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聚木糖对低盐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肠道菌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启飞 贺莹 +1 位作者 李云 刘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8-628,共11页
【目的】探究低盐胁迫下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淡化养殖饲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50尾凡纳滨对虾按照养殖水体盐度和XO... 【目的】探究低盐胁迫下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淡化养殖饲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50尾凡纳滨对虾按照养殖水体盐度和XOS添加量分为海水对照组HS0(盐度30‰+0 mg/kg XOS)及低盐对照组LS0(盐度3‰+0 mg/kg XOS)、LS250(盐度3‰+250 mg/kg XOS)、LS500(盐度3‰+500 mg/kg XOS)和LS1000(盐度3‰+1000 mg/kg XOS)。饲养8周后计算生长指标,采用试剂盒测定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HS0组相比,LS0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指标、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有所下降。与LS0组相比,LS500和LS1000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淀粉酶(AMS)活性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下同),丙二醛(MDA)含量则呈显著降低趋势;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LS500和LS1000组凡纳滨对虾的酚氧化酶原(proPO)、抗脂多糖因子(ALF)、溶菌酶(LZM)、Toll样受体1(TLR1)、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3(TLR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LS0组凡纳滨对虾。此外,LS1000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LS0组凡纳滨对虾,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LS0组凡纳滨对虾;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蓝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高;在属分类水平上,弧菌属、黄海绵菌属、斯氏弓型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乳酸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结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0~1000 mg/kg XOS,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速率、抗氧化性能、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改善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盐胁迫 低聚木糖(XOS) 生长 免疫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瘤背石磺腹部皮肤的超微结构及其黏液抗菌特性分析
2
作者 孙梦颖 沈和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5-1237,共13页
【目的】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腹部皮肤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皮肤黏液抗菌特性分析,为瘤背石磺皮肤免疫功能的研究和天然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瘤背石磺腹部皮肤和皮肤黏液,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瘤... 【目的】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腹部皮肤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皮肤黏液抗菌特性分析,为瘤背石磺皮肤免疫功能的研究和天然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瘤背石磺腹部皮肤和皮肤黏液,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瘤背石磺腹部(足部和足侧)皮肤结构、腺体和腺细胞特征,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黏液细胞中的糖缀合物,用瘤背石磺皮肤黏液对7种致病菌进行处理,采用生长曲线法和抑菌圈法测定黏液的抑菌效果,并深入研究黏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抑菌机理。【结果】瘤背石磺腹部皮肤黏液细胞中含有较多酸性黏多糖;足部皮肤中的黏液腺呈圆形,含有混合型黏多糖的黏液储存在中央腺腔中,足侧皮肤中的颗粒腺也分泌酸性黏多糖。根据分泌囊泡形态和致密程度的不同,足部皮肤中的腺细胞可分为6种类型,足侧皮肤中的腺细胞可分为3种类型,分泌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后以胞吐的方式向外分泌。瘤背石磺皮肤黏液对7种致病菌的生长曲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显示,黏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氏弧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皮肤黏液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氏弧菌细胞表面出现畸形和裂纹,胞质内容物流出,同时OD260变化反映黏液可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表明黏液可有效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此外,与不经皮肤黏液处理相比,经黏液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氏弧菌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活性和AT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Na+/K+-ATPase活性显著升高,说明黏液能破坏细菌的能量代谢过程,导致细菌生长繁殖受阻。【结论】瘤背石磺腹部皮肤具有多种类型的腺体和腺细胞,其分泌的黏液可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及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皮肤黏液 抑菌 透射电镜
下载PDF
以2b-RAD技术构建凡纳滨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及生长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怡悦 刘红 徐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01-2713,共13页
【目的】构建凡纳滨对虾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生长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筛选出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为后续开展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生长相关功能基因精细定位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低盐选育凡纳滨对虾为父本,... 【目的】构建凡纳滨对虾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生长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筛选出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为后续开展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生长相关功能基因精细定位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低盐选育凡纳滨对虾为父本,厄瓜多尔野生凡纳滨对虾为母本,单尾交配,以2个亲本及150个F1代个体为作图群体,通过2b-RAD测序挖掘SNP分子标记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生长性状表型数据,使用MapQTL 6.0在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对体质量、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等13个生长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筛选QTL区间SNP分子标记附近的基因,经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挖掘生长相关候选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及不同群体间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凡纳滨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包括3136个SNPs标记,分布在44个连锁群上;总图谱全长为5430.54 cM,平均图距为1.73 cM。生长性状QTL定位共产生79个生长性状相关QTLs,LOD范围为3.00~11.04,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9.0%~28.8%。根据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4个生长相关候选基因(TOB2、CRAT、CCT6、KLF4)。4个候选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均普遍表达,且CCT6、KLF4和TOB2基因在耐低盐选育家系群体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常规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其中CCT6基因表达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基于2b-RAD技术构建的凡纳滨对虾遗传连锁图谱鉴定出79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QTLs,并筛选出4个与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CCT6、KLF4、TOB2和CRAT)。可见,以2b-RAD技术结合QTL定位能高效、快捷挖掘出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生长相关功能基因精细定位研究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遗传连锁图谱 QTL定位 候选基因 2b-RAD技术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CCT6基因克隆及SNP位点筛选
4
作者 贺莹 李云 刘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71-2583,共13页
【目的】克隆凡纳滨对虾CCT6基因并筛选与生长相关的SNP位点,为选育生长快速的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克隆获得凡纳滨对虾CCT6基因的cDNA和DNA序列,应用ExPASy、InterPro、TMHMM、SOPMA及SWISS-MODEL等... 【目的】克隆凡纳滨对虾CCT6基因并筛选与生长相关的SNP位点,为选育生长快速的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克隆获得凡纳滨对虾CCT6基因的cDNA和DNA序列,应用ExPASy、InterPro、TMHMM、SOPMA及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T6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及2个不同生长速度的凡纳滨对虾群体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直接测序法筛选凡纳滨对虾CCT6基因SNP位点并将其与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凡纳滨对虾CCT6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835 bp,5’和3’非编码区(UTR)分别为55和193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587 bp,共编码531个氨基酸残基,DNA全长为15873 bp,具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CCT6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眼柄、鳃、胃、肝胰腺、心脏、肠道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肠道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下同)。A群体凡纳滨对虾最终体质量、最终体长等生长指标显著高于B群体,生长快速的凡纳滨对虾A群体肠道组织中CCT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B群体。于凡纳滨对虾CCT6基因的DNA序列上筛选到6个SNP位点,其中2个SNP位点位于DNA序列的外显子区域,4个位于DNA序列的内含子区域。其中位于内含子区域的C14895C>T位点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状显著相关,C14895C>T位点CC基因型凡纳滨对虾个体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且CC基因型在A群体凡纳滨对虾中的数量高于B群体。【结论】CCT6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生长快速的A群体趋于纯合的CC基因型,C14895C>T位点可作为选育生长快速的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CCT6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SNP位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