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透视下胃造瘘术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保成
马耀凯
+4 位作者
杨希夷
刘国伟
江培培
沈天皓
方世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5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percutaneous fluoroscopical gastrostomy,PFG)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221例住院行PF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营养...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percutaneous fluoroscopical gastrostomy,PFG)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221例住院行PF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营养状态、术前CT显示的胃与肠道及肝脏的相对位置、穿刺外口与内口部位、术后是否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分析PFG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21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术后瘘口出血,发生率为14.03%。患者营养状态、穿刺外口位置、穿刺内口位置、术后是否使用明胶海绵包扎及术者经验是影响PFG术后出血的因素(P<0.05)。结论:舟状腹、穿刺外口位于腹直肌中部、穿刺内口位于胃体中部,术后未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术者行PFG少于50例为PFG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提示术前谨慎评估出血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手术预案,术后使用明胶海绵包扎可减少PFG术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
出血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沈天皓
蒋霆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年第10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保存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140份,子...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保存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140份,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分级:1级40例,2级50例,3级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ER、PR、p53、Ki67表达情况,采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高危HPV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140份标本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标本HPV16、HPV18阳性率分别为27.5%和25.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级(HSILa)标本分别为64.0%和60.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b级(HSILb)级标本分别为90.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分化患者HPV16、HPV1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N分级程度的增加,标本组织中的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PV16、HPV18阳性率与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HPV感染阳性率增加,也伴随有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增加,两者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题名
经皮透视下胃造瘘术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保成
马耀凯
杨希夷
刘国伟
江培培
沈天皓
方世明
机构
上海市
徐汇
区
中心医院
介入
科
上海市
普陀区
中心医院
介入
科
出处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5期796-800,共5页
基金
江苏大学2018年度临床医学科技发展基金(JLY2018C290).
文摘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percutaneous fluoroscopical gastrostomy,PFG)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221例住院行PF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营养状态、术前CT显示的胃与肠道及肝脏的相对位置、穿刺外口与内口部位、术后是否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分析PFG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21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术后瘘口出血,发生率为14.03%。患者营养状态、穿刺外口位置、穿刺内口位置、术后是否使用明胶海绵包扎及术者经验是影响PFG术后出血的因素(P<0.05)。结论:舟状腹、穿刺外口位于腹直肌中部、穿刺内口位于胃体中部,术后未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术者行PFG少于50例为PFG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提示术前谨慎评估出血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手术预案,术后使用明胶海绵包扎可减少PFG术后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
出血
危险因素
并发症
Keywords
percutaneous fluoroscopical gastrostomy
bleeding
risk factors
complications
分类号
R656.6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沈天皓
蒋霆辉
机构
上海市
普陀区
中心医院
介入
科
出处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年第10期50-55,共6页
基金
普陀区中医重点专科项目(PTZYLCZDZK-2017001)。
文摘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保存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140份,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分级:1级40例,2级50例,3级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ER、PR、p53、Ki67表达情况,采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高危HPV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140份标本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标本HPV16、HPV18阳性率分别为27.5%和25.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级(HSILa)标本分别为64.0%和60.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b级(HSILb)级标本分别为90.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分化患者HPV16、HPV1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N分级程度的增加,标本组织中的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PV16、HPV18阳性率与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HPV感染阳性率增加,也伴随有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增加,两者正相关。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Keywords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uman papilloma virus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分类号
R711.32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737.33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透视下胃造瘘术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赵保成
马耀凯
杨希夷
刘国伟
江培培
沈天皓
方世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沈天皓
蒋霆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