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曦斓 王静 +2 位作者 李小攀 杨琛 杨黎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分析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伤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并应用Join-point Re... 目的分析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伤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并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93/10万。总体伤害死亡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为-6.20%。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24 826人年,PYLL率为5.38‰。前5位伤害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跌落(13.37/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11.21/10万)、自杀(5.03/10万)、淹死(2.78/10万)和机动车以外交通事故(1.75/10万);其中男性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位,女性以意外跌落为首位。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14岁及以下以淹死为主,15-64岁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应针对不同重点人群进行相应的伤害干预措施,各部门应通力合作降低伤害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流行病学 死亡率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实施半年的控烟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馨缘 吴佳昱 +7 位作者 张振 吴倩 张莉 余登来 顾春华 王静 林涛 郑频频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3-811,共9页
[背景]2010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在上海实施。2017年3月1日,经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重新修订过的《条例》,即《条例》修正案正式实施。与原《条例》相比,《条例》修正案将原来部分室内公共场... [背景]2010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在上海实施。2017年3月1日,经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重新修订过的《条例》,即《条例》修正案正式实施。与原《条例》相比,《条例》修正案将原来部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扩大为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向创建无烟环境迈出重要一步。[目的]评估《条例》修正案实施后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类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控烟效果。[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研究现场,抽取237个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分别于《条例》修正案实施前(2016年12月)、《条例》修正案实施后一个月(2017年4月)和《条例》修正案实施后半年(2017年9月)进行了3次监测,包括环境观察和拦截人员问卷调查。环境观察内容包括场所内控烟宣传资料、禁烟标识、举报电话、烟具、吸烟区的设置和观察到烟蒂和吸烟行为的情况。拦截人员问卷调查包括调查对象对《条例》/《条例》修正案和无烟立法的态度、吸烟危害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完成230家场所的环境监测(失访7家),3次监测分别完成2 327份、2 300份和2 277份拦截人员问卷调查。[结果]《条例》修正案实施后,提供控烟宣传资料、张贴举报电话的场所比例均提高(P <0.001),观察到烟具、烟蒂和吸烟现象的场所比例均下降(P <0.001)。不同类型场所的无烟环境变化有所不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3/28,10.7%)、医疗卫生机构(1/18,5.6%)、餐饮场所(8/37,21.6%)、休闲娱乐场所(6/38,15.8%)、酒店旅馆(1/20,5.0%)、办公楼宇和居民楼(4/14,28.6%)、生产型企业(2/6,33.3%)和公共交通工具(1/7,14.3%)出现吸烟行为。公众对于《条例》/《条例》修正案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对于“每个人都享有无烟环境的权利”的认同率,对相关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吸烟条例 烟草控制 室内公共场所 室内工作场所 公共交通工具 评价
原文传递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年龄组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馨缘 吴佳昱 +5 位作者 吴倩 张莉 余登来 顾春华 王静 林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2-705,共4页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常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5—8月,应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 192名15~69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国...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常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5—8月,应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 192名15~69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编制的"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正确回答80%及以上慢性病防治素养条目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15~69岁常住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6.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5~29岁人群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2.45)是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有利因素,非本市户籍(OR=0.48)是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不利因素;30~45岁人群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OR=5.53)、家庭居住地为农村(OR=1.75)是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有利因素;46~59岁人群中,受教育程度高(初高中、中专或职高OR=2.91,大专及以上的OR=6.83)、家庭年收入高(10万~<20万元OR=2.87,≥20万元OR=3.30)、家庭居住地为农村(OR=1.88)是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有利因素;60~69岁人群中,受教育程度高(初高中、中专或职高OR=2.29,大专及以上OR=9.25)、家庭年收入高(5万~<10万元OR=1.93,10万~<20万元OR=2.21,≥20万元OR=3.73)、家庭居住地为农村(OR=1.82)是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有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浦东新区常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偏低,不同年龄组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影响因素不同,在制定慢性病相关健康素养的传播与干预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慢性病防治素养 年龄组 分层分析
原文传递
肺结核为何爱“光顾”学生人群?
