001)均呈下降趋势。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APC呈空间正相关,Moran’sⅠ分别为0.124、0.195和0.221,Z值分别为1.982、2.793和3.189,P值分别为0.047、0.005和0.001;而早死概率、粗死亡率APC和标化死亡率APC空间自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04、1.061和-0.156,P值分别为0.269、0.289和0.876。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粗死亡率高-高聚集区域位于城区南码头、上钢和周家渡街道;标化死亡率高-高聚集区域为农村地区的惠南镇与宣桥镇;早死概率APC高-高聚集区为城区的花木、潍坊、塘桥与沪东街道。结论2010-2020年浦东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变化趋势存在地区差异。西部退休产业工人聚集区域和南部农村地区恶性肿瘤的危害更严重,可作为恶性肿瘤的重点防控区域,在此类地区推进健康教育和常见癌症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早死概率 年变化百分比 空间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罗峥 徐洁 +2 位作者 廖献琴 李小攀 邓阳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CVDs)死亡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疾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率。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中CCVDs相关数据,采用死亡率、标化死...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CVDs)死亡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疾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率。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中CCVDs相关数据,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CCVDs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CCVDs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率。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2018年因CCVDs死亡857例,粗死亡率为245.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8.91/10万;其中因脑血管病死亡460例,粗死亡率为131.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84/10万;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338例,粗死亡率为96.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18/10万。2009—2018年CCVDs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3.55,Z=2.32,P=0.049),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08,Z=0.06,P=0.952);脑血管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趋势(均P>0.05)。以2009年为基准,2014—2018年CCVDs死亡率人口因素增加值和贡献率分别为48.66/10万和63.10%,均高于2009—2013年CCVDs死亡率人口因素增加值和贡献率的15.48/10万和39.08%。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2018年CCVDs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CCVDs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CCVDs) 死亡趋势 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
原文传递
2009-2019年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情况及人口构成定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献琴 王维 +4 位作者 罗峥 徐洁 赵玫 徐晓云 李小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特征及其趋势,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根据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特征及其趋势,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根据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等指标对居民全死因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人口构成因素和非人口构成因素对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结果2009—2019年浦东新区某社区居民死亡2751人,粗死亡率为714.37/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266.45/10万。总人口中国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AAPC(95%CI)=-1.71%(-3.01%,-0.40%),P=0.03],粗死亡率呈显著上升态势[AAPC(95%CI)=2.42%(0.74%,4.12%),P=0.01];男性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APC(95%CI)=3.24%(1.31%,5.20%),P=0.004],女性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95%CI)=-2.77%(-4.77%,-0.72%),P=0.01]。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以2009年为基准,2014—2019年死亡率增加值中人口构成因素贡献151.08/10万,贡献率为73.78%,高于2009—2013年的相应数据(37.55/10万,61.58%)。结论当地居民死亡率的上升主要与老龄化有关,关注社区老年人健康需要,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死因 死亡率 人口构成因素 差异分析 趋势分析
下载PDF
2010-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潜在减寿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亦晨 孙良红 +7 位作者 李小攀 陈涵一 张格 曲晓滨 陈华 周弋 林涛 孙乔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5-797,共3页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与潜在寿命损失,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方法收集2010-2016年浦东新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与潜在寿命损失,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方法收集2010-2016年浦东新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和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等指标对心脏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运用R 3.4.2软件进行Z检验和Mantel-Haenszel检验。结果 2010-2016年浦东新区居民心脏病粗死亡率为275.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86.67/10万,占全死因的36.55%,是浦东新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男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14、15~44、45~64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死亡率分别为0.40/10万、5.83/10万、64.64/10万以及1 501.21/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PYLL为75 139人年,PYLLR为3.79‰,AYLL为1.38年/人;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明显升高;脑血管病导致了最多的寿命损失。结论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并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死亡,改善居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上海市某医院新生儿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关蔚 钱梦岑 +4 位作者 李小攀 陈涵一 周弋 杨琛 闫蓓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大型医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其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2017年在研究医院出生的8 70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趋势,并对母亲的基本情...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大型医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其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2017年在研究医院出生的8 70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趋势,并对母亲的基本情况、户籍地、孕周、胎次、产次、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性别、身长和体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8 708例新生儿中,有出生缺陷的98例,总体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25‰,其中男婴63例,女婴35例,性别比为1.8∶1。分析发现出生缺陷儿在男婴、身长<50 cm、早产(<37周)、出生体重异常(<2 500 g或≥4 000 g)、非初胎、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流动人口中的分布显著增多,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男婴[OR=1.647,95%CI(1.083,2.504),P=0.020]、非初胎[OR=1.764,95%CI(1.096,2.833),P=0.019]、母亲文化程度较低[OR=1.890,95%CI(1.234,2.897),P=0.003]是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婴、非初胎、母亲文化程度较低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密切相关。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出生缺陷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筛查的浦东新区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小攀 钱梦岑 +5 位作者 赵根明 周弋 杨琛 闫蓓 陈亦晨 孙乔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分析筛查项目对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浦东新区新发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后第一年内的住院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总费用及各部分... 目的分析筛查项目对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浦东新区新发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后第一年内的住院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总费用及各部分住院费用中位数的分布,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在纳入研究的2 9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未参与筛查的2 761例新发患者与169例参与筛查的患者住院总费用(Z=-2. 491,P=0. 013)、医疗综合服务费(Z=-6. 310,P <0. 001)、诊断费(Z=-3. 920,P <0. 001)、治疗费(Z=-2. 045,P=0. 041)、康复费(Z=-2. 173,P=0. 030)、中药费(Z=-4. 831,P <0. 001)和材料费(Z=-2. 074,P=0. 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支付性质、住院天数、筛查状态和医院等级与患者诊断后第一年内总住院费用有关,住院天数少(t=35. 52,P <0. 001)、参与筛查项目(t=-3. 05,P=0. 002)、全自费支付(t=2. 85,P=0. 004)及在高等级医院诊疗(t=-5. 98,P <0. 001)的患者住院费用支出较少。结论参加筛查项目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筛查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城镇化进程中上海市远郊某社区居民过早死亡情况及趋势分析
7
作者 罗峥 廖献琴 +3 位作者 徐洁 徐晓云 李小攀 赵玫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11期864-867,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过早死亡的情况及趋势。方法根据2009年至2018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居民减寿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Join-po...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过早死亡的情况及趋势。方法根据2009年至2018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居民减寿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的趋势。结果 2009年至2018年该社区居民合计死亡2437人,其中629人死亡年龄<70岁,占25.81%(629/2437);合计PYLL为8099.20人年,PYLL率为23.18‰,PYLL标化率为14.05‰,AYLL为3.32年/人。PYLL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95%可信区间)=-3.98(-7.29--0.54)%,P=0.03];AYLL呈逐年下降趋势[APC(95%可信区间)=-5.72(-9.44--1.84)%,P=0.01]。主要过早死亡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交通事故和循环系统疾病,PYLL率分别为11.27‰,2.76‰和2.07‰,主要AYLL损失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和恶性肿瘤,AYLL分别为13.37‰,12.7‰和5.03‰。结论当地居民过早死亡导致的减寿情况逐年降低,防止交通事故和自杀是控制过早死亡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潜在减寿年数 流行病学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