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透视下胃造瘘术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保成 马耀凯 +4 位作者 杨希夷 刘国伟 江培培 沈天皓 方世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5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percutaneous fluoroscopical gastrostomy,PFG)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221例住院行PF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营养...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percutaneous fluoroscopical gastrostomy,PFG)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221例住院行PF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营养状态、术前CT显示的胃与肠道及肝脏的相对位置、穿刺外口与内口部位、术后是否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分析PFG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21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术后瘘口出血,发生率为14.03%。患者营养状态、穿刺外口位置、穿刺内口位置、术后是否使用明胶海绵包扎及术者经验是影响PFG术后出血的因素(P<0.05)。结论:舟状腹、穿刺外口位于腹直肌中部、穿刺内口位于胃体中部,术后未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术者行PFG少于50例为PFG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提示术前谨慎评估出血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手术预案,术后使用明胶海绵包扎可减少PFG术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 出血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沈天皓 蒋霆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年第10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保存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140份,子...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不同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的表达及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保存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140份,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分级:1级40例,2级50例,3级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ER、PR、p53、Ki67表达情况,采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高危HPV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140份标本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标本HPV16、HPV18阳性率分别为27.5%和25.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级(HSILa)标本分别为64.0%和60.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b级(HSILb)级标本分别为90.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分化患者HPV16、HPV1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N分级程度的增加,标本组织中的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PV16、HPV18阳性率与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HPV感染阳性率增加,也伴随有ER、PR、p53、Ki67表达阳性率增加,两者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