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特殊类型前列腺癌的病理特点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智铭 张惠箴 +3 位作者 陈洁晴 王保华 杨慧芳 卢婉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4-476,共3页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特殊类型 病理特点
原文传递
应重视幽门螺杆菌的分离培养
2
作者 王青 汪丽霞 +4 位作者 史济经 杨慧芳 王洪涛 张振华 郭晓奎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 3种不同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异 ,使临床重视Hp的分离培养工作。 方法 对 2 0 0 0年我院胃镜检查者 312例同时作Hp分离培养、病理切片和快速脲酶试验 ,比较其检出率。结果 近期未... 目的 通过比较 3种不同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异 ,使临床重视Hp的分离培养工作。 方法 对 2 0 0 0年我院胃镜检查者 312例同时作Hp分离培养、病理切片和快速脲酶试验 ,比较其检出率。结果 近期未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活检材料中Hp分离培养检出率达93.75 % ,把其他 2种方法与分离培养相比 ,则快速脲酶试验存在 2 0 .72 %的假阳性和 3.98%的假阴性结果 ,病理切片存在 8.11%的假阳性和 32 .84%的假阴性结果 ;快速脲酶试验和病理切片组合后与分离培养相比 ,则存在 2 .99%的假阴性和 2 3.42 %的假阳性。结论 分离培养是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脲酶试验 病理切片 细菌株分离 细菌培养
下载PDF
三种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比较
3
作者 史济经 闵海阳 +3 位作者 王青 杨慧芳 王洪涛 张振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对三种常用幽门螺杆菌诊断方法(细菌分离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比较。方法对312例因胃部不适患者的胃窦部活检组织,分别进行以上三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得到阳性检出率,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快速脲酶... 目的对三种常用幽门螺杆菌诊断方法(细菌分离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比较。方法对312例因胃部不适患者的胃窦部活检组织,分别进行以上三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得到阳性检出率,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病理切片Hp检出率分别为60.26%,69.235及46.15%。其中6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二块活检Hp细菌分离培养阳性率为93.75%,比一块活检组织的Hp细菌分离培养阳性率高6.25%;快速脲酶试验、病理切片与细菌分离培养的不符合率分别为14.1%和25.6%。结论同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细菌分离培养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技术设备要求不高,价廉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 快速脲酶试验 病理组织切片
下载PDF
临床A期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和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惠箴 蒋智铭 +4 位作者 陈洁晴 杨慧芳 王宝华 卢婉平 张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A期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 ,并分析其好发部位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 复查上海地区 5所医院 10 2 0份前列腺切除标本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出 5 0例临床A期前列腺癌 ,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及容量分出A1期癌 12例和A2期癌 38... 目的 探讨临床A期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 ,并分析其好发部位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 复查上海地区 5所医院 10 2 0份前列腺切除标本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出 5 0例临床A期前列腺癌 ,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及容量分出A1期癌 12例和A2期癌 38例 ,比较病理形态差异 ,分析A1和A2期癌的漏诊误诊原因。结果 A1期癌以低中级别、低容量、多灶性生长为特点 ,A2期癌以高中级别、高容量、高浸润性伴高级别上皮内新生物为特征。在漏诊误诊的 8例A期癌中 ,A1期癌占 7例 ,均误诊为良性增生性小腺泡病变。A2期癌 1例误诊为反应性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结论 A1期癌大多在增生的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组织易被发现 ,A2期癌可能是大多原发于周围带的高中级别癌浸润至前列腺中央区域。国内A期癌检出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标本取材量少和A1期癌漏诊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分期 病理学 外科手术 误诊 漏诊
原文传递
分离培养在Hp感染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3
5
作者 史济经 闵海阳 +3 位作者 王青 杨慧芳 王洪涛 张振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867-869,共3页
目的:对三种常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细菌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比较。方法:对312例胃部不适患者的胃窦部活检组织分别使用以上三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然后进行阳性检出率的比较。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快速... 目的:对三种常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细菌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比较。方法:对312例胃部不适患者的胃窦部活检组织分别使用以上三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然后进行阳性检出率的比较。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的Hp检出率分别为60.26%,69.23%及46.15%。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与细菌分离培养的不符合率分别为14.1%和25.6%。结论:同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细菌分离培养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技术设备要求不高,价廉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感染 诊断 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分离 细菌培养 快速尿素酶试验 病理组织切片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6
作者 史红 赵文霞 +3 位作者 方士华 于晓雯 刘雪梅 佴科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14-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宫颈鳞状上皮癌、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宫颈鳞状上皮癌、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IN的阳性率分别为90.24%、81.82%,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40.91%(P<0.01);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96.36%,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63.64%(P<0.01);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CIN组织(P<0.01);AQP1、VEGF的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的年龄和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1和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AQP1和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鳞状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水通道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