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3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浆缺陷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李向民 高润东 +2 位作者 许清风 王卓琳 张富文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6,共5页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核心,对结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针对适应14,20,25mm三种直径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GTZQ4-14,GTZQ4-20,GTZQ4-25,通过在套筒内下段钢筋锚固段底部设置灌浆缺陷,研究了不同大小的缺陷对接头对...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核心,对结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针对适应14,20,25mm三种直径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GTZQ4-14,GTZQ4-20,GTZQ4-25,通过在套筒内下段钢筋锚固段底部设置灌浆缺陷,研究了不同大小的缺陷对接头对中单向拉伸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常用型号灌浆套筒,当套筒端头灌浆缺陷长度不超过套筒内一侧钢筋锚固长度(8d)的30%时,其接头的对中单向拉伸强度仍能符合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套筒灌浆质量检测评估和后续整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灌浆缺陷 强度 破坏形态
原文传递
冲击回波法在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中的试验 被引量:53
2
作者 刘辉 李向民 许清风 《无损检测》 2017年第4期12-16,共5页
采用冲击回波法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灌浆密实度的钢筋套筒试件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套筒居中布置的试件,无论有、无分布钢筋的影响,冲击回波法均能对其密实度进行定性判断,但定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对于钢筋套筒双排布置... 采用冲击回波法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灌浆密实度的钢筋套筒试件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套筒居中布置的试件,无论有、无分布钢筋的影响,冲击回波法均能对其密实度进行定性判断,但定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对于钢筋套筒双排布置的试件,测试结果尚难以定性判断钢筋套筒的灌浆区和非灌浆区。总体而言,冲击回波法测试套筒灌浆密实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尚应在测试方式、分析方法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工作,以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回波法 灌浆套筒 灌浆密实度 检测
下载PDF
基于X射线工业CT技术的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试验 被引量:42
3
作者 高润东 李向民 +3 位作者 张富文 许清风 王卓琳 刘辉 《无损检测》 2017年第4期6-11,37,共7页
设计了两种套筒布置形式,一种为套筒外浇素混凝土、另一种为套筒外浇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布置钢筋,通过X射线工业CT对其套筒灌浆密实度进行了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X射线工业CT技术检测套筒灌浆的密实情况是可行的,可清晰区分灌浆... 设计了两种套筒布置形式,一种为套筒外浇素混凝土、另一种为套筒外浇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布置钢筋,通过X射线工业CT对其套筒灌浆密实度进行了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X射线工业CT技术检测套筒灌浆的密实情况是可行的,可清晰区分灌浆与未灌浆区域;X射线工业CT技术能够克服钢筋、混凝土和套筒外壁的影响,对存在纵筋和箍筋遮挡、套筒布置位置变化、双排套筒布置等复杂情形,均能有效显示套筒内部灌浆密实情况,并能清晰显示套筒外混凝土和套筒内浆体中存在的孔洞,具备强大的无损检测能力。实现了套筒灌浆密实度的实验室快速检测,也为研发现场适用检测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灌浆套筒 灌浆密实度 X射线工业CT
下载PDF
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的预制剪力墙套筒灌浆连接质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向民 高润东 +3 位作者 许清风 王卓琳 张富文 谢莹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61,共5页
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了预制剪力墙试件和预制夹心保温剪力墙试件,开展了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法(DR)的检测技术研究,并和X射线胶片成像法、X射线计算机成像法(C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R检测技术用于预制剪力墙或预制夹心保温剪力... 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了预制剪力墙试件和预制夹心保温剪力墙试件,开展了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法(DR)的检测技术研究,并和X射线胶片成像法、X射线计算机成像法(C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R检测技术用于预制剪力墙或预制夹心保温剪力墙中单排居中套筒或梅花形布置套筒的灌浆质量的检测是可行的,用于双排对称布置套筒的灌浆质量检测,必要时需要结合破损法进行判别;与胶片成像检测技术和CR检测技术相比,DR检测技术成像更为清晰,在预制剪力墙套筒灌浆连接质量的检测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灌浆连接质量 X射线数字成像法 X射线胶片成像法 X射线计算机成像法
