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3枚空心钉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月,收治7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40例采用3枚空心钉固定(空心钉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50岁,平均...目的比较3枚空心钉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月,收治7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40例采用3枚空心钉固定(空心钉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50岁,平均35.2岁。车祸伤8例,摔伤3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d,平均2.7d。32例采用DHS结合空心钉固定(结合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0~46岁,平均37.4岁。车祸伤6例,摔伤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d,平均2.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6个月。空心钉组骨折愈合率为90%(36/40),结合组为100%(32/32);空心钉组股骨头坏死率为10.0%(4/40),结合组为9.4%(3/32)。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空心钉组(85.2±4.3)分,结合组(87.4±3.9)分。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枚空心钉或DHS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分析不同轴向载荷作用下,3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模型的受力状况。结果 1 k N轴向载荷下,对于1/2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552.082、67.964、54.085μm,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别为306.745、231.844、73.047 MPa;对于1/4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416.072、302.107、150.639μm,内固定的应力分别为306.673、208.467、73.607 MPa。1.5 k N轴向载荷下,各种固定方式下骨折块的位移和内固定物的应力都相应增加,数据的变化趋势同1 k N载荷情况相似。结论两种载荷下,不同骨折模型均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具优势,后侧钢板螺钉亦可以获得相近的力学特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移位不明显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前后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可以作为首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3枚空心钉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月,收治7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40例采用3枚空心钉固定(空心钉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50岁,平均35.2岁。车祸伤8例,摔伤3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d,平均2.7d。32例采用DHS结合空心钉固定(结合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0~46岁,平均37.4岁。车祸伤6例,摔伤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d,平均2.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6个月。空心钉组骨折愈合率为90%(36/40),结合组为100%(32/32);空心钉组股骨头坏死率为10.0%(4/40),结合组为9.4%(3/32)。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空心钉组(85.2±4.3)分,结合组(87.4±3.9)分。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枚空心钉或DHS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文摘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分析不同轴向载荷作用下,3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模型的受力状况。结果 1 k N轴向载荷下,对于1/2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552.082、67.964、54.085μm,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别为306.745、231.844、73.047 MPa;对于1/4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416.072、302.107、150.639μm,内固定的应力分别为306.673、208.467、73.607 MPa。1.5 k N轴向载荷下,各种固定方式下骨折块的位移和内固定物的应力都相应增加,数据的变化趋势同1 k N载荷情况相似。结论两种载荷下,不同骨折模型均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具优势,后侧钢板螺钉亦可以获得相近的力学特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移位不明显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前后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可以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