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凤燕琼 何怡发 +3 位作者 张红霞 汤姿瑛 代龙 李嶔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7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抑郁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53例单纯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53例给予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抑郁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53例单纯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53例给予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的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4、6、8周时HAMD与HAMA评分,两组均明显比基线值降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用氟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氟西汀 抑郁症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团体结构式心理疗法联合生物反馈对精神分裂症伴焦虑情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汤姿瑛 张红霞 严丽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0期63-66,共4页
目的 观察结构式心理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焦虑情绪地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结构式心理疗法及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仍服用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和康复锻炼。采用... 目的 观察结构式心理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焦虑情绪地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结构式心理疗法及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仍服用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和康复锻炼。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PANSS及PSQI总分与基线的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2的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与因子分比较,躯体性焦虑因子分显著降低;研究组治疗第8周和12周,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和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总分与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构式心理疗法联合生物反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影响,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焦虑情绪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 团体生物反馈 焦虑
原文传递
丁螺环酮增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汤姿瑛 凤燕琼 +3 位作者 乔惠君 顾文谊 刘玉兰 张红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增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原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分别联用丁螺环酮或安慰剂,疗程共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增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原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分别联用丁螺环酮或安慰剂,疗程共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疗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症状量表(TESS)评估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结果研究组PANSS阴性因子总分、SANS总分及SSPI总分在第12周末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丁螺环酮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增效作用,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螺环酮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汤姿瑛 凤燕琼 +1 位作者 张红霞 严丽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752-753,共2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右前额叶背外侧区组(L-DLPFC组、R-DLPFC组)及伪刺激组各20例;各组在维持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品种及剂量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右前额叶背外侧区组(L-DLPFC组、R-DLPFC组)及伪刺激组各20例;各组在维持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品种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部位的真或伪rTMS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结束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用TESS量表评估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各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DLPFC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及阴性因子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阴性因子分及总分评分显著低于R-DLPFC组及伪刺激组(P<0.01),R-DLPFC组及伪刺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下载PDF
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褚林娟 王勤 凤燕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18-122,共5页
目的研究单一服用氯氮平或利培酮的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表达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根据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目的研究单一服用氯氮平或利培酮的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表达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根据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分为氯氮平组(28例)和利培酮组(32例),由高年资精神科医师收集核对患者的一般和临床资料;采用X线放射吸收法(RA)进行指骨骨密度值测定;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钙和无机磷、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吸烟史、病程、血钙、血磷、体重指数、锻炼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骨密度T值低于氯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催乳素水平高于氯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素水平与骨密度T值呈负相关(r=-0.494,P<0.05),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r=0.421,P<0.05)。结论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氯氮平治疗对患者血清催乳素分泌量、骨质疏松发生的影响程度较利培酮小;使用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催乳素水平和骨密度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利培酮 骨密度 催乳素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