原文传递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谢启芳 杜彬 +3 位作者 向伟 郑培君 崔雅珍 张风亮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20,共9页
为研究燕尾榫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竖向荷载、普柏枋、雀替及尺寸效应的影响,对7个按宋《营造法式》制作的燕尾榫节点模型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转动弯矩、转动刚度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及其随各影... 为研究燕尾榫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竖向荷载、普柏枋、雀替及尺寸效应的影响,对7个按宋《营造法式》制作的燕尾榫节点模型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转动弯矩、转动刚度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及其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燕尾榫节点破坏主要表现为榫头部分拔出,榫头与卯口间产生明显挤压变形,枋、柱整体完好;未施加竖向荷载的节点出现榫头沿柱纵向滑移现象;带普柏枋节点榫头拔出量较小,在普柏枋与馒头榫连接边缘发生局部剪切变形;带雀替节点在转角较大时,通过暗销连接的枋与雀替逐渐分离。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以反"Z"形为主,有明显的"捏缩"效应;竖向荷载越大,滞回曲线越饱满;带普柏枋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更平滑,对称性较好;带雀替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左右明显不对称。燕尾榫节点的正向转动弯矩随竖向荷载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而反向转动弯矩逐渐提高;普柏枋显著提高了节点的正反向转动弯矩,而雀替仅提高节点的正向转动弯矩。带普柏枋节点的转动刚度较大,而耗能能力较弱;雀替在与枋脱离前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不同尺寸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与转动刚度不满足模型相似关系,拟合的尺寸影响关系可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燕尾榫节点 普柏枋 雀替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尺寸效应
原文传递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谢启芳 杜彬 +3 位作者 钱春宇 郑培君 李双 张风亮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9-44,共6页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由于其独特的构造特征而具有与其他节点不同的性能,已有的分析模型不能完全适用于燕尾榫节点。在分析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节点的力学平衡和变形协调关系对燕尾榫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由于其独特的构造特征而具有与其他节点不同的性能,已有的分析模型不能完全适用于燕尾榫节点。在分析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节点的力学平衡和变形协调关系对燕尾榫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结合已有的燕尾榫节点拟静力试验结果,提出了以屈服点、极限点为特征点的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双折线模型,给出了模型特征点参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用该模型所得弯矩-转角曲线与试验骨架曲线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燕尾榫节点 受力机理 弯矩-转角模型 理论分析
原文传递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质量检测与缺陷整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肖顺 李向民 许清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套筒灌浆连接是其竖向预制构件最重要的连接方式,也是保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性能达到等同现浇的关键,需对其灌浆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针对套筒灌浆的质量检测和整治技术。首先对各类套筒灌浆质量检测方法的原理、... 套筒灌浆连接是其竖向预制构件最重要的连接方式,也是保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性能达到等同现浇的关键,需对其灌浆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针对套筒灌浆的质量检测和整治技术。首先对各类套筒灌浆质量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概括,并在综合有效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对各类方法进行了比较与优选。对于套筒灌浆事中检测和质量控制,建议采用预埋传感器法;对于套筒灌浆事后检测,建议采用钻孔内窥镜法,必要时可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法或预埋钢丝拉拔法进行补充校核。然后,对套筒灌浆缺陷的评估与整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于检测后存在套筒灌浆缺陷的结构,可采用补灌法恢复其结构性能。最后,对后续研究与工程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套筒灌浆连接 预埋传感器法 钻孔内窥镜法 X射线数字成像法 补灌
下载PDF
国内外近三年桥梁坍塌事故原因与经验教训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枫 吴华勇 赵荣欣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年第7期73-76,M0009,共5页