4
作者 李世宏 于思雨 肖绍坦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22期14-15,共2页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午后低热、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盗汗等。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咳嗽、喷嚏、大声讲话时飞溅出来的飞沫会携带结核分枝杆...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午后低热、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盗汗等。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咳嗽、喷嚏、大声讲话时飞溅出来的飞沫会携带结核分枝杆菌,所以健康人群近距离接触肺结核患者有可能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肺部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传播 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患者 咳痰 咯血 健康人群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事业单位员工微信步数及工作压力与身心健康的关联 被引量:4
5
作者 顾铭 程旻娜 +5 位作者 张莉 孙双圆 杨沁平 傅华 王静 贾英男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5-700,共6页
[背景]身体活动与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每日步数及工作压力与员工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11家事业单位和10家企业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36份,回收1800份有效问卷,问卷有... [背景]身体活动与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每日步数及工作压力与员工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11家事业单位和10家企业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36份,回收1800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5%。根据微信步数的有效性,最终纳入对象1247人。问卷调查中包括了一般人口学特征学资料,通过一个问题进行健康自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幸福感指数中文问卷评估心理健康状况,中文版工作内容量表评估工作压力,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授权获取调查对象2019年8月2—31日的每日微信运动步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两类员工每日步数及工作压力与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联。[结果]本次研究对象共1247人,事业单位员工667人,企业员工580人。两类单位员工步数的M(P25,P75)分别为6579(5014,8421)和8882(6703,11642);工作压力方面,两类单位员工的工作要求得分分别为4.02±0.58和3.87±0.53,工作自主性得分分别为3.27±0.53和3.38±0.54,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4.15±0.55和4.14±0.52;两类单位员工自评健康为好的比例分别为54.0%和65.2%,心理健康为好的比例分别为69.6%和7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人口学特征后,对于事业单位员工而言,日均5000~9999步的员工的心理健康好于日均步数<5000的员工(OR=1.68,95%CI:1.11~2.56),工作要求越低(OR=0.59,95%CI:0.42~0.83)、工作自主性(OR=2.15,95%CI:1.49~3.11)和社会支持越高(OR=1.87,95%CI:1.30~2.70)的员工心理健康好的可能性越大;日均步数≥10000的员工的自评健康好于<5000步的员工(OR=2.15,95%CI:1.19~3.89),社会支持越高的员工自评健康好的可能性越大(OR=1.52,95%CI:1.08~2.14)。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日均5000~9999步的员工的心理健康好于日均步数<5000的员工(OR=1.91,95%CI:1.01~3.60),工作自主性越高(OR=1.97,95%CI:1.30~2.97)和社会支持越高(OR=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人群 步数 工作环境 心理健康 自评健康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倩 张莉 +2 位作者 余登来 顾春华 王静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23期3278-3281,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和深层次的干预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方法在2018年6-9月期间,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校数量比例类别,抽取...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和深层次的干预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方法在2018年6-9月期间,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校数量比例类别,抽取7所大中专院校,以整群抽样方式从各学校随机抽取1个年级全部接受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等,采用各类量表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大中专院校学生2346人,其手机成瘾率为30.6%。不同性别、学校、生源地、手机类型、使用倾向性和手机使用时长的学生手机成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生源地学生手机成瘾风险小于城镇生源地(OR=0.787,P<0.05);倾向使用电脑上网者手机成瘾风险小于倾向使用手机者(OR=0.584,P<0.01);使用手机时间越长手机成瘾风险越高(OR=1.956、3.219、5.101,均P<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普遍,手机成瘾风险与学生生源地、上网方式及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应结合各学校实际,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适当开展多类型课外学习或活动,减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指导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成瘾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基于人格特质和生活事件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谋远 袁瀚寰 +8 位作者 李江 顾春华 余登来 张莉 杜尉英 沈少英 胡丹丹 丁娇儿 王静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3期392-395,399,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及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分别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专、中专、大学3种...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及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分别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专、中专、大学3种类型的学校中各随机抽取2所学校,再从每所学校随机抽取2~3个专业或院系的500名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成瘾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776份,其中有效问卷2748份,有效回收率98.99%。18.75%的学生存在手机网络成瘾症状,56.91%的学生存在手机网络成瘾倾向。男生的成瘾比例比女生高4.35%(P<0.05)。不同成瘾倾向组学生的神经质、外向型、顺同型和严谨型人格特质得分及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校、性别、神经质、外向型、顺同型和其他因子对手机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神经质是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OR(95%CI)=1.944(1.101~3.431)]。结论手机网络成瘾的现象较为普遍,应当充分关注并根据手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网络成瘾 影响因素 学生
