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联合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对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联合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对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分为阳性组34例和阴性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出心率变异性和Tp-Te间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二者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SDNN)[(59.56±17.84) s vs(72.89±17.04) s]、全程中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50.41±17.99) s vs (70.52±15.30) 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1.71±16.36) ms vs (35.52±10.82) ms]比较,阳性组明显小于阴性组,而Tp-Te间期明显增大[(110.82±17.98) ms vs (95.83±10.82)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DNN敏感度为0.588,特异度为0.565,Tp-Te间期的敏感度为0.647,特异度为0.652,两者联合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522。结论心率变异性及Tp-Te间期对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均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可弥补单项指标预测的局限性,提高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联合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对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分为阳性组34例和阴性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出心率变异性和Tp-Te间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二者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SDNN)[(59.56±17.84) s vs(72.89±17.04) s]、全程中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50.41±17.99) s vs (70.52±15.30) 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1.71±16.36) ms vs (35.52±10.82) ms]比较,阳性组明显小于阴性组,而Tp-Te间期明显增大[(110.82±17.98) ms vs (95.83±10.82)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DNN敏感度为0.588,特异度为0.565,Tp-Te间期的敏感度为0.647,特异度为0.652,两者联合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522。结论心率变异性及Tp-Te间期对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均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可弥补单项指标预测的局限性,提高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