近年来,桥梁坍塌事故时有发生,桥梁坍塌事故在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同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对国内外2017~2019年桥梁坍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建设期桥梁事故大于运营期事故... 近年来,桥梁坍塌事故时有发生,桥梁坍塌事故在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同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对国内外2017~2019年桥梁坍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建设期桥梁事故大于运营期事故数,桥梁建设期事故主要由施工过程中的失稳造成,桥梁运营期事故主要原因是运营养护不当及超载。国外新建桥梁的事故数少于运营阶段桥梁事故数,桥梁运营期事故大部分与养护不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倒塌事故 倒塌原因 经验教训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谢启芳 杜彬 +2 位作者 张风亮 郑培君 许清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基于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的分析,对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燕尾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影响参数进行... 基于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的分析,对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燕尾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也逐渐增大;当摩擦系数超过0.5时,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榫头长度和榫头的"收乍"角度的增大均能够提高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以及初始转动刚度;榫头高度的增大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但对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影响不大。所得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受力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燕尾榫节点 受力机理 弯矩-转角关系 转动刚度 理论分析
原文传递
全装配式RC楼盖平面内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庞瑞 许清风 +2 位作者 梁书亭 朱筱俊 武川川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74,共8页
为研究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内受力性能,对1/2缩尺的楼盖模型进行了楼盖平面内拟静力试验,对楼盖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平面内变形特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楼盖模型各连接件在加... 为研究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内受力性能,对1/2缩尺的楼盖模型进行了楼盖平面内拟静力试验,对楼盖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平面内变形特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楼盖模型各连接件在加载过程中的板缝剪力和轴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型楼盖具有较大的平面内刚度和较好的整体性能,在加载过程中梁-板连接件和板缝连接件均表现出良好的传力性能;新型楼盖具有一定的延性,但耗能能力不理想,说明基于弹性楼盖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必要的;加载初期楼盖的变形呈弯曲型,加载中后期随着楼盖损伤的积累,板缝间相对位移增大,变形模式逐渐向剪切型发展;新型楼盖在平面内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规律与简支梁相近,研究成果可为新型楼盖平面内受力性能的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楼盖 平面内受力性能 拟静力试验 延性 抗震设计
原文传递
工程竹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冷予冰 许清风 陈玲珠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97,共9页
竹材是一种低碳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资源丰富、材性优良。将圆竹经切削、蒸煮、炭化、干燥、胶合、重组等工艺制成工程竹,尺寸规格、性能稳定,突破了圆竹在截面尺寸、形状、连接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能满足低多层建筑结构的应用需求。... 竹材是一种低碳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资源丰富、材性优良。将圆竹经切削、蒸煮、炭化、干燥、胶合、重组等工艺制成工程竹,尺寸规格、性能稳定,突破了圆竹在截面尺寸、形状、连接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能满足低多层建筑结构的应用需求。对工程竹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构件受力性能、连接性能与构造、防火和耐久性能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工程竹结构的示范应用现状和技术标准编制情况,指出了工程竹结构推广应用和标准编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竹 物理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预埋钢丝拉拔法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结果的补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高润东 李向民 +3 位作者 王卓琳 张富文 王明谦 许清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88-92,共5页