原文传递
2010—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场所控烟实施效果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曦斓 王静 +4 位作者 杨屹 杨黎明 林涛 余登来 郑频频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2-746,共5页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公共场所的动态实施效果。方法于2010—2013年间,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餐饮娱乐等6类公共场所进行重复横断面调查,观察并记录场所内各项控烟措施的实施情...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公共场所的动态实施效果。方法于2010—2013年间,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餐饮娱乐等6类公共场所进行重复横断面调查,观察并记录场所内各项控烟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场所内的吸烟情况。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场所总体控烟宣传资料设置率自2010年的65.6%下降至2014年的41.0%(χ2=36.04,P<0.000);吸烟区设置率自2010年的64.4%下降至2013年的35.4%(χ2=51.09,P<0.000);无吸烟现象场所比例自2010年的55.0%上升至2014年的66.9%(χ2=8.29,P=0.040);吸烟人次均值自2010年的1.18下降至2013年的0.44(F=0.622,P=0.602)。餐饮娱乐场所4年来无烟蒂场所比例均低于80%,无吸烟现象场所比例均低于60%,为各类公共场所中的最低水平;其吸烟人次均值4年来分别为2.06、1.38、1.15和0.77,均为年度各类场所类型中最高水平,且呈现显著下降趋势(F=4.425,P=0.005)。全面禁烟场所无烟蒂场所比例自2010年的75.0%上升至2013年的87.6%(χ2=8.51,P=0.037);未发现吸烟现象场所比例自2010年的64.4%上升至2013年的78.8%(χ2=11.75,P=0.008)。结论《条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实施4年来,公共场所总体并未呈现显著的持续干预效果,但不同公共场所控烟效果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烟政策 公共场所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社区中医预防管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晨伟 顾益玮 +4 位作者 奚磊 梅久红 张卫芬 章璞 徐高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9期155-156,158,共3页
目的:评价社区中医预防管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高危人群136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行社区常规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预防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满意度等。结果:经过2年社... 目的:评价社区中医预防管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高危人群136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行社区常规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预防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满意度等。结果:经过2年社区中医预防管理,试验组血压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知晓率及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结论:社区中医预防管理能够提高高危人群的健康意识,降低血压水平,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中医预防管理 高血压高危人群 预防效果
下载PDF
初中生不良交通行为危险因素分析——计划行为理论的运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静 杨屹 +3 位作者 傅灵菲 余登来 张莉 顾沈兵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初中生不良交通行为的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并通过研究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不良交通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1495名12~14岁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参考... [目的]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初中生不良交通行为的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并通过研究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不良交通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1495名12~14岁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参考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设计问卷,分析研究学生交通不良行为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验证,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结果]本次调查中发生不良交通行为的学生占65.5%;有不良交通行为意向的学生占66.6%;本调查涉及的青少年交通规则的知晓程度、家长和学校对安全交通行为的规范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对交通行为的自我控制等都是影响交通行为的因素,对安全的交通行为意向均呈正相关(P〈0.01),行为意向与青少年的安全交通行为发生具有一致性正相关。[结论]本次研究中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初步找出初中生不良交通行为危险因素,提示对于不良交通行为的干预,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知识和态度的改变,还要参考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性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相关因素的干预,形成良好的行为意向,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不良交通行为 初中生 行为意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