针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试件,在出浆孔附近的套筒内部设置不同大小的灌浆缺陷,首先通过预埋钢丝拉拔法对灌浆缺陷进行检测,然后对存在灌浆缺陷的套筒在出浆孔管道进行扩孔注射补灌,最后对补灌后的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在... 针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试件,在出浆孔附近的套筒内部设置不同大小的灌浆缺陷,首先通过预埋钢丝拉拔法对灌浆缺陷进行检测,然后对存在灌浆缺陷的套筒在出浆孔管道进行扩孔注射补灌,最后对补灌后的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在套筒出浆孔管道扩孔后,采用注射器外接透明软管进行注射补灌,当扩孔孔道内径与透明软管外径之差不小于4mm时,能够保证灌浆饱满密实;补灌后试件的强度满足标准要求,表明扩孔注射补灌具有可行性。本试验采用冲击钻配实心螺旋式钻头在套筒出浆孔管道成孔,现场检测表明后续可采用手电钻配空心圆柱形钻头成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埋钢丝拉拔法 出浆孔管道 扩孔 注射补灌 单向拉伸试验
原文传递
城市污泥处置技术及资源化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盛胜 陈宁 李剑华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4期28-32,共5页
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城市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合理处置城市污泥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城市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变废为宝,所以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处置和利用污泥技术具有重要现实... 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城市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合理处置城市污泥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城市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变废为宝,所以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处置和利用污泥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污泥的常用处置技术,分析不同处置技术的优缺点,同时介绍目前城市污泥主要资源化技术,如农业、建材、环境和其他领域资源化应用。该综述拟为读者提供目前城市污泥处置及资源化的基本思路、发展状况和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污泥处置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基坑开挖中地下水抽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唐翠萍 许烨霜 +1 位作者 沈水龙 王敏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的渗流将会使基坑周围形成降水漏斗。随着开挖的进行,地下水自由面不断下降,从而使坑外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墙后土体将发生不均匀沉降。为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土体的沉降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建立三维有限元... 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的渗流将会使基坑周围形成降水漏斗。随着开挖的进行,地下水自由面不断下降,从而使坑外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墙后土体将发生不均匀沉降。为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土体的沉降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这是一个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计算的一体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引起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头计算值与工程现场的实测值吻合,此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实际工程。还用该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开挖 地下水抽取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地面沉降
下载PDF
高轴压比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廖显东 胡翔 +2 位作者 马荣全 苗冬梅 薛伟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89,共8页
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由预制柱、预应力T形叠合梁和现浇节点核心区组成,其中,预应力T形叠合梁采用穿过节点核心区的后张预应力筋(全黏结和部分黏结)。对2个高轴压比(0.68)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中... 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由预制柱、预应力T形叠合梁和现浇节点核心区组成,其中,预应力T形叠合梁采用穿过节点核心区的后张预应力筋(全黏结和部分黏结)。对2个高轴压比(0.68)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中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均发生梁端弯曲破坏,柱纵筋和核心区箍筋未屈服;试件滞回曲线均较饱满,表现出较好的耗能能力;3个试件的刚度退化规律基本一致,残余变形较小,变形恢复能力良好;与现浇对比中节点试件和全黏结预应力中节点试件相比,部分黏结预应力中节点试件的承载力分别高6%和1.5%,位移延性系数分别高11.8%和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中节点 部分黏结预应力 高轴压比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从BIM到CIM——绿色生态城区的智慧实现策略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桦 潘洪艳 韩继红 《建设科技》 2019年第1期52-55,共4页
随着绿色、智慧理念与技术在我国城区建设中的大力发展,BIM已经不能满足绿色生态城区的大量信息流数据处理与管理等任务,CIM(城市信息模型)作为信息化手段逐步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引擎力量。本文结合CIM现状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需求,探... 随着绿色、智慧理念与技术在我国城区建设中的大力发展,BIM已经不能满足绿色生态城区的大量信息流数据处理与管理等任务,CIM(城市信息模型)作为信息化手段逐步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引擎力量。本文结合CIM现状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需求,探索基于CIM理念下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等面向全过程的多维智慧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CIM 绿色生态城区
下载PDF
胶合竹木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冷予冰 许清风 王明谦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9-99,共11页
以重组竹、胶合竹和云杉为层板材料,设计制作10组共计30根由六层层板胶合成的胶合竹木梁试件,并对其进行受弯性能试验,试验参数包括工程竹种类、层数、布置位置等;分析了各组试件的破坏模式、等效弹性模量、屈服荷载、承载力、变形能力... 以重组竹、胶合竹和云杉为层板材料,设计制作10组共计30根由六层层板胶合成的胶合竹木梁试件,并对其进行受弯性能试验,试验参数包括工程竹种类、层数、布置位置等;分析了各组试件的破坏模式、等效弹性模量、屈服荷载、承载力、变形能力及应变分布,通过不同胶合竹木梁组合方式的对比,提出最优组合方案;并根据组合梁的应变分布和简化本构关系,采用分层叠加法计算了各种层板组合方式胶合竹木梁的受弯承载力,同时对层板间胶层抗剪强度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云杉胶合木梁的受拉一侧胶合工程竹板后,胶合竹木梁破坏时的变形能力较相同尺寸的纯云杉胶合木梁有明显提升,提升幅度为64.8%~123.9%;而在云杉胶合木梁的拉压区都胶合工程竹板后,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较相同尺寸的纯云杉胶合木梁都有显著提升,承载力提升幅度为63.9%~97.0%,破坏时的变形能力提升幅度为124.8%~167.5%;上部一层和下部两层木板替换成工程竹板后,承载力较纯云杉胶合木梁提高了82.3%,基本接近纯工程竹梁的力学性能,是较优的层板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竹木梁 胶合竹 重组竹 静载试验 受弯承载力 胶层抗剪强度
原文传递
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可靠度的校核与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蒋利学 王卓琳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根据可靠度校核的非迭代方法推导了检验设计值点是否为设计验算点(理想设计值点)的公式,并建立了可接受设计值点的判断准则。采用非迭代方法对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15类典型构件的实际可靠指标进行校核,并对比分析了《建筑结构... 根据可靠度校核的非迭代方法推导了检验设计值点是否为设计验算点(理想设计值点)的公式,并建立了可接受设计值点的判断准则。采用非迭代方法对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15类典型构件的实际可靠指标进行校核,并对比分析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对荷载分项系数调整带来的构件可靠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荷载分项系数调整后,各类构件的实际可靠指标平均值比目标可靠指标大0.8,比调整前的可靠指标平均提高了0.28;混凝土、砌体和木构件的综合安全系数提高为原来的1.05倍,钢构件的综合安全系数提高为原来的1.07倍。各类构件以及同类构件在不同荷载比例和组合下的实际可靠指标差异很大,"恒荷载+风荷载"组合下构件的可靠指标明显低于"恒荷载+楼面活荷载"组合。不同类型荷载设计值的保证率差异过大是导致可靠指标离散性偏大的主要原因。永久荷载效应比例较大时,多数构件的设计值点不是可接受设计值点,既有建筑结构鉴定时的荷载标准值及荷载分项系数存在优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度 设计验算点 校核 可靠指标 分项系数
下载PDF
钻入阻抗法检测木材缺陷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富文 许清风 +1 位作者 张治宇 刘琼 《无损检测》 2016年第1期6-9,74,共5页
介绍了利用钻入阻抗法对木材缺陷检测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不同类型缺陷下的典型阻力曲线形式,提出了木构件检测的一般规定和缺陷评定方法,确定了用于木材阻力仪精度校核的标准木,并规定了采用标准木进行仪器校准的基本方法,为规范钻入阻... 介绍了利用钻入阻抗法对木材缺陷检测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不同类型缺陷下的典型阻力曲线形式,提出了木构件检测的一般规定和缺陷评定方法,确定了用于木材阻力仪精度校核的标准木,并规定了采用标准木进行仪器校准的基本方法,为规范钻入阻抗法进行木材缺陷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入阻抗法 木材缺陷 阻力曲线 木材阻力仪 标准木
下载PDF
基于多项测绘技术的历史建筑精细化数字实景模型创建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金艳萍 王易豪 张东波 《建筑科技》 2021年第6期83-87,91,共6页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新一代数字测绘技术,相较传统测绘技术,在测量精度、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技术优势,已应用于历史建筑外轮廓模型创建。为创建历史建筑整体实景模型,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新一代数字测绘技术,相较传统测绘技术,在测量精度、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技术优势,已应用于历史建筑外轮廓模型创建。为创建历史建筑整体实景模型,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外业数据采集、影像及点云数据融合建模和修模技术在历史建筑精细化实景模型创建中的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实景模型创建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历史建筑数字实景模型创建方法,成功建立了历史建筑的精细化整体模型,解决了存在盲区、纹理细节表达粗糙的问题,对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活化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 数据融合 修模 数字实景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